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2-01-28天津科技大学王艳艳

中国轻工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申报管理人员

□天津科技大学 王艳艳

做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天津科技大学 王艳艳

高校的科研水平决定着高校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科学的管理体制,创新的管理观念,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是提高高校科研水平的关键。本文针对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改进方法,以推动高校科研管理科学健康发展。

高校;科研;管理模式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高校的职能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它的重心正逐步朝着提高科研水平方向转变,以不断地发挥高校的科技优势,推动和促进我国科研水平的提升,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高校科研管理是指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根据高校科研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引导学校科研方向,整合各类科研资源,形成高效、稳定、优化的管理机制,促进高校科研健康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高校科研职能部门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笔者将围绕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深入探讨问题的根源所在,提出改进方法,使学校科研管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真正走上“产、学、研”一体化的改革新路子。

一、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

1.传统的管理模式制约着管理方法的创新

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模式呈直线式,即:科研管理人员依据程序按部就班地向科研人员传达上级指令,组织申报不同级别的纵向项目。长而久之,这种“自上而下”直线型的管理模式使得科研人员逐渐形成了“等科研”的思想,即科研经费完全由国家和政府部门下拨,而缺少了与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和主动性,使得高校科学研究领域狭窄,有的仅仅停留在纯粹的理论上的研究,不能把理论研究与实际相结合,失去了科研的真正意义。

2.项目管理缺乏长效的管理监督机制

科研项目从申报到结项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前期工作:根据申报指南,科研人员填写《申请书》,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同行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立项成功。中期工作:科研人员依据《申请书》上制定的计划进行项目的全面实施,并对实施过程做好阶段性的归纳总结。后期工作:科研人员发表系列论文,撰写研究报告,出版科技专著,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人员的最终研究成果进行鉴定[1]。但是,由于科研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科研人员只重视项目的前期申报,轻视项目的实施过程,重视项目申报的数量,轻视项目完成的质量。另外,在项目立项中,同一研究课题重复立项、多头申报的现象较为严重,从而直接影响了课题的研究质量。到了结题时,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不能做到实质性的验收和审核,许多项目的鉴定流于形式,而且延期结题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果高校仅将重心偏向于科研项目的立项,而忽视科研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就很难有高质量、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3.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科研成果得不到及时转化

目前,各高校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往往过多地强调项目结题时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的等级、数量以及到校经费的多少,而忽略对知识产权、专利申报、成果推广、科技开发、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鼓励和引导,这种绩效考核政策使科研人员在成果推广和转化方面缺少积极性,自主创新欲望不高,降低了科研的社会效益。另外,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使得很多科研成果被侵权和流失,给高校的科研带来一定的损失。

二、做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高校的发展建设中,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经过长期的科学管理才能得到完善。因此,树立创新的管理观念,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和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培养高水平的科研管理团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

1.摒弃传统的直线式管理,实现“点、线、面”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现代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应依据国家宏观政策,制定学校内部的科研政策和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老师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申报不同级别的研究项目。与此同时,科研管理部门要结合本校自身优势,依托重点学科,优化现有资源,支持科研人员在国内外从事科研活动,培养一定数量的、能在国际上往来于大学和科研机构之间进行科学研究的优秀学者。另外,高校管理部门应鼓励研究人员发挥专业学科优势,积极广泛地与企业开展合作,推进理论科研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接轨,这样,不仅扩大了科研基金的来源渠道,解决了科研基金不足的问题,而且也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这种“点、线、面”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必将全面推动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2.强化高校科研项目监督机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项目全程监控,把好质量关,是高质量完成项目的关键。首先,科研管理人员应通过校园数字化科研管理系统向教师发布项目申报通知,使之及时了解申报的相关要求,解答老师们的疑难问题,同时,组织校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老师们提交的项目申请书进行初审,以提高申报质量。其次,项目申报成功后,科研管理部门应根据项目申报时制定的实施计划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比较、监测、评议,督促项目负责人从各个环节上提高项目的完成质量。项目结题时,科研管理部门应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科研成果进行实质性的审核,提高验收的标准,使得科研项目得到高质量的实施和完成。

3.重视知识产权,加强成果转化

长期以来,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比较薄弱,这不仅容易导致成果流失,而且也很难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科技活动中各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逐步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特别是对应用研究,要以创造效益为考核目标,重在考评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创造的经济效益,以便确保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同时,要鼓励科技人员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创新性的研究,努力做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有机结合。

4.提高科研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提升服务质量

科研管理人员在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中扮演着“管理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首先,科研管理人员要学习国家与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有关科学研究政策,了解与本校相关领域、相关学科相关的国内外科技研究水平和动态,具有对信息敏捷的反应、扩展和引申的意识,以便对学校科研方面做到有效、全面、科学的管理。同时,科研管理工作应全面提高服务意识,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为科技研究人员服务为重的工作意识,力求把服务落实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减少不必要的办事程序,为科技研究人员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能动性[2]。

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人的行为或工作动机会产生某种需要、欲望或期望,也是人的能动性的源泉和动力,一旦这种需要、欲望或期望得到满足或实现,个体的满意度就会增加,有利于巩固和强化其行为和动机[3]。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激发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鼓励科研人员创造性地开展科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科研管理人员只有在工作中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有利于唤起自身的工作热情,为此,应将他们的优秀表现在年终岗位评比中给予肯定和嘉奖,使其在精神上得到鼓舞与鞭策。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是激发他们奉献精神的强大动力。在这种氛围下,可以使他们更加专心地致力于科技创新工作。而建立一套灵活有效的激励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科研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见,双管齐下,有利于促进高校科研的深入发展。

高校科研的科学管理对我国高校的长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创新科研管理方法,提高科研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才能真正发挥高校的科技优势,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1]陈彦武,曾长虹.基于项目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54.

[2]王苓.浅谈高校科研管理人才培养[J].商业文化,2011(5):203.

[3]陈华,郑勇军.关于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如何提高其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J].华章,2011(9):95.

G647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申报管理人员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FIDIC百年工程项目奖申报工作启动191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