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良种补贴对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研究——基于山东、河南和河北208个小麦种植农户的经验
2012-02-10冷博峰任建超
冷博峰,任建超,郭 军
(1.华中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一、引 言
近年来,为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先后采取了减免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其中,良种补贴又称良种推广补贴,是中央财政为扶持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选用优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降低农民用种成本和增加农民收入而提供的专项资金补贴。具体的做法是由中央财政的农作物良种补贴专项资金出资,各地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补贴方法和补贴品种,按确定的补贴依据和标准落实到种粮农户。其政策目标是“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1]。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课题组的研究表明,良种对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在各项增产技术中位列第一[2]。良种化对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已将农作物种业定为国家战略性、核心性基础产业,予以重点扶持[3]。
2002年,中国开始组织实施良种推广补贴,中央财政投入1亿元对大豆良种进行补贴。2003年,受国家粮食生产大幅减产、人均粮食占有量大幅下降的影响,小麦也被列入良种补贴范围,中央投入资金为3亿元。2004年,良种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大到小麦、大豆、水稻和玉米四个品种,补贴金额达到28.5亿元。2007年,新增棉花、油菜两个补贴品种。2008年补贴金额突破百亿元,2010年新增青稞的良种补贴。近年来,良种补贴力度不断加大、补贴范围逐渐扩展,成为重要的惠农、支农政策。
良种补贴的实施效果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王姣和肖海峰使用实证数学规划 (PMP)模型,比较了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减免农业税三种农业政策对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影响,认为良种补贴对二者都有正向影响,但效果弱于其它补贴政策[4]。张学彪使用C-D生产函数分析了良种补贴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认为补贴对粮食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王秀东和王永春使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户生产模式对选用政府推广良种的影响,认为地区差异、新品种可获性、农户风险意识和预期收益等会影响农户选种行为[6]。陈东平和丁筱对良种补贴政策的制度设计进行了多方多阶段博弈分析,发现补贴政策对农户和政策执行者都缺乏有效的激励,导致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7]。张东平等使用离散选择模型研究了农户对良种补贴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教育程度、政策认知和供种公司服务会显著影响农户对补贴的满意度[8]。
学者们对良种补贴的研究涉及了粮食产量、农户收入、生产模式、制度设计和农户满意度等五个方面,而良种补贴作为一项旨在促进农民选用良种、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农业政策,会影响农户的种植决策。目前定量研究良种补贴对农户种植决策影响的文献相对较少,笔者拟从这一角度入手,首先研究良种补贴对农户选种行为的影响,然后分析良种补贴对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效果。
二、实地调研的基本情况
考虑到调查的代表性、准确性和科学性,选取华北地区的山东、河南和河北三省进行调研。原因如下:
第一,三省是粮食主产区。山东、河南和河北三省位于北方小麦主产区,2010年三省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60%。山东、河南和河北地处北温带东部季风区,气候温和,雨热同期,雨量集中,在发展农业方面有较优越的先天条件,小麦种植面积大。
第二,三省是国家良种补贴推广地区。山东、河南和河北三省都于2003年左右开始进行小麦良种推广补贴,补贴实施较早,在2008年基本实行全覆盖。补贴金额逐年增加,并逐步推广到其他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补贴效果显著。
样本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挑选。首先在这三个省范围内随机抽取八个地级市,它们是山东省的潍坊市和聊城市,河南省的南阳市、驻马店市和安阳市,河北省的秦皇岛市、邯郸市和涿州市。在各市中随机抽取17个县,在每个县随机选择两个乡镇,然后在乡镇范围内随机选择5—6个村庄作为研究的样本村,最后在每个村选取若干农户作为样本户,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入户调查,并与农民进行详细的面对面访谈,主要调研农户基本情况、农户小麦生产情况、小麦良种的实施情况及农户的种植决策选择等。调研时间为2011年7—8月,共发放调查问卷233份,回收有效问卷208份 (山东71份,河南56份,河北81份),有效率接近90%。①部分村镇未实行良种补贴,也有一部分农户未种植粮食作物,这部分问卷在实证分析时做无效问卷处理。
