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急诊输液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

2012-01-29倪惠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15期
关键词:输液护士药物

倪惠琴

门急诊输液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由于门急诊具有流动人口多、疾病复杂、工作量大和相互交流时间短的特点,常常由于输液过程未进行严格的要求,出现多种输液的安全隐患[1]。笔者对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本院静脉输液的11万人次患者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原因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旨在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输液护理服务,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平均日门急诊量2100人次,日输液量达500~600人次。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本院门急诊输液室共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达11万人次。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院静脉输液的11万人次患者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原因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门急诊11万人次输液中发生输液安全风险的有193起,其中主要原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45起(23.32%),对患者健康教育不到位32起(16.58%),年轻护士病情观察及预见性差39起(20.21%),护士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5起(26.42%),护士违反操作规程26起(13.47%)。

以输液安全风险为因变量,以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教育不到位、年轻护士病情观察及预见性差、护士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护士违反操作规程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门急诊输液安全有影响的风险因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教育不到位、年轻护士病情观察及预见性差、护士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及护士违反操作规程(P<0.05),结果见表1。

表1 门急诊输液室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3 门急诊输液安全风险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193起发生静脉输液不安全的病例中,其中主要影响原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健康教育不到位、年轻护士病情观察及预见性差、护士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护士违反操作规程。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用药方面的问题。输液室每天接触大量不同品种的药物,而且更换非常频繁,使得护士不了解某些药物的药理作用;部分输液没有现配现用,过早配置其稳定性随之降低,结构改变,出现变色反应,药物降解和污染等,甚至导致严重的输液反应;不能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或有禁忌的药物之间未能冲管后再输入,使患者产生不适。(2)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与巡视不到位。输液室人流量大,环境嘈杂,护理人力不足及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意识欠缺,患者在药物过敏试验期间擅自离开观察区或输液过程中自行更换座位以及输液过程中自行调节滴速,易发生不良后果。(3)年轻护士病情观察及预见性差。医院迅速扩张,短时间内年轻护士快速增加,培训不到位及自身的成长过程使得年轻护士经验缺乏与技术不成熟,应急能力差不能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沟通缺乏技巧,说话易冲动往往导致事态扩大引发纠纷;输液室患者病情复杂,病种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年轻护士不能及时发现各种隐患及病情变化的先兆;心理素质、安全意识与法律观念均欠缺,容易造成严重后果。(4)未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门急诊输液患者非常多,出现同名、同姓、同年龄的患者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患者语言不通,听力、视力下降,由于环境嘈杂或急于输液,护士核对时容易出现应答错误或盲目应答,造成输错液的严重后果;接收药液于配置时未能认真仔细核对药物的剂量、用药途径、方法、浓度、时间、批号等导致执行医嘱错误。(5)工作责任心差,不遵守操作规程。由于输液室劳动强度大,部分护士疲于应付,静脉输液流程不规范:无菌观念不强;配置室层流要求不达标;开启安瓿前不消毒安瓿颈部,导致微粒污染,抽吸药液方法错误,反复使用注射器;为患者输液时未能做到一人、一巾、一带、一消毒,消毒棉签反复用于多个瓶口等不规范行为导致输液反应发生,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伤害。

4 对策

4.1 加强业务培训与考核 定期组织科内护士进行相关的药理知识、用药安全、感染控制、并发症的预防、职业安全防护、新技术的应用等培训。收集并认真阅读各种药物的说明书,当有新药出现时要及时组织学习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科室根据专科常用药物,将药物的药理作用、常见副作用、用量、用法统一编制成手册供护士学习,要求人人掌握药物的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对年轻护士实行以老带新、导师辅导制,详细规范培训计划,循序渐进的培养年轻护士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及安全意识。通过培训提高了输液室护士核心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安全管理能力。

4.2 加强护患沟通,落实全程健康教育指导 健康教育是护患沟通的有效途径,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及护患沟通工作,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规避很多的安全风险。开展输液室护患沟通的情景模拟查房,规范服务用语,细化巡视流程、换液拔针流程,移情患者的心理,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患者需求。要求交接班、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巡视时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都要做好健康教育。并将相关告知内容做成宣传栏,相关知识印成小册子发放。同时,每天安排1名高年资的专职护士做健康教育,做好输液告知服务,告知交费情况及药品寄存方式、贵重药品保管方式、输液大概所需时间、药名及主要药理作用、安全滴速及加快输液速度的危害性以及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巡视中告知疾病相关知识[2]。护士长每月对全科各班次护理人员进行考核,检查护理服务的落实情况,每月对输液患者服务满意率进行调查,针对患者对输液室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护理服务工作。

4.3 严格查对制度,正确执行医嘱 规范输液服务流程,接药时严格按照医嘱核对,如有疑问需确认无误后才能执行;对存在问题的处方,如填写不规范、使用药物存在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等,要及时向门诊医师反馈,发放药物时,不同用法的药物和某些特殊药物分类放置,标识明显,杜绝差错发生[3]。增加核对环节,接药、出单、配药、输液4个环节的护士要认真核对姓名、年龄、药名、剂量,操作中严格执行输液卡、巡视卡签字制度,减少差错的发生。按医嘱科学合理安排用药顺序并标注在瓶签单上,不能随意更换输液顺序。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用药前核对患者姓名时,采取“呼唤应答法”进行查对[4]。及时发现输液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严格的皮肤试敏反应,防止出现药物过敏反应[5]。落实护士责任包干制,设立输液专区,配备生命带及抢救盘,将年老、输注特殊药物、急症等患者集中输液,重点巡视,从而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4.4 合理安排护理人力 对输液高峰季节、节假日、流行性疾病等输液人数剧增时,科内要进行弹性排班,灵活安排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并设立备班,随叫随到。同时开展“预约输液”,主动合理的分时间段安排预约患者的输液时间,错开输液高峰,并根据预约输液时间段的输液量,安排各时间段的护理人员,这样可降低护士单位时间的工作量,使护理工作忙而不乱,忙而不错,忙中有细,同时减少患者输液等待的时间。

4.5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增强法律意识 门急诊静脉配置室严格按照层流百级要求净化操作环境,以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规范输液流程,操作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止血带)”。规范握持注射器的方法。固定各类输液用物的位置,配以醒目的标识,减少忙乱时拿错。护理工作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恪守慎独精神,不能图方便任意改变操作规程。总之,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要有风险意识,对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做到勤巡视、勤观察,认真监测输液中的微观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隐患[6]。

[1]姜丽娟,崔秋霞,崔扬红.门急诊输液室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9,9(6):57-58.

[2]尚 娥,李文珍.可控性护理差错的分析与规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3):358.

[3]王敏燕.多部门合作的门诊输液风险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47.

[4]闫湛冈,孔 杰,程化英,等.呼唤应答法减少护理查对工作中差错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583.

[5]郑玲燕.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758-1759.

[6]梁 榕,杨燕宁,蒋巧兰.风险管理理论在高风险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4,19(1):56-57.

猜你喜欢

输液护士药物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