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内刺法与电针眼外肌穴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症的临床研究
2012-01-31周凌云纪晓杰
周凌云,赵 明,纪晓杰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眼部内刺法与电针眼外肌穴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症的临床研究
周凌云1,赵 明2,纪晓杰2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目的:观察眼部内刺法与电针眼外肌穴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和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原发病稳定后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选用眼部内刺法及电针眼外肌穴,每日1次;对照组选用常规针刺法,每日1次。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眼球运动的范围和角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痊愈率60.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痊愈率1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眼部内刺法与电针眼外肌穴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症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外展神经麻痹;针灸疗法;眼针;电针
外展神经是第6对脑神经,属运动神经,在颅底行程最长,纤维起自脑桥外展神经核,在桥延沟中线两旁出脑,向前行经眶上裂入眼眶,支配眼的外直肌,因此受损机会亦最多,局部直接病变或远离间接病变均可引起麻痹。颅内压增高时脑干向下移位,因牵引外展神经使之受压于大脑前下动脉或颞骨岩尖端处而发生麻痹。外展神经又因沿枕骨斜坡向上行走,越过小脑前动脉穿过硬脑膜,因此,该部位的血管性、炎性及占位性等病变均可侵及外展神经[1]。外展神经麻痹症属于眼科常见的疾病,该病发病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外展神经受损而引起眼球向外运动障碍出现内斜视、复视等症状。此疾病多为脑血管疾病、炎症、外伤、肿瘤、糖尿病等所致[2]。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双目通睛”,多与肝肾精血亏损及脾胃中气不足有关[3]。
该病目前除针对发病原因治疗外,对外展神经麻痹症没有很好的康复治疗方法。临床采用针刺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的疗效。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该病症多采用辨证循经取穴,也有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选取穴位,还有自创穴位进行治疗,均有一定疗效。现将本研究创新方法“眼部内刺法及电针眼外肌穴”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该病进行疗效对比,为临床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操作规范的新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由眼科和神经内科医生确诊为外展神经麻痹症的符合条件的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人,男性29人,女性11人;年龄6~82岁,平均44.75岁;病程2~171天,平均59.25天。对照组40人,男性23人,女性17人;年龄9~79岁,平均45.55岁;病程3~167天,平均58.62天。病因中治疗组脑血管性疾病13例,外伤4例,糖尿病7例,炎症14例,脑肿瘤术后2例。对照组脑血管性疾病11例,外伤7例,糖尿病9例,炎症12例,脑肿瘤术后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因上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的基本情况一致,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随机分组方法
随机分配方案采用隐匿的方法,制作按顺序编码及不透光密封的信封。产生的随机分配序列和确定受试对象的人员不为同一人;其次,产生和保存随机分配序列的人员是不参与研究的人员。每个研究对象所接受的治疗方案由产生的随机分配序列决定,并被放入按顺序、密封不透光的信封中。合格的受试对象同意进入研究时,信封才能开启,受试对象方可接受相应的措施。将患者从1到80按预计的样本量编号,获取随机数字,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数开始,沿同一方向顺序获取每个实验单位一个随机数字,然后按统计学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
1.3 纳入标准
①眼科及神经内科医生确诊为外直肌麻痹,病程不超过6个月的患者;②符合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神经病学》关于眼球运动神经麻痹的诊断;③符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的诊断标准;④明确病因并可以配合相关药物治疗的病人[4]。
1.4 排除标准
①外直肌麻痹做过眼科手术及先天性斜视;②其它原因:如重症肌无力、甲状腺等疾病所致眼肌病变;③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者;④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或肝肾等疾病危及生命,以及意识不清者;⑤合并严重感染者;⑥妊娠期的妇女[4]。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眼部内刺法治疗。穴位选取:依据眼外肌肌腹的解剖位置的体表投影定为外直肌穴的原则,外展神经麻痹取外直肌穴配外关及风池穴。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施针者在患眼侧,嘱患者放松,将眼球轻轻推向反方向,右手持长25 mm、直径0.20 mm不锈钢毫针,沿眼球和眼眶之间缓慢刺入约20~25 mm深,进3~5根针,通以KWD-808型电子脉冲仪(常州市武进长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波形为连续波,频率为20 Hz,强度调至1.5 mA电流,持续通电40 min。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注意:①针刺眶内眼外肌穴时一定要先将眼球向反向推压,仔细体会针刺时的感觉,以防止针尖刺伤眼球;②应用电针时逐渐调大电流强度,不要超过界定范围;③缓慢起针同时用消毒后的干棉球适当力度按压数分钟,防止眶内出血。
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辨证取穴治疗:根据脏象及经络学说外直肌麻痹取丝竹空、瞳子、太阳、安眠、合谷。风邪袭络型配风池;风痰入络型配丰隆、肺俞;肝风内动型配内关、太冲、百会;外伤瘀滞型配膈俞、血海[5]。根据具体麻痹肌肉选用相应穴位,用 30号1.5~2.0寸毫针,快速捻转进针,所有穴位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1 h,每2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7日后,继续下一疗程[5]。
3 疗效观察
3.1 检测方法
眼球运动:患者头部固定,两眼向前平视并注视检查者的手指,以瞳孔中央为起点,以目内眦、目外眦为终点,分别向鼻侧、颞侧测定,两者之间的距离为观测指标(以毫米为单位),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两者之间的距离[3,5]。复像图观察方法:测定复视的距离和角度,即在距离目标约1 m处测定出现复视方向与水平所成的角度和距离,电脑自动生成数据并保存结果,观察治疗前后角度和距离的变化,将以上观测指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3.2 疗效标准
痊愈:眼球向外运动功能恢复正常,眼球活动自如,斜视、复视消失;显效:眼球向外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眼球活动自如,外观无斜视,复视的角度小于30°;有效:眼球向外运动功能略有进步,斜视、复视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眼球运动、复视、斜视无变化。
