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中藏经》精读(十五)
2012-01-28李彦知韩世辉杨建宇孙光荣
李彦知韩世辉杨建宇孙光荣
华佗《中藏经》精读(十五)
李彦知1韩世辉1杨建宇1孙光荣2△
(1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北京100031;2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北京 100029)
华佗;中藏经;校注;语译
論腳弱狀候不同第四十二
【原文】人之病腳氣與氣腳之為異,何也?謂人之喜怒憂思、寒熱邪毒之氣,自內而注入於腳,則名氣腳也;風寒暑濕邪毒之氣,自外而入於腳膝,漸傳於內,則名腳氣也。然內外皆以邪奪正,故使人病形頗相類例[1]。其於治療,亦有上下先後也。故分別其目[2]。若一揆而不察其由,則無理致其廖也。
夫喜怒憂思,寒熱邪毒之氣,流於肢節,或注於腳膝,其狀類諸風、曆節、偏枯、癰腫之證,但入於腳膝,則謂之腳氣也。若從外而入於足,從足而入於髒者,乃謂之腳氣也。氣腳者,先治內而次治外;腳氣者,先治外而次治內。實者利之,虛者益之。
又,人之病腳氣多者何也?謂人之心肺二經起[3]於手,脾腎肝三經起於足。手則清邪[4]中之,足則濁邪中之。人身苦者手足耳,則足則最重艱苦,故風寒暑濕之氣多中於足,以此腳氣之病多也。然而得之病者,從漸而生疾,但始萌而不悟,悟亦不曉。醫家不為腳氣,將為別疾。治療不明,因循至大。身居危地,本從微起,浸[5]成巨候,流入臟腑,傷於四肢、頭項、腹背也。而疾未甚,終不能知覺也。特[6]因他而作,或如傷寒,或如中暑,或腹背疼痛,或肢節不仁,或言語錯亂,或精神昏昧,或時喘乏,或暴盲聾,或飲食不入,或臟腑不通,或攣急不遂,或舒緩不收,或口眼牽搐,或手足顫掉。種種多狀,莫有達[7]者。故使愚俗束手受病,死無告陳。仁者見之,豈不傷哉!今述始末,略示後學,請深消息。
至於醉入房中,飽眠露下,當風取涼,對月食飲,沐浴未幹而熟睡,房室房室絻罷而衡軒[8],久立於低濕,久儜[9]於水涯,冒雨而行,瀆寒而寢,勞傷汗出,食飲悲生,犯諸禁忌,因成疾矣。其於不正之氣,中於上則害於頭目,害於中蠱於心腹,形於下則災於腰腳,及於旁則妨於肢節。千狀萬證,皆屬於氣腳。但起於腳膝,乃謂腳氣也。
形候脈證[10],亦在詳明。其脈浮而弦者,起於風,濡而弱者,起於濕;洪而數者,起於熱;遲而澀者,起於寒,滑而微者,起於虛;牢而堅者,起於實。在於上則為由於下,在於下則由於上,在於中則生於中。結而因氣,散而因憂,緊則因怒,細則因悲。
風者,汗之則愈;濕者,溫之則愈;熱者,解之而愈;寒者,熨之而愈。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氣者流之,憂者寬之,怒者悅之,悲者和之。能通此理者,乃謂之良醫。
又腳氣之病,傳於心腎則十死不治。入心則恍惚忘謬,嘔吐,食不入,眠不安寧,口眼不定,左手寸口[11]脈乍大乍小、乍有乍無者是也。入腎則腰腳俱腫,小便不通,呻吟不絕,目額皆見黑色,氣時上沖胸腹而喘,其左手尺中絕者是也。切宜詳審矣。
本篇论脚气与气脚名称、病机、证候、治法之异,故题曰论脚弱状候不同。
全文分四段:首论脚气与气脚名称、病机、治法之大略;次论脚气之病机、证候;三论气脚之病机、证候;四论脚气与气脚之脉象、治法及预后。
【校注】[1] 类例:谓似而可比。《说文·犬部》:“类,种类相似。”段注:“引申假借为凡相似之称。”又,《说文·人部》:“例,比也。”
[2] 目:条目。《汉书·刘向传》:“校中秘书,各有条目。”
[3] 起:疑为“止”字之误。
