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化:1+1>2——广佛同城发展对浙江的启示
2012-01-28庞亚君王琳于蕾
□文/庞亚君 王琳 于蕾
随着浙江新型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城市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集聚和扩散作用更趋多元。在这种复合的城市体系中,相邻城市如何分工协作、消减斥力,如何错位共赢、增强聚力,已成为一个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同城化的发展理念,倡导开放的区域合作模式,有利于推动“行政区经济”向“一体化经济”转变,为城市发展赢取“1+1>2”的综合效益。
广佛同城发展的做法和成效
广州和佛山是珠江三角洲的地区发展龙头,两市的同城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一是制定规划加强政策引导,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要“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签订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及在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环境保护等4个专项对接协议,编制国内首个同城化发展规划。二是以点带面,注重先行先试,如率先推进基础较好的重点领域互通往来,提出并落实验单互认、油气电同网同价、养老保险转移、医保互认、公交拓展等,推进交界地区如金沙洲、荔湾-南海等地在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上实现共建共享。三是谋划积极紧密的互动机制,建立市长联席会议等决策机制,坚持每半年举行一次,明确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建立专责小组等执行机制,落实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专项任务;还建立新闻发布制度,不定期联合发布同城化方面的权威信息。
目前,广佛同城化已取得积极进展,启动97个同城化建设重点项目,其中35个已完成。两市间的城际轻轨正式开通、人才交流畅通两市、失业保险无障碍转移、教育城域网实现互联、部分医疗费用可直接结算、基础通信网无缝对接、企业技术互通交流,一体化发展格局不断深入。
广佛同城化模式的成功运营,与其发展背景密切相关,主要具备了以下几个客观条件:第一,地缘接近,两市建成区高度连绵,可以降低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的通达连接成本,使各类城市建设要素的流通成为可能。第二,经济相依,从历史上广州就一直是佛山、南海、顺德所生产的农产品的市场和中转地,目前佛山各类企业的产品更是以广州为市场和渠道,获得经济效益。第三,产业互补,广州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石化、造船、钢铁等大型装备重化工业,以及金融、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而佛山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轻型制造业,以及家电、建材、陶瓷、服装等日常消费类轻工业,具备错位竞争和协同发展的基础。第四,人文同脉,广佛在历史上曾属于同一行政区,拥有岭南地域文化和方言,具有相近的民间历史传统,同城发展得到民间的积极响应,彼此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包容性。
借鉴经验,推进同城化发展
从广佛等地的实践看,推进地域相邻、交流频繁城市间的同城化发展,不但符合区域一体化的客观趋势,还能产生“1+1>2”的同城效应:能够整合不同城市的资源和市场,提高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和关联性;能够推进城市功能的互通有无、区域共享,实现城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能够推进一体化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方便流动两地居民的工作生活。
当前,浙江有一些城市地理相邻、经济相联、人文相通,却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由于彼此间缺乏一种协同发展机制,产业雷同、重复建设等问题比较突出,要素流动、资源配置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城市功能建设“各自为政”,要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极其困难,谋求同城化发展,不啻为一种协作共赢的有效途径。借鉴广佛同城化的发展经验,浙江推进同城化发展,要重点把握以下四点:
——同城化的行政主体是不受等级规模限制。在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行政主体间展开,可应用于区域首位城市与紧邻的中小城市之间,如杭州与安吉、德清之间;可以应用于行政等级相同的兄弟县市,如金华和义乌、余姚和慈溪;也可应用于具备一定条件的小城镇之间,如龙港和鳌江。在尊重保障各方利益的前提下,谋求区域整体、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同城化的协同内容是多元有序。同城化是宽领域、多层面、分程度的,重在寻求特色、错位发展,可从规划建设、产业布局、资源共享、社会管理、公共配套等全方面推进,也可选择一些专项领域重点推进。如推进都市圈内的同城化发展,宜以较全面的协同视角,引导要素双向流动和政策体系的无缝对接,在融合发展中快速提升整体辐射带动力;推进县市的同城化发展,宜在重点和交界点先行先试,统筹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共同谋划重点区块开发,在协同发展中培育提升整体竞争力。
——同城化的治理方式是协商共赢。同城化是基于相邻城市谋求协同发展的共识,可以在不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条件下展开,在推进方式上以平等协商为主,通过规划共绘、设施共联、产业共兴、环境共建等途径,推进双方城市共同发展。同城化的重点是要研究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包括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利益协调和分成机制,以体制机制的完善,来巩固合作利益、规范合作方式。
——同城化的推进时序是循序渐进。同城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可先从条件成熟、分歧较少的领域启动,从易到难、从简到繁,有计划、分步骤地向纵深合作领域推进,最终实现相邻城市的一体化发展。一些县市可以先将合作条件具备、主观意愿较强、基础性地位显著的领域,纳入合作范围,并可考虑共同解决一些紧迫性强的事务,如交通对接、环境治理等,积累经验、巩固共识,为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