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失眠近况
2012-01-29高尚社
高尚社
中医药治疗失眠近况
高尚社
(河南省 460-01 医院,中牟 451460)
中医药疗法;失眠;综述
失眠是一组常见的睡眠障碍,以生理、心理性失眠最为常见,长期失眠会给人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或严重的意外事故[1]。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正常人可以偶尔发生,持续性出现失眠症状大多是疾病的表现。关于失眠的定义,范新刚[2]等认为所谓失眠通常指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而FranK J.zoriK援引美国国立心脏病、肺和血液研究所失眠工作组对失眠的定义说:“失眠是不充分和质量差的睡眠的体验,表现为一个或多个特征:入眠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无舒爽睡眠。失眠也包括白昼的结果,例如疲劳、缺乏精力、注意力不集中、兴奋性降低”[3]。高霖[4-12]等认为,导致失眠的相关因素繁多,根据国内外学者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以概括为;遗传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躯体疾病因素,精神因素药物因素等[15]。其相关的神经生理机制主要与中枢神经结构和与睡眠相关的递质密切相连[13-16]。陈文峰[17]等认为此组症状多为亚健康状态病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中医学认为,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18]。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入睡,或睡眠较浅多梦;重者整夜不眠,并反复数年不愈,且常伴有白天精神不振、头痛,反应迟饨,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恼,记忆力减退[19-21]。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中医药治疗失眠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概括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外感六淫论 高霖等认为,历代医家均十分重视外感邪气对人体的作用,提出风、寒、暑、湿、燥、火等均可作用与人体,从而产生疾病并影响睡眠[22]。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入六府……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据历代文献所载,外感六淫侵袭人体均可诱发失眠,其中风寒、风热、暑热最为常见。
1.2 心脾两虚证 王敏淑[23]认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神不守舍,可致失眠。侯占英、王春霞[24-25]等认为,心脾两虚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和病机关键,脾气虚则气血生化无源,心血虚则心血不养心神。故《素问·病能》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1.3 心肾不交论 王春霞认为,心属阳,位居于上,其性属火;肾属阴,位居于下,其性属水。心火下降于肾,以助肾阳,共同制约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以滋心阴,共同制约心阳,使心阳不亢。心与肾这种关系称之为“水火既济”、“心肾相交”。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或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即可出现心肾不交而致失眠。李学峰[26]认为不寐病在心神,其病机不外心神失养及心神受扰两大类。因心神失养的不寐,其病机与心肾不交,水火不济,阴虚阳亢有关;因心神受扰的不寐,其病机与阴阳失交,阳不入阴,与阳盛阴衰有关。陈新农[27]等也认为其病机为脏腑气机失调,阴阳失衡,阴虚于内,阳盛于外,阳不入阴,阴阳不交,神浮于外,而为失眠。
1.4 阴虚火旺论 王春霞认为,外邪侵入、久病不愈、热病后期,阴津耗伤,虚热内生,均可致邪热内扰心神而病发失眠。陶根鱼[28]也认为阴虚火旺,阴不敛阳是导致失眠的主要病因。
1.5 内伤情志论 高霖等认为情志所伤是导致失眠症的重要病因。《景岳全书》云:“……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当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的情绪浮躁,容易引起大起大落,这些皆可引起失眠。牛永义[29]认为失眠病机当以肝郁为首,肝失疏泄以致形成气滞、火邪,痰瘀等病理产物,扰乱神明,魂不安藏,可病发不寐。马淑来[30]认为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机体气血失和是失眠症产生的关键,情志因素是引发失眠症的主要原因,主要病位在肝脏,常涉及影响心脾肾等其它脏腑。
