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大模式推进山区新型城市化

2012-01-28秦诗立

浙江经济 2012年9期
关键词:都市区大城县市

□文/秦诗立

相对沿海地区,山区更需把新型城市化作为区域发展的主动力。其新型工业化与新农村建设则需围绕山区不同类型的新型城市化模式,进行相应的空间对接和功能互促

根据不同山区县市的城市化水平、城市能级大小、城市间联系的密切程度,以及区位、交通、自然地貌特征,浙江山区县市的新型城市化模式,可主要分为三类:都市区模式、次经济区模式、小县大城模式。需说明的是,具体到县市,其新型城市化模式并不是唯一的,如某一县在都市区模式主导下,还可以小县大城模式或次经济区模式为辅助,协力共促,以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化层级。

都市区模式

浙江已形成较明显的四个都市圈。其中,杭州都市圈较为成熟,宁波、温州、金华-义乌都市圈正积极培育中。对应,浙江山区区域发展主动力选择都市区模式的县市,可主要分为两个亚类。

一是独立型都市区模式。主要指金华-义乌都市区所在县市,范围包含金华市区、义乌市、兰溪市、东阳市、浦江县。需主要通过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高水平建设,金东-义西新城的共建,以及浙中小商品集群、汽车产业集群、现代物流中心、大型购物休闲中心等的打造,来不断提升金华-义乌都市区的综合实力;通过国际贸易、国际展会、国际金融、电子商务等优势城市服务功能的增强,来积极提升金华-义乌都市区的区域和国际影响力。

二是融入型都市区模式。主要指毗邻都市区的山区县市。要主动通过与都市区的融入,来增强发展动力,提升发展层次。近年来,德清、安吉主动融入杭州都市区已取得较显著成效。其他山区县市对融入都市区发展,还需积极解放思想,形成开放心态和大局视野,以增强融入的主动性。另一方面,现除杭州都市区已有相关建设规划,基本起建立跨区合作机制,在产业转移、公交一体化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外,其它三个都市区目前尚缺相关规划,都市区培育建设的相关理念、制度还缺乏,尚不利于周边山区的主动融入。建议由省政府牵头,加快相关都市区的规划编制、制度建设等工作。

次经济区模式

次经济区尚无严格定义,这里主要指浙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较独特现象,即相邻县市有着较一致的主导产业,城市间的经贸合作已较密切,县市间进一步加强一体化发展的动力较为强烈,但区域总体实力还相对较弱,特别是高度要素集聚、储备水平还较低,尚不能称为都市区,同时与周边都市区有一定距离,近期难以融入周边都市区,还需主要依靠独立发展的经济区域。对次经济区的培育,浙江部分地区已开始重视。例如,宁波市在2008年就编制了《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纲要》,以通过区域合作平台和渠道构建,增强两市区域合作动力,减少区域发展冲突,加快甬北次经济区培育。但总体来看,浙江对次经济区培育、构建的重视度还不够。省级产业集聚区本可作为次经济区培育的重要载体,但应各种原因,跨县市的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最终未能实现,次经济区建设错失一次较好机会。

目前,浙江山区需重点培育的次经济区,应主要包括永康-武义-缙云,嵊州-新昌、衢州市区-龙游-常山、湖州市区-长兴。其中,永康-武义-缙云、嵊州-新昌两个次经济区打造条件较为成熟,建设需求较为迫切。为此,建议省相关部门加快对这两个次经济区进行战略规划、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积极形成次经济区构建所需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特别要在区域性重大产业平台、公共设施项目、高端要素培育集聚、跨区绩效考核评价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构建上,要有大的突破,以形成次经济区建设所需合力,以加快提升次经济区发展的层次和实力,成为山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对目前经贸联系密切度尚不高,但有着共同区域建设与保护任务,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强烈的区域,也可作为潜在次经济区,加以培育。突出体现为三门湾次经济区。该区域有着较充裕的后备土地,随着甬台温高速复线的陆续开工,三门、宁海、象山三县加强区域合作,共建三门湾海洋生态经济区的条件逐步具备。但同时,作为浙江唯一生态保护较好的重要港湾,因无序围垦、无序开发等带来的生态破坏已急需有着统一规划,来提高湾区开发与保护的有序性、科学性、协调性。为此,作为培育型的三门湾次经济区,建议能加快列入省区域规划的重点目录和议事日程。

小县大城模式

小县大城模式主要针对较边远的山区县市,其距都市区较远,与周边县市的经贸联系相对不密切,难以通过融入都市区或形成次经济区,来实现借力或协力发展。根据所在县市中心城市(县城)的首位度大小,第二大城镇建设现状与潜力,及其与第三大城镇间的差距,小县大城模式也可分为两种亚类。

一是单核型小县大城模式。这是对县城已集聚全县(市)一半以上人口或经济总量,其它城镇发展较为滞后,且发展潜力较为有限的山区县市所应采取的模式。对应,所在县市应进一步集中培育县城,集聚人口和经济,其他乡镇则可作为普通集镇,发挥联系县城与农村纽带的作用。单核型小县大城模式,以云和为代表。其他县市,如景宁、泰顺、文成、庆元等,也可集中培育县城,有序汇聚全县产业和人口,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主平台。

二是双核型小县大城模式。即所在县市,除县城外,还有一个较大中心镇,通常被视为副中心城市,是省级开发区或城市新区所在,发展潜力较大,可与县城形成双轮带动、并驾齐驱的发展模式。典型如江山县,除县城外,贺村镇是全省小城市;类似青田县,除县城外,温溪镇的经济实力和城镇规模较强,是全县工业经济的主平台。对双核型小县大城模式,需在关注县城发展建设的同时,同等重视第二核的培育壮大,以较好全县分担经济、人口集聚压力。

对采取小县大城模式发展的县市,一方面需对县城、副中心城镇建设的用地及其学校、医院、教育等资源配置加以倾斜,并积极结合产业平台打造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需积极贯彻中小城市户籍管理改革精神,对本县市居民的落户积极给予支持,以实现经济、人口、要素空间优化的协调化。特别是对边远山区的居民,更要把县城和副中心城镇建设、生态移民、扶贫致富三方面有机结合,以提高各种扶持资金在山区县市落实的有效性。

总之,浙江山区县市的发展模式,尽管在具体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应把新型城市化作为主方向和主动力,科学选择主导模式,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猜你喜欢

都市区大城县市
2022中国大城强城指数TOP30
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业遗产分布图(部分)
解封
都市区创智中枢 北郑州水韵嘉城
小而美的“项目制”:县市报发展的有效突破口
统筹推进县市“多规合一”规划的建议
像树一样站着
暑假乐开花
县域对接融入都市区研究
县市报本土评论题材的深度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