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对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2012-01-29韩小青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包块结肠原发性

韩小青



超声对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韩小青

(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超声科,承德 067000)

探讨超声检查对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诊断价值。对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45例原发性肠脂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超声表现特点。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边界、大小、内部回声以及血流分布情况进行观察。45例原发性肠脂垂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可见患者起病急,腹痛明显,疼痛部位位于结肠旁侧。超声图像显示,病变多见高回声包块,椭圆形或三角形,挤压后不出现变形现象。所有原发性肠脂垂炎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复查,可见患者高回声团块消失,临床症状不明显。原发性肠脂垂炎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图像表现,超声检查对诊断原发性肠脂垂炎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普遍推广。

超声诊断;原发性肠脂垂炎

原发性肠脂垂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是一种自限性良性疾病。由于过去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因此往往容易被误诊为胆囊炎、结肠憩室炎、阑尾炎等[1]。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迅速发展,超声检查为临床诊断原发性肠脂垂炎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本文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45例原发性肠脂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超声表现特点,以探讨超声检查对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45例原发性肠脂垂炎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12例;年龄为19-37岁,平均年龄27.5岁。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剧烈,腹肌紧张,反跳痛阳性,轻度发热等。

1.2 方法 选择飞利浦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4.5~11MHz,采用经腹纵横扫方式对患者疼痛部位进行检查,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边界、大小、内部回声以及血流分布情况进行观察,了解腹腔积液存在情况。

2 结果

45例原发性肠脂垂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可见患者起病急,腹痛明显,疼痛部位位于结肠旁侧。其中,29例(64.44%)患者疼痛部位位于乙状结肠周围,6例(13.33%)患者疼痛部位位于盲肠周围,5例(11.11%)患者疼痛部位位于升结肠周围,5例(11.11%)患者疼痛部位位于降结肠周围。

分析原发性肠脂垂炎患者超声图像,结果显示患者病变多见高回声包块,椭圆形或三角形,挤压后不出现变形现象。其中,包块内回声均匀38例(984.44%),包块周围低回声3例(6.67%),包块中央低回声4例(8.89%)。包块大小为2.1cm×1.6cm~5.9cm×3.9cm;包块长径平均为(3.7±0.8)cm,厚度平均为(2.4±0.6)cm。包块边界不清楚,大多与腹壁发生粘连。肠壁部分可见轻度增厚,未见明显血流信号,部分患者有少量血流信号。

所有原发性肠脂垂炎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复查,可见患者高回声团块消失,临床症状不明显。

3 讨论

大肠外壁上出现的悬突物即为肠脂垂,常由大肠腹膜面,沿着结肠肠带悬于腹腔内。临床上,肠脂垂常发生于乙状结肠和盲肠。肠脂垂,顾名思义,是由脂肪组织聚集形成的,通过狭窄的短蒂完成供血。该短蒂具有活动性大的特点,因此导致肠梗塞与肠扭转的几率明显增加。是由于当肠脂垂出现扭转同时存在血供障碍或静脉血栓时,可引起原发性肠脂垂炎[2]。

以往对于肠脂垂炎的诊断常需要进行诊断性剖腹。处理方法为有单纯结扎以及肠脂垂切除。临床结果显示,肠脂垂炎的病理变化与患者的发病时间以及手术切除时间有密切关系。其病变过程主要为疾病早期出现脂肪组织栓塞充血,进而继发炎症反应,最后发生坏死并由纤维组织替代。

本文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45例原发性肠脂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超声表现特点,结果显示,45例原发性肠脂垂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可见患者起病急,腹痛明显,疼痛部位位于结肠旁侧。29例(64.44%)患者疼痛部位位于乙状结肠周围,6例(13.33%)患者疼痛部位位于盲肠周围,5例(11.11%)患者疼痛部位位于升结肠周围,5例(11.11%)患者疼痛部位位于降结肠周围。超声图像显示,病变多见高回声包块,椭圆形或三角形,挤压后不出现变形现象。其中,包块内回声均匀38例(84.44%),包块周围低回声3例(6.67%),包块中央低回声4例(8.89%)。包块大小为2.1cm×1.6cm~5.9cm×3.9cm;包块长径平均为(3.7±0.8)cm,厚度平均为(2.4±0.6)cm。包块边界不清楚,大多与腹壁发生粘连。肠壁部分可见轻度增厚,未见明显血流信号,部分患者有少量血流信号。所有原发性肠脂垂炎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复查,可见患者高回声团块消失,临床症状不明显。

由此可见,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伤、安全有效、重复性高、操作简便的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肠脂垂炎等急腹症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肠脂垂炎临床上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图像表现,因此,超声检查对诊断原发性肠脂垂炎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普遍推广。

[1] 纪振梅.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超声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7(6):603.

[2] 阳建军,何剑.原发性肠脂垂炎的超声特点[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6,3(6):380.

2012-01-28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2.068

1672-2779(2012)-02-0096-01

(本文校对:苏玲 )

猜你喜欢

包块结肠原发性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