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想象力在古诗教学中焕发新的光彩
2012-01-28王华蓉
王华蓉
(扬州市宝应县夏集中心小学,江苏 扬州 225824)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那么,教师如何教好古诗,学生如何学好古诗,怎样让这一民族“瑰宝”焕发新的光彩呢?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注重导入,触发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画面。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欣赏其优美的景趣。例如,在教《咏柳》一诗时,引导学生理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联想那九九艳阳天柳条吐绿的情景: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好像是垂着的碧绿的丝带,迎风轻动,真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又如,在讲杜甫《绝句》一诗时,引导学生欣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情景:窗户外,柳枝吐翠,柳条飘舞,两只黄鹂在柳枝间追逐嬉闹,唱着悦耳的歌儿。天空中,一行白鹭在自由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好景色!引导学生入境欣赏这样有声有色的描写,观其色,品其味,其趣无穷,其乐无穷。格罗塞曾说:“每首原始的诗,不仅是诗的作品,同样也是音乐作品。”给古诗配以恰到好处的音乐,营造氛围,更可触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抓住字眼,挖掘想象
在古诗中,有许多形象隐含着深刻的意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认真鉴赏。例如,在教《题西林壁》一诗时,引导学生品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体会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是从正面观察,庐山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侧看”是从侧面观察,庐山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诗人在这里仅用14个字就写出了庐山的突出特征,而且含有“站在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感受”的深意。教师有意指导学生在欣赏诗中形象的同时,鉴赏其中的意趣,这也是一种艺术享受,极言一字传神之功效。所以,教师在讲授古诗时可引领学生重点理解某些字眼,从“字眼”中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黄四娘家花满蹊”中的“绿”“敲”“满”,仅一字却蕴含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创设情境,促进想象
在古诗教学中,创设民主互动的学习氛围,运用演、画、改、写等方式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直接抒情。吟咏这些古诗,可以给人以情的感染、情的陶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体验,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学习《锄禾》一诗时,可启发学生想象农民在炎炎烈日之下劳动、挥汗如雨的情景,体会诗人同情和怜悯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要明确这首诗是抒发诗人做客他乡时对兄弟非常怀念的心情:“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两个“异”字突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形影相吊的处境和复杂心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倍”字说明了诗人“思亲”之情的强烈,“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兄弟”“遍”“少”等则表现了兄弟们在远处团聚时思念诗人的情景,亦即从另一角度突出诗人对兄弟的无限思念之情;又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春日偶成》这首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真丰富,讨论的问题很深入。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古诗和译文,描绘出两首古诗的画面,将自己感受到的画面画下来。其实,这里让学生画一画,不光是将诗句内容的具体化,而且是对诗的情感的积淀,因为学生只有在画时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才能创造出多彩的画面。果然,课堂上同学们画得很细致,说得更精彩。面对同一情境,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感受:有的认为杜牧当时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在如此美好的春光下,目睹着如此之多的景物,他怎么会不开心呢?也有的认为杜牧当时的心情是悲伤的,因为面对如此美好的景物,想到南朝的许多寺庙已隐没在茫茫的烟雨,怎能不触动他的伤心之情呢?猜测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程提出的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表情朗读、绘画、改写古诗、续写古诗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思维才会不断地丰富,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悟才能由表及里。
四、理解意境,融入想象
许多古诗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学生对古诗句所折射出的至理剖析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想象力的过程。诗中有不少精当凝练、充满哲理的佳句,饱含着作者深刻的生活感受,思想容量极大,因而千古传诵,益人心智,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益。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这些如珠妙语,阐发其中的“理趣”,探求并欣赏其哲理美。例如,在教《登鹳鹊楼》一诗时,引导学生认真探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蕴含的哲理:只有登得高,才能看得远。人们在处理事情时,一定要胸襟开阔,眼光远大,看得远一点,不能只看鼻尖下一点点;又如,讲授《小池》一诗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深入探析,明确它不仅是表现“小荷嫩叶刚刚出水”的神态,而更是表明了这样的“理趣”:新生事物刚刚露出苗头,生命力十分旺盛,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途。
教师还要独具匠心,发掘古诗文艺术上的空白,启发学生调动记忆,发挥想象去进行体验和艺术的再创,将古诗变抽象为具象,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活,从而感受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让这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以生命参与和证明了的古典文学精华,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