1.6 痰热内扰论 张怀亮[31]认为湿热蕴结,聚津为痰,痰热内扰心神可并发失眠。张颖颖、张继明[32-33]等认为痰热内蕴,心神被扰是其主要病机。
1.7 心脑亏虚论 王文中[34]认为“心脑一体共主神明”。心血不足,脑髓空虚是病发失眠的常见病因。刘艳丽、周德生[35-36]认为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或脑髓失充,神明失主,均可导致失眠。
1.8 胃气不和论 《素问·递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高霖等认为脾胃不和,致痰湿内停,食滞于中,均可导致失眠。王春霞也认为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壅滞中焦,扰乱心神,可致不得安卧而失眠,此即《内经》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
1.9 瘀血内结论 程英锐[37]认为,顽固性不寐,无论实证和虚证均可致瘀。实证多为邪气郁结日久、气血淤滞而为瘀,虚证多为阴血亏虚,气无所附,气虚血运无力而至瘀,即所谓气虚浊留。由于瘀血内结,致营卫不畅,气血失和,心神失养,则病发失眠。清代名医王清任深探此中奥妙,并创血府逐瘀汤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失眠,且赞之曰:“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用此方若神”。
2 治疗大法
2.1 中医汤剂治疗
2.11 益气养血 两调心脾 张守林[38]曾用归脾汤加五味子治疗60例神经衰弱所致失眠,效果良好。衡向阳[39]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症45例,总有效率为91.11%。高国旗[40]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不寐症38例,总有效率为92.1%。许建敏[41]等用归脾汤加味治疗失眠120例,总有效率为95.8%。孙晓萍[42]以归脾汤治疗失眠症23例,总有效率为89.7%。马桂敏[43]也以归脾汤为主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疗效满意。
2.12 补血养心滋肾养肝 侯庆勋[44]认为本病病位在心,而与肝肾关系密切。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不交。血之本源,由水谷之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有所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奉于心,心气下交于肾,则神志安宁。常以补血养心,滋肾润肝之法治疗,方用当归补血汤合四物汤加减。治疗老年失眠症80例,总有效率为86.25%。李云鹏[45]自拟养血安神汤(川芎、当归、太子参、炒酸枣仁、法半夏、石膏、丹参、龙眼肉、茯苓、枳实、竹茹、陈皮、甘草)治疗失眠症30例,总有效率为92.7%。钟明平[46]用健脑定志汤(生熟地黄、山萸肉、怀牛膝、桑寄生、枸杞子、远志、五味子、党参、当归)治疗失眠症60例,总有效率为93.1%。王立刚[47]等认为,失眠是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也只占20%,而有75%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叶子[48]用补益汤(红参、茯苓、炒白术、酒白芍、山药、枸杞子、杜仲、党参、黄芪、熟地黄。狗脊、当归、阿胶、川芎、炙甘草)治疗386例,总有效率为95.34%。
2.13 活血祛瘀 宁心安神 程英锐认为瘀血内结是失眠的常见病因,治宜行气活血,补益心脾,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本方有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四逆散行气和血而疏肝,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诸药配伍具有活血化瘀而不伤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的特点,符合顽固性不寐病机特点,故取效甚速。王利军[49]用自拟安神逐瘀汤(柴胡、牡丹皮、栀子、佛手、珍珠母、灵磁石、丹参、苦参、黄连、合欢皮、夜交藤、炒枣仁)治疗顽固性失眠48例,总有效率为91.67%。卢灿辉[50]等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不寐,经临床验证,效果佳。
