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对大鼠实验性反流性食管炎作用机制初探

2012-06-09王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4期
关键词:胃动素食管炎流性

王鹏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广州510120)

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对大鼠实验性反流性食管炎作用机制初探

王鹏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广州510120)

目的初步探讨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对大鼠实验性反流性食管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贲门成形+幽门结扎+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建立大鼠实验性食管炎模型。分别随机分组设立中药组、反流对照组及无反流对照组,再分别给予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灌胃治疗后,观察大鼠胃排空情况,测定食管组织中NO含量及血浆胃动素水平,并取食管组织进行HE染色行光镜检查。结果中药组大鼠食管组织中NO含量较反流对照组低(P<0.05)、胃排空率高(P<0.05);中药组大鼠血浆胃动素含量较反流对照组高(P<0.05);中药组大鼠黏膜上皮细胞鳞状上皮增生与黏膜固有层乳头延伸均有明显改善,黏膜层血管充血状况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且病理积分较反流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可能通过降低食管黏膜NO浓度从而减轻食管炎症反应、改变胃动素水平、促进胃排空的机制治疗大鼠实验性反流性食管炎。

砂半理中汤;小陷胸汤;反流性食管炎;NO;胃动素;胃排空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由于胃与食管交界处抗反流屏障功能障碍而导致的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组织黏膜损害[1]。常并发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胃与食管交界处的抗反流屏障包括食管下段括约肌的正常功能、食管上皮细胞增生和修复能力、贲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食管酸清除功能、胃的正常排空功能。若以上功能失调或障碍均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该疾病西医治疗以抑制胃酸,增加上消化道动力,加强食管黏膜屏障为主。常用药物有H2受体拮抗剂、促胃肠动力药、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等。但存在疗程长,药物副作用大,停药易复发的缺点。

近年来我们观察了以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验证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对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效果、探讨中药治疗的作用机理,我们进行了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对实验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的食管黏膜组织病理、胃排空时间、胃动素和食管组织NO含量的测定的实验研究。现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实验动物SD大鼠240~250g,雌雄各半。SD大鼠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 实验药物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为主方。药物组成:清半夏、制香附、高良姜、炒枳壳(或炒枳实)、砂仁各9g(打碎),黄连3g,瓜蒌仁18g。药材煎成生药浓度为1 g/mL的水煎剂装瓶,置4℃冰箱备用。安慰剂:生理盐水(pH=7.01)。

1.2 方法

1.2.1 造模方法行贲门成形十幽门结扎十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2]大鼠购回后适应环境7d,于手术前禁食24h,手术采用4%的水合氯醛0.5mL/100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后将大鼠置于手术台,取上腹部正中切口进腹,纵行切开贲门长约0.5cm,两端分别达食管和胃,用6~0无创缝线横向间断缝合;而后分离幽门血管,结扎幽门;再于距幽门约8~10cm处切断空肠,其远切端与腺胃的大弯行端侧吻合,近切端吻合于距切断缘约12~15cm处的小肠侧壁(端侧吻合)。术后禁食24h,不禁水。

1.2.2 分组于术后3周将造模大鼠(术后恢复较好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造模时同时制作一组开腹后不手术即缝合大鼠。也于术后3周在恢复较好者中随机抽取10只成为无反流对照组。

以上各组每日灌胃1次,灌胃体积为1mL•100g-1,连续给药3周。中药组予以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水煎剂,反流对照组和无反流对照组予以安慰剂—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的活动表现、摄食量、进水量。

1.2.3 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1.2.3.1 胃排空情况测定末次给药后1h,每只大鼠分别灌胃0.2ml的甲基橙(0.1%)溶液。20min后脱臼处死动物,剖腹摘取胃。置于小烧杯里,放入适量蒸馏水,用小剪刀剪开胃,将胃内容物充分洗于蒸馏水中,倒入刻度离心管,用水补足10ml,以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在波长420nm处比色,测量溶液的光密度,测得的光密度为胃中甲基橙光密度。以0.1%甲基橙0.2ml加入10ml蒸馏水摇匀后测量其光密度,作为基数甲基橙光密度,按下列公式计算甲基橙胃残留率:

甲基橙胃残留率(%)=胃甲基橙光密度基数甲基橙光密度×100%

甲基橙胃残留率的高低可反映胃排空的快慢。

1.2.3.2 食管匀浆NO含量测定取下食管下段,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食管腔后,取0.2g新鲜食管下端组织,制备2ml匀浆,4℃中10000转/min,离心10min,取上清1ml置-20℃保存。NO试剂盒购自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微生物研究室。检测时应用酶标仪(540nm波长)比色。

