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中的讲与练

2012-01-29

中学语文 2012年4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文本内容

吕 远

“讲”和“练”是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策略。“讲”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练”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学。“讲”主要是指教师的引导、点拨、梳理、分析、欣赏;“练”主要是指学生进行字词预习、课文精读、内容梳理、思考训练、拓展探究等。就“讲”和“练”的关系而言,“讲”是“练”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只有抓住了文本的精髓,讲得深,讲得透,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并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否则学生的“练”只能是空谈;“练”是“讲”的深入与反馈。学生只有深入地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体会,并对教师的“讲”进行正确地反馈,才能使老师反观自己的教学并得以矫正。以“讲”导“练”,以“练”促“讲”,教师的“讲”只有与学生的“练”进行有效结合,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恰到好处的“讲”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能诱发学生的“思”和“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具体来讲,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讲清重点、难点、结构特色。“讲”就是要讲清讲透文本的重点。非重点内容、次要的内容、学生已知的内容可以略讲,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理解、掌握的问题或可以通过练习和思考得到的内容可以不讲;“讲”还要讲清讲透文本的难点。难点,指文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或超过学生知识水平的内容。有的文本内容,不一定是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但它却是讲授过程中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要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困难所在,讲清这部分内容,其它问题就可以豁然贯通。对于这方面的内容,亦应精讲;“讲”还要讲清讲透文本结构,特别是文本的艺术特色和内在价值。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不论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了它,就更容易理解、记忆学科的内容,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中,必须对文本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或重组,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形成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不是简单地肢解文本,并最大限度地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庞杂、散乱的字、词、句、段变得简化、序化、条理化、网络化,使之构成一个基本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本部分的主干知识,使学生易记忆、易理解、易掌握。

第二,讲明思路、方法、联系。对教学内容或某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要像庖丁解牛一样,宏观把握,深入本质。要讲清它的来龙去脉,或推理过程,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方法,提高技能,为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而且尽可能联系现实,启发学生思考,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恰到好处的“练”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学习能力,可以说,“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一般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练习必须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要求,要准确把握文本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最大限度训练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心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多从感性、趣味性、创意性上下功夫,以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布鲁纳说:最好的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具有内在兴趣,有新发现的自豪感。对于高年级,特别是毕业年级来说,在精选题目的前提下,应适当加大阅读题量及难度,特别在探究题上多进行指导和训练。

第二,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到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一般而言,语文训练应侧重阅读和写作,多读、多写等。可以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由课内走向课外。在阅读方面,可以延伸阅读,将与文本有关的文章推荐给学生,开阔视野;将各种报刊上的美文佳作读给学生,提高审美。引导学生关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思考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从去年的全国卷2“诚信”和全国高考课标卷作文“中国的巨大变化”来看,学生必须立足课堂,接通生活的地气,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由于高中学生的主要兴趣和需求在于理性思维,其独立、批判和表现意识强,要抓住这个特点,多给学生设置学习“障碍”,造成其迎接挑战、不断探究的主动心态。

第三,作文训练追求独特的视角和理性的思考。在方法指导上,很多老师会下一定的功夫,顺向思维、逆向思维、看原因、看结果,有很多种看法,最根本的是你对这种现象是否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要写出自己的感悟,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因为每个人是不同的,对待事物的看法也不同,只有写出自己真正的看法,只有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整个文章才能融会贯通,一气呵成,也才会成为一篇触动老师的好文章。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在写作时,选取恰当的写作角度,找准一个符合题意、又适合展示自己特色的切入口,那么写出一篇赏心悦目的佳作,获取高乃至满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通过多样化的写作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讲练结合”可分为“先讲后练”、“先练后讲”、“边讲边练”等多种形式,这样的“讲”与“练”的结合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自主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在思想上重视“讲练结合”这一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要在“讲什么、怎么讲,练什么、怎么练”上多下功夫,力争在“讲练结合”的方式、方法上有更多的突破与创新。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文本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