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动漫出版的美学导向分析
2012-01-28文/徐刚
文/徐 刚
文化产业与美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原因即在于文化产品深厚文化内涵所蕴涵的美学意境,也体现于全媒体传播时代文化产品在视觉层面的美学冲击。而动漫出版,作为文化产业的新兴力量,其美学力量也正在逐渐绽放。“动漫以童话的叙事方式,幻想的内涵、真实的假设和失真的真实,附和了这个消费社会的美感和大众的口味,成为一种引导人们快乐生存的幻觉。它以现代工业技术来传承古典童话的诗性气质,构筑了人类梦幻最后的栖居地,它利用无限的想象力将日常生活审美地呈现出来,成为制造梦想的艺术。”[1]动漫出版作为整个动漫产业链生产的源头环节,其丰富的时代内涵、跳跃的故事情节以及强大的视觉冲击,使其具有超越一般媒介传播形式的美学影响力,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众的审美取向。而本文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关注当前一些受到社会热捧的动漫出版产品,对其美学导向问题加以分析,从而提出相应建议。
一、动漫出版具有强大的美学影响力
动漫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毫无疑问具有审美价值。其突出的艺术特点在于,它以非真人的艺术塑造开始,进而获得美的愉悦结束,因此动漫可以看做是充满张力的虚拟艺术[2]。甚至有一些学者将动漫的美学影响提升为一门新学科——动漫美学Animamix(Animation+Comics),并总结其有四大特征:一是时代之美,即动漫形象都围绕着对青春的崇拜;二是叙事之美,即用图像化的语言叙述奇异的世界;三是视觉之美,即用新媒体技术营造视觉盛宴;四是宏大之美,即动漫生产往往跨领域互动并不断延伸产业链从而形成规模宏大的影响[3]。而动漫出版,作为动漫产业链的上游,其自身也具有强大的美学影响力。
首先,动漫出版具有超文本的美学影响。传统出版的美学影响,通常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大部分传统出版物的主要美学影响突出体现在内容塑造的意境之美,也有部分出版物从装帧设计、版式安排、图文搭配等角度来实现视觉层面的美学效应。在传统出版中,无论是内容的意境之美还是形式的构图之美,都体现为文本特征。相较而言,动漫出版不仅突破了传统出版内容和形式的相对分离,而且运用图像化语言的手法实现了超文本的传播效果。从美学原理和美学衍生机制角度考察,动漫出版紧紧抓住了“以夸张写意的形象触发人类的直观经验”的艺术创作规律[4]。在动漫内容中,充满了奇异而多变的叙事情境,尤其赋予图像一种强烈的叙述性,从而使得图像本身成为最核心的表达语言,最终发展成超越文字语言的“图式语言系统”。
其次,动漫出版提供全媒体的美学享受。全媒体出版通常是指一方面以传统方式进行纸质形式出版,另一方面以数字形式通过互联网、手机等终端数字设备进行同步出版。动漫出版的图像化特征,为其实现全媒体出版打下坚实基础,因而动漫的全媒体出版也渐渐成为一种趋势。如人民邮电出版社重点推出的i尚漫全媒体出版平台,就是以杂志、图书媒体为起点,以互联网、无线网、手持终端为延伸,采用杂志、图书、网站、无线、客户端等手段,以全方位一站式的阅读体验,实现了中国原创动漫的“全媒体”出版[5]。全媒体传播中的美学形象尤其是数字技术所造成的动漫影像奇观,虽然无法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传统艺术真实的全新含义,从而使得动漫出版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仿真性”美学属性。动漫出版的全媒体特征,不仅体现为多种媒介形式的相继呈现,更重要的是多元媒介所承载的多维动漫形象,实现了对人们全部感官的多重美学影响,从而为受众提供全方位的美学享受。
二、我国动漫出版美学导向上的问题
由于动漫出版内容表达层面的超文本特征以及传播层面的全媒体语境,使得动漫出版对社会大众具有强大的美学导向力,因而健康向上的动漫出版与低级媚俗的动漫出版都会对社会产生相应的美学导向。而扫描我国目前比较流行的动漫出版,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动漫出版的美学导向存在问题。
1.存在暴力性审美取向
当前一些广受欢迎的动漫故事,无论是引进国外还是本土原创,其故事情节及叙事情境都存在暴力渲染。如很多家长认为日本动漫《奥特曼》中的怪兽形象面目狰狞、恐怖,担心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曾经集体呼吁停播《奥特曼》[6]。国内曾经热播的《虹猫蓝兔七侠传》也曾经引发国人对于画面过于暴力的担忧而集体呼吁停播,这一呼声在凤凰网所做的相关调查中显示支持率超过70%。里面充满血腥场景的暴力性画面,完全是在挑战受众尤其是幼小儿童的审美极限,对受众审美取向形成了一种误导。
事实上,当前动漫出版的暴力性审美已经影响了孩子的美学观念。在国外有研究结果证明了“儿童会模仿、部分模仿他们在影片或电视上所看到的成人的暴力与攻击行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班杜拉在几组对比实验中,还进一步得出“卡通影片中的攻击行为会使儿童更具攻击行为”的结论[7]。由于青少年有很强的模仿力和学习力,却无法像成人那样可以对大多数事物加以明晰地判断,因此不得不让我们担心这些孩子未来的暴力性倾向。
2.暴力性审美取向成因分析
