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文献述评

2012-01-28未良莉刘庆宝合肥师范学院经济系安徽合肥3060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安徽合肥30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中西部农民工

未良莉,刘庆宝(.合肥师范学院 经济系,安徽 合肥 3060;.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管理学教研部,安徽 合肥 300)

在新农村建设、后国际金融危机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多重因素作用下,近年来中西部地区部分农民工开始走上了返乡创业之路。农民工返乡创业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带来了新希望,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为此,笔者分别从农民工返乡创业内涵的界定、返乡创业规律特征、返乡创业难问题的认识、返乡创业的路径与总体思路四个方面,对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以期为中西部地区劳务产业的发展走出传统思维模式窠臼的束缚从而步入一个新阶段提供科学的理论与政策支持。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内涵的界定

何谓“农民工返乡创业”,如何基于区域特征科学界定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涵,目前学术界主要有“四论”。

一是 “回流”论。刘光明等(2002)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是指返乡后投资于和外出前从业部门不同的行业或者经营规模有明显扩大的行业,包括在城镇工商业进行创业和在乡村养殖业等行业进行创业的两个群体[1];崔传义(2008)认为所谓农民工返乡创业就是指中西部地区农民工经过一段时间外出就业,一部分又返回家乡所在县域,利用外出打工增长的见识、本领以及获得的资金和信息,在乡村、小城镇创办企业,发展工商服务业,投资商品性农业[2]。谢韶光(2011)认为返乡是农民工流动的伴生物,农民工主动返乡和外出就业同样是他们在利益驱动下的理性选择[3]。

由此可见,上述学者们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外出劳动力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投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后的一种抉择。

二是“压力”论。李含琳(2008)认为农民外出打工很辛苦,且城市生产生活成本相对农村普遍偏高,农民工选择在城市创业需要更多的启动资金和面临更大的创业风险,创业压力更大[4]。张明林等(2009)认为,中西部地区处于世界金融危机和产业转移双重压力之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而大力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变“压力”为“动力”,实践证明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5]。由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在当前经济社会环境背景下,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是中西部地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和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一种经济社会必然反映。

三是“梯次”论。赵阳等(2001)提出,农民通过外出打工提升自身素质,并以返乡创业形式促进家乡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应通过梯次原理坚持多年推进城镇化,逐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6]。

四是“孵化”论。林斐(2002)认为农民外出打工经历和资金技术积累为其返乡成功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7]。

综上四论,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中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内涵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描述性方面。尽管当前相关研究显得丰富多彩,但是有关中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内涵方面的研究究竟能否作为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上升到理论层面尚没有得到充分的确认,文献研究大多仅从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的角度出发,从改革开放以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实施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的特殊历史背景出发,时隐时现地贯穿于中西部经济社会整个发展进程。因此,对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内涵的研究,亟须在理论研究层面上高屋建瓴,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经验,同时结合中西部地区自然人文环境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特征

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演进视角出发,韩俊等(2008)认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一是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比东部地区起步晚,进入21世纪后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才呈加快趋势;二是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一般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三是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8]。从农民工返乡创业特征来讲可归纳为“四看”。

一看,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阶段性来看。赵曼等(2008)提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两段”论: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回归潮”,部分农民工携资金、技术返乡创业;第二阶段是2005年之后兴起的“投资创业潮”,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办起了不同于以前的加工制造业或其他类型的企业。这两个阶段所创办企业在产业结构、资金来源和销售渠道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9]。

二看,从产业分布上看。刘光明等(2002)和王西玉等(2003)认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多以个体或私营的形式,选择第三产业或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小规模加工制造业或集约化农业经营开发为主[1] [10]。孙丽丽等(2009)则指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初期,企业小而散、无序竞争现象普遍,为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随之相继成立,这样既规范了行业内各企业的经营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了行业的整体效益,因此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总体呈现出由个体孤军奋战向行业整体抱团发展的趋势[11]。

三看,从创业的经济属性上来看。韩俊等(2008)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返乡创业者虽然在很多领域进行创业,但所在家庭还有承包土地,返乡创业者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天然联系仍然存在[8]。李含琳(2008)则认为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不同于一般的民营企业,它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其中还包括其所创办企业的滚动发展、逐步扩张及稳定收入等诸多目标[4]。

四看,从农民工返乡创业所应具备的环境和条件来看。赵阳等(2001)通过研究发现,隐藏在农民工返乡创业背后的主要动因是高收入预期,农民进城打工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以家庭目标收入最大化所作的决策,而且通常也是农户为将来返乡创业而进行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的一种家庭策略,是一种返乡创业前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6]。王西玉等(2003)认为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逐步改善是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条件[10]。张明林等(2009)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东部沿海向内地的产业转移,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机遇,并且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实际上也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大量优秀劳动力资源[5]。赵应文等(2009)认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从宏观层面上促使农民工顺应形势发展而返乡创业[12]。

