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企改制后出版企业知识型员工的人本管理构建

2012-01-28赵晓丽

中国出版 2012年14期
关键词:知识型出版社信息

文/赵晓丽

截至2010 年年底,我国有580 多家图书出版社、370 多家音像出版社、270 多家电子出版社,除盲文、少数民族及军队等部分出版社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外,其他均完成了转企改制。随着出版社转企改制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出版社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特别是转企改制以后,员工与企业可以双向选择,人员的流动性也会更大,企业要用好人、留住人,必须了解员工的特点。出版企业作为知识产品生产单位,知识型员工占绝大多数,知识型员工所拥有的专业技术知识、智力资本是出版社的宝贵财富,是出版社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如何对出版社知识型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出版社经营管理的重要命题。

一、出版社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和特征

据《中国图书商报》策划的中国编辑出版从业者职业状况调查,在编辑出版从业者中,随机抽取853名调查对象,其中拥有本科学历的583 人,硕士150人,占样本总量的85.93%,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中高学历人员所占的比例。因此,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有必要对这类拥有高学历、生产知识产品的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需求进行了解,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一般来说,知识型员工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们主要有以下特征: ①喜欢创新、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及其带来的刺激和成就感。②独立自主性强,不喜欢受人控制,不盲从权威,喜欢民主自由,喜欢弹性工作方式。③需求复杂,注重精神上更高层次的需求,如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自我价值的实现等。④注重企业文化,看重企业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工作氛围。⑤注重信息分享、决策参与等。⑤自我学习能力强。通过不断的充电学习,拥有并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⑦流动性大。一旦需求不能满足,较容易选择离职或跳槽。⑧结果目标导向型,不喜欢过程被控制,重结果、重效率。凡此种种列举了知识型员工所普遍具有的特性。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出版业经营管理者一直按事业单位的特点用人、管人,不大重视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征、心理需求等,不尊重其精神需求,实行一刀切式的管理。如果说以前事业单位的优越性、稳定性对出版社知识型员工还有吸引力的话,在转制背景下,当这种优势不再具有决定性意义时,传统的管理模式很容易导致人才流失,或者造成知识型员工的无作为,这对出版社也是一种隐性浪费。

二、人本管理的提出与构想

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冷冰冰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是无法框住人、留住人的,现代企业更多地强调人本管理,以人为本,从人性出发,为员工创设积极的环境和条件,以自我管理为基础,实现个人发展和组织愿景的协调统一,使员工发自内心深处愿意为企业作贡献。人本管理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现代企业制度一项重要的管理理念,适用于转企改制后的出版社知识型员工的管理。首先出版社从业者多是具有高素质高文化的队伍,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也有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如果加上正确的引导、外部的激励,是可以将个人发展与组织目标协调统一起来的。基于上述知识型员工特点,对出版社的知识型员工实行人本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赋予知识型员工创新性的工作

上述调查显示,在 “你的职业(编辑出版业)最能给你带来哪种程度的满足”中选择“创新程度”的有323 人,占样本总量的37.87%。可见从业人员更看重的是工作的创新性。而有些出版社为节省人力成本,编辑通常要负责从排版到校对所有的工作,策划编辑和审稿编辑不分,编辑与其他部门职能不分,包揽其他科室工作,其实这更是一种人力的浪费。专业化的分工有助于员工的熟练程度增强、效率增强。毕竟出版社核心竞争力应该是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性劳动,应该鼓励和支持知识型员工把精力和重点放在选题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上,而不是耗费在一些琐碎的、程序性的、没有创造性的工作上。

2.适当放权、让权,提高员工积极性

调查同一问题中,选择“自主程度”的有342 人,占样本总量的40.09%。许多人在接受调查中认为编辑出版工作能够吸引人的地方就在它的工作自主性。编辑有时就像个项目主管,可以自我管理,控制项目质量和进度,指挥调度协调各部门,很多决策诸如项目的装帧设计、策划营销、发排印制等都有很大的自主权。这样,员工的能力能得到锻炼,工作自主性、自觉性得到发挥,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对有一定决策能力和判断能力的知识型员工来讲,应更多强调的是项目的自我管理。领导着重进行战略决策和发展方向上的宏观管理,可以适当适度放权、让权,提高员工积极性。

3.良好的协作式文化氛围

在上述同一问题中选择“协作程度”的有101 人,占样本总量的11.84%,在选项中位列第三。文化工作者追求的不仅仅是高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意识也是高级知识型文化工作者所致力于追求和看重的。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愉悦的心情才能保证工作的高投入和高效率。因此,在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强调平等,强调整体,强调集体荣誉,团队合作意识,组织结构尽量扁平化,这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文化氛围。

4.注重精神需求和激励

调查发现编辑出版从业者中,收入选择2143 至4452 元的有352 人,占总量的41.27%,属于名副其实的中等收入阶层,并且有人也有很多机会可以改行跳槽,但最终还是坚守了下来,是因为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对知识型员工更有决定意义。因此,要注重给知识型员工名誉奖励、成长空间、学习机会等精神上的补偿。

5.信息分享,参与决策

在信息社会,信息分享是知识型员工感觉到主人翁地位的关键举措。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版社的条块分割,信息不畅,一直是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之一,例如传统出版社编辑、发行两张皮的矛盾等。因此有必要保持出版社信息的畅通,这样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另一方面,重要信息如社里的重大项目、重要决策在社里通报,有助于增强职工的参与意识,增进对出版社发展动态和方向的了解。如果信息渠道畅通,信息公开透明,会被认为是对员工的尊重。相反,当信息以不正常渠道被动地传到受传者那里,可能过程中有消息损耗、扭曲或失真。某些敏感信息,如薪酬、晋升机会、培训机会等过度保密,还会引发无端猜测,浪费员工精力。因此信息分享对知识型员工来说,可能不在乎信息本身,在乎的是对自己的尊重和主人翁地位。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需求还有很多,以上是根据出版社知识型员工的主要心理特征和需求规律提出的人本管理的几个方面。人本管理采用非强制性手法,依靠人性解放、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从内心深处来激发员工的潜力,把组织意志转化为员工个人的自觉行动,使其不遗余力地为企业作贡献,是转企改制后出版社知识型员工较为理想的管理模式。

[1]张招存.基于需求特征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模[J].现代经济,2009,(10)

[2]李珺.基于人本管理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J].经管空间,2010,(12)

[3]刘金花.浅谈人本管理及其在出版行业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8,(6)

猜你喜欢

知识型出版社信息
内卷
我等待……
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对策建议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订阅信息
知识型新移民城市生态融合机制研究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知识型企业创新激励体系研究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展会信息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