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
2012-01-29郑颖
郑 颖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机制可概括为冲动形成异常、传导异常或冲动形成和传导异常同时存在,其既有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异常,也有自主神经的作用。抗心律失常西药的基本生理作用是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离子流而影响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改变传导速度,消除折返,抑制自律性和触发活动,从而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同时又可能制造新的触发活动、新的折返和新的心律失常,因此抗心律失常西药是把双刃剑。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拮抗剂,普罗帕酮、胺碘酮、美西律等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和甲状腺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寻求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长期使用不增加死亡率的理想抗心律失常药物是研究的重点。近几年来,随着新的研究技术方法的出现和中医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了一定的发展,现综述如下。
1 历代中医文献论述
祖国医学并无心律失常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胸闷、头晕、失眠等症状,归属于中医“心悸”“惊悸”“怔忡”等范畴。《内经》中虽未正式提出“惊悸”病名,但《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心澹澹大动的描述和现代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相吻合。至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及《伤寒论》中正式提出“心悸”之名。《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成为后世治疗心悸的经典名方。《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曰:“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对惊和悸进行了明确的区别。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风惊悸候中曰:“风惊悸者,由体虚,心气不足,心之府为风邪所称;或恐惧忧迫,令心气虚,亦受于风邪。风邪搏于心,则惊不安。惊不已,则悸动不定。其状,目精不转,而不能呼。”阐述了惊悸的病因由风邪引起。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中首次提出怔忡的病名,“夫怔忡者,此心血不足也”。提出怔忡是由心血不足引起。《济生方》对惊悸也有描述,如“夫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认为心虚胆怯是导致惊悸的主要因素。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怔忡惊恐》曰“怔忡之病,心胸筑筑振动,惶惶惕惕,无时得宁者是也”,“凡治怔忡惊恐者,虽有心脾肝肾之分,然阳统乎阴,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宁者未有不由乎下,心气虚者未有不因乎精”等,立专篇描述本病并提出了治法。
2 病因病机
程文宜[1]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为“阳虚血瘀、阴阳两虚,并有心血不足、心阳不振”,张雅丽等[2]认为“元阳衰惫,心阳不振,气虚血瘀,鼓动无力”为缓慢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病机。李春[3]则认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缓慢心律失常的病因,在既往的“心脾肾阳气亏虚,寒湿、痰饮之邪阻滞心脉,心失所养”基础上,出现了痰浊、瘀血等兼证,并认为“痰浊瘀血阻滞心脉,络脉不通,气血不荣,心失所养”。周婷[4]认为气血亏虚是心律失常发病的根本原因。痰浊、瘀血是心律失常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且是顽固性心律失常的重要病理产物。因虚致瘀生痰是心悸发病的根本,痰瘀互结是心律失常发病的重要原因。陈美华认为“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是冠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的病机关键[5]。张曦光[6]认为“心悸之病为气机失畅,心又为水饮之邪所扰而致”。张静生认为,本病属于虚实夹杂之证,虚以脏腑阴阳虚损为主,实证包括气滞、痰浊、血瘀、火邪上扰心神等[7]。李淼[8]认为该病病机根本为心脏气血不足,痰、湿、瘀三邪互结为害。张文高认为心律失常多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多以气虚为主,或兼有血虚与阴虚、阳衰,而致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标实证则多以血瘀为主,或兼有气滞、火邪、痰浊、水湿为患,诸邪阻于心脉,则心失所养,邪阻脉道,则血行不利,邪扰心脏,则心搏不齐[9]。孙兰军认为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心悸的范畴。发病原因多见于风热或湿热毒邪外侵、饮食劳倦、情志内伤、年老久病等,均可使心气阴血耗伤,无力帅血运行,致血脉瘀阻、心失所养而致心中悸动[10]。
3 辨证分型治疗
陈鼎祺将心律失常分为6型辨治:心肾不交、神志不宁型,治以交通心肾、安神定志法,方选镇心丹合安神定志丸加减[11]。气阴两虚、心血不足型,治以益气滋阴、养血复脉法,方选炙甘草汤合八珍汤加减。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治以滋阴潜阳、养血安神法,方选朱砂安神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脾虚湿重、痰阻心络型,治以健脾化痰、宁心通络法,方选十味温胆汤加减。气滞血瘀、心脉受阻型,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阳气虚衰、血不荣脑型,治以益气回阳、复脉熄风法,方选参附汤、生脉散合钩藤饮加减。缓慢性心律失常则以益心气、温肾阳、化瘀滞、通血脉、定心志为法,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生脉散及当归补血汤为主化裁。翁维良强调于气阴不足者治以益气滋阴。气阴两虚,胸阳不足兼血瘀、寒凝、气滞及痰浊者,治以阴阳双补,豁痰活血复脉。心肾阳虚者投以益气温阳、养血复脉之剂[12]。许岩[13]针对其病因病机将心律失常分为七个症型:心阳(气)不足,治以温通心阳。心之气阴亏虚,治以益气养阴。阴液不足,虚火亢盛,治以滋阴降火。瘀血阻滞,治以活血理气。痰浊阻滞,治以化痰宣痹。心火亢盛,治以清热泻火。善惊多恐者治以安神定悸。尤可[14]根据中医辨证将心律失常分为10型,并提出了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腑泻热、舒肝理气、清热解毒、健脾养血、涤痰通络、益气养阴、温阳复脉及育阴潜阳十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张静生[7]将心律失常分为5型:气阴两虚治以酸甘养阴,益气安神,方用生脉饮和炙甘草汤加减。心肾阳虚治以益气温阳,方用参附汤加减。痰火扰心治以清热化痰,养心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心血瘀阻治以益气活血,养心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合生脉饮加减。
4 专方专药
王蕊等[15]以宁心汤(人参10g,麦门冬10g,五味子6g,酸枣仁15g,桑寄生10g,丹参20g,川芎10g,地龙10g,甘松6 g,黄连6g,生龙骨20g)治疗女性更年期心律失常45例,并设对照组(40例)予心律平片,每次100mg,每日3次,治疗8周。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6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严彦彪等[16]应用自拟养血宁汤(党参、何首乌各20g,当归、丹参、天麻、蝉蜕各10g,炒枣仁、苦参、炙甘草各15g,生地30g,甘松6g,葛根2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口服)治疗心脾两虚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85例,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疗程最长为8个疗程,最短为2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1.9%。陈勇[17]以加味一贯煎(沙参20g,麦冬15g,当归15g,生地20 g,枸杞子15g,川楝子10g,龟板30g,甘松15g,枣仁15g,柏子仁15g)治疗妇女围绝经期心律失常42例,并设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普罗帕酮及谷维素治疗,4周为一疗程。治疗组、对照组早搏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83.33%(P>0.05);治疗组症状疗效为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李庆海等[18]以心悸宁丸(水蛭3g,莱菔子10g,羌活10g,石菖蒲10g,甘松10g。制为水丸,每次9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199例,随机分成心悸宁丸组与倍他乐克片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入选比例为2∶1,疗程为4周。治疗组134例,对照组65例,心悸宁丸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5%,倍他乐克片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1%(P<0.01)。
