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材料积累与选材的创新
2012-01-28余允燕
□ 余允燕
(云光中学,广东 潮州市枫溪区521000)
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成绩在中考语文成绩中占据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平时写作练习中,学生又常常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或不会选材而苦恼,我们语文老师也常为学生作文选材的单一、老化、俗套而烦恼焦虑。
就拿本学期初一期中考试来讲,要求以“温暖”为话题作文,大部分学生居然以“老师为病中的我补课”、“父母顶着风雨为我送衣送伞”、“父母冒雨送我去看病并悉心照料”等为选材点,材料陈旧、俗套、千人一面,真让人哭笑不得。笔者接手的班级中,学生作文也有类似的情况,真叫人担心。
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在作文材料积累与选材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总结出“材料积累与选材创新”法。具体如下:
要善于积累和运用材料
作文材料的积累是选材创新的基础,即解决“无米”的根本途径。巧妇只有具备了“米”这个条件,她的烹饪技艺才能充分施展。写作也是如此,没有材料就无从创新。那么,如何积累创新材料呢?
从阅读中积累选材。要写好作文,广泛阅读很重要。通过阅读,既开阔视野又能积累材料,无形中给大脑注入了丰富的营养。大凡作家的成功都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和长期的积累。那么,到底可以从阅读中积累和选取哪些写作素材呢?
在阅读中,可以积累选取名句、佳段和人物、情节。首先,可以从优秀的文章、歌曲、诗词和名著阅读中,摘录名言、警句、佳段,为写作积累语言材料。如,广东省潮州云光中学的李少婉同学的《在感恩中成长》便引用歌词:“感谢朝霞捧出黎明,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感谢这一切一切的所有。”仅这几句就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又富有语势和感染力,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其次,可以从课文阅读中的人、事、景中积累选材。即将课文中的人、事、景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如广东中考满分作文《与诗人同行》片段:“走在那曲折的山路旁,我看到了桃李树间的茅草屋,那里,陶渊明在悠然饮酒自乐。你看那身着便装,留着长髯的陶渊明,他远离了昏暗浑浊的官场,来到了桃花源与妻儿怡然自乐。他大呼‘安能为五斗米而折腰’?他选择了桃花源,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尽现眼前……”作者熟练地从课文中选材,旁征博引,将诗人的独特个性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足见其深厚的文化功底。再次,可以从文学名著阅读中积累选材。如爱国诗人屈原、“两弹一星”之父邓稼先、执著的贝多芬、坚韧的鲁滨逊、顽强的保尔……不管是历史人物还是作品虚构的人物,他们都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照耀着天地,鼓舞着一代代后人知难而进、奋发有为。这样的事例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蔡湘鑫同学就选取《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诸葛亮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关云长义盖云天私放曹等故事情节。何其忠哉,诸葛亮!何其义哉,关云长!这样的故事难道不令你感动?不引起你的共鸣吗?最后,还可以从著名作家身上积累取材。著名作家身上往往有常人难以具备的优秀品质而散发迷人的魅力。从他们身上选材,容易写出打动和震撼读者心灵的佳作来。让读者从中得到教育、鼓舞、鞭策和启迪。如“追星”的话题作文,学生在《历史因您而精彩》中选取了文天祥、朱自清、鲁迅三位文人的感人事迹为素材,表现爱国主题。读后令人荡气回肠,而一股爱国情感和敬佩之情也不由在读者心中汹涌澎湃。
关注热点,与时俱进。广播、电视、官方网页、报刊等新闻媒体的材料具有高度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导向性,富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类材料所讲述的故事、现象大都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波动。因而,这些新闻媒体材料是很珍贵的,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关注、多思考,并摘录和整理,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丰富作文材料。关注的内容可以是:历届感动中国的新闻人物、一心为公的人民公仆、舍己为人的人民警察、爱心施助的陌生人、国家便民惠民的一些政令等。作文选材如果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唱响时代的主旋律,一定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获得高分。如作文《人间自有真情在》,小作者写物价飙升下政府及社会热心人士对困难家庭的救济、政府免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农村老人的养老等社会热点,从而反映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社会和谐的主题,材料典型新颖,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巧妙运用借物写人,以小见大等写作方法来创新材料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通过物来写人,或寓情于物,或托物言志,赋予其象征意义,更能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和抒发真情实感,做到以小见大,深化文章的主旨。如一学生在《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中,借茉莉花来赞美邻居阿姨对“我”的关爱和温情,以物喻人,托物抒情,以小见大,足见写法之独特和选材之独到。再如学生在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鲤鱼历险记》中,写小鲤鱼接受安全教育后,告别妈妈开始了一天的旅行,但在这一天中她遭遇到了一连串的不幸:首先是险些被渔翁抓进竹篓;其次被人们丢弃的垃圾袋所套住,差点脱不了身;再则就是被工厂排出的污水所困,险些中毒身亡;最后,被堤坝崩塌的土石(因人们乱采河沙)撞击覆盖而死于非命。这样,以小鲤鱼的悲惨遭遇对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控诉。以小见大,选材新颖,构思巧妙,这自然容易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与关注。
那么,如何巧妙地运用借物写人的方法呢?
(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但想象要合情合理、富有思想性。如习作《蜕变》,小作者就借蝴蝶幼虫忍受疼痛的煎熬、不断地拼搏、破茧成蝶,实现蜕变来抒写人们如果要实现理想就要有不怕困难,执著追求的精神这个主旨。想象不俗也合情理,给人以启迪。
(二)平时要多阅读一些寓言、童话、神话故事,丰富写作素材,从而提供技巧借鉴。因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综上所述,作文内容的丰富与创新,离不开材料的积累;材料的积累,在于平时的广泛阅读和对生活、社会的关注;同时,要认真写作实践,大胆创新。这样,让自己心中有丰富的粮食,就足解“无米之炊”的苦恼又使文章新颖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