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星》报对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的贡献*

2012-01-28王卫明

中国出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宣传队红星红军

文/王卫明 楼 宁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江西苏区新闻事业研究”、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央苏区革命文化传播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红星》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江西瑞金,1935年8月3日因中国工农红军即将进入草地而停刊。

在创立最初,《红星》报就把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自身的职责与定位之一。“他要是一个政治工作指导员,可以告诉同志们一些群众工作,本身训练工作的方法,可以告诉哪些做的不对,应当怎样去做。”[1]

为了达到“加强红军里的一切政治工作(党的,战斗员群众的,地方工农的)”[2]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红星》着重做了几方面的工作,包括介绍海内外的宣传工作经验,传授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传达中央会议与文件精神,批评问题,介绍先进,传播红色诗歌等。

一、介绍海内外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

对于海内外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介绍,《红星》报主要有两种介绍方法。

一是通过报道先进典型间接介绍经验。如1932年1月5日的第5期第二版刊登了古显斌投稿的《一个列宁室的参观记》,介绍了某列宁室的布置情况。1933年10月15日新第11期第三版刊登了铁生撰写的《红校野营演习中政治工作片断》,分别介绍了演习中的地方工作、行军中的政治工作、阵地中的政治工作、火线上的宣传工作、反逃亡的斗争、不要放走敌人一枪一弹等内容。

二是直接介绍经验。例如,1933年10月22日新第12期[3]第四版刊登了《红军中之反宗教宣传》。该文介绍了苏联共产党十三次大会关于反宗教宣传的决议,转载了苏联红军总政治部关于反宗教宣传的八条指示。这些指示,无疑是宝贵的海外经验,值得中国工农红军借鉴。但专文介绍宣传工作经验的文章在《红星》上并不多见。

二、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传授

作为中革军委机关报,《红星》特别重视传授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经常专门刊文介绍。这些方法文章并非泛泛而谈,而是贴近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紧扣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现实问题,几乎触及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所有方面(列宁室、墙报、小组会、宣传队、晚会等),内容十分实用,都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例如,1931年12月11日创刊号第二版《党的生活》栏目,刊登了稿件《小组会是怎样开的,应当怎样开?》。在文章中,作者石达首先讲述了他在红军参加小组会的情形:

“我还问过许许多多战斗员同志小组会有味道么,大多数说是没有味道,有的还说‘怕开’。”

然后,作者分析了“为什么小组会没有味道,和使战斗员同志怕去开他”的原因:

“第一个就是讨论的问题不合战斗员的口味,不是太深,太大,就是太浅,大家都知道的。第二个就是讨论题目,预先没有使组员预先有准备,所以临时都想不出道理……当然主要的原因,是政治水平低和阶级基础的薄,但这几个原因是他的直接原因,并且小组会不健全,也不能使政治水平线提高的。”

接着,作者提出了改进小组会的两个对策性方法:

“首先就是小组会的议事日程不要那样呆板的规定,要只把所讨论的问题写上……

“议事日程要在小组一两天前就要规定好,要预先通知各组员使每一个组员要有充分的准备……

“再就是小组会要实行指导员制……”

有意思的是,文章最后说道:“这一篇文章是只讲小组会,还没有讲到小组的工作,关于小组的工作,下一期再讲。”《红星》第2期上,“论文”栏目果然刊登了后续稿件《小组组长应当做些什么?》。

该栏目当期刊登的稿件《提高红军政治水平线》,则介绍了如何提高红军政治水平线的方法。此外,《红星》还刊登了一些传授或介绍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方法的文章。如第3期头版头条刊登了《列宁室的工作怎样做?》,第4期第二版刊登了《怎样向工人群众做宣传的工作》,第5期第二版刊登的《墙报工作应该怎样做》,第7期第二版刊登了《对农民群众要怎样去做宣传工作?》, 1933年9月17日新编第7期第四版,刊登了《独出心裁的宣传方法》。

由上可知,为了向红军指战员传授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红星》刊登了大量相关文章,可谓不遗余力、不惜篇幅。

