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纠纷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12-01-30钟菁芸崔馨淇王睿青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20期
关键词:医务医务人员纠纷

钟菁芸 崔馨淇 王睿青

1.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13;2.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 710062;3.西北大学,陕西西安 710069

医疗纠纷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钟菁芸1崔馨淇2王睿青3

1.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13;2.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 710062;3.西北大学,陕西西安 710069

目的 了解医疗纠纷对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吉林市20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纠纷组的医务人员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上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经历医疗纠纷容易产生心理危机,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加强管理从预防和科学处理两方面使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以及患者的危害达到最小。

医疗纠纷;医务人员;心理危机;心理干预

近年来,各种医疗纠纷的报道不断见诸于各种媒体,甚至演变成恶性事件,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针对层出不穷的医疗纠纷,人们总是在探讨它发生的原因或者从体制上找寻症结,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医疗纠纷对涉及其中的医务人员心理上造成的负面影响。绝大多数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承担高强度的工作任务,还要面对职业发展造成的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身陷医疗纠纷之中,工作和纠纷形成的压力将叠加。过度的压力会破坏人的心身平衡,损害心身健康,甚至导致心身疾病和心理问题,影响日常工作。为研究医疗纠纷对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笔者对200名医务工作者进行了测评分析,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了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1~12 月对吉林省吉林市5所三级医院200名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9份,回收率为89.5%。将179份问卷中将直接经历医疗纠纷者设为纠纷组,未经历者归为对照组。纠纷组81名,其中,男48名,女33名;对照组98名,其中,男58名,女40名。两组性别比例、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运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进行团体施测。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纠纷组的医务人员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上积分高于对照组人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3.1 医疗纠纷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原因

纠纷组的医务人员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上积分高于对照组的医务人员,可见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医疗纠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医务人员,从而造成医务人员的心理危机:

3.1.1 正常的工作被打乱 医疗纠纷的发生,不论是源于医务人员的疏忽还是医患双方的误会,往往都会伴随着患方的纠缠和干扰。因而医疗纠纷发生后,牵涉其中的医务人员的工作甚至是生活常常会被来讨要说法的患方人员所打乱。本身规律的工作与生活被不定时的干扰,有时候还要想办法同患方人员进行交涉,这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不仅会增加焦虑感,一旦该状况持续时间增长,还会使医务人员产生倦怠感、无力感、敌对等一系列不良情绪以及消极的应对方式。据夏保京等2008年对经历医疗纠纷的医师心理健康调查分析的研究,医疗纠纷发生后,经历纠纷的医师的应对方式明显要比普通医师消极。产生消极的应对方式,也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面临长时间的较大压力以及急性应激事件的冲击,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如果没有及时地采取针对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消极的应对方式会使面临的状况变得更糟糕,反过来就给医务人员带来更大的压力。

表1 各组医务工作者SCL-90积分情况比较(±s,分)

表1 各组医务工作者SCL-90积分情况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1;t1为纠纷组与对照组t检验结果;t2为纠纷组与全国常模t检验结果

因子 纠纷组(n=81)对照组(n = 98)全国常模(n=1 388) t1值 t2值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1.49±0.46 1.70±0.51 1.79±0.58 1.84±0.76 1.83±0.69 1.74±0.61 1.39±0.73 1.49±0.38 1.45±0.46 1.40±0.53 1.66±0.57 1.52±0.62 1.54±0.60 1.48±0.57 1.52±0.62 1.31±0.56 1.46±0.50 1.43±0.51 1.37±0.48 1.62±0.58 1.65±0.61 1.50±0.59 1.39±0.43 1.46±0.55 1.23±0.41 1.43±0.57 1.29±0.42 1.19 0.48 2.97**2.94**3.7**2.37*0.82 0.44 0.27 2.33*1.4 4.16**3.52**4.53**4.11*1.95 1.41 3.11**

3.1.2 对事实和自身的疑虑 医疗纠纷不光是由医疗过错和过失引起的,往往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并没有出现任何疏忽和失误,仅仅是由于患者单方面的不满意引起纠纷。无论何种原因,医疗纠纷的发生对一个医务人员来说总归不是一件好事情,面对纠纷和医院方面的反复调查,医务人员会不断被要求或者自己主动的不断回忆诊治过程中是否有违规,是否有过失存在。不仅是对事实本身的疑虑,医务人员有时还会对自身的能力产生疑虑,不断的怀疑自己是否有问题,这样的强迫行为不仅会增加焦虑感和恐惧感,还会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

