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编辑规范的建设与创新刍议

2012-01-28姬建敏

中国出版 2012年14期
关键词:规范工作

文/姬建敏

编辑规范工作是2011年中国编辑学会最重要的工作,也是编辑学会第15届年会讨论的主题。正如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所说:“编辑工作有各种规范,中国的编辑工作在规范方面是有优良传统的,但当前编辑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失范现象,需要加强规范工作。出版事业的不断发展也需要对规范进行补充、完善。”[1]因此,在当今形势下,探讨如何切实加强编辑规范建设,提高编辑的规范意识和自觉性以及做好新形势下的编辑规范创新工作,不仅有利于编辑道德素养的提高、职业操守的培养,使当今编辑出版界的不正之风得以遏制;还有利于全媒体时代编辑实践的开拓创新,保证出版产品的质量。

一、加强编辑基本规范建设是形势所迫

所谓编辑规范,就是人们在漫长的编辑实践活动中探索、总结形成的被优化了的约束、引导编辑行为的模式或原则。[2]编辑规范的内容,学界和业界都不陌生,像道德规范、政策规范、功能规范、质量规范、内容规范、技术规范、审美规范、法律规范、语言文字规范等,表面上看名目繁多,其实都包括在道德与法律、工作与技术这些编辑工作的基本规范中。

编辑的道德规范,是编辑在从事编辑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把职业道德表述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20个字也同样适用于编辑的职业道德范畴,只不过它体现在编辑对待工作、对待社会的态度上,体现在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上。

纵观当今的出版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转企改制的实施,出现了一些与编辑道德规范格格不入的现象。像为了经济利益,出卖书号、收取版面费;为了个人私欲,以出书、发文章作为交易;为了争选题,“炒”作者、“炒”名人;为了“跟风赶潮”,不惜“挂羊头卖狗肉”;有的审稿不负责任,任凭一些内容低级粗俗、格调低下的书刊流入市场;有的编校粗枝大叶,把一些错误百出的出版物推给读者……如此这般,不仅影响了出版物的质量,也扰乱了出版的正常秩序,给社会、读者以及我们的出版事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切实加强编辑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重塑编辑的道德规范,显得重要而紧迫。

编辑的法律规范,是编辑在从事编辑工作时应当遵守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像《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编辑都必须无条件遵守、执行。目前的情况是,编辑在工作中,当涉及作者的著作权、署名权、作品完整权、报酬权以及和国外传媒集团进行文化交流、文化输出等的时候,往往法律意识淡薄。比如,在作品的署名上添加无关的人员名字,修改作品时任意删削,不支付或少支付稿酬,发稿时不太注意一些国家政策、经济、技术方面的秘密等。尽管这是个别现象,但造成的影响很坏,有的过失难以挽回。因此,树立法律意识,牢记法律、法规,遵守法律规范,维护法律尊严,不仅是编辑个人修养、工作修养的小事,也是影响编辑声誉、国家安全的大事,每一个编辑都马虎不得。

编辑的工作规范是编辑在工作流程中应当坚持的流程和制度,它涉及编辑工作的每一环节、每道工序。编辑流程规范是几代编辑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总结,比如,交稿时的“齐、清、定”,审稿时的“三审制”,精审、精编、精校等,这些都属于编辑工作规范的范畴。编辑工作规范,在纸媒体时代颇受重视,像编辑“六艺”——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发稿、校对的总结就比较典型。如今,随着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传媒介质的不断变革,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平面媒体、立体屏幕媒体交相辉映,编辑的工作对象发生了变化,编辑的工作流程不再局限于“六艺”,那么,编辑遵循的工作规范是否可以不管不顾?回答是否定的。以博客编辑为例,博客编辑要对博客成员的博文进行审查,对违法违规ID进行封闭、记录和上报,对触动敏感词汇而进入“待审”状态的内容进行审核,删除垃圾帖子等。[3]“审查”、“封闭”、“记录”、“上报”、“审核”、“删除”,不同媒体的编辑流程虽然不尽相同,遵循的规范却是相同的。如果在工作流程中省略掉其中的某些环节,或者对其执行不力,像恶意篡改、随意搭配、戏谑、恶搞、情色等就会大行其道。可见,不管是纸质媒体时代,还是全媒体时代,对编辑工作规范的执行,丝毫不敢懈怠;对编辑工作规范的建设,仍然不可掉以轻心。

编辑的技术规范是编辑在工作中所遵循的规则和标准。技术规范多由国家制定和颁布,也包括编辑在实际工作中约定俗成的、有明确的已经成文的规定。比如:书刊名称标准化、汉字使用标准化、汉语拼音标准化、标点符号标准化、数字用法标准化、地名人名标准化、国际书号标准化等,对这些标准化内容的贯彻执行以及一些具体的像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编排规范等,都属编辑技术规范的范畴。编辑工作的技术规范,表面上看是一些条条框框,似乎不关大局。但正如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所说:“如果你参加学术交流,就要遵守这一规则,就像遵守足球比赛的规则一样……不遵守‘游戏的规则’,不要说规范,比赛的资格恐怕也难以具备。”[4]不仅如此,如果不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规范,传播的信息就可能不准确、不正确,贻笑大方事小,引起民族纠纷、国际纠纷事大。因此,认真执行编辑工作的技术规范,对提升出版物的整体质量和传播效果,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可见,编辑规范作为约束、指导编辑实践的原则和范式,在当今非常重要;而加强编辑规范的建设,提高编辑的规范意识,让编辑自觉遵照执行,则显得更为紧迫和必须。尤其是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等,不但要坚决执行,还要视为一种职业操守、一种自觉行为。至于编辑的工作和技术规范,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为编辑实践是向前发展的,指导编辑行为的编辑规范也不应该是僵化的、静止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编辑实践的需要,编辑规范的创新势在必行。

