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教学质量: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2012-01-29欧自勖欧芳庆

职教论坛 2012年31期
关键词:民办课程体系教学质量

□欧自勖 欧芳庆

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随之而来,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的发展态势和办学格局。其中民办高职院校以崭新的办学机制和模式开创了新局面,缓解了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逐步满足了人们对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需求。但民办高职院校和公办高等学校不一样,民办高职院校在生存和发展方面面临很多困难,其中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比较突出。

2009年至今,民办高校深陷“招生寒流”难以自拔。据北京民办教育协会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民办高校招生数较以往同期锐减60%,在抽样的97所民办院校中,仅有40所民办全日制高职院校在校生均人数超过1000人。首都的状况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则更不难想像。民办高职院校的运作资本主要靠学费,生源下降必然影响学校的生存发展。如果不能及时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民办高职院校很难渡过这个生存寒冬。民办高职院校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根本,视为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

一、影响民办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一)生源质量不尽如人意

当前,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以高考成绩没有“过线”未被公办学校录取的学生为主,对他们来说,选择民办高职院校更多是一种无奈之举。尽管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与公办高校学生智力因素相差无几,但是他们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上与公办高校的学生有较大的差距。在许多学生眼里存在“三不怕”的现象:“一不怕考试不及格,二不怕留、降级,三不怕不能毕业”,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存在不少混文凭的现象。他们进入民办高校,感觉“低人一等”,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面对这样的生源,要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难度可想而知[1]。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民办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异常激烈。21世纪初独立学院的兴起,对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不能进入公办高校的学生,在家庭经济许可的条件下,更愿意到独立学院就读,剩下的学生才会选择民办高职院校,不难想像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会是何种状况。

(二)教学质量不高

近几年,一些民办高职院校急于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拣到篮子都是菜”,教师队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目前许多民办高职院校的专兼职教师的比例失衡,有的学校是2∶8,好一点的是 4∶6,且年轻的多,学历高和有经验的少。同时,学校的主办者十分讲究成本核算,在教学设施等方面投入不足,也严重地影响着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师资建设、实验实训、考试环节等方面也存在不足。有的民办高职院校忙于应付日常常规教学活动,而忽视了教学基本建设,无法有效保障教学的质量。如专业设置仍未完全摆脱普通高校传统模式的影响和束缚,有些民办高职院校为了争夺生源,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设置所谓的热门专业,一哄而上,导致教育教学资源大量浪费,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急剧下降,最终一哄而散。

(三)课程体系未能较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及时反映现代企业或行业的最新技术发展方向,不能反映学科前沿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科学合理的整合,尚未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课程之间缺少联系。目前民办高职院校中学生课程成绩不合格率偏高,学生补考、重修的压力过大。而过高的不合格率压力又集中体现在毕业生清考和毕业资格的审查中,对学生就业、升学等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四)师资力量不足

民办高职院校的投资者从经济角度考虑,为节约教育成本,不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专任教师年纪大、教学负担过重,年轻教师教龄短、经验缺,尤其缺乏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归宿感等。加之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专业学科结构诸多不合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匮乏、教师队伍人心不稳等,师资问题十分突出。

二、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式建设,狠抓提升民办高职院校教育质量

(一)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力度,加快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办学条件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民办高职院校招生竞争的压力增大,一些民办高职院校采取了广告宣传、有偿招生等手段卷入到“生源大战”中,招生花费太大、成本过高。今后,要切实转变资金的使用渠道,加快基础教学设施建设,加强教学基础建设的投入,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出教育特色的角度来塑造民办高职院校新形象,从而增强民办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与吸引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构筑人才高地

民办高职院校建立初期多是面向周边高校聘请兼职教师,但随着高校扩招,公办高校本身教学任务的加重,现在聘请兼职教师已有困难,新招聘的青年教师尚需一个培养锻炼的过程,致使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出现不合理的现象,不仅难以适应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而且还不利于民办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因此,民办高职院校一方面不仅要积极引进一批能够研究和探索民办高校和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具有战略眼光的高教管理专家;另一方面应以增加、补充教师队伍数量为基础,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培养、稳定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优良、治学严谨、职业稳定的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注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适应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要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培训,重视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增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要聘请适当比例的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课兼职教师;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能力,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2]。着力造就一大批“双师型”的教师,办出民办高职院校的特色,培养“文化知识够用,实践技能较强,就业创业能力较好”,受到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

