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推手
2012-01-29杨洁琼任一明
杨洁琼 任一明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400715)
教育捐赠是指捐赠主体为了资助某项教育事业,自愿地以非赢利性的方式将其所拥有的财产赠与教育机构管理使用的行为。本文中的慈善捐赠特指教育捐赠。慈善捐赠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为其高校维持正常运作提供了经费,而且更深层次地影响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笔者拟分阶段梳理慈善捐赠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同时探讨对我国教育发展所具有的启示。
慈善捐赠推动了美国高校建立初期数量与规模的双增长
1607年,英国在弗吉尼亚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从此时到美利坚合众国建立,这一百多年的历史被称为美国的殖民地时期。
这一时期的慈善捐赠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形成初期数量与规模的双增长。首先,大学创校的历史几乎与慈善捐赠高等教育同时开始。英国慈善捐赠的文化传统随着第一批移民者带到美国,英国的清教徒们为了教义传播的需要,加上原有慈善捐赠文化的影响,关注美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成为第一批高等教育的主要捐赠者。殖民地时期政府资金短缺,较少的财政拨款导致学院的数量和规模都受到局限。此时,慈善捐款使学院规模不断扩大,甚至某些学院就是由私人捐资建成的。1636年10月,在清教徒的影响下,马萨诸塞湾总法院和该殖民地总监约翰·温思罗普批准拨款400英镑建立一所学院,校名为“坎布里奇学院”。之后,一位青年牧师约翰·哈佛在临终时将一半家产即779英镑17先令2便士和400册藏书捐赠给坎布里奇学院。1639年,总法院为纪念约翰·哈佛,将学院改名为“哈佛学院”。这是殖民地的第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学院。继哈佛学院之后,1718年,康涅狄格册沃斯创立的教会学校感恩于当时的慈善家伊莱休·耶鲁550英镑的捐赠,改名为耶鲁学院。布朗大学创办于1764年,建校时是个只收男生的浸礼会学校,曾因财政困难停办多年,1804年接受布朗的捐赠重建,才改成如今的名字。宾夕法尼亚大学——当时的费城学院由富兰克林创立,他把大部分积蓄用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到美国建国前夕,殖民地中的9所学院中就有6所与私人捐资有关。慈善捐赠促进了美国学院数量与规模的双增长。
慈善捐赠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世俗化和实用化
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到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这一时期,和平的社会环境给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1819年,著名的达特茅斯诉讼案的判决成为高等教育捐赠的重要转折点,不仅为公立、私立高校划分出了明确的界限,也促进了私人慈善捐赠高等教育的繁荣。这一时期,企业家和慈善家有附加条件的慈善捐赠促使美国高等教育向实用化方向发展。
受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影响,国内出现了一个新兴富翁群体,主要有企业家、金融资本家和实业家。一方面,这些通过自身努力发家致富的实业家在年轻时大多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希望给当下贫寒的有志年轻人提供这样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们十分反感古典主义教育,希望通过捐赠促使高等教育向世俗化和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建立与古典人文主义学科相对应的自然主义学科。他们希望通过有条件的慈善捐赠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因此,实业家们纷纷进行指定用途的捐赠,明确表明自己的捐赠必须投入大学实用教育的建设。例如,哈佛大学动物学和地质学教授席位的设立,归功于著名实业家劳伦斯;同一时期,谢菲尔德向耶鲁的科学学院捐资,建设基础设施并设立教授席位,谢菲尔德科学学院由此得名;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由威廉·已顿·罗杰斯——一位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创立,他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自由的学院以适应正在快速发展的美国;沃顿的大量捐赠促成了沃顿商学院的建立;洛克菲勒则捐资给芝加哥大学,建立了商业管理学院。
这些捐赠拓展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范围,为美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实用课程的出现开辟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新领域,拓展了其发展方向。从此,美国高等教育朝着实用主义方向发展,实用的自然学科逐渐超过了古典学科的影响力,产生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和社会影响。
