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抑郁症患者前额叶皮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2012-02-01谢洪武陈日新徐放明谢鹏吕发金罗天友熊俊宋云娥
谢洪武 陈日新 徐放明 谢鹏 吕发金 罗天友 熊俊 宋云娥
首发抑郁症患者前额叶皮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谢洪武*陈日新△徐放明*谢鹏※吕发金#罗天友#熊俊△宋云娥*
磁共振波谱 抑郁症 前额叶皮质
抑郁症多伴发认知功能的损害[1-2],而认知功能损害与前额叶皮质的关系最为密切[3-4],此区富含与其它大脑皮质、边缘系统和皮下区的传入和传出纤维,但有关其代谢方面的研究甚少。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 (hydroge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是国际公认的无创活体脑代谢观测法;因此,本研究拟选未使用抗抑郁药的首发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前额叶皮质为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进行1H-MRS分析,观测其代谢特点,探讨抑郁症可能的致病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①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抑郁症诊断标准,除外双相抑郁,确诊为单次抑郁发作;②病程在半年以内且未接受抗抑郁药治疗,近1个月未接受电休克治疗,未使用影响脑内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神经递质的药物。排除标准:①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及严重躯体疾病;②情感疾病或其它精神疾病的家族史或既往史;③病前情绪不稳定等特征。共15例,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20~50岁,平均(36.8 ± 6.8)岁;病程 1~ 6月,平均(3.19 ± 1.59)月。
正常对照组为年龄及性别与患者组配对的健康志愿者15名,其中男 5 名,女 10 名,年龄 21~ 52 岁,平均(36.3 ± 7.1)岁。无颅脑外伤史、无酒精和药物依赖滥用史、无幽闭综合症、无精神病用药史及心、肝、脾、肾等重大躯体疾病。
所有受试者均为右利手,无磁共振检查禁忌,入组的受试者均被详细地告知研究方案,取得患者的同意后方可执行。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采用美国 GE SignaHighspeed1.5TMR/i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全部受试者行常规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MRI) 及 多 体 素 2D1H-MRS 扫描。常规头颅MRI检查:头颅矢状位T1加权像和轴位T1加权像、质子加权像、T2加权像、水抑制像。MRS采用点分辨表面线圈序列(Press),行多体素2D1H-MRS扫描。取前额叶皮质为ROI化学位移饱和法抑制水信号,成像参数为:重复时间(TR)=1000 ms,回波时间(TE)=144 ms,多体素相位矩阵 16× 16扫描,体素厚度 10 mm,视野:24 cm,成像时间为 4.25 min(不包括预扫描时间)。在轴位T2加权成像上定位,采用1个像素大小为测量单位。应用 GE SignaLX Release9.1版 Functool Spectroscopy-2D Brain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
1.3 抑郁症评分 由两名主治以上职称的精神科专科医师执行,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项评分进行:①轻度-HAMD,评分为 8~17分;②中度-HAMD,评分为 18~24分;③重度-HAMD,评分>24分。
表1 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前额叶皮质各代谢指标比值的比较表(±s)
表1 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前额叶皮质各代谢指标比值的比较表(±s)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P<0.01
NAA/Cr Cho/Cr Glx/Cr组别 n患者组轻度组重度组对照组15 8 7 15左侧1.697 ± 0.3481)1.753 ± 0.294 1.783 ± 0.405 1.873 ± 0.335右侧1.507 ± 0.2852)1.491 ± 0.235 1.519 ± 0.345 1.756 ± 0.384左侧1.348 ± 0.301 1.331 ± 0.201 1.369 ± 0.178 1.353 ± 0.176右侧1.339 ± 0.289 1.331 ± 0.122 1.347 ± 0.169 1.341 ± 0.267左侧0.235 ± 0.036 0.232 ± 0.112 0.242 ± 0.067 0.231 ± 0.038右侧0.239 ± 0.052 0.236 ± 0.098 0.242 ± 0.122 0.237 ± 0.061
2 结果
2.1 患者组和对照组常规头颅MRI检查 两组均未见实质性改变。
