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支持与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的相关性

2012-02-01蔡淑兰李淑杏陈长香马素慧张学军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6期
关键词:绝经期河北妇女

蔡淑兰 李淑杏 陈长香 马素慧 张学军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情感支持与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的相关性

蔡淑兰 李淑杏1陈长香1马素慧1张学军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围绝经期;情感支持;抑郁

围绝经期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1〕。由于卵巢功能逐步衰退,体内女性激素的下降易出现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精神症状。抑郁障碍就是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抑郁者多伴焦虑、激越、无用感、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迟缓及各种躯体症状,甚至自杀,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女性的身心健康。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机制与内分泌因素有关,但心理社会因素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就围绝经期女性抑郁发生的情感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维护妇女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河北、湖北、山西等全国22个省市,每个省市随机抽取50人,年龄45~55岁,智力正常,无听力障碍,愿意配合完成调查者,共计1 110人。

1.2 调查方法 (1)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并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 110份,回收问卷1 090份,有效问卷1 060份,有效率为97.2%。(2)问卷由基本资料部分、Kupperman 评分表〔2〕和抑郁自评量表(CES-D)〔3〕组成。Kupperman评分表用来评定更年期的躯体症状,<5分为无问题,5~10分为轻度,11~25分为中度,>25分为重度。CES-D是美国目前应用的抑郁自评量表,具有只集中于抑郁心境而不包括抑郁躯体表现的优点,主要用来反映主观抑郁感受,共20项。根据症状发生的频率,每一项分为4级,0分为没有或几乎没有,1分为少有,2分为常有,3分为几乎一直有。要求被调查者按自己过去1 w内的实际情况作答。参照有关研究〔4〕,剔除掉4项反向问题后,总分≤15分认为无抑郁感受,总分16~19分为可疑的抑郁症状,总分≥20分为肯定的抑郁。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 060名更年期妇女,平均年龄(50.01±3.14)岁,城市467人,农村593人;学历:初中及以下606人,高中、中专320人,大专106人,本科25人,硕士及以上3人。没有更年期症状的86人(8.1%),轻度症状的239人(22.5%),中度症状606人(57.2%),重度症状129人(12.2%)。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总发生率为91.9%。

2.2 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的发生情况 无抑郁679例(64.1%),可疑有134例(12.6%),肯定抑郁247例(23.3%)。

2.3 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围绝经期女性抑郁为因变量,婚姻状况、婚姻关系、有无子女、与子女亲属关系、与邻里同事关系、遇困难处理方式、性格、遭遇打击、他人帮助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中丧偶、婚姻关系不好、无子女、与邻里、同事关系不好、遭遇打击、遇困难不能获得他人帮助是围绝经期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子女、亲属关系良好是保护因素。见表1。

表1 影响围绝经期女性抑郁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围绝经期是抑郁症状高发时期〔5〕,即使是既往无抑郁病史的女性在进入围绝经期后,发生情绪障碍的风险也增加〔6〕。国外文献报告女性围绝经期抑郁发生率32.5%~60%,在我国报道的发生率为30.3% ~46.1%〔7〕。本研究结果显示可能抑郁的发生率高于年龄16~44岁的流动女性人口抑郁发生率22.4%〔8〕,说明围绝经期女性的抑郁应引起社会、家庭和医务人员的重视。围绝经期女性正处于生理心理转折期,易于出现情绪波动,尤其需要家人和他人的支持。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和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对个人很重要。本研究显示,婚姻状况中丧偶、婚姻关系不好、无子女、与邻里、同事关系不好、遭遇打击、遇困难不能获得他人帮助是围绝经期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子女、亲属关系良好是保护因素。可见不管是来自配偶、子女、亲属的,还是来自邻居、同事或社会的情感支持对减少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的发生都具有重要作用。而国人存在心理困扰寻求外界帮助时往往先求助“自己人”,后求助“外人”,以及抑郁症社会支持的最大来源仍然为配偶及其他家庭成员的特点,使笔者更加注意到应形成关爱围绝经期妇女的社会氛围,重视社会、家庭对围绝经期女性的情感支持,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自我保健能力,对维护围绝经期女性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J〕.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

2 程园钧,刘建立.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疗法〔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2(30):123-7.

3 吴文源,张明园,俞勤奋.忧郁量表在社区老人中的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1989;7(3):139-41.

4 陈桂芝,陈长香,赵雅宁,等.患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及抑郁发生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468-70.

5 Polisseni AF,de Araujo DA,Polisseni F,et al.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menopausal women:associated factors〔J〕.Rev Bras Gynecol Obstet,2009;31(1):28-34.

6 Cohen LS,Soares CN,Vitonis AF,et al.Risk for new onset of depression during themenopausal transition:the Harvard study ofmoods and cycles〔J〕.Arch Gen Psychiatry,2006;63(4):385-90.

7 顾 磊,杜 莉,施 红,等.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962-5.

8 孙振亚.深圳市某厂区女性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0):32-3.

R711.75

A

1005-9202(2012)16-3524-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086

唐山市医疗卫生科技研究项目(09130202A-3-5)

1 河北联合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

李淑杏(1979-),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老年慢病研究。

蔡淑兰(1965-),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老年护理研究。

〔2011-11-10收稿 2012-01-10修回〕

(编辑 徐 杰)

猜你喜欢

绝经期河北妇女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当代妇女的工作
孙婷婷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
延经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