3.1.3 人际交往遭遇不顺 调查结果显示,纠纷组的医师人际敏感因子、敌对因子明显高于普通医师。医疗纠纷绝非常态,特别的事情容易激发人类的好奇心。医疗纠纷的发生,这在一个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往往是医院其他不牵涉与纠纷的人平时谈论的话题。成为舆论的焦点,本身就是一种压力,这时候,对于敏感的当事人来说,别人对纠纷发表的意见,偶尔说的稍有偏颇的话甚至是别人频繁的关心,就更是无尽压力,在加上较高的敌对情绪,人际交往就容易出现不顺。身陷压力中,拥有好的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缓解压力对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人际交往遭遇的不顺,势必会加重焦虑和无力感。

3.1.4 行政处理 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消极应对行政处理。医务人员对行政处理产生心理问题源于诸多因素,他们既要面对社会影响,又要承受高风险职业压力而不能得到很好释放。当医疗纠纷发生后,特别是受到吊销执照、通报、警告、辞退、解聘、高额经济处罚、影响晋职晋级等行政处理时,医务人员会感到恐惧、担心、不知所措,当得不到及时关心和理解时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部分医务人员会对从事职业的信心产生怀疑,甚至不愿子女从事医疗行业。行政处理手段运用的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3.2 应激视角下的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急性高水平的应激事件[2],急性应激事件发生后,人们通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等一系列的急性应激症状[3-4]。无论何种原因最终导致医患矛盾爆发时,患方往往会采取纠缠、恐吓、谩骂、威胁、殴打等过激行为,除此之外,有时候医护人员往往还会暂停工作接受程序复杂的调查。在患者的过激行为以及调查面前,医护人员在认知因素作用下,认识到纠纷会对自己的职业信誉、生命安全、岗位工作、经济效益以及未来职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医疗纠纷便作为负性生活事件,对医护人员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出现心理危机。

然而医务工作者除了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发生会受到急性应激事件带来的负性影响外,其工作本身高风险性、高度紧张和工作环境等工作压力,以及因工作产生的学习压力、社会压力、生活压力等因素则使得医务工作者长期处于慢性低水平应激之中。慢性的长时间的低水平应激,对机体亦有损害作用。由于以上慢性低水平应激源的长期存在,为医务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隐患,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较普通人群差。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与压力有关的精神失调已成为临床医生发展最快的职业病。据调查,医院中有25%的医师会出现焦虑症以及压力有关的疾病[5]。据统计,目前我国医生患忧郁症的概率为25%~30%,为普通人群的4倍[6]。焦虑症、职业倦怠、恐惧症等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医务人员的常见心理问题。

3.3 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探讨

3.3.1 建立有效倾诉沟通渠道 经历医疗纠纷中的医务人员需要将不良的情绪宣泄出去。因此,需要高度关注经历医疗纠纷以及正处在医疗纠纷中的医务人员,与他们保持密切的接触,表达出真诚的关心和理解,与其建立起良好的信任的沟通关系。鼓励危机中的个体用语言将自己内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导适当的情绪宣泄途径,从而减轻焦虑。

3.3.2 提供应对方式的知识 根据心理危机干预的平衡理论,危机中的个体自身原有的应付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为危机中的个体提供有效地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和建议[7]。有研究表明,经历医疗纠纷的年轻医师比同样经历医疗纠纷的高年龄医师在SCL-90的得分明显要高,这正是因为年长的医师较年轻医师有更多的经验,对于纠纷的出现,他们有较灵活和有效的应对方式。因此,在危机干预的早期需要为经历纠纷的医务人员提供应对方式的帮助,首先应向危机中个体解释其焦虑、抑郁、敏感等负性情绪的合理性,以及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干预的实施摆脱当下的危机状况;其次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向其提供一些积极有效地应对医疗纠纷后出现的种种情况的应对技巧。

3.3.3 认知干预 个体对危机事件的认知会影响其情绪和应对方式,认知模式认为,心理危机主要源于对灾难和创伤的错误思维和信念,改变非理性的认知和自我否定,能够使危机中的个体获得对危机的控制[7]。因此应帮助经历纠纷的医务人员客观、理智的看待现实情况,纠正错误、不合理的认知。帮助其正确认识医疗纠纷的偶然性以及其多因性,正确看待周围同事的关心以及医院的行政处理,并帮助其肯定自己的专业能力,树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提高个人的有能感。

3.3.4 提供社会支持 当今的心理干预理论都相当重视社会支持在缓和应激中的重要作用。社会支持充分时,可以给危机中的个体提供解决问题的力量。因此需要努力促成经历医疗纠纷的医师从家庭和朋友得到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构建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给予一定的鼓励,促进其情感的表达以及自尊心的维护,使他们获得希望和信心。

