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角色转换:从“演员”到“导演兼演员”

2012-01-29□郭

职教论坛 2012年31期
关键词:演员专任教师双师

□郭 扬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的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在专业教师缺乏实践能力,其单纯的学科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难以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难以满足服务产业发展要求,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而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特定目标,决定了职业院校必须实行开放式办学,社会化是其必由之路,这样教师队伍结构也就必然要逐步走向多样化、社会化,摆脱单纯依靠学科型教师队伍的传统发展思路。因此,加强“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对于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长期以来一直要求应该是“双师型”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双师型”呢?以往我们总是单纯强调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必须具有“双师素质”,希望人人都是能文能武的,最好既是高级讲师又是高级技师。可是事实上作为教师个体来说,这种真正“双师素质”的理想化目标恐怕是很难普遍达到的,况且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本身始终处于不断的动态发展变化之中,即使你今天可以达得到这种要求,但也许明天或者后天你就不一定能够达得到了。然而,尽管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很难普遍做到,但师资队伍整体的“双师结构”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实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院校也都是这样做的。本文无意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仅通过对我们国内一些典型案例的初步分析来谈谈个人的感受,希望能够对“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有所启迪。

前一段时间,笔者陆续走访了部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包括一些骨干建设院校),在调研中与其负责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工作的同志进行交流时,了解到他们为适应与其专业相对应的行业企业当前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对自己学院的专任教师提出了一整套全新的要求。根据笔者个人的粗浅理解,将这套新要求从打造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角度作了一个简单的归纳,这就是对职业院校专任教师自身角色转换的要求——要努力从一个单纯的“演员”逐步转向作为复合型人才的“导演兼演员”。

具体而言,如果说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的运行,好比是专业舞台上一出大戏的上演,那么职业院校的专任老师,就好比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了。不过跟过去有所不同的是,以往人们总是一味地要求你能够成为一个唱念做打样样精通的“全能演员”,而现在却是希望你在当好“本色演员”的同时能够充当这台戏的“导演”,就是说,要求你能够承担起“导演”兼任“演员”的双重任务。

首先,“导演”的首要任务是总体设计,那么作为一个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怎样来做好总体设计的工作?需要明确认识的前提是,职业院校的整个专业课程发展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你作为专业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先要根据特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等实际要求,负责把整个课程的系统设计工作承担起来。比如说如何按照就业导向的具体要求,对课程进行包括模块化在内的系统化设计。这就好比是一个“导演”在演出开始前必须做好的案头工作,包括场景设置、角色分工、设备安排,以及各种资源的整合方案等基础工作。也就是这个“导演”怎样把“文学剧本”转化为“演出台本”的过程。

其次,系统化的总体设计以后,课程形成了可以灵活分解与组合的模块化结构,那么各个不同专业性、不同专门化的模块教学工作由谁来担任?答案是,到行业企业第一线去,去邀请各个专门领域里实际水平最高的“顶级高手”来担任。这就要求我们的“导演”根据自己设计好了的不同角色要求,去寻找最适合扮演某一特定角色的 “特型演员”。这样,就逼着你走出校门,到企业基层去,到工作现场去,到生产第一线去,在那里寻找、发现、聘请那些真正的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来做兼职教师,让他们担任课程中各个专业性较强、技能要求高的模块的教学工作。有的高职学院把这叫做“课程外包”,但笔者考虑这还不仅仅是一个“外包”的问题,它所体现的其实是一种建立在系统设计基础之上的校企合作育人、合作教学的理念和做法。从演戏的角度讲,这就是“导演”如何去挑选“演员”的过程。

但是,正如专任老师往往“讲得好却做不好”一样,企业来的兼职老师则往往是 “做得好却讲不好”,怎么办?别忘了,你现在是“导演”了,你有挑选和使用“演员”的权利,但同时也必须肩负起指导与培训“演员”的责任。你请来的“演员”如果“讲不好”,那只能说明是你作为“导演”的“台词训练”或“配套扶持”还没有到位。因为根据“导演”的系统化总体设计,每个“演员”都只能限于在一个或几个局部的时间段和空间域内进行表演,而他们的个人表演能否符合这台大戏的整体要求,以及他们分别扮演的不同角色之间能否相互协调与配合好,都需要你这位“导演”的全面把握和具体指导,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专门训练或其他辅助措施,努力使得每一位“演员”都能在演出中做到扬长避短,有所发挥,以各自独特鲜明的个性风格为整场大戏增光添彩。

再次,大家都知道,真正的能工巧匠作为企业的业务骨干都是大忙人,他们没有时间到学校来当兼职老师,又怎么办?说到底,这还是一个理念上的问题,即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以谁为本的问题:究竟是学校本位还是服务对象需求本位?如果你是真心为企业服务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话,你自然就会考虑:能不能根据企业人才的时间要求来改变学校的课时教学安排?比如说,能不能把专业模块的教学时间放在晚上、放在周末、放在假期里?进一步说,能不能利用我们职业院校建立的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打破学校教育传统的学年和学期?能不能打破寒暑假的限制,根据产品的生产工期、作物的生长周期、作业的施工期、项目的执行期来重新排课?能不能把各个专业模块有机地融合到包括各类实验、实训、实习和最后顶岗实习阶段在内的整个实践课系统中去?这也是综合考验你作为一个 “导演”,对各种资源整合的能力和对整个演出团队协调能力的过程。

当然,在当好“导演”的同时,不要忘记你自己原本固有的“演员”的身份。只是现在不再像过去那样逼着你非要当“全能演员”不可了,老老实实地当好“本色演员”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职业院校的课程中,除了实践课系统中那些专业性的模块以外,毕竟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相对稳定的、属于基础课系统的基础性教学模块,而这些基础模块的教学依然是你作为学校专任教师本应做好的本职工作。这就是说,你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本色和特长演好你自己的基本角色,并与其他各特型角色相互配合好,大家根据各自不同的角色要求和特点准确定位、互不抢戏,共同唱好整个专业课程教学这台大戏。这是一个体现你“导演”兼“演员”双重身份的过程。

此外,如果说你设计的某一个或几个专业模块,由于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而过时了、淘汰了,怎么办?那么你作为“导演”,就有责任也有权利及时地把它替换掉;再根据新的技术发展成果和趋势,再重新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出新的专业模块;然后再根据新模块的特点和要求,再到企业一线去挑选最适合这些新模块的兼职教师,也就是“导演”去重新寻找最适合扮演新角色的新“演员”。这是体现一个“导演”可持续开发与创新能力的过程。

总之,职业院校要向社会开放,根据实际需要大量聘任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兼职教师,这样可以有广泛的选择空间,能够保证先进的专业技术水平,特别是当实践技能有特殊要求时能提供满足要求的实践教学技能,还能适应专业迅速变换的需要,在社会需求与学校教师不足的情况下解决教学急需、提高办学效益。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打破学校封闭的办学体系,形成以社会需要为中心的办学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这方面的初步实践探索,笔者不敢妄下结论说现在就已经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功,但至少可以给大家在职业院校建设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方面提供一种可供参考借鉴的思路,以及一些有益的启示。

猜你喜欢

演员专任教师双师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研究
杂技艺术与音乐简析
《琅琊榜》浅评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