1.农户基本情况
208个农户的家庭规模平均每户3.41人,其中,每户平均1.79人从事农业生产,占52.49%。生产决策者是男性的有161户,占总比例的77.40%。生产决策者年龄偏大,平均为47.44岁,多集中在40—57岁,人数为12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1.54%。生产决策者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未上学者占7.21%,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7.79%,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1.4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9.7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40%。
调查农户年度家庭总收入和农业收入都比补贴实行前有所增加,其中家庭总收入平均由2003年的15 960.35元增加到2011年的28 024.91元,农业收入从2003年的3 665.29元增加到2011年的5 131.94元。但是,农业收入比重有所减少,由2003年的22.96%降低到2011年的18.31%。家庭消费支出也有所增加,由2003年的6 770.76元增加到2011年的13 092.85元。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由2003年的42.42%增加到2011年的46.72%。
2.农业生产情况
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略有下降,调查农户的小麦种植总面积由2003年的804.96亩下降到2011年的797.06亩。2011年每户小麦种植总成本平均为744.78元,其中购种费用平均为74.25元,小麦种植收益平均为2 600.92元,小麦种植的收益成本比为3.49。
3.良种补贴政策实施情况
(1)知情权。有98.07%的农户听说过良种补贴政策,但是在回答“关于良种补贴政策,在当地是否有宣传”的问题时,回答“否”的农户占28.85%,在回答“是否清楚粮食直补与良种补贴有什么不同”的问题时,回答“否”的农户占33.33%。虽然绝大多数农户听说过良种补贴,但是由于基层宣传力度不足,仍有1/3的农户不清楚良种补贴的特点。
(2)获得权。由于三省从2008年开始基本实行了小麦良种补贴的全覆盖,因此有97.12%的农户获得了小麦良种补贴,平均补贴标准为12.63元/亩,平均每户获得补贴金额44.61元。
(3)农户偏好。在回答“如果让您选择您更喜欢哪种形式的良种补贴”问题时,34.13%的农户回答“良种”,58.65%的农户回答“现金”,2.40%的农户回答“到固定公司购买固定品种”,还有4.81%的农户回答“其它”。可以看出,半数以上的农户倾向于现金形式的良种补贴,也有一部分农户倾向于直接发放良种。
4.农户决策行为状况
(1)购种行为。多数地区有多个推荐的小麦品种供农户选择,平均为4.12种。在2010—2011年度,购买一种或一种以上政府推广的小麦种子的农户占80.76%,未购买任何一种政府推广的小麦种子的农户占19.24%。可以看出,大多数种粮农户选用了政府推广的小麦种子。
(2)种植面积。在208个农户中,近年来减少了小麦种植面积的占26.92%,小麦种植面积不变的占57.21%,扩大了小麦种植面积的占15.87%。受非农就业机会存在和种植其它经济作物的影响,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三、良种补贴对农户购种行为的影响
良种补贴的政策目标是“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良种的使用可以视为一种农业技术进步,良种化对于优化种植业结构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良种补贴的发放主要分三种形式:一是现金直接补贴。农户自愿购买政府推广良种后,凭购种发票领取补贴,或者由基层政府核定良种播种面积后发放补贴款;二是差价供种。由省级农业和财政部门组织招标采购良种,中标单位实行统一供种,购种农民按折扣价付款;三是前两种形式同时进行。
由于良种补贴是为扶持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选用优良品种而设立的专项补贴,降低了购种成本,因此会对农民选种行为有一定影响。
我们使用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二元离散选择模型验证良种补贴对农民选种行为的影响。被解释变量为农户在2010—2011年是否购买了政府推广的小麦种子。其中,1表示在该种植年度至少购买了一种或一种以上政府推广的小麦种子;0表示在该种植年度没有购买任何一种政府推广的小麦种子。
在参考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设定良种补贴标准与农户购种费用之比、生产决策者性别、农业人口比例、小麦播种面积、是否扩大小麦种植面积、种植收益、政策认知、政策宣传和地区差异等共9个解释变量。
设定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式 (1)中,p为农户购买了良种的概率,1-p为没有购买良种的概率,Ln()为农户购买良种这一事件发生比率的自然对数值;xi(i=1,2,…,9)为以上所述各解释变量;α0为常数项,βi(i=1,2,…,9)为待估系数。
使用Eviews6.1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本模型有效问卷187份,模型结果如表1所示。