2.14 疏肝解郁 宁心安神 李宪章[51]认为,《内经》通过卫气循行建立起的睡眠理论具有多元化性的特点,不仅是人体与自然相通应,而且在人体本身,由于它的生成与循行几乎和所有脏腑经络有关,因而包含了人体的多重因素。仅就卫气的循行而言,日行于阳经(六腑),夜行于阴经(五脏),而无论其中哪一个脏腑发生病变,都可影响到卫气的循行而致睡眠障碍。也就是说,睡眠除了和营卫之气的循行密切相关外,仍然离不开人身脏腑经络功能的密切配合。这在《内经》关于睡眠的病理认识中可以得到反证。关于导致失眠的因素,有“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怒伤肝,思伤脾”等。可见情志所伤仍是通过引起脏腑的气血失常进而影响睡眠。《灵枢·淫邪发梦》云:“邪从外袭内,而无有定所,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心主血藏神,肾主骨生髓藏精,髓充于脑,而脑为元神之府,故心脑共主神明。所以失眠症在心、肾、脑,发于情志所伤,治以疏肝解郁,宁心安神。常用自拟安眠汤治疗,药物组成;甘草15g,浮小麦30g,大枣20g,玄参15g,麦冬10g,酸枣仁20g,柏子仁15g,远志8g,五味子8g,知母10g,丹参15g,朱茯神30g,合欢花6g。治疗49例,总有效率为95.18%。朱南孙[52]常喜用甘麦大枣汤加减以养心安神,补益脾肾,调畅肝气治疗失眠。杨勇[53]常用首乌藤加味治疗,药用首乌藤20g,合欢皮10g,两药合煎,去渣后代茶饮。方中首乌藤养心安神,合欢皮疏肝解郁,治疗58例,总有效率为96.5%。刘咏梅[54]用甘麦大枣汤治疗60例,总有效率为94.3%。
2.15 行气化瘀 养心安神 肖烈刚[55]认为,不寐多与阴血不足、痰浊内阻,致心神失于濡养有关。阴虚与痰浊互结,使病情缠绵难愈。单纯养阴则易助湿生痰,一味地化痰湿燥伤阴,使阴血更虚,须养心血安心神与行气化痰兼顾,方能奏效。常用自拟中药方治疗,药物组成:熟地黄20g,白芍15g,阿胶20g,酸枣仁15g,茯神18g,柏子仁15g,陈皮15g,竹茹6g,法半夏15g,合欢皮15g。覃军[56]等通过对半夏厚补汤对失眠证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发现,行气化痰法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
2.16 滋阴和阳 清热除烦 周娇艳[57]等从肝肾入手治疗失眠,以滋阴和阳,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为法。常用酸枣仁汤加味治疗失眠收功。王定奇[58]认为,“心藏神”,“肝藏魂”,失眠与心肝二脏关系最为密切。“肝主藏血”,血虚生内热,虚热内扰,加之血虚不能养心,则神魂不宁,所以心烦不得眠。治宜滋阴和阳,清热除烦,安神定志。常用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方中酸枣仁性平,味甘、酸,能补血养肝,益心安神,敛汗;川芎,性温,味辛,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能调血疏肝;知母,性寒味苦,质润,能清热降火,滋阴除烦;茯苓,性平,无味,能宁心安神;甘草清热,调和诸药。诸药相合,滋阴养血,清热降火,调血疏肝,安神除烦,用于治疗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肝阳上方而致虚烦不得眠等症,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2.17 活血祛瘀 滋补肝肾 刘通英[59]等认为久病致瘀,失眠日久,常常肝血瘀阻,治宜活血祛瘀,滋补肝肾,常用自拟中药方治疗。药物组成:桃仁20g,红花20g,赤芍20g,牛膝15g,丹参20g,淫羊藿50g,山萸肉20g,制附子15g,肉桂20g,枸杞子30g。治疗56例,总有效率为98.2%。鲍敏[60]等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周期性精神病失眠150例,效果显著。赵福顺[61]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性失眠40例,总有效率为97.14%。
2.18 健脾和胃 安神定志 蒋慧倩[62]认为,失眠病位在心,于脾胃密切相关。在《内经》中增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景岳全书·不寐》指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类证治裁·不寐》也云:“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说明忧思太过,损伤心脾,化源不足,营血衰少,血不荣心,神不守舍,常可导致失眠。治宜健脾和胃,安神定志,常用茯渣枣仁汤治疗,药物组成:茯苓12g,山楂15g,酸枣仁15g,柏子仁5g。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183例,总有效率为84.15%。孙光荣[63]认为本病多为胃腑失和,心神受扰,治宜安神与理胃并举,常用调气活血仰邪汤治疗。药物组成:生晒参12g,紫丹参10g,生山芪12g,云茯神15g,炒砂仁15g,生龙齿15g,夜交藤15g,西砂仁4g,乌贼骨10g,毕澄茄4g,生甘草5g。验之临床,疗效显著。
2.19 交通心神 安神定志 骆新生[64]认为阴亏阳浮,心肾不交是其重要病机,治宜滋肾养心,宁心安神,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药物组成:桂枝10g,白芍10g,龙骨30g,牡蛎30g,炙甘草10g,生姜5g,红枣10枚。本方可固阴通阳,使心肾相交,阴阳协调,心神得宁。王双利[65]等常以交泰丸和磁朱丸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颇佳。马华[66]等常用养心汤加减(山萸肉、茯神、当归、麦冬、五味子、陈皮、炒酸枣仁、枳壳、远志、知母、生龙骨),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邹世昌[67]常用六味地黄汤合当归六黄汤加减组方(生地黄、玄参、山萸肉、甘草、熟地黄、黄精、黄芪、当归、黄连、枳壳)治疗亚健康人群睡眠障碍56例,总有效率为83.93%。
