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佗《中藏经》察声诊病浅识

2012-01-28李彦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6期
关键词:华佗中医学小肠

李彦知



华佗《中藏经》察声诊病浅识

李彦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北京 100031)

《中藏经》;闻诊;咳喘

察声是中医闻诊的重要内容,判断病人精气神的重要方法。华佗《中藏经》对察声诊病有许多记叙,研读《中藏经》对其察声诊病有一些认识和感悟,现略述如下。

1 华佗《中藏经》察声诊病文献温习

1.1 喘 只有对病人的呼吸有第一手的、现场的近距离观察和仔细倾听分辨,才能判断病人是否在“喘”。《中藏经·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第二十八》对此病症记载的有“喘”或“喘咳”、“喘吁”、“喘嗽”近20处,并且还有“暴喘”、“喘促”、“喘急”、“咳嗽喘闷”等不同,对“喘”症记载如此之细的中医经典文献实不多见。在《中藏经》其他篇章中还有“喉中鸣,生而喘咳”、“喘病”、“气时上冲胸腹而喘”、“嗽喘”、“病上喘气急”等不同的诸多描述。

1.2 咳 咳多与嗽并列出现。但华佗对此描述并不是一笔带过,而是有详细的记述。如“咳嗽”、“咳而遗溺”、“咳息”、“喘吁而咳”、“久咳而见血”、“小肠咳则气咳俱出也”、“心咳”、“肝咳”、“咳逆”。

以上仅举华佗《中藏经》里有关察声诊病中关于“咳”、“喘”的部分文献,以说明华佗《中藏经》对察声诊病的重视,以窥华佗临床察声诊病的详细和认真。

2 华佗《中藏经》察声审因判生死顺逆的文献温习

察声诊病是中医“四诊”中重要的诊疗方法,通过察声来审因判生死顺逆,华佗《中藏经》中有诸多论述。

“喘乏者,饮酒而得之。”

“若喘而目直视,唇面俱青者死。”

“手足不遂者,言语謇涩者,房中而得之。”

“心风之状,……言语狂妄。”

“胆胀则舌下痛,口苦,太息也。”

“肝咳久不已,则传邪入于胆,呕清苦汁也。”

“肝中寒……多太息……。”

“胆病则喜太息,……呕清汁……咽中介介然数唾。”

“传尸者……或咳嗽不已……或好歌咏……或爱悲愁……。”

“心脉……浮主气喘。……其脉急甚则发狂笑……小甚则哕,微小则笑……腹鸣,涩者则瘖不能言……。”

“心病则胸中痛,……实则喜笑不息……则梦喜笑及恐畏……。”

“心咳久不已则传小肠,小肠咳则气咳俱出也。”

“笑不待呻而复忧,此水乘火也,阴出于阳,阴起阳伏,……言语错误……。”

“其人语声前宽而后急,后声不接前声,其声浊恶,其口不正,冒昧喜笑,此风入心也。”

“脾病,……又,唇虽痿黄,语声啭啭者可治。”

仅从以上几条文献摘编中可以看到,华佗《中藏经》中察色诊病审因判生死顺逆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察声包括了说话、吐哕、咳喘、笑骂、太息、腹鸣、唾等等内容,很值得进一步深入学习。

3 体会

通过对华佗《中藏经》有关察声诊病的文献学习,可以看出华佗《中藏经》对“闻诊”是多么的重视。再次说明华佗不仅仅是善于外科手术的外科学家,而且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中医学理论家和临床大家。我们应对华佗相关著作的理论和临床技艺做更深入的研究和传承。

关于中医四诊的“闻诊”,尤其是“察声”之法,不但需要深入研究华佗《中藏经》通过“察声”辨病诊病、审因辨证判生死顺逆,而且更要全面继承中医学各医家对“察声”等“闻诊”技法,丰富中医学诊疗方法,为中医诊法水平的提高做出更多的传承和创新。

由于当今现代医学的发展,多种医药技术和仪器的广泛使用,各种检验指标的研发及应用,医生在诊病时甚至可以不用见病人,不需要或听不到病人的任何声响,即可判定病人的病症,尤其是西医层面上的疾病。再加上现代网络远程会诊的广泛开展,医生通过远程会诊,在千里之外即可诊断病人的疾病,导致目前一些崇尚西医的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的诊疗技法,既不重学习,又不重传承,更没有创新发展,使许多中医药的诊疗精华濒于失传,导致中医药临床服务水平和疗效水平明显下降,导致中医药学信任危机和中医药人员的中医药素养水平下滑。诚若如此持续下去,将严重影响中医药学的复兴和发展。

通过研习华佗《中藏经》察声诊病的文献,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只有我们广大中医药人员努力坚持“继承、创新”发展道路,才能使中医药走向新的辉煌!

(本文校对:王志华 收稿日期:2012-01-13)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6.002

1672-2779(2012)-06-0004-01

猜你喜欢

华佗中医学小肠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华佗学医
一根小肠一头猪
华佗治病
华佗学医
养好女人小肠经
小华佗拜师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