(三)优化专业课程,构建民办高职院校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民办高职院校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特色建设为发展主旋律,不要盲目模仿知名院校的办学模式、办学目标,更不能在专业建设上照搬照抄,否则其生存发展之路会越走越窄。民办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内部灵活弹性机制进行改革,以适应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兼顾学生的就业问题,尽可能地设计包涵一些职业技能性的课程,满足学生为职业生涯做准备的要求[3]。另外,民办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还要考虑到人性发展的需求,建设人文课程。

相同类型的专业,如果开设课程与普通高校类似,就会缺乏竞争力。要与教育资源雄厚的普通高校竞争,必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立足于应用(或技能)、文凭并举,根据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培养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环节的安排比例等。

(四)根据实际情况,强化学科专业特色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在学科专业建设上较少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主要是在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着盲目追风,一哄而上的现象。据统计,民办高职院校以文、经、商、管、工科类学科专业为主体,绝大多数设置有文秘、法律、英语、艺术设计、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民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这种雷同现象,造成了特色不明显、层次和类型模糊。学科特色是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以特色学科来体现和提升办学特色是其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可行途径[4]。民办高职院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就必须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办出具有代表性的学科和强势专业。这就要求民办高职院校以敏锐的眼光瞄准市场,充分发挥民办高职院校机制灵活的特点,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开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高新技术学科,以及能够引导新兴产业发展的学科。

打造学科和专业的切入点在于课程和教材建设。由于应用性人才培养具有特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必须建设特定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民办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不能照搬和套用公办院校的做法,而应在认真研究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专业定位为依据,走出自己的课程与专业建设的路子来。

(五)突出人才特色,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

展现重点专业改革和建设的特色应遵循一主线、二加强、三双制。一主线: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二加强: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习、参观及现场教学,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新技术、新标准。通过校企合作,形成开放式教学,以工学结合的方式,将人才培养置于工作环境中。同时,建立起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三双制:双纲施教、双课施教、双证就业。即用理论教学大纲与实训教学大纲共同指导教学,打破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提高实践教学在应用性人才培养中的地位[5]。推行双课施教,即理论课教学在课堂进行,实践课教学一般在生产岗位或实训场所进行。推行双证就业,即学生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六)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民办高职教育应当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的监督体系。构建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监督体系,二是内部监督体系,要逐步形成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机制[6]。

第一,外部监督体系,是指学校主动接受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和监督,以及毕业生工作后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建议。学校应当像企业那样对产品用户进行回访和提供“售后”服务,应当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和用人单位的反映。学校至少每两年应当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反映进行系统地、认真地、全面地跟踪调研。对于优点,应当继续坚持;对于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应当认真地梳理,作为学校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终要由社会评价,因此重视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接收用人单位对学校质量的监督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学校应当认真对待上级对学校的评估和检查,上级评估是一种强制性的外部监督。

第二,内部完善监督体系。1.教学检查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分为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以便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定期教学检查包括开学检查、期中检查和期终检查。开学检查主要检查开学前的教学准备与开学后的教学秩序,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以及院系主要负责人应当到教室以及实训基地对教师课前准备情况和教学安排进行检查,并向全校公布;期中教学检查主要是结合期中考试,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并采取多种形式,从不同侧面了解学校的学风以及班级的班风,对于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建议,提交有关部门进行决策;期终教学检查的重点是考试管理。随机检查包括教务员检查教师遵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情况,教学督导员通过日常听课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系(部)检查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操作演示、技能训练和教书育人的情况;总结交流教学经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2.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就是对教学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督导员应不定期深入课堂、实训教学现场,检查监督教学过程;为加强督导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结合学生反映的问题听课,以确认问题的性质,听课后及时与老师沟通,以利于迅速改正;参加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研讨活动,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进行探讨,为学校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意见。3.学生评教制度:学生作为教育消费者有权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对教师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评价更具有真实客观性,因此有必要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并使其经常化和规范化。

[1]张德宜.浅谈民办高校生源减少的应对[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2]李文平.内蒙古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3]陈新民构建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5).

[4]吴锐.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民办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6).

[5]丁宜丽.民办大学董事会结构及其有效性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06).

[6]简世德,邹树梁.ISO9000质量管理原则在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5(06).

猜你喜欢

民办课程体系教学质量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