综上所述,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随着城市产业结构深化以及新型科技成果在城市产业中的应用推广,城市产业对劳动力需求减少,要求却越来越高,没有一定技术能力和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工很难在城市中立足,为此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或就地再就业是一种明智之选,也是城市大中型产业辅助生产业向农村转移,提高农民就业率的新举措,更是城乡经济互动共同发展新的结合点。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难”问题的认识探索

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许多现实问题,诸如地方政府支持不力、资金短缺、创业企业“昙花一现”等,那么如何客观公正地认识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难”问题,目前学术界有多种解释,基本解释有三:一是“认识”论,二是“资源短缺”论,三是“素质”论。

王西玉、张明林和阳立高等持第一种解释。王西玉等(2003)认为,中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不会有悖于城市化发展方向,而且还有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由于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区域间生产力水平差距悬殊,加之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客观存在,都使中国城市化虽不会超出各国城市化的一般规律但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这就决定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具体模式应该多样化并具有区域独特性。固然农民通过进城打工落户城市是城市化的一种形式,而返乡农民工通过创业向县城和小集镇聚集,同样也是城市化的一种形式,而且是成本最低的一种城市化形式,这对加快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有着更加积极的意义[10]。

阳立高等(2008)认为中西部地方政府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到底想返什么乡”、“主要能创什么业”问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明确,对返乡创业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认识不够深入,对于怎样才能把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现实需求与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有些地方政府在思想认识上也是不明确[13]。

张明林等(2009)认为中西部地区解放思想力度不够,不仅缺乏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义的正确认识,而且在善待返乡创业农民工方面,包括整个社会在内的对待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态度和行为方面都值得考量:一方面政府现有招商引资政策存在忽视小型、微小型创业者和创业项目的倾向;另一方面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发展权并没有得到全社会的真正尊重。返乡创业农民工,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和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和城市建设的支持者、牺牲者,不仅没有享受特殊的“反哺”政策,反而被排斥在诸如下岗职工、大学生等其他社会群体都能享受的创业优惠政策之外[5]。

刘光明、韩俊等持第二种解释。刘光明等(2002)认为中西部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之初,大多数拥有一定数量的启动资金,当企业需要扩大规模或急需资金周转时,往往就会发现没有针对性的融资制度,很难得到相关金融机构贷款[1]。韩俊等(2008)认为中西部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难主要表现为融资难和用地难。造成融资难主要原因是农村资金回流城市、贷款利息高、信贷担保体系发育迟缓、政策性贷款和财政扶持贷款极少;而用地难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方政府在执行用地指标控制政策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8]。

李含琳、朱隽、赵应文及赵曼等则持第三种解释。李含琳(2008)认为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整体不高导致返乡创业者文化素质偏低现象比较普遍,返乡创业在选择项目时又常作出不切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的决策与判断[4]。朱隽(2009)认为中西部地区有部分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时既缺乏风险意识,对市场又不甚了解,只是凭借着一股子创业热情,照搬别人的成功创业模式,一旦出现产品销路问题,资金难以为继,只能面临“关门大吉”,甚至还要因此背上一身债[14]。赵应文等(2009)认为中西部返乡农民工缺乏创业经验和胆识,加上对金融危机的恐慌,导致创业信心不足,没有胆识去创业[12]。胡俊波(2010)通过对四川省金堂县两个镇实地调研发现,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来自农民工个体微观层面,如资本匮乏、人力资源积累不够、思想较为保守、负担重、抗风险能力弱等[15]。

农民工返乡创业难这是不争的事实,农民工返乡创业启动资金问题、创业者的技能水平问题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只是一个问题,即地方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认识和扶植问题。地方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必然有他们成熟的想法,地方政府不应该设置门槛,应该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引导。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各自区域的产业特征和自然资源状况,应有针对性地、可行性地、低成本高收益地、有选择性地引导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开发自然资源度假村、绿色环保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发展城乡食品安全绿色产销链等。学者们所提到农民工返乡创业“难”的问题是一个事实,如何化“难”为“易”,这是每个所关心“三农”问题的学者必须涉及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解决路径

在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基本政策方面,王西玉等(2003)认为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既要依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农民工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更需要国家的重视和支持[10]。崔传义(2008)认为中部传统农区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政府在国家层面上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2]。胡必亮(2009)呼吁中央政府应从政策层面采取更多扶持措施鼓励和支持有知识、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事创业活动[16]。辜胜阻(2009)则主张政府应全方位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17]。

