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体系与目标确立的依据
2012-01-29肖化移
□肖化移 张 娟
一、职业技术教育目的的概念及其表述
关于教育目的,在英文中常用却又分别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及表述方式通常有aims、goals、objectives,而在中文里,长期以来基本上采用“目的”这一概念,没有可以与其分别对应、字面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概念。在需要时,人们往往采用在“目的”前面加上适当修饰的方法强调区别,如教育目的、学科目的、教学目的等。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教育理论的发展,开始有研究者注意到普遍使用“目的”概念可能引起的泛化和混乱,于是逐渐出现了不同层面的有区别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等概念,同时在使用时也比较明确地赋予它们以不同的含义。这些概念依次对应于英文中的aims、goals、objectives。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的学术传统,在西方的教育理论中,也有对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之间没有严格区分的教育家,如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Tyler)在他的著作中就经常交叉使用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学习目标等概念,且基本上是同样的含义。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Bloom)关于目标的研究也是在“教育目标分类学”题目下完成的,因此在布卢姆那里就很难分清楚他到底指的是教育目标、课程目标还是教学目标。
在我国,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单独出现时往往可以通用,无太大区别,但同时出现时是有一定区别的。
教育目的(aims)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总规定,指希望通过教育活动所获得的教育结果。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必须遵守的统一规范,是国家级的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
培养目标(goals)是指对各级各类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是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规格做出的符合各自特点的规定,因此是具体的,有其特殊性的。我们常说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与特色,就是因为各个学校、学科或专业都有其特殊性。当我们说到某个学校或某个专业时,不能说其教育目的是什么,只能说其培养目标是什么。培养目标以教育目的为指导和依据,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和系统化,教育目的要通过国家的整个培养目标体系来实现。
课程与教学目标(objectives)则是指微观层面的具体某一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是实现教育目的的直接依据和评价标准。课程与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学校的其他工作也是围绕培养目标而展开,为培养目标服务。培养目标需要落实和分解在课程与教学目标以及其他工作的目标中才能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教育目的,通常指的是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即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各种类型的教育,各级各类的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社会领域和哪个层次的人才,都必须使其培养对象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二、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历史上,我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三种不同的实施形式: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级中学。他们的培养目标曾经有所区别,中等专业学校主要培养中级技术、管理人才,即培养技术员;技工学校主要培养技术工人;职业高级中学则介于两者之间,既培养技术员,又培养技术工人。由于这三种办学形式同属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其培养目标也互有交叉,我国教育部决定合并这三类学校,形成三位一体,合并后统称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00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指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其基本要求是毕业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参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2号)
由此可以看出,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许多共性,如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质上都是对人的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两者都具有职业性、实用性、基层性等特点。但两者同时也具有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的差异性,其培养目标主要从行业或企业的职业岗位的不同要求及其相应规范中确定。二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对学生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程度的不同,体现在培养专业人才的不同层次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属第二级教育,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3B、3C或4B,主要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高中阶段文化知识的教育,同时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学生实施基本专业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属第三级教育,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5B,主要为国民经济的生产、管理、服务领域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技能型人才。
三、职业技术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与普通教育目的的确立不同,职业技术教育目的的确立除了要考虑学习者的需要、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外,还要考虑到职业发展的需要。
(一)学习者的需要
学习者的需要历来是教育理论中教育目的的基本来源,从18世纪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论”,经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论”,到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都有着很深的思想渊源,特别是杜威对此有过巨大的贡献。杜威的“从做中学”思想源远流长,他认为要实现“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最好的教育形式便是职业技术教育。所谓“儿童中心”,就是围绕学生的个人需要与兴趣来确立教育目的并组织课程,它反对通过对一个学科的内容与结构的系统学习来发展学生的智能。当代人本主义教育论者对此有许多新的阐发,总体上认为学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人的生命与价值的关怀是学校教育价值的最高展现。学生的需要来源于对学生的研究,因为只有在对学生的研究中发现了其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的规律,才能用以指导教育目的的科学确定。所以,职业技术教育目的的依据首先来源于对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学生的研究。
当职业技术教育目的对学习者的需要予以充分关注的时候,学习者个人的发展与个性的形成就成了职业技术教育的主流精神。对职业技术教育来说,关注学习者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一种简单的特长教育,也并不意味着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能够满足所有学习者的各式各样的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如何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一条可能的实现途径就是吸纳学习者进入职业技术教育的全过程,使学习者本身成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习者的生活史、文化背景、知识经验、发展需要等要予以充分的关注,甚至把学习者看成是知识与技能的创造者。我国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都已经历了一定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身心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并正处于身心的成熟与定型阶段。在职业技术教育的不同阶段中,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需要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初、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的的确定,都要从学习者自身身心的发展规律进行全盘考虑。
(二)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学习者的个体发展总是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职业技术教育目的的确定不仅要符合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还要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保证学习者社会生活目前和未来的需要。以社会与经济的需要作为教育目的的基本来源,最具代表性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风行的美国改造主义教育流派。改造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是改造社会的工具,教育的目的就是改造社会、实现社会理想,从而认为学校课程应包含各种社会问题,新的学校课程应当从当前社会问题和特征中直接产生,并且极力倡导课程对社会生活进行批判与重建。
职业技术教育是最贴近社会与经济的教育,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变化对职业技术教育目的有着非常直接而巨大的影响。21世纪初,世界正在进入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以创新为灵魂,以资产投入无形化、世界经济一体化、价值取向智力化、学习终身化、经济发展可持续化、市场竞争合作化为主要特征,对劳动者素质、就业方式和就业结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职业技术教育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专业设置、教育体制、课程等一系列方面进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目的,尤其应考虑到当代社会与经济的需要。随着教育的财富理论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话语,教育被看成是一个关涉到国家现代化的宏大问题,是一个能有效增加社会智力资本的庞大产业,直接与物质财富的积累与经济指数的增长相关。与此同时,职业技术教育在很多国家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已经成了一种国家行为。在此背景下,社会与经济的需要就更应该成为初、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进行衔接时所关注的焦点。在制定教育目的时,职业技术教育应重视学习者创新能力、职业行为能力、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技术与方法的运用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
(三)职业发展的需要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而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对职业技术教育目的的确定有着客观的要求。所以,研究职业及其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目的的确定是十分必要的。自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以来,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对职业及其发展的研究,形成了许多十分有价值的理论方法与职业标准。我国也于1999年出版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劳动部门也在最近几年制定了一系列职业岗位技术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为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当然,我们在确定职业技术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时,采取一种多元整合的观点也是很有必要的。职业技术教育目的的制定不可能以一种纯粹的“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的形式出现,在现实中,职业技术教育目的的制定往往是多种依据的复合,也就是说,职业技术教育目的的确定依据,可能是以某一种依据为主,但同时也会参照其他的依据。为此,在制定职业技术教育目的的时候,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一定的整合,而整合的模式又是多样的,这要依具体的情况而定。
[1]国家教委职教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肖化移,李仲阳.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海口∶南方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