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与介入治疗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2-02-01孟晓明贾宝洋徐洪军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吉林吉林320
孟晓明 贾宝洋 徐洪军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吉林 吉林 320)
手术与介入治疗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孟晓明 贾宝洋1徐洪军1(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1)
手术;介入;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
目前对于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而对于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则会选择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姑息手段〔1〕。本文拟对比分析手术与介入治疗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86例,男61例,女25例;年龄43~81岁,平均(64.58±10.25)岁。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86例患者分为两组:手术组44例,其中男31例,女13例;临床分型(采用Bismuth-Corlette法):Ⅲa型20例,Ⅲb型13例,Ⅳ型11例。介入组42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临床分型(采用Bismuth-Corlette法):Ⅲa型18例,Ⅲb型12例,Ⅳ型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分型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组:44例患者中,根治性切除28例,其中单纯骨骼化处理4例,联合肝方叶切除11例,联合左半肝切除7例,联合右半肝切除2例,联合尾状叶部分切除4例;姑息性切除16例,11例为胆管癌及梗阻段胆管的局部切除,5例患者术中评估为根治切除。介入组:采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联合内支架植入术(PTBD+stent)〔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水平、住院情况、生存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数值变量资料以±s表示,两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接近,无明显差异;而在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手术前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介入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生存情况比较 介入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30~518 d,平均(221.57±5.92)d,95%CI:128.34~327.58 d〕与对照组〔28 ~520 d,平均(218.64±3.84)d,95%CI:127.54~316.84 d〕相比无明显差异(t=0.58,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总胆红素水平比较(±s,μmol/L)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总胆红素水平比较(±s,μmol/L)
组别 n 手术前 手术后 t值 P值手术组44 268.25±98.21 87.24±44.61 15.36 <0.05介入组42 272.68±101.64 89.64±41.56 14.68 <0.05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情况比较(±s)
组别 n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手术组44 27.58±11.05 53 257.51±10 253.51介入组 42 13.85±9.21 21 027.24±9 865.25 t值 9.65 21.05 P值 <0.05 <0.05
2.4 术后并发症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未发生重大并发症,围术期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手术组发生胆瘘4例,吻合口漏3例,胆道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2例;介入组术后出现胆道感染5例,消化道出血3例;两组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对症治疗后均明显好转。
3 讨论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至左、右肝管部位的轴膜上皮恶性肿瘤,又称Klatskin瘤,占胆管癌的58%~75%,是胆管癌中最多且较难处理的胆管与肝脏结合部的肿瘤〔3~5〕。由于其位置特殊,解剖关系复杂,恶性程度高,起病隐匿,故早期诊断率很低;当患者出现明显黄疸症状确诊时,病变多往往已发展为中晚期〔6,7〕。目前,对于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在具备手术条件的前提下还是选择根治性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而对于那些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则会选择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姑息手段。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总胆红素水平接近,而在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手术前明显下降。介入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平均生存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未发生重大并发症,围术期未出现死亡病例。表明对于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采用微创介入方法治疗,生存时间与手术治疗相近,而且具有操作简单、肝功能改善明显、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优点,值得临床推广〔8~10〕。
1 贾宝洋,孟晓明,关晓辉,等.后续经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的疗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2):2375-7.
2 何振飞.肝门部胆管癌18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2):6-7.
3 杨莉莉,曹贵文,崔新江,等.双介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2):270-3.
4 杨福玲,苏洪英,冯 博,等.肝门部胆管癌单双侧引流介入治疗疗效对比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8):603-6.
5 袁宝春,朱厚明,余文昌.肝门区胆管癌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进展〔J〕.微创医学,2009;4(4):385-7.
6 阎慧婷,车 明,柴文晓.胆管癌双介入术护理路径的实施和探讨〔J〕.当代医学,2009;3(5):102-3.
7 胡仁健,李 昂,秦红军,等.肝门胆管癌介入治疗的疗效比较〔J〕.武警医学,2009;20(9):821-3.
8 毛军杰,陈 勇.单双支引流对Ⅱ~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减黄疗效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0):1555-8.
9 柴文晓,王江业,车 明.胆管癌双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11):167-8.
10 卢再鸣,张 军,温 锋,等.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824-5.
R735.8
A
1005-9202(2012)16-3549-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104
1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孟晓明(1968-),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介入治疗及肿瘤放射治疗研究。
〔2012-01-10收稿 2012-02-12修回〕
(编辑 徐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