相较于传统动漫出版而言,为什么当代动漫出版会出现如此强烈的暴力性审美特征呢?笔者以为这是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动漫出版处于初级阶段的表现,而暴力性审美取向出现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当前我国动漫出版在审美取向方面“迎合多,引导少”,导致动漫场景的暴力性描述增多。当前内容产业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双方的主动性正在逐渐反转,体现为在传播过程中内容生产追求受众的审美需求,因此在传播学领域也有“受众即市场”之说。而动漫出版暴力性审美取向的甚嚣尘上,即是动漫出版方对于大众市场反馈的反映。反映在审美取向方面,动漫出版更多地迎合市场需求,而忽略了引导作用。于是,有关暴力等情节的描述表现,由以往的寻求意味、意蕴到寻求直观、刺激,由探寻“意义”(所指)、“本质”、“根源”到沉迷于“能指”、“表象”、“过程”,由“意味深长”到“过把瘾就死”,暴力带来的效果由直接的、感官的愉悦、刺激取代了亚里士多德的“净化”。[8]而带有暴力性色彩的动漫形象在市场中受欢迎,越发坚定动漫出版商的信心,从而使得这种审美取向不断加深。
其次,当前我国动漫出版 “拿来多,创新少”的现实,使得内容方面深受国外动漫暴力性审美的影响。目前国内市场比较受欢迎的动漫产品,要么是从国外引进版权,要么是国外著名动漫故事的“中国版”,真正原创意义上的中国动漫少之又少。我国动漫出版的美学导向之所以受到国外动漫中暴力性审美的影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在“拿来”时并没有汲取到动漫画面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而只是借鉴了表层的视觉冲击,因此导致国内动漫市场的美学导向性出现问题。
三、我国动漫出版应坚持的美学导向
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我们应当用一种审美的眼光去创作动漫,去探寻动漫出版背后所蕴涵的美学意义。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动漫出版人应该坚持正确的美学导向。
1.艺术之美
动漫出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理应追求艺术之美。换句话说,动漫出版所承载的故事,必须要以艺术性的手法予以呈现。成功的动漫作品,叙事层面的夸张、离奇,使受众获得情节上的思维冲击;华美的场景设置、魅力的色彩组合以及极具张力的画面美感,使受众获得视觉的审美享受。那些被我们称之为经典的动漫作品,无论从主题、叙事、人物、场景及画面表现力来看,都给人以实实在在的审美愉悦。
当暴力题材到了动漫叙事文本中,同样必须经过美学上的艺术点化和处理。也就是画面的呈现必须要蕴涵着对于社会关系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反思,不讳言残酷暴力而寻找真善,强调对于暴力深层内蕴的挖掘。如《哪吒闹海》对于暴力性情节就有着极为精彩的艺术表现:整个叙事情节以传统京剧的程式加以逻辑剪辑,多处凸现出暴力情绪但画面中见不到丝毫血腥。当哪吒惩戒龙王三太子并抽龙筋时,运用了中国传统年画、壁画的技法加以构图,突出了哪吒的冲天豪气。而在哪吒自刎时,同样运用类似的艺术手法突出一种天地无色的悲凉。这些艺术表现手法值得当代动漫出版人借鉴。
2.人性之美
弘扬人性之美是文化创作的永恒追求,而发现人性之美也是世界民众共同的审美追求。因此,动漫出版,应该坚持弘扬人性之美的美学导向。
一些成功的动漫作品,无不闪耀着人性之美。在这方面,日本动漫出版尤为突出。如《千与千寻》,其主题定位于关注青少年成长与自我价值实现,其艺术表现的内涵就是要唤醒观众真正认识“人性本身”这一主题。而《足球小将》让我们一次次感受到团队精神和不屈的斗志,其“永不放弃”的精神给了日本足球发展的动力。这些动漫故事中所闪耀的人性力量使得读者在获得美的体验的同时也获得精神层面的触动。
3.民族性之美
文化形式是在一定审美思想的支配下产生的,而且一个民族的人们总会有趋同的审美观,动漫作品也是如此。我国的动漫作品体现出我国民族的审美观,而日本和美国的作品也体现出相对独特的审美观。如从日本动漫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崇尚美的审美思想:日本动漫中主人公的造型设计,不管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的角色,都被设计得很唯美。在宫崎骏的作品中,尤其可以看出日本民族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物哀”,这种感伤情怀为日本民族所独有,体现出日本民族的审美思想。而曾经的“中国画派”所倡导的“意境之美”,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动漫出版作为现代艺术形式,其产品的世界性传播,不仅要获得市场收益,更要肩负起传播民族艺术的责任。因此要在创作中坚持体现中华文化内涵的民族性之美,从而让世界人民认识中华民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富有东方特色的审美观,为世界人民带去平淡、素朴而又充满意境的美学享受。
注释:
[1]王春鸣.动漫艺术的美学品格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7
[2]蒋敏.论动漫创作中的文化交融与审美表现[J].电影评介,2008,(3)
[3]朱文洁.虚拟实境创造新人生——动漫美学[N].大公报,2007-10-24
[4]张文红.艺术假定性与想象可能性:动画美学衍生机制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6,(9)
[5]于鹏.《尚漫》杂志创刊暨i尚漫全媒体出版平台上线[N].中国网友报,2011-01-17
[6]丁先明.动画暴力的中国现实[J].新世纪周刊,2007,(24)
[7]张慧元.大众传播理论解读[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329-330
[8]王平.谁给了“虹猫蓝兔”剑:国产动漫暴力之拿来主义[J].电影文学,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