[4] 清邪:谓雾露之邪。《伤寒论·辨脉篇》:“阳中于邪,必发热头痛,项强颈挛,腰痛胫酸,所谓阳中雾露之气,故曰清邪中上。”
[5] 浸:渐进。《易·遁卦》:“浸而长也”。疏曰:“浸者,渐进之名。”
[6] 特:宽保本作“时”。疑是。
[7] 达:明达。《素问·宝命全形论》:“能达虚实之数者。”王冰注:“达,谓明达。”
[8] 衡宣:谓推开窗户。《文选·谢瞻·答灵运诗》:“开轩灭华烛。”注:“善曰:轩,窗也。”
[9] 儜:《说文·新附》:“儜,久立也。”
[10] 证:宽保本作“理”,义长。
[11] 口:此下孙本原衍“手”字,据瓒本删。
【语译】人有患脚气与气脚产生的差异,是怎样的呢?总的说来,人身结聚的喜怒忧思之气,感受的寒热邪毒之气,从体内注入到脚所产生的病,就称为气脚;风寒暑湿邪毒之气,从体外直接侵入到脚膝,渐渐传入体内所产生的病,就称为脚气。但是,无论来自内外都是邪气侵夺正气,所以使人患气脚与脚气的病状很相类似。这两种病在治疗方面,也有上下先后的区别,因而分别叙述它们的治法。假若用同一法度治疗而又不审察它们的病因,那就没有办法使疾病痊愈了。
大凡结聚的喜怒忧思之气,寒热邪毒之气,流入四肢关节,或注入到脚膝,那种病状一般是各种风证、历节风、偏枯、痈肿等病证,若只注入到脚膝,就称它为气脚了。假若病邪是从体表侵入到足部,从足部传入五脏的,于是就称它为脚气了。对于气脚,应先治内而后治外;对于脚气,应先治外而后治内。属实的泻实,属虚的补虚。
又问,人患脚气的很多,为什么?总的来说,人的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这两条经脉止于双手,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这三条经脉起自双足;双手是清阳之邪易中伤的部位,双足是浊邪易中伤的部位。人身最受劳苦的部位就是手和足啊,而双足的受累又最繁重艰苦,所以风寒暑湿的邪气大多侵害在足部,因此,脚气的患者多了。然而,得脚气病的人,是由渐渐受邪而产生疾病的。知识开始萌生疾病的时候没有发觉,发觉以后也不知道是患了脚气。医生们往往不认为是脚气,将会诊断为别种疾病。治疗不能明晓原因,犹疑延误造成大病,使身体处在危厄的境地。这种病本来是从感受微邪而起,渐渐深入形成危重证候,病邪流入脏腑,伤害在四肢、头项、腹背。但疾苦尚未显著的时候,病人始终不会知觉。独独因为其他的疾病引起而发作,表现为有的象伤寒,有的象中暑,有的腹背疼痛,有的肢体关节麻木不仁,有的语言错乱,有的精神昏沉迷乱,有的时时喘乏,有的突发耳聋目盲,有的不能进食,有的脏腑不通,有的肢体痉挛拘急不能随意运动会,有的四肢伸展弛缓无力收持,有的口眼牵扯抽搐,有的手足震颤抖动。多种多样的症状,没有真能明达的人。所以使不知医理的民众束手无策,任受疾病折磨,至死也无处辨明。具有仁德的人见到这种情形,岂能不伤感啊!现在从头到尾讲述了这种病,大略告知后世的学者,真诚地希望能够仔细琢磨。
甚至如果醉后即行房事,沉睡在雾露中,当风求得凉爽,对月贪取欢娱,沐浴以后水湿未干就熟睡,房事刚结束就推开窗户引来冷风,长时间站立在低湿当风地方,久久站立在水边,冒雨而走,藐视寒意就寝,劳伤过度汗出不止,尽量饮酒醉中悲伤,触犯各种养生的禁忌,因此形成疾病了。那病的不正之气中伤在上部就伤害在头部和眼睛,侵害到中部就毒害在心腹,显现在下部就祸害在腰脚,伤及到两侧,就妨害四肢关节。者许许多多的症状,都属于气脚。只有起于脚膝的才称为脚气。
形候脉证,也要详辨明白。病人脉来浮弦,病起自风邪;脉来濡弱,病起自湿邪;脉来洪数,病起自热邪;脉来迟涩,病起自寒邪;脉来滑微,病起自虚邪;脉来牢坚,病起自实邪。病脉出现在寸脉,病变就发生在上部;病脉出现在尺脉,病变就发生在下部;病脉出现在关脉,病变就发生在中部。脉结是由于气积,脉散是由于忧思,脉紧是由于郁怒,脉细是由于悲伤。
