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现状与防治策略进展
2012-01-28
广西乐业县花坪镇中心卫生院,广西百色 533209
细菌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抗感染治疗领域面临的严重挑战。细菌耐药性和耐药细菌感染的治疗已经成为新世纪医疗领域面临的严重问题。因为细菌耐药性和耐药菌的产生导致感染治疗失败,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在增加,这进一步导致了医疗费用的增加。本文对细菌耐药性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做简要分析。
1 抗生素使用现状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生素种类超过200种,而且每年仍有平均十种以上的新抗生素类药物问世。但新抗生素药不断投入运用的同时,新的耐药菌株也不断产生。我国目前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生产大国。我国医院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4%,是英、美发达国家的三倍。
在西方发达国家医院抗生素药物使用率仅为10%,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约在30%左右,这一数据远远低于亚洲地区的 60%。而我国医院抗生素使用率却在 74%,抗生素滥用问题在农村更为严重[1-2],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占70%,而外科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达 97%,这都大大超过了国际标准[3]。根据 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约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一半,其中细菌感染性疾病只占18%~21%,这意味着 80%以上的抗生素使用属于滥用,每年有 8万人因此死亡。这些数据都说明中国是抗生素滥用十分严重的国家。
2 细菌耐药性现状
随着静脉导管及各种介入性治疗手段的应用,细菌性血液感染在医院中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与之对应的则是细菌的耐药性也呈上升的趋势,仅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部分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已经达到100%[4]。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我国仅仅使用不足30年,耐药率却惊人地达到了60%~70%。
监测对几种细菌耐药性的跟踪调查显示,5年前耐药葡萄球菌仅为17%,而现在已经翻倍;5年前仅有四分之一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生耐药,现在已经超过77%产生了耐药性。监测专家甚至发现一些细菌已经进化到可以分泌超广谱酶用来水解抗生素,可以抵抗人类花费大量精力和资金研制出来的7~8种广谱抗生素[5]。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达70%,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达 80%,红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达70%以上,均居全球首位;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不足30年,可其耐药率己经达70%,居全球首位[6]。
3 耐药产生的原因
3.1 抗生素使用的误区①将抗生素类药物与消炎药混淆,抗生素实际上不是直接针对炎症,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而不是引起炎症的细菌。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其实抗生素只对细菌引起的炎症有效,对病毒或一些过敏反应引起的炎症是无效的。甚至一些患者经常使用广谱抗生素,还杀灭了自身很多有益菌[7]。②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③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实际上抗生素使用原则是以优先考虑窄谱和低级,除非不明确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时才采用广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引起抗生素耐药性。④新的贵的比老的便宜的好。⑤抗生素使用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⑥感冒和发烧就用抗生素治疗,其实并不是所有感冒和发烧都是细菌引起的。
3.2 微生物检验力量薄弱即使发达国家,也不是可以对所有感染性疾病做出病原学诊断[8]。对社区肺炎病原体的研究显示,采用全部检验技术,仍有1/3的病例不能查明引起感染的病原体[9]。其中,约50%~90%轻度肺炎病例的病原体不明,中度肺炎为20%~70%,重症肺炎为28%~43%[10]。一项荟萃分析显示,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分别有39.0%~58.6%和 25.7%~52.0%未能检出病原体[11]。因此,对大多数轻、中度感染病例,在重症感染的初次治疗,在未设立微生物检验的基层医疗机构或微生物检验力量薄弱的各级医疗机构,经验性用药依然是抗菌治疗的主要方法[12]。
4 对策
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对感染患者致病病原微生物的诊断水平,在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临床治疗选择正确的抗菌药物提供依据[13]。完善药物生产销售政策:严格控制抗生素药物的生产和销售,首先完善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其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抗菌药物。最后对患者购买渠道上进行严格控制,从根本上遏制抗生素的滥用[14]。开发治疗感染的新方法:开发传统抗生素以外的新型药物。如可以影响基因或者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或是微生物必须代谢物合成的药物[15]。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的中药具备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开发中药制剂来治疗感染是我国医药研究的未来发展前景。
5 其他
细菌由于结构简单,加之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普通细菌基因突变,从而产生了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超级细菌种类越来越多。如NDM-1、VRE、革兰氏阴性菌。2010年8月13日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家医院治疗发生了第一个因 NDM-1致死病例。虽然超级细菌可以抵抗大部分抗生素,但并不代表其不可治愈。香港09年出现的一位超级细菌感染者目前已经治愈出院。还有目前全球应该加强抗生素的正确使用,防止超级细菌的进一步扩大,但是不必恐慌,因为超级细菌感染并不是非典这类病毒传染性疾病,因此控制其扩散还是相对容易的。
[1]梁德雄.抗生素的“囚徒困境”——谈美国CDC预防细菌耐药性的关键策略[J].抗感染药学,2007,4(1):1-4.
[2]高仕瑛,杨赟,邓仲良,等.社区外环境中细菌种群分布及耐药性检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0):1830-1837.
[3]汪斌,梁慧,韩彬,等.805份血液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6):813-814.
[4]刘丽.浅析细菌耐药机理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4):61-62.
[5]细菌外排泵抑制剂研究进展.创新药物及新品种研究,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6]吕晓菊.细菌耐药的机制与对策[J].临床内科杂志,2007(05).
[7]杨蕴力,刘明春.细菌耐药机制及其控制对策[J].现代畜牧兽医,2009(07).
[8]梅延霞.细菌耐药现状与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20).
[9]马宏宇.细菌耐药性监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5).
[10]楚丽雅.细菌耐药性及其防控中的理性思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06).
[11]郑晓林.抗菌药物用量变化与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08(04).
[12]王昌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5(11).
[13]王金良.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应对“超级细菌”[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1(03).
[14]任庆兰.“超级细菌”人类制造[J].人人健康,2010(18).
[15]李六亿.“超级细菌”的来历及预防[J].中国医疗保险,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