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对急诊留观患者心理的影响

2012-01-29袁美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15期
关键词:循证护理人员心理

陆 梅 袁美华

急诊科是处理临床危重症患者的应急通道,患者由于病情反复、病程短及留观室医师不固定、人员复杂等特点,导致患者有紧张、恐惧、急躁等心理问题。由于急诊患者病情较急,在诊治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疾病本身的抢救,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护理[1]。患者情绪波动时容易产生敌对心理,如处理不当会引发其他心理障碍,甚至产生护患矛盾[2]。循证护理是以可信的、有价值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寻找实证,从而达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护士素质的目的[3]。2011年5~12月我院对收治的37例急诊留观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12月我院收治急诊留观患者73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21~73岁,平均(47.8±17.6)岁。对照组患者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9~76岁,平均(49.5±18.2)岁。两组患者均为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智力正常,意识清醒,既往无精神病家族史及精神疾病史,能够独立完成量表调查。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2.1.1 循证问题 以循证医学的分级水平作为评价标准,确定护理措施。护理问题:(1)对急诊留观了解不足。患者在留观过程中由于了解不足,从而会对护理人员产生误解。(2)感染。特别是外伤患者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3)出血。血管创伤导致不同程度的出血。(4)疼痛。患者因病痛或外伤的折磨,影响休息和睡眠,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5)负性情绪,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

1.2.1.2 循证支持 查阅既往相关文献研究,根据抑郁、焦虑、恐惧等急诊留观患者的心理特点寻找循证支持,对证据的可靠性、真实性、临床实用性作出科学、系统的评价。

1.2.1.3 循证护理 (1)急诊留观须知。在患者急诊留观后及时向其介绍医院环境,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回答,减少沟通障碍,规范文明用语及护理人员的仪表言行,促进医患交流,同时保持留观室的整洁舒适,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2)感染。为防止医源性感染,护理人员对护理所用敷料和器械均行高压蒸汽灭菌,在给患者换药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程,按照医嘱进行抗菌药物消炎处理,加强对患者巡视,在发生感染情况后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严格消毒雾化吸入管道,留观室定期通风,2次/d,30min/次,维持适宜的温湿度。针对患者不同部位的感染情况,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切口感染率。如胸部切口,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青霉素、红霉素及头孢菌素等药物。对留置导尿患者,为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嘱患者多饮水,保证尿量≥1500 ml/d以上,尿液澄清,以达到冲洗管道的目的。(3)出血。外伤性血管创伤给予相应的止血措施。针对穿刺部位血肿或出血问题,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血肿、皮下瘀斑、渗血,对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止血,必要时在穿刺点上方加压沙袋。对局部血肿形成或皮下瘀斑者,动态观察,触摸局部温度、张力、颜色变化,并及时向医师汇报。(4)疼痛。部分药物在静脉输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现象,因此应加强医患间的交流及沟通。同时护理人员改良穿刺方法,穿刺前嘱患者热敷穿刺点及上臂5min,在穿刺点上6~12cm处扎止血带,当患者手部完全放松时,头斜面向上,皮肤与穿刺点呈60°在血管上方连贯、快速地刺入血管,沿血管20°走向1cm,针柄180°逆时针翻转至对侧,输液贴牢固固定。根据患者体质、年龄调整滴速。揭胶布拔针时应“先慢后快”,拔针后使用棉球按压。(5)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自卑、抑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加强心理护理。①安慰剂。如口服糖丸、注射生理盐水等,通过作用于患者的信念,达到缓解疼痛、减轻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②暗示。通过表情、语言、动作给患者适当地刺激,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力。③松弛治疗。让患者维持舒适体位,放松全身肌肉,闭目养神,以缓解恐惧、焦虑的不良情绪,降低对其疼痛的敏感性。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护理方法。

1.3 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患者进行调查。其中EPQ分为情绪稳定性(N)、内向性(E)、掩饰性(L)、精神质(P)共4个因子,88个项目。N得分越高说明情绪越不稳定,E得分越低说明性格越内向,L得分越高说明掩饰性越强,P得分越高说明越倔强。SAS>50分为焦虑,SDS>42分为抑郁,患者SAS、SDS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及EPQ各项得分情况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EPQ各项得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N、L、P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EPQ各项得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EPQ各项得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N E L P观察组对照组t值P 37 40.35 ±5.73 53.34 ±5.98 46.55 ±5.89 46.18 ±6.83 36 52.27 ±7.39 53.81 ±6.97 60.37 ±5.91 62.43 ±5.74 7.714 0.3095 10.0059 10.9897值<0.001 0.7579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SDS、SAS护理后的评分比较 循证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DS、SAS护理后的评分(分,±s)

表2 两组患者SDS、SAS护理后的评分(分,±s)

组别 例数SDS SAS<0.001 <0.001观察组对照组t值P 37 36.46 ±2.87 38.45 ±2.19 36 42.38 ±2.49 43.47 ±2.19 9.4028 9.7915值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向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护理内容已不仅仅是针对疾病,而是针对患者的护理,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日渐重要[4]。谭江波等[5]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对留观患者的康复与治疗均有促进作用。

循证护理的基础是证据,其最大特点是从混乱无章的临床处理经验中挖掘出最有价值的信息,作为临床处理依据。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还要及时更新知识理念,了解疾病的最新研究动态,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合理实施。急诊留观患者对疾病本身的体验及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紧张、愤怒等心理问题[6],需进行心理辅导。本研究运用循证护理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其对急诊留观患者的心理影响,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经循证护理后,其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PQ评分除内向性指标外,其余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01),说明循证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急诊留观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1]王明哲,邵新凤,王 娟.急诊留观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1):76.

[2]袁 静,潘玲燕,潘文静,等.急诊观察室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09,7(6B):1577-1578.

[3]朱慧敏.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和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6):4172-4173.

[4]高雪梅,张 娣.对急诊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101.

[5]谭江波,胡环秀,李奇林.心理护理对老年留观病人治疗作用的探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0,15(2):145-146.

[6]刘晓萍.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8,32(4):311-312.

猜你喜欢

循证护理人员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循证护理》稿约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心理感受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