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音乐的审美认知与接受——大学生视野中的“电影音乐”受众调查分析报告

2012-01-28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电影音乐受众音乐

王 欣

众所周知,电影是一门视听综合的艺术。由于电影艺术的构成元素十分广泛和丰富,因此也就为电影的叙事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叙事渠道,作为“本职工作”的不同元素都从各个“立场”帮衬着为电影去服务,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构成元素之一,当然也不例外。电影音乐①电影音乐(film music),大百科全书中的“电影音乐”词条解释是:泛指电影中所用的一切音乐和歌曲,也专指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和歌曲。是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的体裁,它的演奏通过录音技术与对白、音响效果合成一条声带,随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①引自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04034/。当然,这里所说的叙事,不是我们习惯上理解的用“说话”来叙事,而是受众②“受众”(mass audience)一词,一般是指所谓的主体性的“看者”和“听者”,而且还包含了表演者和观看者之间生动的、双向的互动关系。在经历对电影的视听之后获得的体验与反应,由于电影音乐具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风格,因此也造成受众不同的精神反应,这种反应也是流淌在受众层面的一种“再生产”。电影的构成往往给人第一要素的是:流动的画面、感人的故事与吸人眼球的色彩,其次也许才是生动的语言、催情的音乐与震耳的音响。然而,由于这些要素经导演的精心运用,使得受众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相应获得一定的满足感与愉悦感,也就是常说的审美感知与审美接受。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旗下一支受到电影诸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但同时又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既可以以单纯音乐独立欣赏,又可保持音乐依附于影片更新的视听形式,从这一点来说,电影音乐的功能已不仅仅停留在单纯地抒发情感、渲染气氛和愉悦受众等功能,而是逐渐拓展到人们对电影音乐的主体——即电影的认识当中去。在电影的传播过程先后经历多个层面的传播,电影导演、作曲家、录音、演唱者等在电影音乐的创作和运用过程中,如何让音乐在构筑影片表情达意的同时,获得受众层面的认可与喜爱。而此时的受众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在一种类似的净化当中洗涤自己,并像作者一样,迎接美的欢悦”,培养一种后天的、高级的审美感知能力。其传播与受众的反应、反馈就具有双向性,更具有互动性,因此,考察电影音乐的受众情况也是必要的。

面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接受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在这中间,事物没有变,而反应却不同,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和感知。电影音乐是20 世纪出现的新音乐体裁,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当代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此,笔者通过“电影音乐”课堂,调查专业音乐院校大学生对电影音乐的评价与欣赏情况,以期对电影音乐在大学生受众的评价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调查方式主要通过课堂上,以问卷的方式对电影音乐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选修电影音乐这门课程的音乐专业学生,分别以五个方面内容进行调查后的分析和总结。

从电影音乐的类型上看,相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来说,大多数学生更倾向于流行音乐,这就说明流行音乐是电影音乐类型中较为容易接受的类型。由此看来,大学生要求电影音乐不仅要好听、好记,还要贴近生活,贴近他们的口味。流行音乐以其朗朗上口的旋律线条、简单明了的和声配置、短小精练的结构特征,在表达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人们可以不假思索地融入音乐之中,无须特定的知识背景和分析判断。由此我们可以马上想到,即使在国家加大对古典音乐、传统音乐宣扬的今天,收效依然是不尽如人意。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表现和选择代表着未来,因此,健康、积极的引导与指导仍是有必要的,也是迫切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电影中贯穿古典音乐或传统音乐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与普及方式,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这样既可以聆听古典音乐或传统音乐,又可以了解故事内容,同时还有利于改变以往单纯欣赏的耳听模式;既可加深对音乐的记忆,又可增加在欣赏过程中的趣味性,也许这就是电影音乐的另一番功能意义吧。

从电影音乐与一般音乐之间的区别来看,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认为电影音乐与一般音乐之间存在一定区别,电影音乐是配合故事、情节、表达内容等,要比其他单纯音乐更具有可“看”性,它不仅仅只是音乐,同时还要与电影画面相融合,比一般音乐更具有故事性。相对一般意义上的音乐,电影音乐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在欣赏过程和欣赏方式中的局限,不仅能听到音乐,而且还可以看到实时画面,两者相结合,使得音乐赋予电影更为直观、具体的信息。由此可见,当代音乐对电影音乐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也可以说明电影音乐已经具有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音乐的“体貌特征”。如果说一般意义上的音乐是单纯的听觉艺术的话,那么电影音乐就应该是综合的视听艺术,电影音乐虽从属于电影,但它却享有共同的视听效果和手段。它还打破了一般音乐的抽象性以及只能用耳朵倾听的传统欣赏方式,同时电影还赋予音乐生动而具体的画面,使得人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变得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不再仅仅拘泥于欣赏后的想象。

从对电影音乐喜爱选择上看,多数学生选择情感片。这一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大学生心中,情感片音乐的重要性,也正是与电影音乐的渲染气氛、抒发情感的功能相一致。当年的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就是很好的见证,其主题音乐My Heart Will Go On 迅速传遍全球不难理解。人们在感受电影院视觉气氛的同时,也在内心哼唱这首歌曲,其实在这个影片中歌曲并没有完整出现。当然,这一结果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我们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存在着对电影音乐作用认识的不客观性和片面性。随堂调查中笔者还关注到,由于艺术类学生较多愁善感,感性思维颇重,因此对情感片尤为喜爱。调查中也发现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对于音乐,往往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抒情,而更多的则是希望能发挥电影音乐应有的作用,以及在创作上应有较多的变化,特别是在调式调性、织体的变化和配器上,也许这只是体现在专业音乐学生中,对于普通大众或许又是另一番景象。

