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人才供求结构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2012-01-28黄建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2年2期
关键词:深圳市动漫人才

●黄建

文化创意人才供求结构分析
——以深圳市为例

●黄建

本文在对深圳市文化创意人才人才供需结构和行业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现文化创意人才科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文化产业创意人才 供求结构 短缺

文化创意产业居于文化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是提升和优化文化产业的关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确立为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圳市自2003年确立“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以来,文化创意产业以年均接近25%的速度快速发展,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726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04至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4.6%提高到7.6%,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引擎。而2011年出台的《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更是为未来深圳创意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深圳市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的总体结构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和知识产权为核心价值,以高新技术为重要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潮流的新兴产业。其中,创新思想是创意产业生成的关键,高新技术和专业技能是创意产业发展的依托。据此,本文将文化创意人才界定为在文化产业领域中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研发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员。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城市文化竞争实力的标尺。在分析文化创意人才的供需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科学筑造人才发展的“良港”,将直接影响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具有高成长、高创新和高辐射等属性,在产业类型和业务方面呈现出广泛性、复杂性以及跨门类等特征,给文化创意人才的总体统计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收集代表性文化创意行业中人才分布结构和供求状况等关键信息,笔者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回收1389份问卷,有效问卷1376份,无效问卷13份。在利用SPSS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后,其基本数据为:

(一)性别结构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中男性从业人员占58.07%,女性人员为41.93%,总体上性别结构相对合理。与社会其他特殊行业相比,文化产业对从业者身体和生理没有过多要求,性别不会成为从业的主要标准。一方面,由于创意产业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和逻辑分析能力,因而男性的思维模式更具优势,尤其在动漫、数字内容、文化科技、软件开发中比重优势明显。但在文化旅游、文化休闲、演艺美术等文化创意行业中,女性工作者则更具优势,因而在总体上表现出相对均衡的性别结构。

(二)年龄结构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深圳市文化创意人才主要以年轻群体为主。其中,18-30岁的从业者占样本总量的86.38%,31—45岁的从业者占样本总量的10.28%,剩下的3.34%从业者为45岁以上,这与文化产业本身特点和深圳的发展阶段十分吻合。首先,文化创意产业要求从业者具有敏锐的思维和较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而年轻人更符合这样的特征要求;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在深圳的发展尚属起步阶段,其人才的培养和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在客观上导致了年轻人居多的状况。但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深圳市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相对匮乏的状况。

(三)行业分布

从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人员的分布情况来看,文化创意人才在事业单位中占5.96%、国有企业占14.76%、私有企业占67.62%、个体经营占8.29%、其他性质的文化产业单位占3.37%。其中,企业聚集了82.38%的文化创意人才。首先,作为民营经济发达的深圳市,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其次,民营经济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占有,关键在于从业者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再次,民营企业的发展涉及生产、流通、销售等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创意人才,而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业务相对单一,涉及的环节有限,其吸引文化创意人才的空间和能力都很有限。

(四)工作类型

根据对深圳文化创意人才类型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设计类人员占样本总量的38.38%,管理类人员占17.01%,营销类人员占19.22%,服务管理类人员占23.59%。其中,文化创意中最缺乏技术研发类和复合类(含管理、营销两类)人员。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高度依赖劳动者个体人脑和心智的创造,客观上要求行业中聚集大批的高科技创意人才,方能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同时,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必须拥有畅通的产品营销和流通渠道,这对复合型管理人才产生了强大的需求。

二、深圳市文化创意人才供求结构分析

除总体上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分布特点和供需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外,我们还通过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对不同行业代表性的文化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重点走访了以下创意行业领域。

(一)创意设计业

该行业包括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城市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广告创意与设计、品牌策划与营销等行业。经与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深圳平面设计协会、深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天面设计之都、深圳市嘉兰图产品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访谈获悉,目前,深圳有数千家设计公司,共计6万多从业人员。在平面、工业、建筑、室内、服装等设计领域文化创意人才的聚集效应初显,吸引和培养一些精英成员,有效地推动了深圳“设计之都”的打造目标。然而,目前在这些设计业中也存在着相应人才短缺的状况,尤其缺乏以下人才:(1)设计总监,作为高端项目策划和团队管理的人员,他们能够敏锐把握设计的潮流和流行趋势,打造本行业企业的核心品牌;拥有前瞻预测和科学规划的能力,并引领整个团队集体攻关。(2)产品设计师,即拥有专业的设计理念和掌握前沿技术,能够通过系统化的思考创造性地赋予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对接。(3)职业经理人,即高层次、复合型的营销人才,这些人员能够理解设计的专业化、人性化之特征,能够把握消费群体的行为规律和心理习惯,并具备业内丰富的营销与客服经验。

