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需要明确战略着力点
2012-01-28朱李鸣
□文/朱李鸣
推进新型城市化阶段性的战略着力点,应该根据新背景、新阶段的中心任务来确定。作为东部沿海地带长三角地区的省区,正处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阶段,推进新型城市化必须着眼于提高浙江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于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一主线,抓住做强中心城市的高端要素和高端产业的集聚能力这一关键环节,着重做好强化中心城市功能的文章。具体而言,要把加快培育都市区功能,提升都市区能级,进而增强都市圈和城市群实力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战略的重中之重。主要有四点理由:
——顺应世界经济竞争和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趋势。都市圈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以一个或者多个经济较发达并且有较强城市功能的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为核心,以一系列不同性质、规模、等级的中小城市为主体,共同组成在空间上位置相近,在功能上紧密联系的、相互依存的具有圈层式地域结构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地域空间组织。从城市到都市区、从都市区到都市圈、从都市圈到城市群、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带是世界城市群空间范围拓展的一般过程。目前,以中心城市都市区为核心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已经成为国家和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空间载体和主导力量。包含了众多都市圈的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十大城市群”,以不到1/10的土地,承载了1/3以上的人口,创造了1/2以上的GDP。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目前城市群数量发展已经超过2007年预想中的“十大城市群”,正在形成23个城市群。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资源节约效应、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是其中动力。浙江推进城市化要顺势赶上。
——提升浙江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战略地位的迫切需求。国家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出发,要求长三角城市群率先发展,将长江三角洲地区目标定位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要求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努力提升杭州、宁波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全面加快现代化、一体化进程,形成以特大城市与大城市为主体、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的网络化城镇体系。明确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一核九带”空间格局。目前,上海正在以国家级要素交易市场和开发区、保税区为支点,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功能建设;以虹桥大型复合枢纽为核心,城际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际轻轨为依托的同城通勤网正在形成,国际大都市对周边区域的极化效应更加明显。目前由于地缘人缘、交通联系、空间资源条件的互利性等原因,对长三角北翼江苏提携效应看来大于浙江。江苏苏锡常宁中心城市和一批次级城市竞争力迅速提升,城市影响力扩展到浙江边界地区。处理与上海的职能分工上,要突破与上海加工制造基地、休闲疗养基地、农产品供应基地的传统分工格局,防止陷于国际化大都市的“树影”效应,必须较快地提升浙江长三角中心城市和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尽快形成更多的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并以此形成功能强大、集约发展的都市区、都市圈和城市群,使都市圈和城市群成为浙江城市化的主体空间骨架,夯实浙江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平台。
——提升浙江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关键所在。浙江大城市少而不强、发展空间受限、高端集聚能力不足;都市区刚显雏形,能级较低、辐射带动能力偏弱;城市间发展合力不够等已经成为制约提升浙江城市化发展质量的主要矛盾。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浙江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在前10名的仅有杭州一个城市,前20名的也仅有杭州、宁波两市,而广东、江苏两省分别达到了4个、3个。温州排名第43位。11个主要城市中,浙中城市群三大主要城市排名居后,金华作为浙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排名仅为全国82名。报告对全国51个重点城市的十二个分项竞争力比较中,浙江城市的制度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企业管理竞争力、开放竞争力、科技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和资本竞争力均弱于江苏。大城市竞争力不足,尤其是城市创新、金融、物流、信息、文化、总部服务功能不完善,都市区能级较低,使得浙江在高端要素集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这既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的空间因素,也是浙江企业总部外迁、资本外投、人才外流态势加剧的重要原因。在深入实施四大国家战略,吸引浙商回归创新创业、扩大有效投资的背景下,突出地解决好这一问题,既有利于提升中心城市和都市区集聚高端要素、高端产业的能力,发展新兴产业和转移一般产业;又能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同时增强“以城带乡”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能力,可谓“一石三鸟”。
——切合浙江都市圈、城市群发展的阶段需求。从都市圈形成规律看,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强核”阶段,“核心城市”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外溢”阶段,核心城市规模太大产生了一系列规模不经济的现象,由此内生了一股“外溢”的力量,其动力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郊区化;“布网”阶段,城市功能的“外溢”和城市人口的“郊迁”,使城市建设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整合”阶段,整合都市圈的功能,包括资源整合、产业整合、功能整合、管理整合等。“耦合”阶段,都市圈经济发展和规模扩大促使若干都市圈相互重叠、渗透、融合,形成了规模更大的都市经济带和城市群。杭州、宁波、温州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的发展总体上处于“强核”和“外溢”阶段,“布网”刚刚开始,都市区的雏形正在形成。因此需要核心城市加快中心城区功能转换,完善城市组团结构,强化高端功能,疏解一般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并有效缓解城市病。同时要强化核心城市与周边紧密区域的同城化规划,加强公交、通讯、水利及公共设施一体化共建共享,加快都市区轨道交通联结;在市场的统一开放、产业互利合作、环境共保共建、资源共享配置等需要形成合力。这正是培育都市区整体功能,提升都市区功能能级的新课题。
加快培育都市区功能,提升都市区能级或许是兼顾加快经济转型、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好切入点。说到底,推进新型城市化动力必定是来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来自城乡居民改善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