从电影音乐的作用上来看,对电影音乐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揭示主题的角度,反映在对电影音乐作用诸多问题的认识上。殊不知,电影音乐还起到强化影片主题、刻画人物性格与形象、烘托剧情等作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电影音乐的抒情功能,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在人们生活和表情达意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样,音乐在电影中最主要的功能也是抒情,只不过时间的限制使得它必须打破常规存在,它不可能像一般音乐那样不受限制地进行,因此,电影音乐呈现出其特征是机动短小、多变化、发展起伏较大。电影音乐不仅发挥了音乐抽象的表情达意作用,还可以巧妙地与剧情相结合,作为故事的发展线索来结合剧情,“解说”剧情,并说明影片的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甚至成为某一特点情境的标志。比如《泰坦尼克号》主题音乐在结尾处再次响起,让人顿觉回味无穷。

从电影音乐的欣赏方式上来看,随着现代高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进步,尤其是VCD/DVD等的普及,不再拘泥于电影院,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多地选择在家中、宿舍或网上等非影院场所来观赏电影,方便快捷、随心所欲地体会电影带来的快乐,也说明绝大多数人更重视电影音乐在影片中带来的视听享受,更多的人则是喜欢随片欣赏。于是,受众与电影音乐的关系,从接受到认同,再到热衷,最终欣赏电影音乐的方式也就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从这一受众群体当中,欣赏电影音乐已经不再是一直单纯的休闲娱乐方式,某种程度上了解新近发行的电影原声音乐代表了一种时尚和前卫,代表了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但同时,欣赏归欣赏,我们的专业院校学生还热衷于购买或从网络下载原声碟的方式来欣赏电影音乐,他们关注世界电影动态,关注电影音乐走向,特别是一些经典影片和乐界大腕的优秀作品。在他们眼里,了解电影音乐的最新走向,以第一时间来“先听为快”,这不仅是个人的一种爱好和时尚潮流的表现,更是可以通过影片中学习、模仿电影音乐的演奏,重现电影的那一幕,或许这更是电影音乐赋予受众的别样意义。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报告可以看出,大学生作为一个朝气蓬勃、总是走在时代前沿的文化群体,在现代中国社会文化进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不仅是新一代现代化的主力军,更是未来社会意识伟大变革的主力军。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音乐专业大学生,对电影音乐的认识和评价,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艺术鉴赏力的电影受众的欣赏水平,也代表着年轻一代受众群体对电影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本次调查就音乐专业大学生受众调查分析、比较和研究,希望能对专业音乐学生观影后对影片中的音乐有个基本的、客观的评价;也希望通过调查能及时了解电影音乐在专业音乐学生中的地位、影响和总体形象;更希望能够比较客观地总结专业音乐学生对电影音乐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情趣,以期尽可能地梳理和探索未来电影音乐的努力方向。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受众心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调查还需特别说明的是,具有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有着一定的专业背景,对音乐有着“本能”意义上的反应,因此本次调查是否具有全体大学生的审美认知和审美趣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与实践。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声画结合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地受到电影观众的青睐,因为电影音乐已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对音乐的欣赏过程和欣赏方式的局限,不仅让受众可以“看到了”声音,同时还可以“听到了”画面,正是由于二者相结合,带给了受众身心愉悦的同时,还产生了一定的、直观的、具体的事物信息,这样就很好地与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特别是自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庆典以来,人们对电影音乐的认识与地位较以往更有明显的改善,这种改善一方面激励着从业者更多的足够的重视,并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另一方面也对电影音乐的客体——受众给予应有的关注。同时,随着电影这门综合艺术进一步的系统化,电影音乐这一领域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子、爱好者和研究者所关注。

毋庸置疑的是,今日的现代化社会进程与传统社会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源自于“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完全被图像和信息所包围”,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一方面约束着受众的接受方式,另一方面大众又以自己的方式凸显自我生活的认知、判断、审美、合作和抵抗。在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现象学美学和存在主义美学已经开始关注受众者的接受问题,并认为把审美的体验还给人们的生活实践。也就是说,将重心放置在受众这一层面,关注受众的期待和审美经验,使得受众发生“视野交融”,这样受众就会不断地发展,不断延伸到接受链条中,由于大众具有自己生产意义的过程,这种接受无疑也是一种“再生产”的过程。

[1]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36.

[2]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M].张永喜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

[3]臧海群,张晨阳.受众学说:多维学术视野的观照与启迪[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53- 154,160,172.

[4]吴爱芳.电视剧音乐叙事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33,41,45.

[5]周安华.现代影视批评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75-76.

[6]王志敏.电影美学:观念与思维的超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121-123.

[7]黄会林.影视受众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37.

[8]王乐文.论电影声音与电影声音文化[J].影视技术,2004 (8):18.

[9]余纪.数字化生存中的电影美学[J].文艺研究,2001(1):116.

猜你喜欢

电影音乐受众音乐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青春外衣下的生命思考
浅谈陈凯歌电影音乐中的民族特色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音乐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