LR统计量及其P值显示,模型通过了99%的显著性检验,总体极显著。
良种补贴标准与农户购种费用之比对于农户的选种行为有极显著的正向影响,在0.01的水平上达到极显著,与预期相符。由于补贴降低了购种费用,因此农户倾向于选择有补贴的种子。在农户购种费用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良种补贴标准将以99%的概率增加农户购买政府推广小麦种子的可能性。调查结果显示,78%的农户选用了政府推广的良种,良种补贴效果显著。
农业人口比例、播种面积、种植收益、政策认知和地区差异等因素对于农户选种行为也有显著影响。其中,种植收益与农户选种行为负相关,可能是由于种粮大户不满足于推荐品种的质量,而倾向于选择更优质的种子。其它因素均有显著的正相关,符合预期假设。性别的显著性不高,说明种植决策者的性别因素对于选种并没有显著影响。政策宣传情况对于选种的影响也不显著,说明当前的政策宣传对农户选种行为的影响不大,可能因为当前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调研中发现有29%的农户没有得到过关于良种补贴政策的宣传。在未来,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保障农民的知情权,使农民得到良种补贴的具体信息,以保证政策实施效果。
表1 各变量含义、赋值范围及影响因素分析
四、良种补贴对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
在良种补贴的政策目标“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中,稳定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是该政策的首要目标。在本部分中我们依然使用二元离散选择模型考察良种补贴对农户种植面积决策的影响。
农户种植面积的变化分为三种情况: “扩大”、“不变”和“减小”,由于补贴的政策目标是“稳定”种植面积,因此将种植面积“扩大”和“不变”合并为一项,表示为1,将种植面积“减少”表示为0,以此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离散选择模型:
模型 (2)中,yi为被解释变量农户种植面积的变化,Xi为一组解释变量,B为解释变量的待估计参数,μi为随机干扰项,表示解释变量中未包含的随机因素。
我们设定良种补贴金额与种植总成本之比、农业人口比例、年龄、文化程度、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小麦收入占农业总收入比重、家庭收入与支出之比、种植收益、政策认知和地区差异共10个解释变量。利用Eviews6.1统计软件做离散选择分析,并计算出发生比率和边际影响(如表2所示)。
LR统计量及其P值显示,模型总体极显著,通过了99%的显著性检验。
结果显示,良种补贴金额占农户生产总投入的百分比对农户扩大小麦种植面积有正向作用,但是影响不显著。当前的良种补贴金额较低,与种植总成本之比平均仅为0.09,对农民的种植面积决策的影响不明显。近年来农户的小麦种植面积略有下降,调查农户的小麦种植总面积从804.96亩下降到797.06亩,主要是由于小麦的种植收益过低,非农就业机会存在导致的种植结构调整。
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小麦收入占农业总收入比重和家庭收入与支出之比对稳定种植面积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增加将以97%的概率使农户稳定种植面积,小麦收入占农业总收入比重增加将以87%的概率使农户稳定种植面积,在消费总支出不变的情况下家庭总收入的增加将以54%的概率使农户稳定种植面积。另外,在稳定小麦种植面积的选择上,还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河南和河北地区的农户更倾向于减少小麦种植面积。
除上述因素外的其它因素对于农户是否稳定种植面积这一决策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
表2 各变量含义、赋值范围及影响因素分析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1.研究结论
(1)良种补贴促进了农民选用良种。良种补贴是针对种子的补贴,降低了购种成本,对农户选用良种有显著影响,优化了粮食种植结构。在良种对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良种化对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良种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对于促进农民选用良种效果显著,补贴项目区的农作物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水稻良种补贴项目区平均亩产417千克,较2003年增加21千克,增幅5.3%;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平均亩产360千克,比全国小麦平均亩产增加97千克,增幅36.9%;玉米良种补贴项目区平均亩产比非项目区高出50千克以上;大豆良种补贴项目区平均亩产184千克,比非项目区增产34.7千克,超过世界平均150千克的产量水平,达到美国、巴西等国年高产水平[10]。
(2)目前良种补贴对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效果不显著。农户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决策行为主要取决于种植收益、风险和机会成本等因素[11],这一点在模型中有所体现。良种补贴政策主要作用于促进农民选用良种,而目前补贴的良种主要是高产品种,由于粮食是需求价格刚性的商品,产量提升未必能增加农民的种植收益[12],有可能会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研究表明,良种补贴对促进农户种植收益的作用较弱[4],因此对稳定农户粮食种植面积的效果不明显,这在Probit离散选择模型中得到了验证。