二、做好编辑规范创新是时代所需

媒介生态学认为,环境作为媒介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对编辑出版的影响至关重要。[5]编辑规范作为指导编辑具体工作的行动方略,也深受与之相关的编辑出版环境的影响。

首先,随着我国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体制环境的变化,我国的编辑出版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旧媒体并存,新旧观念碰撞,新旧传播途径和语言交相辉映,这些参差不齐的“流行色”,使编辑规范中一些落后的东西受到冲击,一些条款被时代色素所“漂染”。比如,现今一些热门的网络流行语被传统媒体所接受,就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创新与流变。最典型的案例是2010年11月10日,“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这被视为权威媒体认可网络词汇的标志性事件。这个事件说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推动了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要求与之相联系的编辑规范与时俱进。

其次,随着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迈进,我国的编辑出版事业得到了繁荣发展,编辑实践的发展以及认识的深化,使编辑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创新成果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前沿。这些创新成果运用到今天的编辑实践中去,就使得传统的编辑规范显得不太全面、不太实用。最典型的事例是编辑策划作为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编辑工作范畴中最具挑战性、创造性的内容,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被列入“编辑出版责任机制”;“出版策划正确比出版操作正确更重要”的观点虽然已被出版界普遍接受,但对这个“老大”的性质、职责以及相应的工作评价、业绩考核至今还处于“真空地带”。还有网络编辑、新媒体编辑等,对其工作流程、工作制度、技术要求等一系列行为也迫切需要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新规范来“主持正义”。

再次,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编辑出版业作为传播文化的主阵地,与世界各国编辑出版部门的合作、交流、竞争越来越普遍,国外出版单位一些先进理念、管理方法、经营措施被引进来,这些相对先进的“舶来品”,也对我们传统的编辑规范产生了挑战。比如,学术期刊改用国际通用的大16开版本,学术论文编排的规范化、国际化等,这是国际化环境牵引编辑规范与国际接轨的基本表现。还有学术研究、学术评价与编辑行为的规范,营销编辑、项目编辑的引进、考核、管理等。这些新问题、新情况,也亟待编辑规范的与时俱进。

编辑规范的与时俱进,一是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编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编辑作为编辑出版活动的主体,所有的规范都是为编辑制定的。编辑规范作为一种有效约束编辑行为的规范性条例,是为了让编辑工作得更“顺心”,但如何让编辑既受到约束、又自由自在地工作,以人为本就成为关键中的关键。对于当前的编辑规范创新来说,就是每一环节、每一步骤的调整,每一条、每一款的改革,都要以调动编辑的积极性为依据,以发挥编辑的创造力为标杆,只要“在尊重出版规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塑造编辑的文化自觉”,[6]编辑规范的创新方向就是正确的,创新措施就是可行的。毕竟人是编辑实践创新的主体,编辑实践的创新带来了编辑规范的创新,以人为本才是根本。

二是要立足现实,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要敢于创新,不要说策划编辑、项目编辑、营销编辑等工作范围不好界定就不去界定,新媒体编辑工作流程、数字技术下传统媒体编辑工作环节等的界限不好区分就不去区分。“创新,就是人们运用新思维、制定新规则、采取新措施、取得新成就的过程。”[7]编辑规范的创新,就是从当前的现实出发,用创新的思维、积极的设计去解决这些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有所不为,就是遵循编辑发展的基本规律,遵照编辑工作的基本模式,不可改革的不改,不能删减的不减,切忌断章取义的生搬硬套和急功近利的简单冒进。在当前的情况下,就是要补充和完善编辑规范中那些落后的、不合时宜的规定和标准,创造出符合编辑实践需要的新规范去保障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时俱进是编辑规范创新的原则和核心。

总之,时代呼唤编辑规范的创新,编辑实践活动需要编辑规范的创新。为保证编辑活动的正常秩序,提高编辑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在当今形势下,编辑规范的创新一定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1]桂晓风.强化编辑规范,推进编辑创新更加自觉主动地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服务[J].中国编辑,2011,(6)

[2]张积玉.编辑学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余德旺.博客、编辑与网络虚拟社会的整合[J].河南大学学报,2011,(4)

[4]王建平.论文中的学术史回顾与学术规范的探讨[J].中国出版,2007,(11)

[5]姬建敏.学报编辑出版环境论——从媒介生态学出发[J].河南大学学报,2010,(3)

[6]郝振省.转制与编辑[J].河南大学学报,2007,(1)

[7]薛旭辉.期刊的特色定位与多元创新[J].河南大学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规范工作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