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术界关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伙伴外交战略研究述评*
2012-01-28陶季邑
陶季邑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确立并积极实施伙伴外交战略。中国与俄罗斯于1994年9月认为两国关系达到建设性伙伴关系水平,并于1996年4月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与印度于1996年11月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法国于1997年5月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中国与美国于1997年10月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东盟于1997年12月确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于1998年4月就建立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中国与英国于1998年10月建立面向未来的全面伙伴关系。中国与日本于1998年11月建立面向21世纪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南非于1999年2月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等等。90年代中国实施此战略有助于冷战后中国在外交上赢得主动,并维护了中国安全和世界和平。此战略还影响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外交。如目前中欧仍然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同周边国家仍然建立各种不同类型伙伴关系。显然,90年代中国所确立的伙伴外交战略迄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实施伙伴外交战略以来,美国学术界就一直有人研究此课题。有关学术著作陆续问世。如,1998年,科罗拉多州波尔得市出版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教授金淳基主编的《中国和世界:面向新千年的中国外交政策》;2000年,华盛顿出版密西根州立大学杰米斯·麦迪逊学院院长谢尔曼·加内特主编的《和解还是敌意·变动亚洲的俄中关系》;2002年,宾州卡莱尔出版杜克大学三角安全研究所项目协调人卡洛林·普芙瑞主编的《中国在亚洲崛起的安全意义》;2004年,西雅图出版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艾西利·特利斯和全美亚洲研究所所长迈克尔·威尔斯主编的《亚洲策略,2004—2005》;同年,纽约出版南卡罗莱纳州查尔斯顿学院政治系教授刘国力主编的《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丹佛大学美中合作中心教授赵穗生主编的《中国对外政策:实用主义和战略行为》,麻省威敦学院政治系教授珍妮·威尔逊的《战略伙伴:苏联解体后的俄中关系》;2005年,加州伯克利出版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教授沈大伟主编的《权力转换:中国和亚洲的新动力》;2008年,纽约出版赵穗生主编的《中美关系的转变:前景和战略互动》;2009年,纽约出版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赵全胜和刘国力主编的《处理中国挑战:全球视角》,加州圣塔莫尼卡出版兰德公司高级研究员麦艾文的《中国的国际行为:激进主义、机会主义和多样化》;2010年,肯塔基州莱克星顿出版美国海军分析中心亚洲安全分析员杰密斯·贝拉奎亚主编的《中俄关系的未来》,马里兰州兰哈姆出版旧金山州立大学政治系教授郭苏建和佐治亚州道尔顿州立学院政治学教授郭保刚主编的《中美关系三十年:分析路径与当代问题》;此外,美国还发表一些有关论文和研究报告。下面笔者拟就美国学术界关于此课题的研究情况简单作些梳理。
一、关于中国确立伙伴外交战略历史背景的研究
中国在90年代中后期确立伙伴外交战略,是当时中国所处的内外环境使然。美国学术界对当时中国确立此战略的国际背景和中国国内背景都作了较系统分析。
(一)冷战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为中国确立伙伴外交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背景。冷战后国际政治主要特征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国已敢向唯一的超级大国亦即美国说“不”。中国方面认为,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各种力量之间相对制衡,此有利于中国。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实施伙伴外交战略,与世界所有大国和地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并以此促进世界多极化,积极奋力争取“多极世界”,为地区和世界力量制衡和稳定提供更好的保障。①Suisheng Zhao,“China Rising:Geo-strategic Thrust and Diplomatic Engagement,”in Suisheng Zhao ed.,China-U.S.Relations Transformed:Perspectives and Strategic Interactions.New York:Routledge,2008,pp.27—29.有学者以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为例,论述冷战后中国伙伴外交战略实施的多极化背景,指出冷战后世界秩序里蕴藏着各种体系力量,这些力量彼此之间需要合作。如中俄两国都主张世界政治“多极化”,都提出“新世界秩序”的构想,在抵制西方主导冷战后世界和制衡美国力量方面也具有共同利益,等等。这就导致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总之,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冷战后世界秩序里所蕴藏的各种体系力量有关。②Yong Deng,“Remolding Great Power Politics:China’s Strategic Partnerships With Russia,the European Union,and India”,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August 2007,Volume 30,Number 4&5,pp.874、880.