在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具体政策方面,林斐(2002)认为处于发展阶段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7];刘光明等(2002)通过实地调查指出,农民工输出地基础设施的改善、市场规模的扩大、政府对返乡创业的重视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不健全的金融扶持政策、信息的缺乏及政府不作为则制约了农民工返乡创业[1]。阳立高等(2008)认为政府应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在税费减免、良好硬件环境创建、财政补贴、创业培训、融资等优惠政策方面加大财政扶持力度[13]。周天勇(2008)认为地方政府应加强税收、融资等方面扶持力度,进一步放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限制[18]。朱红根等(2011)采用江西省15个县市1 145个返乡农民工微观调查资料,实地调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在收入、文化水平上的差异越来越显著,从而导致对返乡创业政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因此,要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农民工对返乡创业政策的需求,从而提高返乡创业政策的供给效率,同时建议当前政府应优先提供税收减免、创业技能培训及创业信贷扶持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19]。

在有关农民工返乡创业规划指导方面,王西玉(2008)建议应抓住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有利时机,做好相关规划,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20]。孙丽丽等(2009)认为政府应该鼓励农民工在适当的时机返乡创业,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在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工作,提高其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协助创业者找到适合的创业项目和领域[11]。

上述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农民工个人返乡创业研究方面,对农民工群体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组织创新以及公共支撑体系建设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今后的研究应该把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同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机制构建结合起来,既要立足于当前实际又要着眼于未来发展,倡导政府强化对其利益相关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整合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多方资源和力量,形成一套以创业帮扶机制、创业风险预防机制和社会关注机制为重点的“三位一体”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体系,力争基本政策具有系统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具体政策贯彻落实具有可操作性、区域性和兼容性。

此外,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所以,在相关公共政策之间,如何处理好分工协作关系,建立各有侧重的瞄准机制和政策重点,现有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不足。

五、结 语

通过对上述文献梳理分析后可见,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支持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已引起学术界和政界的高度重视。不仅要求各级政府在政策和财政金融方面给予支持,而且要求政府根据地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返乡农民工进行生产、流通方面的技能培训。

任何一种制度安排的实际绩效,都必须置于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共同构成的制度网络中,从制度安排的耦合关系中加以考量。应将中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更为宏大和复杂的体制变迁和经济社会转型背景,纳入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总体框架,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和产业转移双重背景之中。只有政府给力才能稳定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只有政府给力才能加快中西部城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1]刘光明,宋洪远.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特征、动因及其影响——对安徽、四川两省四县71位回乡创业者的案例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2,(3):65-71.

[2]崔传义.进入21世纪的农民工回乡创业[J].经济研究参考,2008,(31):40-43.

[3]谢韶光.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探析[J].经济纵横,2011,(3):83-86.

[4]李含琳.对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6.

[5]张明林,喻 林,傅 春.金融危机和产业转移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对策研究[J].求实,2009,(5):53-55.

[6]赵 阳,孙秀林.暂迁流民回乡创业的政策效应[J].农业经济问题,2001,(9):25-28.

[7]林 斐.对安徽省百名“打工”农民回乡创办企业的问卷调查及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2,(3):72-76.

[8]韩 俊,崔传义.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8,(11):3-8.

[9]赵 曼,刘鑫宏,顾永红.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规律、制约瓶颈与对策思考——基于湖北省15县67名返乡创业者的纪实调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6):68-73.

[10]王西玉,郭建国. 新阶段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J]. 经济研究参考,2003,(1):36-46.

[11]孙丽丽,李富忠.基于FAB模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分析[J].科技信息,2009,(21):19-22.

[12]赵应文,张琴丽.武汉城市圈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推拉理论的视角[J].湖北农机化,2009,(3):60-61.

[13]阳立高.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基于对湖南省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4):85-88.

[14]朱 隽.别让农民工创业昙花一现[N].人民日报,2009-05-20.

[15]胡俊波.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实因素分析——来自四川省金堂县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0,(11):113-116.

[16]胡必亮.将扩大内需的重点之一聚焦到“三农”上来[N].光明日报,2009-02-24.

[17]辜胜阻.积极引导新一轮创业浪潮[N].光明日报,2009-02-24.

[18]周天勇.大力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N].人民日报,2009-09-22.

[19]朱红根,陈昭玖,张月水. 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J].商业研究, 2011,(2):143-148.

[20]王西玉.江西省信丰、南康、于都三县市农民工回乡创业情况实地调研报告[EB/OL].http://www.drcnet.com.cn,2008-06-12.

猜你喜欢

中西部农民工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理性看待和应对农民工“二次返乡”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农民工回流释放中西部崛起积极信号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