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中药灌肠液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2012-01-29左艳敏王东兴王筱婧佟艳春李南屏
左艳敏 王东兴 王筱婧 佟艳春 李南屏
1.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药械科,北京 101149;2.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普通外科,北京 101149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发病部位多在直肠与远端的结肠黏膜,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样脓血便为主,目前多认为其病因与免疫、环境因素等有关。本病没有特异性的根治措施,容易复发,而且呈逐步上升趋势,同时与大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1]。中医认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本虚标实,为虚实并见,寒热交杂,湿困肠间”的疑难杂症[2]。中药灌肠治疗为常用方法,中药灌肠主要是通过直肠吸收药物,可直达病所,且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快[1]。笔者采用自制中药灌肠液,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共治疗患者8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治疗组82例,男47例,女35例,年龄19~64岁,病程3个月~14年。对照组78例,男40例,女38例,年龄21~72岁,病程3个月~12年。两组年龄、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血便,上腹饱胀不适、嗳气、纳差、恶心、呕吐等,重者可有发热、消瘦、贫血等。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肠镜检查结果:轻度见肠黏膜充血、水肿,有散在小出血点,病变区肠黏膜较脆,易出血,病变多局限在直肠或乙状结肠位置;中度病变范围广泛,有出血点及小溃疡,溃疡表面常有分泌物;重度出血点多且较为密集,彼此融合成片状出血及溃疡或糜烂,除直肠及乙状结肠外,还可波及全结肠各个位置。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7年在济南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对UC的诊断标准[3]。临床症状: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黏液血便,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纤维结肠镜检:肠黏膜水肿、充血,溃疡,部分有炎性肉芽,假性息肉生长,重则有瘢痕样狭窄。 钡灌肠照片所见:(1)黏膜粗乱或细颗粒变化;(2)多发性溃疡或有假性息肉;(3)肠管狭窄、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根据临床症状、肠镜检查或钡灌肠照片 3 项中有 1 项符合者,即可诊断。
1.3 治疗方法
中药灌肠液的组方及制备工艺:以解毒镇痛、止血止泻、化瘀生肌为组方原则,药物组成:黄芩36 g、黄柏36 g、苦参48 g、紫花地丁 120 g、白芍 48 g、仙鹤草 120 g、蒲黄 36 g、赤石脂 6 g、血余碳18 g、地榆碳3 g、白及1 g、五倍子6 g、珍珠层粉6 g、冰片6 g,共14味药材,赤石脂、血余碳、地榆碳等粉碎成细粉与珍珠层粉、冰片研配混合,过筛,其余药材加水煎煮2次,每次1 h,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上述药粉,加水至600 mL,搅匀,为6次灌肠药量。灌肠方法:灌肠前排空大小便,左侧卧位,视病变的部位而定进管的长度,10~15 min灌完,灌入自制中药灌肠液100 mL,静卧1~2 h,亦可抬高臀部,防止药液溢出。每天保留灌肠2次,1个月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5 d,治疗2个疗程。
对照组78例患者均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11020818)0.25 g,每日3次,醋酸泼尼松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12020123)10 mg,每日1次,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判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示肠黏膜恢复正常,停药观察半年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示肠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好转:临床症状好转,结肠镜检查示肠黏膜有所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镜检无任何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统计数据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82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23例,显效31例,好转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78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18例,显效25例,好转23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12,P < 0.05)。
3 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多认为可能与遗传、免疫、饮食、精神因素有关,患者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反应亢进,释放抗体,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引起肠道细胞破坏与炎性病变。目前西医大多采用口服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方法治疗,副作用大,药物易对肝肾功能造成损伤,患者难以坚持治疗[5]。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中药组方以清热燥湿、活血、生肌、收涩类药物为主,对于修复溃疡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局部炎性渗出具有明显作用[6]。本病临床活动期主要表现为大肠湿热症候,本方黄芩、黄柏、苦参有苦寒清燥,泻火解毒、杀虫;赤石脂、五倍子等有涩肠、止血、生肌敛疮;仙鹤草、白及、蒲黄有收敛止血;血余碳、地榆碳有止血、化瘀;珍珠层粉有定惊安神、解毒生肌, 全方共奏解热镇痛,止血止泻,化瘀生肌之功效。经过本医院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本方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保留灌肠是目前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药物保留灌肠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黏膜发挥作用,能够迅速消除或缓解症状,并可减少口服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与疗效密切相关,掌握正确的灌肠操作方法也很重要。
[1]崔俊峰,王建民,李明.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92-93.
[2]胡伯虎.大肠肛门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73.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13(2):139-145.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22.
[5]沈维.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非溃疡性结肠炎46例[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9):109.
[6]杨宏升,于成功.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3):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