(二)冷战后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推动中国确立和实施伙伴外交战略。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和经济相互依存的趋势日益加强,进一步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经济依存变得广泛起来。以中美两国为例,90年代中后期,美国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之一;而中国也发展成为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之一和对外主要投资地。中美经济广泛相互依存,推动双边整体关系向前发展。冷战时期,两国彼此还是“对手”,但到90年代中后期却发展成为“战略伙伴”。③Zhao Quansheng,“China and Major Power Relations in East Asia”,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November 2001,Volume 10,Number 29,pp.666—667.
(三)冷战后中国与其他世界大国和地区组织在促进相互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具有共同利益,此促使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组织构建战略伙伴关系。如中国与美国共同致力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因为中美两国拥有很多共同的全球和地区利益,尤其是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中美两国政府的共同愿望,正因此,中美一直在某些领域内进行合作。在此基础上,90年代后期,两国元首公开宣称,两国政府将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④沈大伟:《中美战略关系:从伙伴到竞争对手》,《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2期,第52—53页。再如,中国与俄罗斯构建战略伙伴关系,原因之一也是中俄在促进相互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方面具有共同利益。因为冷战结束后,中国和俄罗斯都希望相互合作来发展本国经济,维护边境地区和中亚稳定,并追求多极世界秩序,遏制美国主导冷战后世界,等等。所以,中俄更有必要构建战略结伴关系。⑤Jeanne Lorraine Wilson,Strategic Partners:Russian-Chinese Relations in the Post-Soviet Era.Armonk,New York:M.E.Sharpe,2004,pp.3—13.
(四)冷战后中国实施伙伴外交战略,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应对国外“中国威胁论”。90年代中后期,“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和中国周边国家开始产生影响。这些国家忧虑中国的发展将影响它们的安全利益。中国因而实施伙伴外交战略。虽然中国在开展伙伴外交过程中与这些国家也存在着竞争,有时关系甚至紧张,但中国的此外交战略却有助于促进中国与这些国家相互信任和分享共同利益,稳妥地推进整体双边关系,减缓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过分忧虑”,以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发展总体上持友好态度。①Yong Deng,“Remolding Great Power Politics:China’s Strategic Partnerships With Russia,the European Union,and India”,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August 2007,Volume 30,Number 4&5,pp.863—903;Quansheng Zhao and Guoli Liu eds.,Managing the China Challenge:Global Perspectives.Abingdon,Oxon:Routledge,2009,pp.151—176.
(五)冷战后中国国内经济建设需要和平和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努力与外部世界建立良好的关系,就是为其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为此,中国与一批大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造成在多极世界中彼此相互制衡,预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②Suisheng Zhao,“Implications of China’s Rise for U.S.-China Relation”,in Suisheng Zhao ed.,China-U.S.Relations Transformed:Perspectives and Strategic Interactions.New York:Routledge,2008,pp.8—9.有学者以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为例指出,中国希望在21世纪中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中国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地区和国际环境。而中国与俄罗斯确立战略伙伴关系,则有助于为中国创造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以便于中国发展经济。③Jeanne Lorraine Wilson,Strategic Partners:Russian-Chinese Relations in the Post-Soviet Era.Armonk,New York:M.E.Sharpe,2004,pp.3—13.
