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2-01-29徐祖才雷显泽徐平
徐祖才 雷显泽 徐平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徐祖才①雷显泽①徐平①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降压、降血糖、降颅内压和保护脑神经细胞等治疗,对照组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组静滴依达拉奉和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大大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症状表现和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低分子肝素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等的特点,早期诊断并采用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控制病情发展、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的关键[1-2]。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3],且经过CT等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得到证实。入选患者中排除伴有出血倾向或合并出血性疾病者。所有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男39例,女36例,平均年龄63.5岁,合并高血压16例,2型糖尿病8例;对照组男38例,37例,平均年龄64.2岁,合并高血压17例,2型糖尿病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先行处理合并症,控制并稳定血压、血糖,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以及脑神经细胞保护类药物,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的微循环。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1次/d。观察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250 ml,2次/d,连用2周;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5 ml,间隔12 h注射1次,连用1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标准参照由中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评分标准[3]。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降幅超过90%,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降幅为46%~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降幅为18%~45%;无效:未满足上述各项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8.8±2.5)分,治疗后的评分为(13.6±2.3)分;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9.1±3.0)分,治疗后的评分为(18.5±2.4)分。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基本治愈40例,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对照组基本治愈27例,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1.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人们物质生活大幅改善,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重,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从发病机制分析,急性脑梗死主要是因脑部血管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发生血流中断,引起局部神经功能的缺损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在急性脑梗死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脑部血管中的血栓必然会造成血管的变细小甚至阻塞,血小板发生粘附和聚集,以及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目前,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同时,如何缓解和抑制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持续造成的损伤也是治疗的关键。由于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经错过了溶栓治疗的超早期最佳治疗时间窗(即发病后6 h),如果强行采取脑血流再通的治疗措施,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对脑组织的损伤。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氧自由基清除剂,能够显著抑制脑梗死病灶周边的血液流动量,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自由基的作用,预防和减轻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进一步损伤,同时还可以抑制氧自由基对内皮细胞的损伤[4-5]。依达拉奉通过这些药物作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改善了预后。低分子肝素药物分子量较普通肝素更低,具有与普能肝素基本相同的抗Xa因子的作用,但抗凝血酶FⅡa的活性得到了明显的降低,这样就起到了较强的抗凝和抗血栓的作用[6-7]。此外,低分子肝素采用的是皮下注射方法,相对于普通肝素出血机率更低,不良反应也更小,对于缺血性脑卒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两种药物的联合可以有效防止脑血栓的生成和扩大,在抑制自由基生成的同时清除自由基,从而阻止了脑梗死病灶的扩大,显著改善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在本文资料中,观察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方法,不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而且总有效率达到了9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大大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症状表现和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1] 李红亮.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9):44-45.
[2] 陈波,李治纲.依达拉奉治疗大脑中动脉区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4):62-63.
[3]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4] 周晓羽.依达拉奉和疏血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26.
[5] 刘建军,赵黎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23-24.
[6] 吴桂英,师聪红.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7):69-70.
[7] 任榕.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153-154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4.083
①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徐平
2012-06-12) (本文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