慈善捐赠提升了高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在南北战争结束到二战爆发这一较长的历史时期,除了个人慈善捐赠外,基金会捐赠成为慈善捐赠的主要方式。基金会有力地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其中以卡内基、洛克菲勒及福特基金会最为著名,它们对大型研究机构和高校的教育教学给予了很大资助,成为美国教育界的一段佳话。
慈善捐赠扶持了美国现代研究型大学,促进了高校科研职能的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基金会作为新型的捐赠形式,以其科学的资金管理和投资制度有力地推动着美国高校的科学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美国高等教育还是以教学为主要任务,虽然已经出现了研究型大学,其他类型的高校也在进行科学研究,但是由于科研经费短缺以及对科研的重视程度较低,高校科研的规模、方向都受到限制,因此严重地阻滞了美国科学研究的发展。意识到这一问题,卡内基、洛克菲勒基金会积极地将科学研究引入美国大学,并建立了完整的科研制度,确定了科学研究的方向,它们积极支持前沿科学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带动下,一些大型基金会组织也开始资助美国大学增加科研项目,同时推动创办和扶持研究型大学,使大学更加重视实用性研究。民间慈善基金会、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等的资金支持为高校科研职能的发挥提供了物质基础。大规模的基金会慈善捐赠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方式,接受了数亿美元的慈善基金会注重加强对学院科研项目的捐赠,并且对捐赠的院校要求相对少而精,以求提高捐款的使用成效。1930年,在接受基金会捐款的高校中,最著名的20所高校所占比例高达75%。这充分表明基金会坚持资助少数重点大学,鼓励大多数院校从其他渠道获得资助。这样就保证了尖端科研项目的持续经费支持,避免了低效率的平均主义。20世纪初,分子生物学刚刚起步,洛克菲勒基金会就投巨款2500万美元支持研究,芝加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院校的生物系都从中获益。在1953年后的12年间,有18位研究分子生物学的学者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其中17位获奖者的科研活动全部或部分地得到过洛氏基金会的资助。
慈善捐赠重视美国高校教学职能的发展,促进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慈善捐赠不仅大力支持高校的科学研究,也十分重视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由于医疗事业是关乎国民健康的关键性事业,慈善机构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度。医疗教育的蓬勃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壮大集中体现了慈善捐赠促进高校教学职能发展的作用。医疗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学人才队伍的壮大,于是以洛克菲勒基金会为代表的各大基金会通过直接资助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两方面途径改进了美国的医疗教育。1901年,洛克菲勒投资,专门成立了“洛克菲勒医学研究院”,该机构的宗旨是促进美国的医学教育与疾病防治。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在纽约正式注册成立后,其投资捐助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美国医学教育和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1910年发布的弗莱克斯纳报告的各项数据使美国社会意识到国家医学教育的各种不足,1919~1921年间,洛克菲勒提供了4500万美元用于支持医学教育;在20世纪的前30年中,洛克菲勒基金会成为美国医学研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通过美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可以看出基金会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教学职能发展。福特基金会、拉斯克基金会等也注重投资医疗等各项教育事业。基金会对教育与研究的支持及其制度化的运行,让教育家认识到了教育与基金会之间建立坚实合作关系的重要性。此外,慈善捐赠基础教学设备和设置奖学金等,都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这一切的最终受益者是高校的学生,慈善捐赠为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础。
慈善捐赠维护了高校的自治和学术自由
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如今,美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校的教育质量问题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高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学术发展的活力之源。大学的发展有自身长远的计划,政府的全局性政策可能会影响高校的自身规划,并且只有在自由的学术环境下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因此,学者和研究者需要摆脱各种外来条件的限制,按照兴趣并服从真理标准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会出现学术繁荣。随着社会资源的日益丰富,慈善捐赠的数额扩大使自身的影响力不断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美国高校的自治和学术自由。