2.10 清心化痰 除烦安神 张恒齐[68]等认为痰热扰心是导致失眠的重要病机,治宜清心化痰,除烦安神。常用安神合剂治疗,药物组成:炒枣仁30g,云苓30g,川芎10g,郁金12g,丹参24g,黄连6g,夜交藤30g,合欢皮30g,甘草6g。治疗50例,总有效率为94%。刘永家[69]常用安神定志丸加减(基本方:朱砂0.5g,当归10g,法半夏6g,竹茹12g,枳实9g,陈皮6g,茯苓12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4枚)治疗失眠,疗效显著。
2.1.11 清心疏肝 养血安神 《灵枢·口问篇》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寐实”。不寐的机理,《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故黄德章[70]认为现代人精神压力较大,情志不畅,肝郁化火,心火上炎,则烦闷难眠。治宜清心疏肝,养血安神,常用安神液治疗,药物组成:莲子心、玄参、知母、茺蔚子、麦冬、草决明、竹叶、延胡索、甘草。治疗39例,总有效率为92.3%。马启林[71]等用清肝养血汤(党参、生白术、茯神、炙甘草、龙眼肉、全当归、黄苓、炒栀子、青龙齿、炒砂仁、远志、香附等)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总有效率为92.4%。
1.1.12 养心除烦 安神定志 孙光荣[72]认为“心藏神,主神明”。本病病位在心,与肝关系密切。多因心肝血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而致,治宜养心除烦,安神定志,常用自拟中药方加减,药物组成:西洋参10g,生北芪10g,丹参10g,云茯神15g,炒枣仁15g,合欢皮12g,阿胶珠12g,川郁金10g,石菖蒲7g,炙远志17g,灵磁石(先煎)10g,天花粉10g。验之临床,效果显著。
2.2 中医针刺疗法 彭冬青[73]等用电针风池穴治疗失眠症60例,总有效率为93.3%。朱玉[74]等用针刺治疗心脾两虚性失眠40例,总有效率为92.5%。范有强[75]针刺治疗失眠症60例,总有效率为87.50%。于涛[76]等认为百会通于脑,百会可以通过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肾俞穴与五脏六腑经气想通,故能安五脏、定神志,醒神益智,善治失眠。健忘等症。张志强[77]以电针头部奇穴为主治疗不寐30例,总有效率为89.3%。贾瑞芝[78]用针刺相应的脏腑经络之原穴、背俞穴治疗不寐症32例,总有效率为100%。
2.3 中药穴位贴敷 沙丽君[79]常用中药贴附治疗。取穴;主穴双侧涌泉穴;配穴,昆仑穴、膻中穴、风池穴。方用失眠散贴穴,药物组成有朱砂6g,龙骨180g,琥珀18g,肉桂6g,磁石180g。上药研细末,用醋和凡士林调和成稠糊状,放入容器中备用。用法,入睡前用加入适量醋的热水泡脚30min,擦干足部并晾干,按摩双足涌泉穴、昆仑穴及膻中穴、风池穴约10min,将调好的中药糊约6g放入敷贴中,把敷贴贴在穴位后再按摩10min,若无烧灼不适感于次日睡醒后取下,10d为1个疗程。治疗72例,总有效率为91.6%。雷敏[80]认为耳穴贴敷是治疗失眠行之有效的方法,且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王鹏[81]等选用神门、心、皮质下、枕治疗失眠32例,总有效率为93.75%。赵欣纪[82]采用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78例,总有效率为92.3%。
2.4 中药治疗法 张兴桥[83]常用中药药浴治疗。方法:用北京天人信医疗保健公司生产的“信”牌电磁式多功能药浴器,中药液处方:党参20g,炒白术15g,当归12g,山药15g,炒枣仁15g,远志15g,砂仁15g,丹参20g,合欢皮20g,夜交藤20g,久煎取汁700ml,每天取100ml,兑水1000ml,睡前侵泡双侧膝关节以下肢体,水温控制在40~43℃,以舒适为宜,每次治疗40min。治疗33例,总有效率为96.97%。莫凤梅[84]常用中药熏洗泡脚治疗。方法:采用温补肾阳活血中药研末,中药为红花100g,山奈100g,制南星100g,吴茱萸20g,丁香100g,白芷100g,姜半夏100g。将以上中药研末放在一起,用勺子调均匀,取其中100g即可。配备好的中药10g,溶于盆中热水里,水量为满过脚踝部,双脚踩在盆边缘先熏,用水温计测量水温38~43℃时,方可泡脚,每晚临睡前泡20~50min。治疗96例,总有效率为93.8%。
2.5 中医推拿疗法 曹翔凤[85]等常用足部推拿治疗。取穴:基础反射区、额窦、眼耳、垂体、小肠、大肠。治疗40例,总有效率为97.5%。雷发声[86]等取穴以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胆俞、神堂、膻中、神门、内关为主穴,配合命门、天枢、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等配穴,按摩治疗失眠疗效显著。黄振钢[87]等辨证分型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50例,总有效率为95.56%。
