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在浅表组织肿块中的应用价值

2012-01-30余怡琳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20期
关键词:腱鞘脂肪瘤浅表

余怡琳

河南省上蔡县人民医院彩超室,河南上蔡 463800

高频超声在浅表组织肿块中的应用价值

余怡琳

河南省上蔡县人民医院彩超室,河南上蔡 463800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在浅表组织肿块中检查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61例浅表组织肿块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一般采用直接接触扫查法,在扫查不平整区域或较表浅的时候加用水囊,也可在检查部位表面涂抹较厚的耦合剂,利用水囊或比较厚的耦合剂作为声窗,探头频率5~17 M Hz。全部病例经手术后或穿刺后病理检查确诊。 结果 本组研究161例患者中,156例为良性肿块,其中66例为脂肪瘤,表皮样囊肿25例,腘窝囊肿 26例,腱鞘囊肿 20例,纤维瘤 11例,血管瘤 8例;5例恶性肿块,其中 4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可见血流信号。 结论 浅表组织肿块虽然来源复杂,声像图特征贫乏,但常见的如脂肪瘤,表皮样囊肿等声像图各有特点,因此对临床诊断可提供诊断依据。对部分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提供穿刺的近针部位、深度,以避开周边血管等组织。

高频超声;浅表组织肿块;脂肪瘤;彩色多普勒

在浅表组织肿块检查中,超声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它能够进行快速、廉价、非创伤性的检查[1]。二维超声(2DE)可以提供病变组织的部位,大小、形态、和周边组织的关系情况,CDFI可以提供软组织内血管异常情况。对于较大的浅表组织肿块,探头频率可以用3.5 MHz,以观察肿块的深部组织结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浅表组织肿块患者 161 例。 年龄 35~75 岁,平均(55±9)岁。 其中,男107例,女54例。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采用PHILI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7 MHz。一般采用直接接触扫查法,在扫查不平整区域或较表浅的时候加用水囊,部分患者在检查部位表面涂抹较厚的耦合剂,利用水囊或比较厚的耦合剂作为声窗。

2 结果

本组研究161例患者中,156例为良性肿块,其中66例为脂肪瘤(图1),表皮样囊肿 25例,腘窝囊肿 26例 ,腱鞘囊肿 20例,纤维瘤 11例,血管瘤 8例;5例恶性肿块,其中4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可见血流信号(图2)。

图1 梭形低回声,内见多条平行线状高回声CDFI内未见血流

3 讨论

3.1 脂肪瘤

图2 境界清晰,皮髓质界限清,CDFI淋巴门部见短线样血流

脂肪瘤是一种由成熟脂肪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2],好发于40~70岁,发病率无性别差别。本研究中66例为脂肪瘤。浅部脂肪瘤表现位于皮下、质软的肿块,界限清晰,无压痛,脂肪瘤表浅的肿物可多年处于静止状态,深部脂肪瘤生长缓慢,可长得相当大。如瘤内含有较多纤维组织,则称为纤维脂肪瘤;血管脂肪瘤是脂肪瘤的亚型,与普通脂肪瘤不同在于成熟脂肪间有许多分支状小血管。超声显像呈软组织内边界清晰的肿块,回声类型多样,主要决定于脂肪瘤内反射界面和组织成分,以肌肉作对比,脂肪瘤的回声可以是低回声至高回声,典型者呈中低混合回声,内部可见多发条索样高回声,与瘤体长轴平行分布(图1)。CDFI检查一般成无血流信号显示。

3.2 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又称包涵囊肿,是由角化的鳞状上皮含入真皮形成囊肿[3]。本研究中表皮样囊肿为 25例。表皮样囊肿生长缓慢,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常见于头皮、脸部、颈部、躯干和背部。囊内充满白色颗粒状油脂样物质,超声表现为随囊肿内容物不同而不同的内部回声,内呈低回声或高回声肿物,边界清晰,内部可见细点样高回声,CDFI没有血流信号。因为有些表皮囊肿内充满点状回声,容易与实性低回声肿块不易鉴别,实性肿块一般外形不易被压瘪变形,内部回声加压后无浮动感,肿块后方增强效应不明显,CDFI实性肿块内有时可以探及到血流信号。

3.3 腘窝囊肿

本次研究26例为腘窝囊肿,临床表现为腘窝内侧可触及一囊性肿块,可活动,多独立存在,少数与膝关节相通,无论腘窝囊肿的外形、位置如何,囊肿总有一颈部自腓肠肌内侧与半膜肌之间突出,这是超声诊断的关键[4]。超声图像表现为:在腘窝区,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之间探及无回声,形态规整或不规整,包膜完整,部分囊内可见点状、絮状、强回声及亮带状分隔,囊肿可随膝关节的活动而有大小变化。超声可以对囊肿定位穿刺,进行抽液鉴别其性质和治疗,应注意与动脉瘤、腘窝淋巴囊肿、腘静脉血栓及其他性质等区分。