5 中成药
侯俊会[19]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患者1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使用稳心颗粒,每次1包,每天3次,治疗4周;对照组使用倍他乐克,每次25mg,每天1次,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9.8%,高于对照组43.3%(P<0.05)。林如平等[20]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服用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对照组40例,口服普罗帕酮,每次100 mg,每日3次。两组原发病的治疗用药不变,疗程为4周。治疗组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P<0.05)。赵晓娣等[21]以养心氏片治疗室性早搏患者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养心氏片治疗,对照组予美西律治疗。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P<0.05)。养心氏治疗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6 实验研究
赵明等[22]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氯化钡致大鼠心律失常两种动物模型,以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ECG的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黄芪总黄酮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可以使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室性早搏、室速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减少(8只,P=0.031 7)。②黄芪总黄酮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可以使氯化钡致大鼠心律失常两种动物模型的心律失常明显减轻(8只,P=0.028 63)。王雪芳等[23]应用常规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炙甘草汤对低钾诱发家兔心律失常的动作电位0相幅值(APA),动作电位时程(APD),50%复极化时间(APD50),90%复极化时间(APD90),最大舒张电位(MDP),4相自动去极速度(Vmax),自发放电频率(RPF)的影响。用80mg/mL的炙甘草汤灌流心室肌细胞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动作电位时程明显缩短(P<0.01),50%复极化时间、90%复极化时间缩短(P<0.05)。用80mg/mL的炙甘草汤灌流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自发放电频率下降(P<0.05)。炙甘草汤能缩短动作电位时程、50%及90%复极化时间,降低自发放电频率,并能防治低钾诱发的心律失常的发生。
7 展 望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经过多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目前尚存在不足之处。①病因病机衍变理论、临床证候划分及中医辨证理论尚不统一。②缺乏符合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要求的系统研究,缺乏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的大型临床研究。③缺乏心律失常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等问题。希冀今后,在临床方面,进行更大样本、更具有说服力的观察研究,为临床使用提供更有力的依据;在实验研究方面,在更先进、更严密的技术支持下,能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中药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优势。
[1]程文宜.参附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2例[J].吉林医学,2011,32(24):5021.
[2]张雅丽,邱海丽,孙桂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1):85-86.
[3]李春.慢性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与中医药治疗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3):374-375.
[4]周婷.心律失常从痰瘀论治[J].中医文献杂志,2007,2:49-50.
[5]陈娟,陈美华.陈美华教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经验拾萃[J].中医药导报,2011,17(1):5-6.
[6]张曦光,刘臣,张艳.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1,29(6):75-76.
[7]詹杰,柳承希,李景辉.张静生治疗心律失常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5):830-831.
[8]李淼.中医辨证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58例疗效分析[J].新中医,2011,43(9):15-16.
[9]杨洁,张文高.张文高治疗心律失常三法[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9):1887-1889.
[10]李珂.孙兰军从肝论治心律失常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11):802-803.
[11]刘宗莲,徐淑文.陈鼎祺辨治心律失常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6):467-468.
[12]于大君.翁维良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经验[J].河南中医,2010,30(8):749-750.
[13]许岩.心悸临床辨治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4):10-11.
[14]尤可.心律失常辨证治疗十法[J].山东中医杂志,2007,126(10):659-661.
[15]王蕊,徐吉祥.宁心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更年期心律失常45例[J].河南中医,2010,30(12):1201-1202.
[16]严彦彪,张继,黄青.养血宁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1,l29(9):68-69.
[17]陈勇.滋肾疏肝法治疗妇女围绝经期心律失常[J].光明中医,2008,23(6):816-817.
[18]李庆海,李庆玉,史海霞.心悸宁丸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09,24(6):44-45.
[19]侯俊会.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92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A):38.
[20]林如平,刘洪.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13):63-64.
[21]赵晓娣,付琳.养心氏片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9(8):998.
[22]赵明,于影,邵慧杰,等.黄芪总黄酮对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7,5(12):918-919.
[23]王雪芳,朱萍,徐喆,等.炙甘草汤对低钾诱发家兔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影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125(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