3.3.5 提供缓解压力的方法 身陷医疗纠纷,大多数医师都会不同程度的产生高度紧张、苦恼、焦虑或极端痛苦的状态,而长期处于这种痛苦状态,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面对既成事实带来的巨大压力,就需要有效地缓解压力,因此需要为经历纠纷的医务人员提供缓解压力的知识,指导其将主动减压。

3.3.6 制定危机干预的预期结果,不断评估干预的有效性 通过观察、访谈以及使用量表等方法对经历医疗纠纷的个体心理及危机进行评估,以了解干预效果,并及时调整干预方案[8]。

3.4 针对医疗纠纷的行政管理方面的建议

医疗纠纷不仅会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会降低工作的注意力,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因此针对当今社会医疗纠纷易发的状况,在医院管理上也应当采取一些有效地预防措施。

3.4.1 人才选拔上重视性格因素 医生救死扶伤需要高精尖的业务水平,同时也应当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人格是影响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中介因素,面对同样的应激源,有的人能够很好的适应,平和的度过,而有的人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这些都与人格类型的差异有关。与此同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也是工作效率的保证。因此在选拔人才时,就应该对其心理因素把好关。

3.4.2 提供业务培训和有关医疗纠纷方面的讲座 很多的医疗纠纷缘起于医务人员的失误,因此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降低医疗纠纷的关键。医院应当提供业务培训,创造资源共享的良好环境,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并且规范业务操作。恐惧来源于陌生,防范医疗纠纷应该有所准备。医院应该为医务人员提供医疗纠纷的防范及处理等知识,从而更有效地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纠纷,并且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纠纷可能引发心理危机的能力。

3.4.3 科学合理的处理医疗纠纷 医疗机构应该改进单一的行政处理方式,在不断推进提高质量管理中,运用教育培训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从防范监督入手,避免一味地事后处罚等一系列不利于医疗技术发展和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做法。在设计处理方案时应有利于管理和激励医务人员的执业信心,注意行政处理规范化,减少随意性,慎用行政干预,鼓励自律,实事求是地对待医务人员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对于医闹和影响正常工作秩序的行为应及时报警,请公安部门协助处理。医疗机构应为医务人员建立减压机制,进行心理预防讲座,组织医务人员互相交流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医患沟通经验,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法律意识和应变能力。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2]Caine RM,Ter-Bagdasarian L.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J].Crit Care Nurse,2003,23(1):59-65.

[3]Weisaeth L.Acute posttraumatic stress:nonacceptance of early intervention[J].J Clin Psychiatry,2001,62(17):35-40.

[4]Elsesser K,Sartory G,Tackenberg.Attention,heart rate and startle response during exposure to trauma-relevant pictures:a comparison of recent trauma victims and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J Abnorm Psychol,2004,113(2):289-301.

[5]Susan G,Forman T.Occupational stress management cognitive-behavioral approaches[J].J Consult Clin Psychol,1993,61(1):147-155.

[6]李京力,陈福国.医生忧郁症的国外研究概略[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3):66-67.

[7]North CS,Hong BA.Project CREST:A new model for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after a community disaster[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0,90(7):1057-1058.

[8]高鹏,周进.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问题解决[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73-77.

Investigation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on medical staffs undergoing medical disputes

ZHONG Jingyun1CUI Xinqi2WANG Ruiqing3
1.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lin Medical College,Jilin 132013,China;2.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3.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that medical disputes have on medical workers′mental heath,so as to enhance their level of mental health and work efficiency and provide better medical services for patients.MethodsSCL-90 wa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200 medical staffs in Jinlin City.ResultsInterpersonal sensitization,depression,anxiety and hostility of medical staffs that had experienced medical disputes were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ho hadn't experienced medical dispute.Conclusions Apparently,medical disputes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medical staffs′mental health.Psychological crisis often occur in medical staffs that had experienced medical disputes(P<0.05).It′s essential to provide those medical workers who experienced medical dispute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Moreover,it′s practical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to strengthen their administr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 harm that medical disputes do to medical workers,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patients minimization.

Medical dispute;Medical staff;Psychological crisi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R195

C

1674-4721(2012)07(b)-0204-03

2012-04-17 本文编辑:陈 俊)

猜你喜欢

医务医务人员纠纷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误帮倒忙引纠纷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无舵雪橇生物学监控与医务监督概述
老年医学继续教育对社区医务人员“知信行”的影响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