(六)冷战后中国追求它应有的大国地位,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影响。此举同样有助于它实施伙伴外交战略,这样既可扩大其伙伴的国际影响,也可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如中国与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建立伙伴关系,有助于实现中国及这些伙伴各自的“国际抱负”和“大国目标”,获得它们各自的战略空间。④Yong Deng,“Remolding Great Power Politics:China’s Strategic Partnerships With Russia,the European Union,and India”,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August 2007,Volume 30,Number 4&5,p.897.有学者指出:中国业已建立“一种外交机制”亦即构建战略伙伴关系,以此来扩大其国际影响。中国追求战略伙伴关系,具体目标之一就是增强其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声誉。⑤Evan S.Medeiros,China’s International Behavior:Activism,Opportunism,and Diversification.Santa Monica,CA:Rand Corporation,2009,pp.82、86.
显然,美国学术界对中国确立和实施伙伴外交战略的历史背景作了较系统的探讨。他们的上述考察基本上是求实的,当然也是难能可贵的。
二、关于中国伙伴外交战略内容和特点的研究
中国伙伴外交战略具有其独特和丰富的内容,并呈现出一些特点。美国学术界对这些也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
(一)关于中国伙伴外交战略的内容
美国学术界认为,中国伙伴外交战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
1.中国伙伴外交是指中国希望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重要地区组织在平等基础上建立友好合作的双边关系,从而获取双方的共同利益。⑥Eric Hag,t“Debating China’s Future(cont.)”,China Security,Summer 2008,Volume 4,Number 3,p.19.有学者指出,中国“战略伙伴网络”主要建立在双边基础之上,实际上覆盖所有主要大国和地区组织,包括俄罗斯、法国、美国、英国、东盟、欧盟、南非、加拿大、巴西、印度、墨西哥和日本。中国与这些主要大国或地区组织将在平等基础上建立关系,中国呼吁其伙伴抛弃冷战思维,积极认同彼此之间的共同利益,希望双方在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不会影响到国家间关系的健康发展。⑦Suisheng Zhao,“China Rising:Geo-strategic Thrust and Diplomatic Engagement”,in Suisheng Zhao ed.,China-U.S.Relations Transformed:Perspectives and Strategic Interactions.New York:Routledge,2008,pp.27—29.还有学者进一步指出,中国所谓的这种战略伙伴关系是综合性的,包括双边经济、文化、政治和安全等方面的关系。中国和其伙伴双方同意长期致力于双边关系的发展;在这种关系里,双方所出现的问题都应放在双边关系追求友好发展这样大的背景下去评估。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双边关系中偶尔出现紧张情况,双方也不能脱离友好发展的轨道。①Evan S.Medeiros,China’s International Behavior:Activism,Opportunism,and Diversification.Santa Monica,CA:Rand Corporation,2009,p.82.
2.中国伙伴外交是一种不结盟、不对抗的关系。此战略强调中国和其伙伴在独立自主前提下开展各自的外交活动,彼此并非结盟,但也不对抗。②Suisheng Zhao,“China Rising:Geo-strategic Thrust and Diplomatic Engagement”,in Suisheng Zhao ed.,China-U.S.Relations Transformed:Perspectives and Strategic Interactions.New York:Routledge,2008,pp.27—29.如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即指中美能够建立远非结盟,但能远离竞争,更谈不上彼此对抗这样的关系。③Harry Harding,“The Uncertain Future of U.S.-China Relations”,in Guoli Liu ed.,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Transition.New York:Walter De Gruyter,2004.pp.180—194.再如,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就是双方都希望并努力在各自与其他国家开展关系的过程中能最大限度保持自己的灵活性和行动自由。④Yu Bin,“In Search for a Normal Relationship:China and Russia Into the 21stCentury”,China and Eurasia Forum Quarterly,December 2007,Volume 5,Number 4,p.67.
3.中国在与其伙伴发展稳定的合作关系时强调并不针对任何第三方。如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不承认对第三方(如美国)构成威胁,每一方继续从第三方获取更多的利益,如美国很长时间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⑤Lowell Dittmer,“The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in Guoli Liu ed.,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Transition.New York:Walter De Gruyter,2004,p.217.
