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急腹症超声诊断价值
2012-01-29郑先菊
郑先菊
成人急腹症超声诊断价值
郑先菊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红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十堰 442000)
探讨超声在成人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分析168例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成人急腹症的超声诊断。临床诊断准确率为 99.4%,在成人肝破裂、宫外孕破裂、盆腔脓肿、急性胰腺炎、胰腺外伤等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9.3%、99.4%、98.5%、98.5%、91%。超声在成人急腹症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首选的诊断手段。
成人;急腹症;中医病因;超声诊断
成人急腹症在外科急腹症中非常多见,主要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一旦诊断延误,往往带来严重后果,需要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因此,急腹症的准确诊断非常重要。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急腹症成人患者共168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68例因腹痛、腹胀、呕吐或外伤史疑为急腹症而就医的病人,年龄18~70岁。采用美国GE 180型,探头频率为3.5MHz。所有病例取仰卧位腹部多切面扫描,有的加用侧卧位扫描。
2 结果
168例急腹症的超声诊断结果如下:①腹部闭合伤20例:肝破裂4例,肝肿瘤破裂1例,脾破裂2例,胃穿孔3例,宫外孕破裂9例,其中胰腺尾端刀刺伤1例未诊断出来,诊断准确率19/20(95%);②感染性疾病:腹腔脓肿31例,其中阑尾脓肿25例,盆腔脓肿5例,肠间脓肿1例;急性胰腺炎4例;急性胆囊炎35例。③其他:肝内胆管结石21例,胆道蛔虫3例,肠梗阻12例,肠肿瘤4例,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肾积水38例,诊断准确率为100%。
3 讨论
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其特点为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需要及时作出诊断和处理,使患者转危为安。引起急性腹痛的原因相当复杂,可因腹腔内脏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所致,也可由腹腔外器官病变引起。它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各科的许多疾病及同种疾病的轻重不同的类型。因此,诊断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西医诊断,包括并发症的诊断;然后进行中医诊断,并作辨证分期分型;再根据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中医学认为,急腹症是由于“外邪进犯中焦,湿热之邪蕴蓄脏腑致气机不畅,气血失和,气血壅滞化热,热胜肉腐”或“中焦湿热,通降失常”引起,以痛、呕、胀、闭及灼热为主要表现的六腑功能失常病症。中医的八纲、脏腑与病因病机辨证更实用,是立法、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1]。
急腹症症状明显,病人自觉腹痛,但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困难,因为腹腔内脏器较多,毗邻紧密,病人疼痛点无定位,仅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还不能做出准确诊断。实践证明,B型超声检查是肝、胆、胰、脾、肾、阑尾、腹腔、盆腔病变迅速诊断的首选方法[2]。实质性器官的损伤、破裂、占位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因为其经济方便,阳性率高,故在临床中广泛运用。本文168例成人急腹症均采用B超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基本上都能定性定位诊断。B超能发现5~10mm的实质性肿块;可发现脏器包膜连续性中断和实质性破裂等情况;可查出胸腹腔积液的液平面大小且表面定位。本文1例诊断误诊,原因是胰腺尾端刀刺伤深度为4mm,伤口小,胰尾暴露显示不清。
在诊断急性胰腺炎时,超声能直接观察病理形态演变。本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体积明显增大,边界模糊,实质内有多个大小不等片状低回声及无回声区,经病理证实。更值得提出的是急性阑尾炎声像特点右下腹阑尾区欠清晰的低回声管状结构、内有粪石时呈弧形强回声伴声影。炎症越重显示率越高,重症坏死性、化脓性阑尾炎有渗出及阑尾脓肿,表现为回盲部的不规则液性暗区或强回声包绕的内有光电反射的囊样回声,应注意与妇科急腹症鉴别。消化道穿孔的B超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胃穿孔为腹腔游离气体,穿孔部位边缘模糊,反射强弱不均的团块状回声,具体部位有时不易确诊。肠梗阻B超表现为肠管扩张,黏膜皱壁水肿增厚,肠间积液积气及蠕动异常。超声能在早期看到,早期X线却不能显示肠管扩张和积液现象。
综上,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为疾病的治疗争取了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挽救患者脏器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超声检查对急腹症的预后估计有指导意义,对急腹症患者治疗后进行超声复查,可以了解病变的恢复情况、有无并发症,从而及时调整治疗。可见,超声显像具有安全、简便、价廉、快速、可重复、无痛苦、无损伤、无需特殊造影剂等特点,对急腹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已成为首选辅助检查方法[3]。
[1] 马兆龙,卫德龙,刘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8, 17(8):1160-1161.
[2] 吴强,劭力飞,孙甘宁.急诊B超在腹腔闭合性脏器损伤内出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4):47.
[3] 李玉静,郝冬梅.B超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附24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4:117.
2011-11-30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2.074
1672-2779(2012)-02-0103-01
(本文校对:苏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