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2-02-03朱碧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0期
关键词:革兰氏克雷伯埃希菌

朱碧红

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朱碧红

目的 探讨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Systems及ATB细菌鉴定仪和K-B法对我院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12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为84株,占69.3%,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氏阳性球菌为34株,占27.4%,主要是葡萄球菌;真菌为4株,占3.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有较高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替坦、头孢曲松耐药性高。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严重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呋喃妥因敏感性高。结论 我院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病原菌,应根据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抗菌素。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新生儿;耐药性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了解其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共196例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痰液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至2012年3月我院新生儿病区的下呼吸道感染的痰标本,全部标本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吸痰管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或痰液,置无菌容器内立即送细菌培养。

1.2 培养和鉴定 将标本接种于5%绵羊血琼脂平板和流感嗜血杆菌平板,分别置于35℃,5~10%CO2的培养箱中培养18~24 h,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Systems和ATB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

1.3 药物敏感性试验 药物敏感性试验和ESBLS检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Systems和K-B法。药敏平板为MH,药敏纸片购自OXIOD公司,均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 结果

共检测患儿下呼吸道痰标本196份,分离出病原菌124株,阳性率为63%,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为86株,占69.3%。革兰氏阳性球菌为34株,占27.4%,真菌为4株,占3.2%,菌种分布见表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分别是52.6%、47.3%。下呼吸道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率见表2,下呼吸道常见葡萄球菌耐药率见表3。

表1 124株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例,%)

表2 下呼吸道感染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率(%)

表3 下呼吸道感染常见革兰氏阳性球菌耐药率(%)

3 讨论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较低,较容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而下呼吸道感染一直是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组资料显示,196份标本检出124株病原菌,阳性率为63%与陶林辉[1]报告相近。我院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为主,占69.3%,检测前3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与周毅红[2]报道相符。革兰氏阳性球菌检出率为27.4%,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黄勇[3]相一致,检出率最高是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真菌占3.2%,其中80.0%是白色念珠菌,我们认为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如使用超广谱抗菌素,杀灭了敏感的细菌,同时破坏正常菌群,使耐药菌株和真菌大量繁殖有关。

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分别为52.6%、47.3%与汪复[4]报道相符,新生儿出生时间较短,抗菌素使用率相对于成人少,但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比例较高,耐药情况不容忽视,应对新生儿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理用药显得至关重要。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有较高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较高的敏感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与魏莉[5]报道的亚胺培南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均为0%相一致,可以作为下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从表2中可见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氨苄青霉素普遍有很高耐药率,建议临床不应再使用该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对氨苄西林、头孢替坦、头孢曲松耐药性高,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也有16.7%,应引起重视。新生儿临床用药主要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抗菌素很少使用与其耐药率不高有很大关系。从表3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有较高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有较高耐药率,对青霉素100%耐药。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

综上所述,认为应根据实验室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合理使用抗菌素,避免耐药株产生,避免滥用抗菌素,缩短患者就医时间和赢取治疗效果,对提高整体医疗质量水平有重要意义。

[1]陶林辉,吴香君.新生儿肺炎痰细菌培养112例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4):71-72.

[2]周毅红,敖当,李作敏,等.558例新生儿肺炎痰培养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6):634-637.

[3]黄勇,陈秉孟,邓秋连,等.广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3):219-221.

[4]汪复,朱德妹,胡付品,等.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5):325-334.

[5]魏莉.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与临床因素相关性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4):476-478.

511400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

猜你喜欢

革兰氏克雷伯埃希菌
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CT特征对比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草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鉴定
522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和危险因素分析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连翘等中草药对肺炎克雷伯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影响肺炎克雷伯菌粘附上皮细胞作用的研究
尿液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I类整合子分布及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