病由风邪所致的,使他发汗就能治愈;由寒邪所致的,使他得到熨烫就能治愈;由虚邪致病的,使他得到补益;由实邪致病的,使他得到泄利;由气积所致的,使气周流;由忧思所致的,使他宽舒;由郁怒所致的,使他愉悦;由悲伤所致的,使他平和。能够精通这些治法奥义的,就可以称他为良医。
再有,脚气的病邪,传入到心和肾就必死无治。传入到心可见神志恍惚、健忘、言语荒谬、呕吐、不能进食、睡不安宁、口眼掣动的症状,左手寸口脉忽大忽小,忽有忽无,这就是脚气邪毒入心的脉象了。传入到肾可见腰脚肿大、小便不通、呻吟不止、眼眶额部色黑、时时气逆,向上冲击胸腹而发喘息的症状,病人左手尺中脉绝,这就是脚气邪毒入肾的脉象了。这些要详细审察啊。
【按】脚弱之证,大都因湿热兼挟风毒,渐侵肌肤,下注足膝而成,随后入脏腑,则诸证蜂起,此皆众所知之。本论则独以内伤七情,外伤六淫立论,分为自内注于脚者名曰气脚,从外而入于脚膝者名曰脚气,而又明言病形相类例,此则发前人之所未发也。考诸《病源》、《千金》、《外台》、《圣惠》、《普济》,均详述脚气之病,且分述证型甚多,然未有并述气脚者。或因病形颇相类例而合为一乎?然,本书以病机、病因之异分为气脚与脚气二病,自成其说,惜乎后世传之者鲜矣。
論水腫脈證生死候第四十三
【原文】人中百病,難療者莫過於水也。水者,腎之制也;腎者,人之本也。腎氣壯則水還於海[1],腎氣虛則水散於皮。又三焦壅塞,榮衛閉格,血氣不從,虛實交變,水隨氣流,故為水病。有腫於頭目者,有腫於腰腳者,有腫於四肢者,有腫於雙目者。有因嗽而發者,有因勞而發者,有因凝滯而起者,有因虛乏而成者,有因五臟而出者,有因六腑而來者。類目多種,而狀各不同。所以難治者,由此百狀,人難曉達,縱曉其端,則又苦人以嬌恣[2]不循法理,觸冒禁忌,弗能備矣。故人中水疾死者多矣。
水有十名,具於篇末:一曰青水,二曰赤水,三曰黃水,四曰白水,五曰黑水,六曰玄水,七曰風水,八曰石水,九曰裏水,十曰氣水。
青水者,其根起於肝,其狀先從面腫,而漸行一身也。赤水者,其根起於心,其狀先從胸腫起也。黃水者,其根起於脾,其狀先從腹腫也。白水者,其根起於肺,其狀先從腳腫而上氣喘嗽也。黑水者,其根起於腎,其狀先從[3]足跗腫。玄水者,其根起於膽,其狀先從頭面起,腫而至足者也。風水者,其根起於胃,其狀先從四肢起,腹滿大而通身腫也。石水者,其根在膀胱,其狀起於臍下而腹獨大是也。裏水者,其根在於小腸,其狀先從小腹脹而不腫,漸漸而腫也。氣水者,其根在小腸,其狀乍來乍去,乍盛乍衰者是也。此良由上下不通,關竅不利,氣血痞格,陰陽不調而致之也。其脈洪大者可治,微細者不可治也。
又,消渴之疾久不愈,令[4]人患水氣。氣水臨時發散,歸於五臟六腑,則生為病。消渴者,因冒風沖熱,饑飽失節,飲酒過量,嗜欲傷頻,或餌金石,久而積成,使之然也。
【提要】本篇论水肿之病因、病机、脉候,故题曰论水肿脉证生死候。
全文分三段:首述人中百病,难疗莫过于水之原因;次论十水之名及其病机、证候;末则附论消渴病久不愈者所患之水气。
【校注】[1] 海:指“玉海”,即膀胱。
[2] 娇:瓒本作“骄”,疑是。
[3] 先从:瓒本作“先起脐”,义长。
[4] 令:瓒本此上有“亦”字,义长。
【语译】人类中千百种疾病,难以治疗的莫过于水邪所致的疾病。水是由肾所制约的,肾是人体生存的根本。肾气壮盛水液就能复归到膀胱,肾气虚衰水液就溢散到皮肤。同时,三焦之气壅塞,营卫之气痞格,血与气不相随行,虚与实交相更变,水随气的运行而流动,所以发为水邪所致的病。有肿在头面的,有肿在腰脚的,有肿在四肢的,有肿在双目的。有由于咳嗽而引发的,有由于劳伤而发生的,有由于气血凝滞而出现的,有由于亏虚而造成的,有从五脏之邪而产生的,有从六腑之邪而导致的。种类名目多种多样,而且症状各不相同。之所以说水邪所致的疾病难治,是因为这许许多多的症状,人们很难明晓通达。纵然知道其中的头绪,却又苦于人们骄纵恣意不遵循医疗的理论与方法,触犯治疗水邪疾病的禁忌,没有办法能够防备这些事情的发生。因此,人类中患水邪所致的疾病而死的业必然很多。