二战后,一方面,许多企业捐赠和基金会捐赠主要集中在研究领域,特别是那些政府因各种原因而放弃的科研项目。这样就保证了高校学术研究按照自身兴趣进行,避免了过于关注眼前利益。自1906年以来,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系设立了电气工程研究部,定期收到大公司的捐款。20世纪30年代,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与该地区的高压动力传输公司和无线电工程公司合作开展科研。而后相继出现的是以研究型大学为依托,利用大学的人才优势创建的高科技园区。这种依托发展的模式最后发展为一系列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因此,捐赠通过资助科研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高校的自治和学术自由。另一方面,随着美国大学大众化程度的提高,各高校的规模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张,由于规模扩大增加了各种日常开支,高校在繁重的财政压力下,往往无法维护自身的自治和学术自由。捐赠的优势在于大多数捐赠没有目标限制,最重要的是,校友捐赠作为主要的无限制捐赠类型,在教育捐赠总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具有维护高校自治和学术自由权力的不可忽视的实力。并且捐赠基金的盈利也成为大学日常开支的重要支持。1958年后,校友捐赠逐渐与基金会捐赠并驾齐驱,成为慈善捐赠的两种主要类型。1962~1963年度的调查发现,校友捐赠是自愿捐赠的主要形式之一。耶鲁大学在1993~1994学年度有77名校友参与捐赠,捐赠数额占学年度109784名校友的40%,1996~1997学年度的校友捐赠比例高达47%。1995~1996年,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的校友捐赠数额分别达到2.2亿美元、1亿美元和1.1亿美元。2001~2009年,在美国高校接受的各种捐赠中,来自校友的捐赠在总的捐赠收入中所占比例是最高的。在2004~2005年度,美国大学捐赠收入总额达244亿美元,其中来自校友的捐赠占27.5%。捐赠通过支持高校的日常开支,减轻了其对政府的依赖性,从而有助于维护高校的自治与学术自由。
对我国高等教育捐赠的启示
美国的教育捐赠能够在高校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取决于捐赠经验的积累和成熟。这些经验可为解决我国高校教育捐赠发展中的问题提供很多启示。近年来,我国教育捐赠发展较快,特别是2011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各高校教育基金会表现出色,募款总量以惊人的速度上涨。其中几所著名高校接受捐款已经上亿,例如,清华大学在校庆期间筹款达到17亿元之多。但是我国的教育捐赠还有许多现实问题,各高校接受捐赠的金额相差较大,名校筹款较多,而大多数高校特别是普通高校接受捐赠数量极少,并且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相关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
应重视校友捐赠,建立并完善校友会组织 美国的高校十分重视校友资源,各高校内部都具有机制完善的校友会组织。因为校友会可以提供一个让母校与校友交流联系的平台,也是校友捐赠的主要联络单位,校友资源利用恰当的话可以为高校筹措源源不断的资金。所以,建立并完善校友会组织应是我国大学提高校友捐款的必要措施。校友会的主要完善目标是改进内部机构和工作机制。不同高校校友会需要分析自身学校的特殊性,根据情况形成学校具体的院系校友工作网络,并组织各地地方校友会。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应尽量考虑在内,成立具有突出特点的不同行业的分会分支机构。组织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校友聚会更能让阔别多年的同学在相聚时迸发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因此要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培养校园亲情文化。应该为校友会设置固定的工作人员和工作场所,普遍建立校友档案和跟踪联系制度,并定期发送校刊、召开座谈会。特别要重视与富有的校友保持长期的友好关系,挖掘每个潜在的捐赠者。
应促进企业捐赠,鼓励产学研协作美国的慈善捐赠十分重视促进高校科研职能的发展,科研职能的充分发展又有助于增加企业捐赠。所以,我国高校也应促进企业捐赠,鼓励产学研拓展校企协作新局面。产学研合作是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以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为技术供给方的合作,其实质是通过合理配置产学研三方的资源,促进技术创新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2007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等四家全球知名企业,共同向上海同济大学捐赠了总价值超过4.7亿美元的软硬件设备,该笔资金将用于在同济大学设立“教育推进伙伴计划(PACE)中心”,这是迄今通用汽车在亚太地区投入的最大一笔实物捐赠,主要目的是为未来的汽车工程师提供领先的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教育与实践经验。