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2-01-28大连工业大学谷秀梅杨菲罗丹实张德诚

中国轻工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教风师德教师队伍

□大连工业大学 谷秀梅 杨菲 罗丹实 张德诚

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大连工业大学 谷秀梅 杨菲 罗丹实 张德诚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大环境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以提高思想认识为前提,明确其重要意义,更需要以教风建设为核心,通过培养具有崇高的师德、精湛的教学能力和方法的教师来加强教风建设,从而带动学风建设,同时还需要以科学的管理为保障,营造出教师乐业勤业、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

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教风建设;教师管理模式

目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这些政策和措施都直接或间接地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最终目的,这反映了国家对高校教学质量的高度重视,说明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分析高等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教育的少子化现象渐渐显露出来,如何使学校在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主旋律,只有牢牢把握这个主旋律,高校才能健康发展,偏离这个主旋律,高校必将失去竞争力而被历史淘汰。要想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如果说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的话,那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则是高校的立校之本。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关系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教师是教育理念的载体,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知识创新的重要生力军。俗话说,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因此,教师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素质能力直接决定着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教育事业,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曾用“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这句话,十分精准地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令人深思的“钱学森之问”,揭示了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培养不出高水平人才的道理。因此,必须充分认清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实践和创新活力的教师队伍的重要意义,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全力以赴、扎实有效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只有这样,高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抓好教风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教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良好的教风主要包括教师拥有崇高的师德、较强的教学能力、先进的教学方法等内容。它是教师的思想文化素养和人格修养的综合体现,它渗透在教师的教育思想、敬业精神、治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有什么样的教风,就有什么样的学风,良好的教风是形成优良学风的前提和保障。因此,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风,才有可能谈得上教书育人。

首先,要注重对教师崇高师德的培养。古人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就是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上的知识,更要有优良的品德。世界各国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都把德育放在突出的地位。那些世界知名的教师,都是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的典范。崇高的师德要求教师自身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操守,投入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崇高的师德要求教师有颗慈爱、睿智的心,真诚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和帮助学生;崇高的师德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态度、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崇高的师德要求教师深刻地理解“教”和“育”的关系,真正明确教育的本质在于“育”而不是“教”。要引导教师时刻牢记,教只是实现育的一种手段,育才是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在日常授课或指导实践教学时,不仅应教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教育和示范,恰到好处地融入一些哲理于其中,启迪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领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样才能真正履行“传道、授业、解惑”三者兼具的教师职责。

其次,要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子曰:“好仁而不好学,其弊也愚”。作为一名教师,不管德有多高,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高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逐年增加,毋庸置疑,高水平教师力量为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但也有很多教师,特别是从校门到校门的教师,由于承担实践类科研项目较少等原因,在许多方面还存在实践经验不足和教学能力欠缺的问题,导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局限性。因此,要特别注重对这部分教师的能力培养,要通过坚定不移地抓继续教育,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多层次、多类型的在岗培训,来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实践”,即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任务的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以及企业生产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其尽快将不足的“限制因子”减弱或消除,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第三,要注重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养。美国学者威廉·亚瑟·沃德说过“平庸的教师在于说教,好的教师在于解惑,更好的教师在于示范,卓越的教师在于启迪”。因此,教育方法的不同,将会对教育效果产生重大影响。要注重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卓越的启迪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引导教师紧密结合学生特点,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头脑,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摒弃单一的讲授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知识的简约化、结构化,注重过程管理,把讲授、辅导、自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使学生在牢固地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三、改革管理模式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

原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在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谈到:“教育事业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改革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模式,要从政策上、制度上、感情上做到尊重知识、器重人才,为教师提供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吸引人才的良好氛围。

首先,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一个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健康工作氛围。倡导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变人才拥有优势为人才产出优势,从而创建人才辈出、乐业勤业的和谐空间。

其次,应建立创新机制,不断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一是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一个能够促进本校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进一步加大智力引进工作力度;二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一个与工作业绩相联系、以智能和绩效为标准、鼓励创新创造的激励机制,同时,要加强能力导向、业绩导向,合理地制定教师工作量,从而有利于稳定队伍、吸引人才,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三是深化流动制度改革,对极少数师德缺失的教师,要给予“黄牌”警告、甚至“红牌”罚下的措施,对个别表达能力差,教学效果一直不好的教师,要减少其教学工作量,甚至停课培训,如经停课培训后,仍无明显改进的,应调离教师岗位。

第三,应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模式。对教师的评价是教师衡量自身成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科学、合理、全面、准确的评价,会极大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反之,则可能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因此,在对教师进行业绩评价时,必须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教师的工作全貌,不但要按一定的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固定项目的评价,而且还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教师常态化的表现进行考评,以提高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业务能力强、口碑好、得到大家认可的教师进入到优秀教师的行列。

[1]邹刚.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J].辽宁教育研究,2007(4).

[2]王瑛.强化教师教学工作制度完善教师教学投入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6,(Z2).

G647

猜你喜欢

教风师德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浅谈新课改对初中教师的要求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