2.2 患者组与对照组前额叶各代谢指标的比较 两组间比较, 前额叶皮质Cho、Glx、C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组双侧前额叶皮质区NAA/Cr值下降,右侧显著(左侧 t= 2.542,P < 0.05,右侧 t= 3.129,P ﹤ 0.01);两组间各代谢指标值、Cho/Cr和 Glx/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轻中度抑郁组和重度抑郁组组间比较,各代谢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传统观点认为神经精神类疾病与相关脑区之间是单因素的关系[5],但神经影像及其它研究手段的出现改变这种观点,提出神经网络假说,认为许多神经精神疾病涉及诸多脑区,这些脑区之间可能通过复杂而精确的方式相互作用。精神疾病中抑郁症属于持续的慢性应激源,神经影像学的研究结果表明[6],慢性应激最多被累及的脑区是额叶、边缘系统、颞叶和基底节;因此,推断额叶-颞叶-边缘系统通路的功能异常可能是抑郁症患者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病理基础。相对于此通路,本课题组前期还以丘脑代谢为研究区域[7],发现该病患者的右侧丘脑可能存在神经元受损和线粒体代谢障碍,证实丘脑代谢异常也可能是抑郁症神经生物的病理学基础之一。
本研究所测受试者的脑代谢指标:NAA、Cho、Glx、NAA/Cr、Cho/Cr和 Glx/Cr中, 只有前额叶皮质的 NAA/Cr低于正常对照,尤以右侧差异为显。该结果提示抑郁症可能存在右侧额叶神经元受损更重的情况,这可能是抑郁症表现的长期慢性应激,导致患者与情绪中枢环路密切相关的前额叶皮质区受损,右侧表现显著也与该侧多与消极感情和退缩有关[8]的观点相符,此即为研究者称之的半球偏侧化效应。本研究还发现轻度抑郁组和重度抑郁组之间的比较,各代谢指标值均无明显差异,提示尚无充分证据证实NAA/Cr的下降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何特殊相关性。
目前有关抑郁症患者各脑区NAA的变化规律尚缺乏肯定的结论。本研究针对未用药物的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皮质区代谢特点作一些初步探讨,发现前额叶皮质区尤其是右侧部可能存在神经元受损和线粒体代谢障碍,但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只能对部分代谢标志进行检测分析。总之,大样本含量,多次、多部位、多代谢指标联合监测并动态随访,多种原子核、多项影像技术的融合研究以明确神经精神药物的微妙作用机制机理将成为脑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势;由此带来抗抑郁药物研制将逐渐转至多药物靶点、多作用途径的联合应用方面。
[1]Broomfield NM, Davies R, MacMahon K, et al. Further evidence of attention bias for negative information late life depression[J].Geriatr Psychiatry, 2007,22(3):175-180.
[2]Mitterschiffthaler MT, Williams SC, Walsh ND, et al.Neural basis of the emotional Stroop interference effect in major depression[J].Psychol Med, 2008,38(2):247-256.
[3]Fossati P, Goyette F, Ergis AM. Influence of age and executive functioning on verba1 memory of inpatient with depression[J].JAffect Disord, 2002,68(2-3):261-271.
[4]Hauster P.Brain imaging in Afective Disorder[M].American Psychiatry Press Inc, 1991():1-42.
[5]Mallet L, Mazoyer B, Martinot JL.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depressive, obsessive-compulsive, and schizophrenic disorders:an explorative correlational analysis if regional cerebralmetabolism[J].Psychiatry Res, 1998,82:83-93.
[6]Monk CS, Telzer EH, Mogg K, et al. Amygdala and ventrolate ralprefrontal cortex activation to masked angry fac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J].Arch Gen Psychiatry, 2008,65(5):568-576.
[7] 牟君,谢鹏,杨泽松,等.初发抑郁症患者丘脑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7,33(4):229-232.
[8]Phelps EA.Emotion and cognition: Insights from studies of the human amygdala[J].Annu Rev Psychol, 2006,24(57):27-53.
10.3969 /j.issn.1002-0152.2012.06.015
☆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8-2-65)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400016)
(E-mail:fm100808@126.com)△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R651 (
2011-09-19)
A (责任编辑:文飞)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