三、传达中央会议和文件的精神

作为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者,《红星》对全军性的政治工作会议予以及时的报道,全面传达有关会议和文件的精神。例如,1934年2月7日至12日,红军全国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各军团、军、军区、军分区、学校、医院、兵站和各地赤少队、地方武装等团以上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及部分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共258人。《红星》对这个重要会议进行了详细报道。

1934年2月11日出版的《红星》第28期,刊登了《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 王主任的开幕词》《全国政治工作会议纪要 几天会议的经过》(第一版)、《朱主席致词》《周副主席致词》(第二版)。

1934年2月18日出版的《红星》第29期,用了罕见的8个版面:第一版,《在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 贺副主任的闭幕词》《全国政治工作会议闭幕 接连几天的经过》;第二版,《红军政治工作会议》(署名贺昌);第三版,《一切政治工作为着前线上的胜利——怎样用政治工作来提高红军战斗力,保障上级命令的绝对执行与提倡和发扬新的战术 周副主席的演说词》;第四版,《周副主席的演说词》(续);第五版、第六版,《战时政治工作报告大纲》(署名李卓然);第七版,《战时政治工作报告大纲》(续)、《袁国平同志的发言》;第八版,《朱主席的演说》《红军中团与青年工作 少共中央代表凯丰同志的演说》。

1934年3月20日出版的《红星副刊》第6期的第1~34页(32开本),刊登了《战时政治工作报告——李卓然同志在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完整全文。

此外,1933年9月10日《红星》新第6期第四版刊登了总政治部的训令,提醒“加紧红军反帝宣传与反帝工作”。

四、批评严重问题,介绍先进典型

既有毫不客气的批评、曝光,又有实实在在的建议,是《红星》批评性报道或言论的共同特点,也是《红星》推动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方式。

第6期第二版《宣传队问题》栏目刊登的《怎样整顿宣传队》(十二军政治部宣传科员刘心镜投稿),披露、批评了宣传队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

“现在一般的宣传员,不但是不为士兵群众所信仰钦敬,反为一般士兵群众所轻视厌恶。

驻军的时候,他们除了到外面写写标题,做做群众工作外,对于士兵群众的政治教育,文化教育,以及各种鼓动工作,他们就一点也不过问。

一般宣传员质量的差,政治工作部门对于宣传员训练和指导的不够。

在战斗部队中不能充任战斗员,稍微识字的分子,就把他送到宣传队里,把宣传队当作红军的收容所,这是根本忽视了宣传队的重要,无形地破坏了宣传鼓动工作。”

报道先进典型人物、先进集体的光荣事迹,借以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的标杆,是《红星》报推动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另一种手段。

第8期第三版刊登了《乌江战争中光荣的模范》,介绍了10位红军指战员的光荣事迹和豪言壮语。第9期第三版刊登了罗荣桓的报道《瑞京野营演习 政治工作会议的成功 武阳区是“那么温”》。第22期第三版刊登了《巩固红军的模范》,介绍了一团、五团的成绩及工作经验。

五、征集歌谣,传播红色诗歌

以音乐和诗歌的魅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好的煽动性和渗透力,《红星》的领导者和工作人员深谙此道。

《红星》创刊号和第2、7、8期,都在一版版心之外的左边,刊登了有关征稿的《本刊启事》。其中,创刊号的《本刊启事》是这样写的:

“希望各个同志都来投稿……投稿条件如下:凡是关于各军和地方武装的工作情形(本身训练工作,群众工作党的工作,战斗员生活等)的消息,文章,革命的故事,歌曲,笑话等,都可以投稿。”

《红星》先后开设了《红军歌曲》《红军诗歌》《诗歌》《红军歌谣》等诗歌类栏目,专门刊登红色诗歌(歌谣、歌曲)。例如,第5期第二版《红军歌曲》栏目刊登了歌词《快当红军去》(作者霭氏)。

注释:

[1][2]引自《红星》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号第一版刊载的《见面的话》,中央档案馆《红星》新印本.1982年11月

[3]《红星》前后共出129期,经历3次停刊,两次重新出报、重编期号

猜你喜欢

宣传队红星红军
友善红星小队成长记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红星花凤蝶
关于长征时期红军“宣传队”的功能探究
短暂生命在战地宣传中闪光——缅怀宁化籍的红军宣传队长孙益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宣传队的跳舞骨干当年风韵今朝不减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