2.6 中医综合疗法 雷胜龙[88]用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120例,总有效率为96.17%。杨敏[89]用心理疏导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失眠22例,总有效率为90.9%。程普涛[90]用耳针推拿配合足浴治疗失眠76例,总有效率为93.4%。足浴泡脚方越鞠丸加味:山栀子15g,川芎15g,神曲10g,苍术10g,茯神30g,夜交藤30g,生龙齿30例,炒枣仁30g。朱山坡[91]等用醒脑开窍合头三神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显著。王楼珍[92]等用盘龙刺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治疗失眠症63例,总有效率为90.5%。杨静娟[93]等用乌灵胶囊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症58例,总有效率为91.3%。付霞[94]用针刺配合火罐治疗失眠50例,总有效率为100%。刘永立[95]等针药并用治疗失眠50例,效果良好。居来提[96]等以针刺(百会、风池、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加薰衣草香薰疗法治疗失眠32例,总有效率为87.6%。郭芳[97]以中药结合生物反馈仪结合治疗更年期失眠,总有效率为88.4%。李晓杰、邵敏、杨文华、张小娟[98-101]等常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效果显著。
2.7 中医辨证施护 俗话说,疾病的康复,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护理的好坏在疾病向愈和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梁丽霞[102]报道,中医辨证施护并配合食疗,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之一。认为对失眠病人不仅要做好生活起居护理、调理情志、饮食调理,而且要做好辨证分型护理与食疗。临床上分心脾两虚、心胆气虚、阴虚火旺、痰热内扰、肝郁化火等调理施护,收效颇佳。金晓芬[103]用耳穴按压和穴位按摩相结合的示发观察和护理34例失眠患者,效果显著。施凯莉[104]对老年人失眠症常选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调治,收到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3 小结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失眠历史悠久,方法多样,疗效可靠,副作用少,故深受广大患者欢迎。深入探讨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理论及方法,认真总结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有效经验和证治规律,必将极大地提高临床疗效,从而为更多的失眠症患者更好地解除病痛,造福人类。
[1] 刘艳娇.失眠的诊断及治疗程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1.
[2] 范新刚,白月先,王学昌.失眠症的诊断及临床治疗进展[J].临床荟萃, 1999,14(15):713-714.
[3] 李舜伟.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2)141-143.
[4] 高霖,陈少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1,26(5):1083.
[5] Dauvilliers Y, MorinG, CerenaK, et al. FamilY studies innsomnia[J]. Jpsychosom Res,2005,58:271-278.
[6] 许红.失眠症1018例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2):114-115.
[7] 王心明,严明秀.引起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J].中国社区医师,2002,18(14):156.
[8] 李岩,周凤祥,陈嘉峰.失眠的原因及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 9:115.
[9] 马恵姿,李鸿培失眠症的病因及分类[J].中国医刊,2003,38(5):21.
[10] 潘集阳,赵耕原,张晋培.研发型失眠症患者的焦虑阴郁状态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178-179.
[11] 童建明.药源性睡眠障碍[J].国外医学精神病分册,1996,23(3):162.
[12] 范利峰,王平仁,兰培敏.睡眠机制的研究概况[J].临床内科杂志,2005, 22(10):662.
[13] 江帆,颜崇淮,沈晓明.与睡眠相关的中枢单胺类递质[J].国外医学精神病分册,2001,28(1):55-58.
[14] 高携,朱国庆.5-羚色胺与睡眠和抑制症的关系[J].国外医学精神病分册, 2000,27(3):148.
