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年高考论述类阅读文本特点评析

2012-01-28王广杰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知识性意境文本

■ 王广杰(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2011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试题全部考查了论述类阅读,其文本材料呈现出与往年不同的特征。一方面,自然科学类内容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类选文在增多的同时,其内容又体现出很强的学科交叉性。尤其是文艺学、社会学、哲学类的选文,因其具有学科整合的特质,所以从考试层面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整合性。具体而言,2011年高考论述类阅读文本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内容的丰富”“反思的深入”“论证的严密”“语言的简洁”四个方面。

一、内容丰富,知识性强

内容丰富、知识性强是2011年全国17套高考试卷中论述类文本材料最为显著的特点。其中,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共3篇,内容分别涉及生物学、天文学和环境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共14篇,内容分别涉及文艺学、文化学、社会学、哲学、美学和建筑美学。

可以看出,2011年论述类阅读文本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呈现出很强的多元化特点,并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如全国大纲卷关于“意境”的阐释。该文对常用概念“意境”进行了细致、独到的辨析。作者在文中引入了与“意境”紧密相关的术语“意象”,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清晰地指出“意境”的真实含义及其呈现宇宙本体和生命之道的关键作用。文章丰富的内容让我们对“意象”和“意境”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再如全国《课标》卷中对于《诗经》知识的梳理和深入解读。从“献诗陈志”到“赋诗言志”再到“以意逆志”,文章对此三个核心概念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并以此来阐明《诗经》在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三个不同的价值定位。文章最后说:“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从字里行间的语气之中,我们能读出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否定“赋诗言志”和“以意逆志”的做法,只有“献诗陈志”才是《诗经》的本义。整篇文章知识性很强,但同时也显得较为专业,这无疑增加了文章理解的难度。

知识性过弱,文本材料就难以形成阅读挑战;知识性过强,则又会产生一定的阅读障碍。因此,如何既保证知识性又保证文本的难易度,应该是命题者需要努力探索的。

二、反思深入,切中时事

切中时事、侧重反思似乎是历年论述类阅读文本的一个共同特点。论述类文本往往针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展开议论,内容多与社会时事相关联,且多侧重于人类自身思想和行为的反思。

如在2010年高考论述类阅读中,有多篇选文着重探讨未来社会与人类和谐发展的问题。重庆卷《枝蔓状城市发展布局》一文针对目前中心城市的急剧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弊端和矛盾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湖南卷就“志愿者行动”这一社会热点,从社会和个人发展角度谈作为社会一员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江苏卷朱光潜《谈静》一文则从心静的角度谈如何享受自然、领略人生趣味,提倡在人的自我发展过程中,应不断超越功用、欲念和外在的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不断追求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从而达到人与社会、身与心相和谐的状态。

2011年论述类文本同样延承了切中时事、侧重反思的特点。在高达14篇的社会科学类选文中,文艺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成为命题选材的热点,而且在总计只有3篇的自然科学类选文中,也往往夹杂着一定程度的社会人文思考,因此其切中时事、侧重反思的特点不言而喻。

如浙江卷选文关于“改造自然”这一技术性思维的反思。文章从“日本这次大灾难”谈起,针对人们惯常持有的“改造自然”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而是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与协调。人应该拥有“真理是整体的”这样的意识,应该在技术思维外,同时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认知思维,并且要充分意识到不遵循自然规律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再如四川卷《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一文也针对现在二氧化碳浓度日益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江苏卷鲁迅先生的《捧与挖》虽有其特定的写作时代背景,但文中所抨击的社会现象并不过时,而且时下似乎更为严峻,因此大有针砭时弊的意味。

内容丰富、反思深入的高考论述类阅读材料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刻的社会反思和自我省察。

三、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论述类阅读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选文材料本身大都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这使得论述类文本材料自然成为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典范。

如湖南卷关于“新时代明星概念的泛化”一文,作者从电影明星成本的昂贵谈到电视、网络明星门槛的降低,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在当今电子文化大发展的时代里,明星已成为流行趣味的代表,继而成为工业文明、物质生产技术文明的集合点;然后进一步指出电视与网络使得影像电子文化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并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记忆中,并且与早期的电影文化有了本质区别。整个文章叙事论理的逻辑严密清晰。

再如安徽卷关于“想象空间”一文。作者在第一段先表明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二者之间的联系,第二段再说明想象空间的两种类型——类现实空间和梦幻空间,紧接着第三段阐明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区别:想象空间因超越现实空间而变得更加自由。文章思路可谓非常清晰,其试题也大多是针对文章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进行命制的。

四、语言简洁,意味十足

论述类阅读材料的选择除了注重文本内容逻辑上的严谨外,还非常注重文本语言的简洁流畅与韵味。这可能与论述类阅读材料的选文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选文多偏向人文社科,且多侧重于文艺学、哲学、美学等内容,因此其语言表述风格便有了因内容需要而简洁流畅且富有意味的鲜明特点。

如全国《大纲》卷叶朗的《说意境》、全国《课标》卷金开诚的《诗经》、广东卷蒋孔阳的《美和美的东西》、湖北卷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文法”》、山东卷何家英的《衡中西以相融》等,这些阅读材料的语言都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但总体而言,都呈现出简洁流畅、意味十足的特点。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保证了作者的思想观点能更为清晰明了且完美有力地呈现。

再如江苏卷鲁迅先生的《捧与挖》,堪称论述类文本语言简洁、意味十足的典范,其语言特点与文本内容及作者情感有密切的关系。但遗憾的是,本文试题只是就文章的论述思路、例证之间的关系以及作者的情感主旨等方面进行了考查,却并未涉及文本语言特色的鉴赏与评析。如果能不拘于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三种现代文阅读考查功能的划分,而是打通三者的界限,根据文本的具体特点来进行命题设置,也许能达到更好的测试效果。

总之,2011年高考论述类阅读文本材料特点鲜明。这些文本材料通过“丰富的知识内容”“深入的社会反思”“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简洁的语言风格”,向我们传达着一个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导向,即扩大视野、深入思考、周密论证、精要表述。其实何止于阅读,这对我们的写作教学同样有着重要的启发。

猜你喜欢

知识性意境文本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知识性与素养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谜中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