2.政策建议
(1)坚持执行良种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标准。从模型结果中可以看出,良种补贴对于农户选种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边际影响较大,提高补贴标准将以99%的概率促进农户选用良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补贴金额还是比较低的,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综合考虑通货膨胀和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趋势等因素,并参考当地农作物产量、劳动力和受灾情况等粮食生产状况,制定合适的良种补贴额度。使农民不支付或只支付少量的差价就可以购买到理想的良种,真正发挥补贴政策的惠农作用。
(2)进一步完善良种推广标准,选用高品质良种。在良种补贴的政策目标中, “改善品质”位列第四。而实地调研发现,目前良种推介过程中,推广的品种多为高产良种,高品质良种的推介较少,对提高粮食质量、改善粮食品质的作用不明显。粮食作物品质的提高对保障粮食安全也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高质量的粮食产品对消费者的需求有一定促进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补贴产生的市场价格扭曲[5],从而在保证粮食增产的同时,提高农民收入。由于补贴高品质良种可以增加农民种植收益,因此能够促进粮食种植面积保持稳定。建议相关部门进行良种推广时,在选取高产良种的基础上,增加对于高品质良种的推广力度,确定适宜的补贴品种,以达到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政策目标。
(3)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对补贴的认知程度。从模型结果中可见,农户的政策认知情况对种植决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良种补贴是国家为促进农民选用良种而设立的专项补贴,农户对于政策认知程度的深化将有73%的概率促进农户选用良种。农户的政策认知程度受政府的政策宣传影响,而模型结果显示,政策宣传对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不显著。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仍有接近1/3的农户没有听到过良种补贴政策的宣传,对补贴政策的品种、金额、流程等具体实施情况不了解。建议有关部门做好良种补贴的政策宣传工作,良种良法相结合,在宣传优良品种的同时,加强相关配套栽培技术的培训。从而提高农民对补贴的认知程度,促进农户选用良种,增加农民收入,更好的完成补贴的政策目标。
[1]农业部,财政部.2011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Z].(农办财[2011]24号).
[2]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课题组.重大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J].农业技术经济,2002,(1):1-7.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Z].(国发[2011]8号).
[4]王姣,肖海峰.我国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减免农业税政策效果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2):24-28.
[5]张学彪.我国良种补贴推广政策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6]王秀东,王永春.基于良种补贴政策的农户小麦新品种选择行为分析——以山东、河北、河南三省八县调查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2008,(7):24-31.
[7]陈东平,丁筱.良种补贴政策动因与制约因素探讨——基于水稻作物的实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34(1):137-142.
[8]张东平,郭震,边英涛.农户对良种补贴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439个农户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1,(3):104-111.
[9]周未,刘涵,王景旭,杨凡.农户超级稻品种采纳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湖北省农户种植超级稻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2-36.
[10]财政部农业司.良种补贴发挥了良好的政策效应[EB/OL].财政部网站,2006-03-30.http://nys.mof.gov.cn/zhengfuxinxi/czpjJingYanJiaoLiu_1_1_1_3/200807/t20080717_57858.html
[11]雷海章.现代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2]马文杰,冯中朝.国外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及启示[J]. 经济纵横,2007,(11):67-69.
(责任编辑:刘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