[15] 王芳,李纷才,徐峰.褪黑素对睡眠的调节作用与脑内氨基酸递质的关系[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0,17:469-470.
[16] 王春燕,赵忠新.细胞因子与睡眠/剥夺的研究进展[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12:154-156.
[17] 陈文峰.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近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 (17):268.
[18] 王菊宁,卫华,刘娜娜.高校大学生亚健康成因及预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121.
[19 郭艳丽,许世岳.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亚健康状态人群[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7):8.
[20] 许继宗,杨建宇,李彦知.失眠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166.
[21] 张爱君.森田理论在治疗原发性失眠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2-II):291.
[22] 程茜.略述古代医家对失眠病因的认识[J].光明中医,2008,23(11):1777.
[23] 周络,高雁华,王改仙.王敏淑教授治疗糖尿病失眠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9.
[24] 侯占英.中药治疗失眠2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3):31.
[25] 王春霞.张仲景辩治失眠探析[J].光明中医,2011,26(4):651.
[26] 李学峰.失眠症辨治体会[J].光明中医,2008,(1):67-68.
[27] 陈新农.欧阳锋.中医药治疗失眠11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7(10-I):25.
[28] 杨静.陶根鱼教授治疗失眠症的经验[J].光明中医,2008,(7):917.
[29] 牛永义.顽固性失眠的临床治疗体会[J].光明中医,2008,(7):1017.
[30] 马淑来.失眠的中医辨证施护[J].光明中医,2008,(2):233-234.
[31] 秦和伟.张怀亮教授论治失眠的思想探析[J].光明中医,2010,(1):13-14.
[32] 张颖颖,刘兰英,马聘.中医对失眠的病机认识[J].光明中医,2008,(12):2068.
[33] 张继明.从痰瘀论治失眠的体会[J].光明中医,2010,(1):108-109.
[34] 王文中.“心脑一体,共主神明”浅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 (10-I):204.
[35] 刘艳丽.中西医药联合治疗神经衰弱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8(4):48.
[36] 周德生.脑主神机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2.
[37] 程英锐.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性不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7(8-1):34.
[38] 张守林.归脾汤在治疗虚证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7(3-1):23.
[39] 衡向阳.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症49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9(5):33.
[40] 高国旗.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不寐症3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7):23.
[41] 许建敏,邓军.归脾汤加味配合耳穴治疗失眠120例[J].光明中医,2011, 26(11):2270.
[42] 孙晓萍.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症23例[J].光明中医,2009,(2):282-283.
[43] 马桂敏.归脾汤加减配合心理疏导治疗围绝经期失眠[J].光明中医,2010, (10):1851.
[44] 侯庆勋.补血滋肾调肝法治疗老年失眠症[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6(8):874-876.
[45] 李云鹏.自拟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症30例[J].光明中医,2010,(11):2051-2052.
[46] 钟明平.健脑定志汤与心理疗法相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体会[J].光明中医, 2009,(7):1259-1262.
[47] 王立刚,宋静荣.论中药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整及展望[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4):110.
[48] 叶子.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J].新中医2004,36(7):62.
[49] 王利军,赵天成.安神逐瘀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8例[J].光明中医,2010,25 (12):2221-2222.
[50] 卢灿兰,林汉平,林武.活血化瘀治不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6(1):73.
[51] 李宪章.甘麦大枣汤和天王补心丹治疗心肾不交失眠49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5):81.
[52] 张春玲,刘志杰,朱南孙教授应用甘麦大枣汤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5):70.
[53] 杨勇.首乌藤加味治疗失眠58例[J].光明中医,2011,26(11):2236.
[54] 刘咏梅.甘麦大枣汤治疗亚健康状态60例[J].中医研究,2003,16(5):30-31.
[55] 肖烈刚.养心安神化痰法治疗老年性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40.
[56] 覃军,刘惠玲,邱孟.半夏厚补汤对失眠证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88.
[57] 周娇艳,高鹏,李艳梅.酸枣仁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体会[J].光明中医,2010,25(12):2221-2222.
[58] 王定奇.酸枣仁汤治疗冠心病失眠的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9(3):169.
[59] 刘通英,张统水,徐庆龙.活血补肾法治疗顽固性失眠56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6-II):103.