(二)动漫游戏业

经与深圳市怡景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和深圳网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尽管深圳的动漫人才总数不少 (据统计深圳动漫企业300余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聚集了全国7成以上的动漫人才),但动漫的原创能力依然不足,其最关键的问题便出在了动漫创意人才的缺乏上。在动漫行业里,目前主要缺乏这几类人才:(1)动漫设计的领军人才,即深谙动漫发展和运作的规律,能够为创意团队提供整体的研发思路,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观察力的人员。(2)高层次动漫设计师,即指那些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知识,掌握前沿的动漫技术,能够结合社会发展进行设计和创新的人才。(3)优秀的剧作家、导演和制作总监,剧作家必须具有深厚文化的理解力和创造力,且能够把握好时代文化的内涵和市场价值的契合点;而导演和制作总监应当熟悉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律,具有专业化、国家化的双重素质,且能够完整地表达剧作者的创作意图。此外,在游戏行业中,游戏策划人员、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则是其重点短缺的类型。其中,游戏策划人员是指那些精通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技能,具有游戏开发实战经验,掌握3D类等前沿技术的人员,并在交互玩法中根据玩家的心理策划游戏社区的沟通关系。在技术人员中,高端美术设计人才十分缺乏,特别在游戏界面和菜单安排等方面。最后,无论是在动漫还是在游戏行业,专业的营销人员都较为缺乏。该类人才既需要具有游戏、动漫类产品的文化艺术知识,还需有游戏市场资源整合能力,并能结合文化消费者的心理和习惯策划出创意产品的推介方案和销售策略。

(三)新媒体产业

新媒体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点领域,为此笔者走访了深圳市广电集团和出版发行集团,了解该行业领域的人才供求状况。目前,新媒体尤其是数字内容产业的人才的供给缺口较大。以出版发行集团为例,高端的技术人员和经营人员异常缺乏。从学历结构上看,本科以上的从业人员只占到总人数的30%左右,多数从业者仍停留在传统传媒技术和应用层面上,对诸如报网互动、手机网站、手机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数字高清电视、IPTV、电子杂志,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并不了解,甚至缺乏基础知识,因此严重制约了该行业的长足发展。据调查,在上述领域中,目前最短缺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创意、管理和高技能三类。在广播电影电视行业内,目前最为缺乏的人才有:(1)节目创意策划人才,即能深谙节目的整体策划制作和播放流程,还能准确判断观赏者心理需求来进行节目的创新、编排和包装,以提升收视率和品牌价值。(2)媒体经营人才,即能够有效找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连接区域,并对其进行整合,既熟悉媒体尤其是新兴网络媒体、数字化内容产业的基本运作规律,又能够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加以策划和整合,增强其品牌推广和商业价值。(3)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专业的采编人员,制片人、主持人、记者以及高级电子工程、网络工程和广播电影电视工程的技术人员,诸如灯光师、摄影师、录音录像师、化妆师以及影像传输师等等。在出版发行业,目前主要缺乏的人才类型包括主要包括:(1)总编辑。该人员应当熟知传统和新兴出版行业的运行全过程,能够对出版行业的发展做出前景预测和整体判断,及时跟踪出版数字化的演进趋势,把握、监控出版运作的关键环节与读者群体的心理变化。(2)出版发行管理人才,即那些具有良好产业营销能力和知识结构,能够结合市场变化将出版物的编辑、策划和市场销售衔接的人员。

(四)文化休闲产业

文化休闲产业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影视娱乐、文化旅游、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通过对深圳市华侨城和东部华侨城集团的访谈,笔者发现策划、导演、总监等高层次创意人才严重缺乏,而项目管理和营销人员也较为短缺。具体而言,深圳市华侨城的影视剧和音乐剧原创能力不足,尤其是创作中导演、监制等人才的缺失,难以对影视剧进行整体策划和创意设计。同时文艺演出、主题公园演出过程中因缺乏大师和知名人物,名人效应无法显现。而景区设计和专业营销人的匮乏则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难题,目前能够整体布局城市景观又能充分展示文化景区特色的设计人员为数不多,难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审美情趣;而旅游产业中的大多数从业者缺乏对文化思想的深度理解力,加之在旅游产品的推介过程中经营技巧的缺乏,而无法对大众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五)高端印刷业