在理性经济决策主宰的捐赠氛围下,企业的捐赠带有互利的目的,在寻求“双赢”的角度下,企业会愿意选择有优势专业的高校进行捐赠,并且希望通过实物捐赠有针对性地培养适用于企业的技术人才,或者进行企业的尖端技术研发合作。因此,高校要争取企业捐赠,首先要寻求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契合点,关键在于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该结合社会需求,促进企业捐赠。企业通过捐赠可藉助高校特色专业的优势,利用“教学工厂现代化车间”的环境,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营销实力和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校企联姻促成“产教合一”,建立“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经济实体,师生可以就近在“产教合一”基地中,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和教学实践的共同需要开发、设计、加工产品,从而提高师生的技术技能运用和实践工作能力水准。这样,高校可以通过捐赠获得资金支持,企业也可收获技术竞争力,形成“双赢”的局面。
高校教育捐赠资金的使用应透明化、规范化 美国浓厚的捐赠氛围,与高校对捐赠资金的合理管理密不可分。相比之下,我国现阶段教育捐赠公益事业的监督、管理欠规范。一部分高校基金会对于资金的筹集、捐赠项目和资金的投向未能及时真实地向社会公布,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众对捐赠事业的支持。因此,高校教育捐赠使用情况的透明化、规范化显得十分必要。高校教育捐赠的使用需要有一整套制度加以规范,其中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应公开资金募集情况。每当各类募捐活动结束之际,高校基金会应该及时整理并向民众公开资金的募集情况,并在学校网页上进行基本情况的报道。对于一些要求匿名的捐赠款项也应公布数据,并且对后续联络达成的捐赠款项也应根据数额大小进行情况报道。第二,捐赠项目建立应尊重捐赠者意愿并结合高校情况。高校应充分尊重捐赠者的实际意愿,应结合学校教学、科研项目情况组织研讨会,科学地计划资金使用情况并进行捐赠项目建立。在捐赠的分配执行中,如果校方需要改变资金的使用途径,应及时向捐赠者征求意见,如果捐赠者已经过世,高校应遵循学校有关程序进行决定。第三,应向捐赠者反馈捐赠项目进展情况。在资金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应对实际的捐赠项目实施情况,如教学楼的建造情况、设备的购进情况等等进行记录,并且将项目进展向捐赠者进行反馈。第四,应向社会公开详细的使用账目。当项目完成后,应向民众公布详细的资金使用账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民众的捐赠信心,促进捐赠氛围的形成。
高校应加强对捐赠基金的投资经营管理,实施多元化投资 捐赠基金的收益也是美国高校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各高校都会有一笔数额较大的留本基金,也就是捐赠基金,对这部分资金要保留本金,进行投资运行以取得收益。而我国大多数高校往往不重视这部分资金的投资管理,将资金进行单一的储蓄投资而导致收益较低。事实上,这部分资金的升值空间较大,高校基金会应该聘用具有投资头脑的金融专家进行科学运作,使资金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一般而言,应将单一的储蓄投资变为多元化途径投资。基本的投资模式可以将资金分为三部分。第一,应保证一部分资金稳健地投入银行以吸收利息。第二,可把第二部分资金投入风险较小、收益较大的证劵市场进行运作,在决策正确的前提下,就能较大地提高资金的升值空间。第三,可以尝试与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投资,这样的合作获得的收入也十分可观。高校可以优先考虑在科研方面与高校有合作的企业进行合作,校友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投资经营毕竟有一定的风险,所以,选择优秀的金融专家进行运作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投资应以稳定作为前提,以追求收益的最大化。
[1]姜文阂.哈佛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郄利选.美国高等教育捐赠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3]蒙有华.民间组织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07.
[4]谢秋葵.基金会——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J].高等教育研究,2005(3).
[5]李优晶.大学科研资助模式的发展特点及影响[J].教育与考试,2011(1).
[6]汪茧.美国私立大学校友捐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7]邹晓东,吕旭峰.校友情结:美国高校捐赠的主要动因[J].比较教育研究,2010(7).
[8]梁祖晨,潘奇.企业捐赠与高教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高校研究,2008(2).
[9]张旺.慈善捐赠与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5(5).
[10]张云.美国加州大学系统捐赠基金运作实践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6).
[11]蒙有华.民间组织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