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的课堂教学智慧
2012-01-29崔永霞胡亚楠
崔永霞 胡亚楠 刘 伟
中医药院校的课堂教学智慧
崔永霞 胡亚楠 刘 伟
(河南中医学院科研处,郑州 450008)
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新的教学体系改革不断推陈出新,“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或“搬运式”、“捆绑式”的教学模式将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中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式。同是三尺讲台,教师却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俨然从舞台上的演员摇身成了主持人,这就需要智慧的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上的教学智慧,上好每一节课。那么如何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利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巧妙运用新的改革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演绎课堂教学呢?下面我们将作以下初步的探讨。
1 魅力语言 轻松课堂
首先,要求教师用词恰当,简洁明快,避免言不及义的废话和不必要的重复。不要说不着边际的空话、套话,更不能出现无意义的口头语。在语言上要准确贴切,不含糊、不糊涂,尤其对原理、概念、规则等应准确无误讲清楚。同时教学语言要抓重点,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教师的语言要做到“言不烦,少而精”“声声入耳”,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1]。
其次,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取其精髓,然后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加以阐释。对于一些难点或重点,应能以深入浅出的类比栩栩如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定会有醍醐灌顶般的豁然,轻松课堂浑然天成。同样的一节课,富有趣味的语言能使学生眉飞色舞、兴致盎然,课后甚至终生都能有所回味;呆板的语言只能使学生无聊、困乏,感觉学习困难,甚至知难而退。
2 精心设问 心随课动
课堂提问的目的,有的为了强化记忆,有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有些是为了考查学生通过自学、思考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有些是为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但更多的是为了启发思维,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学习新知识,完成新的学习任务[2]。
课堂提问应尽量避免“是不是”、“对不对”的无效提问,要精心设计一些带有拓宽性、发散性和思维量高的问题。依据教学内容和课堂进展的需要,有时候要创设新情境,设计新问题,巧妙设问,有时候要旁敲侧击,迂回前进,有时候要穷追不舍。一个好的提问,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互动,不要呆板地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包括表情、体态、学生的解答情况等),以便对教学过程和方法及时调整。发现学生回答不了或者是回答不圆满,出现偏差甚至错误时,不要忙于公布答案,应该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进而进行调整和变通,最终使学生掌握教师想传授的内容[3]。
提问是过程,评价是方法,学会学习才是最终目的。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赞美。如果每堂课教师都能根据教材和学生所惑之处,精心设计思考的问题,恰当选择提问的形式,就能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3 和谐友善 爱满课堂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来,有一个现象大家都感同身受,只有学生喜欢你,才愿意上你的课;只有学生信任你,才会向你提出许许多多有趣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并不满足一般性表扬,也不太喜欢说教式的谈心。他们需要理解,渴望有自己的天地,希望老师是真诚的朋友,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创设共同学习的环境,民主和谐的气氛,真心地爱每一个学生。我们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作为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盲目迷信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不同见解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往往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样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而且是一把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金钥匙[4]。
4 巧用手段 激发兴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而形象,可将晦涩难懂的内容做成flash动画,更加直观的展现给大家,会使冥思苦想也不解其中奥妙的学生如醍醐灌顶般的豁然;也可多方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途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取知识的主动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加获得大量应用知识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其受益终身[5]。
5 结语
[1] 殷晓静.教育智慧[J].教书育人,2003,(20):34-35.
[2] 张丽琴.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作为”现象的思考[J].河北教育,2005,(11): 28-29.
[3] 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50-57.
[4] 张晓丽.教育智慧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J].当代教育科学,2007,(17): 52-53.
[5] 刘创.教育智慧: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构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3):15-17.
2011-12-01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2.044
1672-2779(2012)-02-0064-02
(本文校对:吴明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