在对深圳劲嘉集团的访谈调研中,笔者发现在该领域内高端创意类人才和大型印务的管理人才非常缺乏。在该集团全部3000余名员工中,能够掌握出版印刷行业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熟悉新兴的数字印刷、绿色印刷、立体印刷等产业运行规律人员数量稀少。同时,多数员工仍然固守印刷即是复制、加工的初级印刷产业理念,缺乏策划创意,无法对出版传媒、艺术收藏、装帧设计等创意性服务发展需求做出回应,对诸如无版印刷、彩色桌面排版、数字化印刷、多色印刷设备、高档印刷材料等更是缺乏基本性的了解。

(六)高端工艺美术业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艺美术产业基地,人才是依托。为此笔者走访了大芬油画村和F518创意园,并向相关部门了解了观澜版画基地的人才结构状况。大芬村汇集了40多家油画经营公司和800多家画廊。目前,该基地拥有创作能力的艺术家达数百人之多,其中市级美术家协会会员以上资质的原创艺术家有60多人。尽管作为中国油画第一村,大芬村仍然极度缺乏绘画大师。同时,油画产业化升级,也需要相应的经营管理人员,在此方面的人才却是十分缺乏。这些从业者应当是画商与画师的复合,懂业务、会管理,能够真正将油画产业推向市场,实现良性运作。此外,经对观澜版画基地了解,其短缺人才的类型也同样集中在前述两类,尽管近年来先后有50余名画家先后入驻该基地,但总体上高端人才的数量仍然不足,具有创意和精品策划能力的画家、画工、画商等亟待补充和培养。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结合前述深圳市创意人才的总体规模和行业分布调查,主要存在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文化创意从业人员总量不足且能力缺乏。从调研中发现,认定自身是文化产业创意人员的大约只占到受访人数的20%左右,且大多集中在普通技术和管理岗位上,多处于对文化创意、策划的具体执行层面,产业链高端的人才空档格外突出,难以产生创意人才的聚集效应。同时,在数量规模偏小的从业人员中,具有创新想法和构思能力,并能将之转化为文化娱乐产品的人才更为短缺。在文化产品设计和项目策划中尤其缺乏具有敏锐文化洞察力、深厚文化理解力和持续文化创新能力的人才复合型人才,最终导致了该地区文化原创能力薄弱,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第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分布结构失衡。从人员分布结构分析来看,一是传统的文化行业其人员的饱和与新兴行业的人员匮乏形成较大的反差。相对于出版、印刷、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行业而言,新媒体、数字内容、游戏动漫等新兴产业,其从业人员整体上数量偏少,一定程度上难以支撑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需求。二是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布局结构失衡。目前,该地区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创意生产的执行层面,而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和经营链条中人才普遍缺乏。

结合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现时态的人才结构,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和拓宽人才的培养方式,这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的多方配合和共同努力。

首先,对于政府而言,要切实树立起人才是第一性资源的理念,为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发展和培养搭建有效的平台。完善和落实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和发展的各类法规和政策;依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实施文化产业发展集聚战略;建立文化产业园区,打造创新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孵化器”,为新想法、新构思、新设计提供便利的科学转化机制;筑巢引凤,着力吸引国内外领军人物,构筑高端创意型和管理型人才培养和实践的基地;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创意短缺人才的管理体制开发机制;引导高校和企业建立与文化创意产业链对接的培训机制;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机构和建设“创意社区”,为创意人才成长搭建一个参与市场竞争的“实验场”。

其次,对于各类社会组织而言,要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和管理中的提供服务、反映诉求、组织协调等功能,切实实现政府、用人单位和创意人才间的信息传输和良性互动。塑造社会创意思维、强化创意教育,引导企业加大对创意人才的保护和培养力度。同时,各行业组织还应当依据行业的特点和人才结构,拟制出本行业创意人才科学认证体系,为企业提供创意人才素质和胜任力的测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高校、职业学院的合作,实现人才培训、使用、管理的无缝连接。

最后,对于文化产业单位而言,必须明确本行业人才的供给状况和短缺类型,制定全面的人才建设规划,搭建完善的爱才、识才、引才、励才的制度框架,对于业内高端的原创人员和经营管理者给予充分的尊重、大力的引进、积极的培育和有效的激励,真正为创意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1.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0)》,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2.彭立勋:《文化强市建设与城市转型发展:2011年深圳文化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3.殷宝良:《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载《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10期。

4.黄芳:《文化产业人才的创意能力培养》,载《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

5.姜文学:《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培养》,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国家税务总局党校)

■责编 岳晋闽 Tel:010-68345891 E-mail:hrdyjm@sina.cn

猜你喜欢

深圳市动漫人才
人才云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