水邪所致的病有十种病名,列具在后面:第一种叫青水,第二种叫赤水,第三种叫黄水,第四种叫白水,第五种叫黑水,第六种叫玄水,第七种叫风水,第八种叫石水,第九种叫里水,第十种叫气水。
青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肝,它的症状是先从颜面发肿,而又渐渐漫肿全身。赤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心,它的症状是先从胸部肿起。黄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脾。它的症状是先从腹部肿起。白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肺,它的症状是先从脚肿起而且气逆咳嗽。黑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肾,它的症状是先从脚背发肿。玄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胆,它的症状是先从头面开始,发肿而延伸到足部的,这就是玄水。风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胃,它的症状是先从四肢开始,腹部肿满膨大而且通身发肿。石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膀胱,它的症状是开始发肿在脐下而且只有腹部肿大,这就是石水。里水,发病的根由起始自小肠,它的症状是水肿忽来忽去,忽增忽减,这就是气水。者的确是由于上下气机不通,进食、排泄的关窍不利,气血痞格,阴阳不调所导致的。这种病,脉来洪大的可治,脉来微细的不可治。
还有,消渴病日久不愈,使人患水肿。消渴病人那平日饮入的水到了晚期才发作宣散,归聚到五脏六腑,就发展成为水肿病了。消渴,是感冒风邪,冲闯热邪,饥饱失去常度,饮酒过量,嗜好色欲,频遭伤损,或者服食金石类药物,日久就积聚毒邪,使人产生了这种病。
【按】水之为病,本论责之在肾与三焦,盖水之制在肾,水之气化在三焦也。而喻嘉言《医门法律》谓水病以脾、肺、肾为三纲,后世医家宗之。本书第三十二论则谓三焦为人之三元之气,导上宣下,且下焦为水道之系。又属膀胱之宗始,因之,溢则作水,留则为胀,故本论曰:三焦壅塞,荣卫闭格,血气不从,虚实交变,水随气流,故为水病。因而本论与喻氏之三纲说,其理一也。《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分为五水,乃依五脏分为五大类型,本论基于此耳加五腑,又分立五水之名,合而为十水,为何三焦之腑不分立一名?因本书确认三焦有名无形之中清之腑也。此后,医家亦有以证候命名者,亦有以病因命名者。然就其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状而言,每多交错,不若“五水”、“十水”之分简而明矣。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6.002
1672-2779(2012)-16-0004-03
��韩世辉
2012-07-18)
△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