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2012-01-30苏开志
苏开志
山东省蓬莱市人民医院,山东蓬莱 2656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苏开志
山东省蓬莱市人民医院,山东蓬莱 265600
目的观察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胰岛素应用,甲钴胺肌内注射等;实验组10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TCSS评分等。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后T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黄芪桂枝五物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末端麻木,浅深感觉障碍以及膝腱反射消失等[1-3]。研究表明[4-5],我国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接近65%,已成为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单纯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故笔者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3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标准[6],同时排除严重肝肾及出血性疾病者。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2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40例,年龄 37~68 岁,平均(45.5±7.1)岁;实验组 101 例,其中,男性 60 例,女性 41 例,年龄 35~70 岁,平均(45.8±8.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包括胰岛素应用(3 U/次,1次/d),甲钴胺肌内注射(500 μg/次,3次/d)等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水煎250 mL,1剂/d,早晚顿服;黄芪桂枝五物汤方剂组成:黄芪50 g,桂枝20 g,红花 15 g,地龙 10 g,当归 15 g,赤芍 15 g,生地黄 20 g,牛膝 15 g,丹参 15 g,茯苓 20 g。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记录治疗前后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同时进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7]。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8]拟定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膝反射、肌腱反射恢复正常,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增加大于等于5 m/s;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但膝反射、肌腱反射未恢复正常,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增加小于5 m/s;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前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TC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后T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
组别 时间 胫神经 腓总神经 腓肠神经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1.7±2.3 34.0±3.2 31.5±2.7 37.3±3.9 32.7±2.8 36.2±3.5 32.6±3.1 38.7±4.0 28.1±1.8 32.6±2.9 27.8±2.1 35.4±3.6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n) TC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实验组102 101 10.21±3.53 10.30±3.41 8.77±2.42 7.25±2.64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发病隐匿,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多以麻木为主,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疼痛、肌肉萎缩等症状,晚期临床致残率高[9-11]。已有研究表明[12-14],其发病机制与微循环代谢障碍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属于“痹症”范畴,病机为消渴迁延,气血失衡,血瘀气滞,脉络痹滞所致。黄芪桂枝五物汤方剂组分中黄芪大补元气,桂枝通阳益气,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镇痛通络,当归、赤芍生血益气,生地黄滋阴补肾,牛膝活血引药下行,丹参养血通络,茯苓益气祛湿,诸药合用,共奏养血通络、祛痹止痛之功效。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及腓肠神经等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后T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手段。
[1]杜翔.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6):58-59.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组.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10年回顾性调查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4):232-237.
[3]夏正芹,戴林,徐左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4):5208-5209.
[4]单亚利,吴宏生,刘景.丹红注射液结合中药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60 例[J].世界中医药,2010,3(5):175-176.
[5]杨廷强,朱瑾,李秀钧.大剂量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2007,22(1):131.
[6]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
[7]索建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118-119.
[8]辛梅芳.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1,8(7):102.
[9]王兆军,王殿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1,43(10):19-20.
[10]韦昭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8):61-65.
[11]赵建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9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629-630.
[12]张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1):110-111.
[13]臧天霞,叶健,查玉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摭拾[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7.
[14]张淑琴,张再云.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4):27-29.
R587.2
A
1674-4721(2012)07(b)-0136-02
2012-04-11 本文编辑:魏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