[60] 鲍敏.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周期性精神病50例[J].天津中医,1995, 12(5):19.
[61] 赵福顺.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性失眠40例观察[J].江西中医药,1992,23 (2):28-29.
[62] 蒋慧倩.茯揸枣仁汤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183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5):26.
[63] 王兴,杨建宇,李彦知.孙光荣教授调气活血抑邪汤临证验案2则[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6.
[64] 骆新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验举隅[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 8(10):68.
[65] 王双利,王新志.交泰丸合磁朱丸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证心得[J].光明中医,2010,25(4):593-595.
[66] 马华,顾群,周冰.养心汤治疗亚健康状态心肾亏虚型失眠的短期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7):779-780.
[67] 邹世昌.六味地黄汤合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亚健康人群睡眠障碍56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9,41(11):29-30.
[68] 张恒齐,马福文.安神合剂治疗不寐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129.
[69] 刘蕾,唐秀容,向劲松.刘永家教授运用安神定志丸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举隅[J].光明中医,2009,24(3):423-424.
[70] 黄太基,张英强,韦红.已故名医黄德章清宫安神液治疗失眠心肝火旺证29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 8(3):11.
[71] 马启林,可新玲,张国勇.清肝养血汤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J].光明中医,2009,24(1):80.
[72] 李彦知,杨建宇,张文娟.孙光荣教授临证验案床隅[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5):12.
[73] 彭冬青,董玉喜,王秋红.电针风池穴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12):1492.
[74] 朱玉,张福侠.针灸配耳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4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0-II):118.
[75] 范有强.针刺治疗失眠症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 (12-II):231.
[76] 于涛,付雪松,许能贵.百会穴对脑病的作用机理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8-II):207.
[77] 张治强.头穴透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9): 1658-1660.
[78] 贾瑞芝.针刺改善中风后患者失眠状态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0, 25(11):2070-2071.
[79] 沙丽君.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72例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光明中医,2011,26(2):389.
[80] 雷敏.耳穴敷贴治疗失眠的多因素分析[J].光明中医,2011,26(11):2261.
[81] 王鹏,王威.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3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9):27.
[82] 赵欣纪.穴位贴敷治疗失眠78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8): 1459-1460.
[83] 张兴桥.中药药浴治疗不寐33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 8(3):38.
[84] 莫凤梅.中药熏洗泡脚配合而穴位贴敷治疗不寐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0):42.
[85] 曹翔凤,李树风.足部推拿预防失眠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6-II):168.
[86] 雷发声,张步郎.按摩治疗失眠症[J].光明中医,2008,23(1):28-30.
[87] 黄振刚,徐龙华.辨证分型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49.
[88] 雷胜龙.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12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 8(17):42.
[89] 杨敏.心理疏导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37.
[90] 程晋涛.耳针推拿配合足浴治疗失眠7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4):35.
[91] 朱山坡,安洪泽.醒神开窍合头三神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11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6):44.
[92] 王楼珍,付新玲.盘龙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失眠症63例[J].光明中医,2011,26(11):2280.
[93] 杨静娟,王绍臣,崔尚波.乌灵胶囊配合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症58例[J].光明中医,2011,26(4):733.
[94] 付霞.针刺配合火罐治疗失眠50例[J].光明中医,2010,25(5):831-832.
[95] 刘永立,李明超.针药并用治疗失眠50例[J].光明中医,2010,25(10):1871.
[96] 居来提,朱宝,胡新梅.针刺加薰衣草香薰疗法治疗失眠32例[J].光明中医,2009,24(5):897.
[97] 郭芳.中药结合生物反馈仪治疗更年期失眠87例[J].光明中医,2010,25 (11):2014-2015.
[98] 李晓杰,毕丽萍.辨证运用针灸加耳穴治疗失眠症133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678.
[99] 邵敏,温凌结,黄万义.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5):14-15.
[100] 杨久华,苑建英.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2):99-100.
[101] 张小娟.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失眠4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1):45.
[102] 梁丽霞.失眠的辨证施护[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7-I):57.
[103] 金晓芬.失眠的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5):107.
[104] 施凯莉.老年人失眠症的循证护理[J].光明中医,2011,26(5):1048.
2011-12-01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2.111
1672-2779(2012)-02-0160-05
(本文校对:韩世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