3.4 血管瘤

血管瘤是由血管组织错构增生形成的肿瘤,并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内皮组织的错构增生。组织学上,毛细血管瘤最常见,一般不会发生恶变,有的血管瘤呈明显的膨胀样蓝色皮肤变性,可有压痛。超声检查一般毛细血管瘤可表现为低回声多见,亦可以呈高回声、混合性回声,呈团块状、条索状或分叶状,CDFI大部分内部可以测到动静脉血流,挤压周围组织,可在迂曲扩张的血窦内显示彩色血流信号。

3.5 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转移性癌

本文神经纤维瘤1例,神经鞘瘤2例及转移性癌2例,声像图均表现为外形规则的低回声,边界尚清,包膜不清晰,CDFI 1例转移性癌内显示动脉血流频谱,4例可见血流信号。

3.6 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发生于身体的各部位的关节囊、腱鞘、韧带上也可见,多见于手腕部[5]。超声检查声像图表现为囊壁光滑的无回声肿物,内部多无分隔,回声清亮,后方回声增强明显,仔细观察有时可见囊肿与关节相通,大小差异较大,而陈旧性囊肿内部回声增多。

3.7 纤维瘤

本文纤维瘤11例,纤维瘤多见于皮下,生长缓慢,由分化良好的皮下结缔组织构成。超声检查病变处局部回声增高,表现为略高回声与低回声相混杂、分布不均。

3.8 浅表淋巴结

高频超声对可以摸到的浅表淋巴结探查简便、实用。正常淋巴结声像图表现为境界清晰的椭圆形,浅表淋巴结直径1.0~2.0 mm,炎性或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超声表现为纵径/横径小于等于0.5,皮髓质清晰,CDFI在中央或淋巴门部见短线样或点状血流信号(图2)。而转移性淋巴结声像图可表现为单个或多个,部分呈融合样,边界不清,纵径/横径大于0.5而小于等于1.5,皮髓质界限不清晰,皮质增大、回声减低,髓质回声增高,CDFI皮髓质内血流较丰富,淋巴门区可见血流,阻力指数升高[6]。

3.9 炎性肿块

声像图表现为混合性回声,边界模糊不清晰,外形不规则,含脓液较多的肿块内以无回声为主,内透声欠佳,回声增多,CDFI部分内可见显示血流信号[7]。

浅表组织肿块来源复杂,声像图缺乏特征,但对一些较常见的疾病,如脂肪瘤、表皮囊肿等声像图各有其特点,对临床诊断可以提供诊断依据。在检查中,有些患者局部组织隆起,临床扪诊难以确诊,高频超声检查病变部位,不仅可以判断肿块是否存在,而且可以确定肿块的范围、深度、内部回声以及与周边血管、组织的毗邻关系,使临床医生在处理病灶时避免损伤血管。对一些肿块范围较大的肿块,由于高频超声频率高,穿透力低,不能完整的显示病灶全貌,可以换用3.5 MHz探头进行补充检查[8]。

超声检查在浅表组织肿块的诊断检查中诊断率高,快速简便,实用无创,而且可以与腱侧相应部位对比检查,具有可动态、反复检查的独特优势,因此,超声检查可以作为浅表组织肿块的首选方法。

[1]金敏建,徐卫平.超声检查在浅表组织肿块中的应用价值[J].超声临床杂志,2008,14(4):3-6.

[2]熊华花,李泉水,许晓华,等.浅表脂肪瘤的超声分型及与病理对照的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11(7):450-453.

[3]郑丽,刘晓庆.高频超声诊断表皮样囊肿8例报道[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29(12):1529-1530.

[4]谭郁彬,张乃鑫.外科诊断病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50-162.

[5]李华斌,李玲,郭冀梅,等.高频彩超在腱鞘囊肿诊断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16):864-865。

[6]李超,李伦,张兵,等.高频超声对肿瘤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8,7(7):471-472。

[7]李作田,符少清,刘秉彦.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附睾尾炎性肿块的诊断分析[J].海南医学,2007,18(8):121.

[8]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肉骨骼系统超声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13-16.

R445.1

B

1674-4721(2012)07(b)-0120-02

2012-03-19 本文编辑:魏玉坡)

猜你喜欢

腱鞘脂肪瘤浅表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腱鞘囊肿多半自消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腕背部腱鞘囊肿的治疗:历史与进展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