太监的发财术
2012-02-11方子
方子
太监不是个好职业。别人可以“养儿防老”,太监只能“望儿兴叹”。也许是因为对未来缺乏信心,历史上许多太监都爱钱如命。
太监发财最大的渠道便是“宰官”。李莲英表面上不收礼、不要赏赐,暗地里却安排专人收受官员贿赂,收了谁的就帮谁升官。有个道员曾花40万两银子买了一顶巡抚帽,从送钱到入职,李莲英跟他一个照面都没打。因为卖官,李莲英数年之间积累了好几百万两银子的家产。
李莲英是太监里的大腕,自己不必出面,别人心甘情愿地替他收钱;一般的太监可摆不起这样的谱儿,只能自己赤膊上阵。
1881年,左宗棠入值军机处,奉命由新疆调入北京。来到崇文门时,却吃了闭门羹。他在门外说破嘴皮,守门的太监就是不让他进去。原来进崇文门是有讲究的,无论官民都得交买路钱。小官小交,大官大交。据说当时在地方上领有肥缺的官员甚至需缴纳十多万两银子,像左宗棠这类从“老少边穷地区”来的官员,也得缴上四万两。左宗棠心想,一个小太监不会比一等毅勇侯曾国藩还牛吧,老曾我都没把他当回事儿!再说是皇帝叫我来的,又不是不请自来,就算交钱也得由“国家财政”拨款吧?彼此相持了数日,守门的太监估计左宗棠这回是真杠上了,好,算你狠,大爷我认输啦,只好拉着一张驴脸放他进了城。
进城次日,慈安太后接见他。两人说话时,左宗棠不断流泪,慈安问怎么回事,左宗棠解释说自己眼睛本来就不好使,长途跋涉时眼里又落了沙子。慈安问他有什么办法防治,左宗棠回答自己一般都是戴墨镜。慈安让他将墨镜戴上,没想到老左一掏口袋,没拿稳,眼镜掉地上摔坏了。慈安动了仁心,当即命太监取来咸丰皇帝用过的墨镜,赏赐给左宗棠。
不一会儿,左宗棠得到特别封赏的消息立即传遍京城,一些太监也寻思着趁机敲他一杠子。左宗棠此次入京是要入值军机处,此种任命一般都要由太监传旨,接旨者必须赏给传旨的太监一大笔银子。左宗棠接到任命时,也赏了太监100两银子,自认为已是出手大方了,可太监嫌少,赖着不走,左宗棠心情好,又加了50两。太监装作无意,问起左宗棠咸丰帝的眼镜,左宗棠是何等人,他故意不接茬,太监气冲冲地走了。左宗棠跟曾纪泽说起这事,曾纪泽说:这事您办砸了,得想个办法补救一下,否则有你苦头吃。左宗棠忙托人探问太监口风,太监张口就要10万两银子,经过讨价还价,太监终于松了口,改要一万两银子,后来经恭亲王亲自出面调停,左宗棠给了太监8000两银子才算了事。
左宗棠进京之前是陕甘总督、钦差大臣,去陕甘之前是闽浙总督,至少正二品,在地方上绝对非常牛。朝廷也非常看重他,慈禧就曾说过“二十年内不得奏左宗棠”。而敲诈他的那些太监许多连七品都算不上,也不掌握人、财、物等资源,跟他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级的。他们之所以敢在老左这样的地方大员面前耀武扬威,无非因为他们是领导身边的人,天天可以看到领导脸上的阴晴圆缺,知道领导心中的小九九,可以影响领导对一些人、一些事的看法。你把这些太监伺候好了,他们可以使你步步高升;你惹他们不高兴一阵子,他们可以使你倒霉一辈子,不要说升官发财,有时甚至连老命都保不住。这种暗地搞路子的伎俩,就是所谓的“合法伤害权”。建立了不世之功、已经身居高位的左宗棠未必在乎职位的升迁,但他无法不在乎最高统治者对自己的印象,不可能不看重个人的政治前途和生命安全。
晚清的官场腐败让人望而生畏,大一点的官员有巨额“陋规”收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绝不是夸张;小一点的官员常在税赋之外的火耗、储备粮等方面大动歪脑筋,像左宗棠、曾国藩那样的清官还真不多见。官场人连自己都管不了,别人自然也就不服管,晚清的太监“宰官”,表面看来是太监逾制,其深处不过是官场腐败与社会高度糜烂的一种折射。
编 辑/葡 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