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医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2012-01-29艾瑛洪标祥龚玉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4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中医学肠胃

艾瑛 洪标祥 龚玉秀△

(江西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抚州344000)

浅谈中医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艾瑛 洪标祥 龚玉秀△

(江西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抚州344000)

中医理论;学生管理;治病求本

我校创建于1986年,是全国八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之一,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的新型特色高等院校,以培养适应中医药行业、康复保健、市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现有在校生6000余人。笔者在工作中有些许感悟,将中医学的一些理论与方法,与教育学生的工作紧密结合,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医生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所涉及的对象都是人,只不过一个偏重于心灵的启迪与教导,一个偏重于身体的诊断与治疗,虽然其分工不同,但是道理是相通的。

1 整体辨证审查内外

中医关于诊疗的基本思想是: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与整体是统一的,治疗局部的病变,必须从整体出发,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如病人拉肚子,西医认为是病毒侵入肠胃,因而采用针对性的抗生素杀菌;而中医则认为不只是病毒入侵,还有肠胃环境的整体功能平衡失调,因而在治疗时重在调整肠胃的整体功能,改善人体的内环境。中医对病症的分析,首先着眼于整体,对应于学生管理,同样先要营造出健康向上的集体。例如一个学生违反了纪律,班主任虽然对其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但有时收效甚微。这时不妨从整体上辨证,不急于去处理违纪学生,而是注重集体这个外因,从调整整体风气出发,加强对全班学生的纪律教育,从而增强集体观念,来影响和感化个别违纪学生。

2 四诊合参治病求本

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调查了解疾病的四种方法,在临床运用时,必须做到将四诊有机结合起来,详细准确地搜集病人的症候资料,并以此为根据,综合判断,准确诊断,从而对症下药。同样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全面收集学生多方面的资料,走进学生的生活,采取多种方式沟通交流,望清其各方面的表现,问明其所需,闻透班级同学的评价,切准其思想脉搏,做到四诊合参,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索其行为动机,才能走进其心灵深处而解开心结。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可以结合平时的观察、认识,来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制定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并根据治疗效果随时修正,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 损其有余补其不足

中医治疗法则认为:疾病的过程,是正气与邪气这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因而治疗时要扶助正气而补其不足,祛除邪气而损其有余,向有利于疾病痊愈的方向转化。每个班级总有几个问题学生,如何对待他们身上的缺点和坏习惯,可采用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方法,班主任、班干部与问题学生手拉手结对帮扶,在思想修养、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待人处事、人际交往等方面给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帮助,使其不断修正思想观念上的偏差,矫正行为习惯上的失度,弥补个性心理上的不足,增进人际交往中的和谐,发现他们有点滴进步,则及时加以肯定、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亲师、信道、乐学。

4 未病先防即病防变

中医历来重视在疾病未发前做好预防工作,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争取早期诊断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与转变。对于学生打架斗殴行为,我一贯主张未病先防,即病防变。告诫学生要尊重自己,珍惜生命,碰上一些小事,不要年轻气盛,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未病先防;一旦发生打架斗殴,要尽快处理,不能拖拉办事,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这是即病防变,使学生在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中成长。

以上只是我们将中医学的一些理论与方法,与教育学生工作紧密结合的点滴体会,祖国流传下来的中医学有一整套完善的理论,值得很好的研究与运用。○H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4.099

:1672-2779(2012)-14-0144-01

:王李俊

2012-05-04)

△指导老师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中医学肠胃
清肠胃多吃10种食物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请保护好我们的肠胃
补火生土法的主要理论研究
浅谈《难经》之命门理论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中医学对痛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