3.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应用SPSS12.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所得数据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处理。
3.4 治疗结果
3.4.1 治疗前后眼球移动距离改变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眼球移动距离比较 (单位:mm)
由表1可见治疗前外直肌麻痹情况两组间比较没有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经治疗后眼肌麻痹症状均有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即治疗组眼肌麻痹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3.4.2 两组治疗前后复视角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复视角度比较 (单位:度,±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复视角度比较 (单位:度,±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40 90.13±45.05 30.09±12..25对照组40 90.12±41.05 45.17±15.25
从表2可知,治疗前两组间比较,P>0.05,提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复视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3.4.3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例
从表3可知,经Ridit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痊愈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典型病例
图1 患者李某治疗前
图2 患者李某治愈
图3 患者金某治疗前
图4 患者金某治愈
李某,女,1981年生人。曾于2008年11月在北京某医院做脑瘤手术。脑瘤手术后出现右眼球不能外转,诊断为右眼外展神经麻痹,住院治疗近1个月,给予静点,肌肉注射等(具体药物不详),病情未见好转。为求诊治,于2009年1月7日来我科就诊,门诊采用眼部内刺法治疗。治疗前右眼眼球向右侧不能转动,视物重影,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该患者共治疗43次后治愈,眼球活动正常,重影消失。见图1、图2。
金某,女,1980年生人。患者自述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双影,右眼不能向外转动。急来我院诊治,收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诊断为右眼外展神经麻痹。经头MRI及肌电、脑脊液、甲状腺系列等检查均无异常。住院期间给予扩血管药及神经营养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于入院3日后到我科门诊采用眼部内刺法会诊治疗,治疗前右眼不能向外转动,视物重影,头晕。出院后继续门诊治疗。该患者共针刺51次后治愈,眼球活动正常,重影、头晕消失。见图3、4。
5 讨论
外展神经麻痹是以突发性内斜视、复视、眼球向外运动障碍等为首发眼部症状,该病症表现在眼部,但病因复杂。目前已知引起外展神经麻痹的原因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脑肿瘤或临近组织侵犯颅底;外伤;神经炎;脑膜炎等[6]。传统针刺方法主要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在治疗该病上采用循经取穴及局部取穴。在治疗该病上虽然有一定疗效,但疗程长,治愈率不是很理想。“眼部内刺法及电针眼外肌穴”治疗该病根据解剖关系,将针直接刺激麻痹直肌肌腹周围,使麻痹的神经产生兴奋,增强眼肌的放电量,改善神经冲动的传递及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其营养代谢,加速恢复眼肌的运动功能,并加以小电流的疗法,使针刺的眼肌穴位达到轻微收缩的效果,使麻痹的神经纤维再生,针对病灶靶向刺激,疗效较传统针刺快速,治愈率明显提高。
[1]梁剑虹.单侧外展神经麻痹病因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7,15(1):36
[2]夏蔚,沈伟,李龙标.眼肌麻痹的病因及治疗[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1):23
[3]王金玺.针刺治疗眼肌麻痹45例疗效观察[J].洛阳医专学报,2001,20(3):244
[4]周凌云.眼部内刺法与药物结合治疗眼运动神经麻痹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3):165
[5]欧阳应颐,张锡芳,尹勇,等.针刺治疗眼肌麻痹76例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3,23(8):452
[6]周欢粉,魏世辉.外展神经麻痹住院患者47例的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8,8(9):1942
Eye-acupuncture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on Ocular Muscles as a Main Point for the Treatment of Abducens Nerve Paralysis
ZHOU Ling-yun1△,ZHAO Ming2,JI Xiao-jie2
(1.The First Clinical College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150001,China; 2.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15004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eye-acupuncture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on ocular muscles as a main point treatment for abducens nerve paralysis.Methods:8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Both of the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when the primary diseases were stabilized.Treatment Group:we chose ocular muscles as a main point with the method of eyeacupuncture and electro-acupuncture once daily.Control Group:we adopted the acupunc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ce daily.Then we observed and recorded the ranges of ocular movement and the angle changed of diplopia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i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97.5%and 77.5%.Heal rates were 60.0%and 15.0%.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1).Conclusion:Eye-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on ocular muscles as a main point treatment is superior to the acupunc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ducens nerve paralysis;Acupuncture therapy;Eye-acupuncture;Electro-acupuncture
R246.82
A
1005-0779(2012)006-0006-03
周凌云(1968-),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针刺治疗眼运动神经麻痹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0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