1.2.3.3 胃动素含量测定同时从眼眶静脉取血约2mL,4℃离心血浆,-20℃冰箱储存待测胃动素,应用胃动素放免试剂盒及自动免疫计数器测定。

1.2.3.4 食管黏膜组织观察处死后从大鼠食道贲门上缘取食管约2cm,将标本放入40g/L的甲醛固定后,作HE染色行光镜检查。RE病理评分标准参考现行西医诊断标准[3]。

2 结果

实验过程中,动物死亡4只(反流对照组2只,中药组、无反流对照组各1只),死亡原因包括内脏穿孔1只、出血1只、严重反流致窒息2只。

2.1 食管匀浆NO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各组食管匀浆NO含量

经t检验,中药组较反流对照组食管匀浆NO含量低(P<0.05);反流对照组较无反流对照组食管匀浆NO含量高(P<0.05)。

2.2 各组大鼠胃排空情况见表2。

表2 各组甲基橙胃残留率(n,%)

经t检验,中药组较反流对照组甲基橙胃残留率低(P<0.05);反流对照组较无反流对照组甲基橙胃残留率高(P<0.05)。

2.3 各组大鼠血液胃动素含量测定结果见表3。

表3 各组大鼠血液胃动素含量

经t检验,中药组较反流对照组胃动素含量高(P<0.05)

2.4 HE染色光镜检查结果无反流对照组部分大鼠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层内间存在少量炎细胞,余无其它异常表现。反流对照组大鼠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层内炎性细胞浸润,鳞状上皮增生,黏膜固有层乳头延伸,部分甚至可见黏膜糜烂、溃疡形成,黏膜层血管充血增生。中药组大鼠黏膜上皮细胞鳞状上皮增生与黏膜固有层乳头延伸均有明显改善,黏膜层血管充血状况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

表4 各组食道组织病理积分比较(n)

中药组与反流对照组相比病理积分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人工制备的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中,其食管组织中NO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酸反流后刺激食管组织产生NO,NO一方面充当了炎症介质的作用,引起食管炎,而当NO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将引起毒性作用,造成细胞和组织的损害,同时NO作为下食管括约肌松弛(TLESR)的始动因子,引起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加重食管炎;另一方面,NO可能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引起食管上皮的血管扩张,改变血管通透性和增加食管上皮的保护功能及完整性。并提示二者的作用同时存在,且以前者为主[4]。本次实验中,反流对照组较无反流对照组食管匀浆NO含量高(P<0.05),也说明反流性食管炎的实验动物食管组织中NO含量明显升高。中药组较反流对照组食管匀浆NO含量低(P<0.05),从而提示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可能通过降低食管黏膜NO浓度而减轻食管炎症反应,减少TLESR的发作时间和次数,改善LES松弛,从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胃排空时间延长是导致GERD的重要原因。因此增加上消化道动力,促进胃排空是GERD基本的治疗原则。对GERD的有效治疗是预防和治疗RE的重要途径。本实验中反流对照组较无反流对照组甲基橙胃残留率高(P<0.05),说明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动物胃排空明显减缓。中药组较反流对照组甲基橙胃残留率低(P<0.05)提示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可以有效提高胃排空率,从而达到辅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目的。

胃动素是多肽类胃肠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它可以刺激胃肠道和胆道运动,对胃、肠和胰腺的分泌也有影响。实验显示: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可以提高实验动物血液内的胃动素含量,从而达到增加大鼠的胃肠运动,促进胃排空的作用。这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也是非常有利的。

综上所述,本实验结合食道黏膜组织病理学研究验证了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对大鼠实验性RE食道黏膜皮炎症的改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食管黏膜NO浓度从而减轻食管炎症反应,减少TLESR的发作时间和次数,改善LES松弛;以及改变胃动素水平,促进胃排空的机制治疗大鼠实验性反流性食管炎。

[1]李军杰,郑勇.胃肠激素与反流性食管炎[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5)14∶1493-1497.

[2]王雯,李兆申,许国铭.不同方式建成3种反流性食管炎模型[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0,(3)∶171.

[3]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6)∶326-327.

[4]胡运彪,许树长,戴军.一氧化氮在实验性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6)∶331-333.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4.108

:1672-2779(2012)-14-0156-02

:杨燕平

2012-05-11)

猜你喜欢

胃动素食管炎流性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降逆理气汤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加味四逆温胆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衰竭与血浆胃泌素胃动素的相关性分析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
针刺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血浆胃动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