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学生评教”影响因素与心理效应的关系

2012-01-29胡灵佳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8期
关键词:学生评教评教评价

胡灵佳

控制“学生评教”影响因素与心理效应的关系

胡灵佳

“学生评教”是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自我评价共同组成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满足了教师在职业上的高层次需求。但实际操作中的“学生评教”也给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表现在教学价值目标上的冲突、评价目的和结果的利用的冲突、学生评教的权力与教师权威的冲突等。本文试通过控制影响因素来解决双方心理反应问题,以减小对结果的影响,使结果更科学。

学生评教; 影响因素; 心理效应

医学院校由于专业与培养人才的特殊性,任何时候都必须讲求质量,对此,建立健全高等医学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尤其重要和紧迫。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评教作为其中的一种有效方式,自然成为学校质量监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被学校管理者纳入常规工作,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学生评教”更是作为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引起院校方的极大重视。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物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学生评教的心理效应

1.1 学生评教的积极心理效应

1.1.1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通常的教学,学生常处于附属状态,被提问、被考试,教师具有绝对权威。学生评教活动不仅在形式上满足了学生对师生关系平等的要求,而且也提醒教师应注意克服教师中心主义的思想,从而摆正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学生评教,如果缺乏对教学评价的必需知识,势必会影响评教结果的客观准确性[1],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更多地关注教学,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如此调动了学生深入教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1.1.2 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加强知识更新 学生评教,涉及到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师德、态度到学识能力、方法以及投入程度等方面都会对教师作出一些评价。它能促进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使教师更具有现代民主理念和素养,容易倾听学生意见,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评教,不仅能督促教师勤奋工作,努力钻研,而且可以从学生的评价中获得更直接、更实际、更客观的反馈信息,使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更有效。

1.2 学生评教的消极心理影响

1.2.1 在大学里,让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表现要获得确定的科学性,需要有诸多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能满足,则这种民主评价就具有不可靠性。一些条件在学生评教时很难同时具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任何一个条件都不具备,如此则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表现的可靠性就非常有限了[2]。

1.2.2 学生评教若引导不够,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一些偏颇,导致出现消极的心理效应。有的教师为得到学生的好评而放纵学生,讨好学生;得不到好评就会迁怒于学生,以消极情绪敷衍教学,导致师生之间情绪对立;有些教师可能会感到委屈而工作意志消沉。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对该工作较为支持[3],个别学生会借机对教师发泄私愤。

2 学生评教影响因素控制的对策

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教、以评促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学生评教实施过程的角度分析,一是学生评教准备阶段,为事前控制;二是学生评教实施阶段,为过程控制;三为学生评教结果处理阶段,为事后控制。

2.1 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也称前馈控制,它是在学生评教开始之前进行的预先控制活动。事前控制的关键在于准确预测学生评教中可能发生的偏差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而在事情发生之前就采取控制行动。它是学生评教质量控制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

2.2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也称同期控制,它是对学生评教过程中各项工作的控制,目的是通过检查、指导、协调学生评教各项工作的运行,既能强化工作规范、程序进度及质量要求,又能及时发现操作中出现的偏差,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便在发生重大损失之前及时调整和纠正偏差,保证学生评教活动按既定的质量目标推进。

2.3 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也称反馈控制,它是在学生评教的阶段性工作或者整个活动结束后,通过资料分析或反馈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再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补救,最大限度地消除负面影响,并为后继学生评教活动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可采用定期运用峰值分析、差值分析、加权分析等科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实现对测评原始信息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3 影响评教的解决办法

学生不是完全理性的评价主体,因为受知识、经验及情感因素的限制,部分学生在评教时往往渗入了许多个人的情感因素,很难做到公正、公平,并容易受到学校教学条件、服务环境、课程性质、教材质量、学习动机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甚至将自己对学校的整体质量感受渗透在对教师的评价中,从而降低了对教师评价结论的可信度[4]。基于以上因素,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大评教的解读力度,提高师生对评教的认识 现阶段,教师对学生评教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教师本身具备一定修养、素质,包括知识素质、心理素质等[5],他们认为大学是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而学生由于知识结构不完善、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有限等,只能对他们主观上所感觉到的情况进行评价,不足以对大学教学这种学术性、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学生评教不合理,如评价指标及标准不科学等,会限制和干涉教师的教学自由,学生评教与教师教学自由之间存在冲突,部分学生会对评教产生戒备、应付心理。有学生认为,根据自身的主观好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表现为评教过程中的偏颇心理。如果学生对教学评价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势必影响到“学生评教”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而这也正是广大教师对于“学生评教”最为反感和不满之处。

3.2 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学生评教的科学性 教师教学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指标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评价工作的成效。评价指标科学、合理,评价结果才会有效和可靠,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指标,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出教师教学的真实情况,其评价结果也因为不可靠而受到教师的怀疑和抵制,无法发挥评教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评教指标是确保评教工作实效的基础,也是发挥评教形成性功能的基础。

3.3 精心组织评教过程,尽量控制影响评教结果信度的干扰因素 学生评教的信度受主观、客观因素,外部、内部因素影响。评教过程的组织是关系评教工作成效的重要环节。在广泛征求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和专家意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教指标后,仍然需要对评教过程进行精心的组织,控制影响评教结果信度的干扰因素,以保证评教的信度。例如,在评教学生的选择上,尽量安排上课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在评教组织者的选择上,应选择与评教结果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方,教师本人应回避评教现场;在评教方式的选择上,应采取由学生无记名评教的方式进行,消除学生评教的顾虑。

3.4 提高评教反馈的有效性,发挥评教的形成性功能 重视评价的形成性功能是当今教育评价的主要趋势,但目前实施的“学生评教”更为重视评教的总结性功能,而很少关注评教的形成性功能。教学管理者更为重视评教结果在教师的鉴定分等、甄别优劣中的作用,甚至直接把评教的结果与教师的利益挂钩。相反,对于如何发挥评教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技能中的作用考虑不够。即便对评教的形成性功能有所考虑,也因评教反馈的低效甚至无效,使评教的形成性功能大打折扣。

3.5 慎用评教结果,着力提高教师改进教学的内在动机 学生评教的结果是教师最关注的,对结果的处理恰当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教师对学生评教的态度,并进而影响到评教的实际效果。由于评教开展的时间较晚,加之评教宣传不到位,指标体系也不够科学,教师和学生对评教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还不高,因此,管理者对评教结果必须谨慎处理。建议管理者应树立起以师为本的理念,要处处关心教师、理解教师、相信教师、鼓励教师,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教师,注重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使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自身发展的要求,并根据学生评教的结果,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学校要根据学生评教的结果,向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信息,并向教师提供指导、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

[1] 常亚平,陈亮,阎俊,等.高校“学生评教”误差形成机制研究[J].高教探索,2010,8(1):80-86.

[2] 蔡连玉.学生评教:一种被过度阐释的制度[J].江苏高教,2009,13(1):78-80.

[3] 冉茂成,朱彦雨,李春平,等.学生评教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1):58-60.

[4] 李勤.影响“生评教”有效性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

[5] 倪一琳.护生对临床带教现状评价的调查与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9):157-158.

10.3969/j.issn.1674-4985.2012.08.056

161000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

胡灵佳

2012-01-04) (本文编辑:李嫚)

猜你喜欢

学生评教评教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改进与实践总结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残疾大学生评教制度效果和问题研究
关于民办高等学校学生评教可靠性的研究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