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预防效果的探讨
2012-01-29罗淑平
罗淑平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主要是通过头静脉、贵要静脉以及肘正中静脉等进行穿刺置入,其具有留置时间长、避免反复穿刺的特点,对病人的外周血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降低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1]。刘光娥等[2]研究发现,PICC对肿瘤化疗以及进行静脉支持治疗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PICC作为一种有创操作,当其在体内留置时间过长时会导致其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如机械静脉炎、导管堵塞、血栓形成、导管脱出、穿刺点感染等[3]。为探讨护理干预对PICC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我科对接受PICC置管的病人制作健康教育手册,加强并发症预防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2月~2011年11月,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病人103例,男63例,女40例。年龄为43~76岁,平均(61.2±4.2)岁。置管长度 27~54cm,平均长度(51.2 ±3.2)cm。病人置管时间为1个月~1年。置管部位:头静脉43例,正中静脉34例、贵要静脉26例。排除标准:严重感染、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既往精神病史。随机将本组病人分为试验组52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制作健康教育手册,加强并发症预防教育方法。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治疗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1.2.1 对照组 (1)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针对病人社会、家庭以及年龄性格等特点,主动与病人沟通,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病人置管的耐受能力进行评估,对其讲解置管的目的、注意事项,消除病人紧张情绪,从而提高病人置管信心,提高其遵医行为。(2)PICC插管操作时避免对血管内膜的损伤,置管后妥善固定外导管,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保证导管末端位于第一前肋端至右肺门上方的上腔静脉内。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对病人个体情况进行以下干预:(1)制作健康教育手册。主要内容包括心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PICC常用护理方法、生活指导。(2)在置管前邀请病人观看PICC护理录像,讲解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以及鉴别要点,针对病人的日常营养以及睡眠进行干预,使病人保持良好的睡眠。(3)指导病人进行适量娱乐活动,鼓励其自我欣赏,提高病人生活质量。(4)加强并发症预防教育。指导病人及其家属熟练掌握封管方法、脉冲式冲管方法及技巧,从而降低血栓形成风险。(5)指导病人禁止强行冲管,从而降低肺栓塞可能,封管后使针头处于正压状态,每日采用脂肪乳、静脉高营养液等进行冲管[4]。
1.3 不良反应判断标准[5,6]静脉炎:对病人采用第二版护理学基础的相关静脉炎的判断标准进行判断;导管断裂:导管中有明显的切口;导管移位:导管外长度明显增加,而对其采用X线检查结果提示其尖端位置不再原基础位置;导管堵塞:对病人进行输液时流速降低或者停止,回抽未见血液流出,且无法进行冲洗导管;导管过深:X线检查器提示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入口;导管异位:X线检查其是否导管尖端位于颈静脉内。
1.4 随访 对病人进行为期1个月~1年4个月随访,其中有3例病人失访,随访中对病人有关PICC并发症的预防相关知识进行强化,对导管情况进行观察。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
2 结 果(表1)
表1 两组病人其置管时间比较
并发症中,试验组:静脉炎2例,导管移位1例,导管堵塞2例,导管过深1例,导管异位2例;对照组:静脉炎8例,导管断裂3例,导管移位5例,导管堵塞7例,导管过深3例,导管异位5例。
3 讨论
Di Giacomo[7]对住院病人的调查发现,其中有近80%的病人将接受静脉治疗,而且需要长期治疗直到治疗结束,而近85%的护士在静脉输液中的时间占其工作时间的3/4。在本临床研究中,我们发现,对行PICC导管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其核心应当是针对病人的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行为以及生活方式,提高其对健康生活质量的追求。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中,我们针对PICC的特点,结合个体化情况进行,延长了病人置管时间,增强了病人生活信心,从而使病人更好地接受健康教育,降低其并发症发生,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
[1]Corzine M,Willett LD:Neonatal PICC:one unit's six-year experience with limiting catheter complications[J].Neonatal Netw,2010,29(3):161-173.
[2]刘光娥,范祖燕,李欢云.预防静脉营养导致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5):761-762.
[3]周国莉.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术后术肢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现[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2):221-222.
[4]Del Prato F,Di Matteo A,Messina F,et al.PICC:central venous access by the peripheral route.Medical-nursing aspects[J].Minerva Pediatr,2010,62(3 Suppl 1):161-163.
[5]Pittiruti M,Hamilton H,Biffi R,et al.Eapen Guidelines on Parenteral Nutrition:central venous catheters(access,care,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complications)[J].Clin Nutr,2009,28(4):365-377.
[6]谢稚军,王 晖.肿瘤病人PICC置管院外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6):993.
[7]Di Giacomo M.Comparison of three 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lot study[J].Br J Nurs,2009,18(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