4.中国近年越来越运用“战略对话”来促进战略伙伴关系。这进一步表明它努力通过加深双边的政治关系这一途径来进一步推动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这些战略对话通常由两国外交部副部长来进行,商谈的内容涉及一系列安全问题,包括军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扩散和非传统安全以及长期存在的领土争端等问题。1996年,中国首先与俄罗斯就建立了这样的一个磋商渠道,但几年后才命名为“战略对话”。90年代后期,中国与法国也建立了这种对话机制。2005年,中国与其伙伴的战略对话突然开始增多起来。仅这一年,中国就分别与美国、印度、英国、日本和欧盟举行了首次战略对话。2006年,中国又与德国宣布建立战略对话的机制。⑥Evan S.Medeiros,China’s International Behavior:Activism,Opportunism,and Diversification.Santa Monica,CA:Rand Corporation,2009,pp.86—87.
(二)关于中国伙伴外交战略的特点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美国学术界进一步认为,中国伙伴外交战略主要有这样两个特点。
1.建立伙伴关系是中国和其伙伴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更是如此。中美努力“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确立面向21世纪的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这里的“面向”意味着这种战略伙伴关系只是“一个追求的目标”。⑦Harry Harding,“The Uncertain Future of U.S.-China Relations”,in Guoli Liu ed.,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Transition.New York:Walter De Gruyter,2004.pp.180—194.有学者指出,克林顿没有将中美关系称为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他只是和江泽民主席达成一致,认为中美应当共同努力来使两国关系在21世纪实现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这一目标。克林顿和江泽民均未说过中美关系已经达到这一水平,只是设定“一个目标”。⑧刘波:《重回克林顿路线:李侃如谈近五年中美关系》,《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12月17日。
2.中国虽然重视与其他大国和地区组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但把对美关系作为“重中之重”,积极与美国致力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因为冷战结束后,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是它与美国的关系。中国希望中美关系能够友好发展,至少能够稳定下去,从而使得它继续发展国内经济,维持地区稳定,在亚太产生更大的影响,同时使美国压制中国发展的行为尽可能地得到减少,并尽可能地避免双方在台湾问题上发生冲突。⑨Michael D.Swaine,“China:Exploiting a Strategic Opening”,in Ashley J.Tellis and Michael Wills eds.,Strategic Asia 2004—2005:Confronting Terrorism in the Pursuit of Power.Seattle: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2004,pp.71—73.
可见,美国学术界对中国伙伴外交战略的内容和特点也进行了不少探讨。他们关于中国此战略内容和特点的这些理解虽然不大完整,但基本上还是合情合理的。
三、关于中国伙伴外交战略实施可能性和存在问题的研究
以上简要考察美国学术界关于中国伙伴外交战略内容与特点的研究。那么,中国伙伴外交战略是否具备实施的条件和可能性?中国在推行此战略时将面临哪些阻碍?对于这些问题,美国学术界也试图进行分析。
(一)关于中国伙伴外交战略实施的可能性
就实施伙伴外交战略所具备的条件而言,美国学术界认为,无论是从中国自身情况还是从其伙伴情况来看,都存在一些有利于中国实施伙伴外交战略的因素。
1.中国与其伙伴已经存在一些合作基础。如中美两国共同致力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就存在一些合作基础。这些基础主要是,中国已经发展开放型经济,开展对外贸易,允许外国商人来华投资;政治领域也愿意进行改革;已经加入主要的国际体系包括防止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的体系;等等。所有这些有助于中美两国共同致力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①Harry Harding,“The Uncertain Future of U.S.-China Relations”,in Guoli Liu ed.,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Transition.New York:Walter De Gruyter,2004.pp.180—194.
2.冷战后中国国际影响日益增强。这为中国实施伙伴外交提供有利条件。冷战后,中国越来越引起世界关注。中国在解决环境保护、非法毒品走私、跨国犯罪、非法移民等等国际问题中发挥较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中国的合作,这些国际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解决。②David Bachman,“China’s Democratization:What Difference Would It Make for U.S.-China Relations?”,in Edward Friedman and Barrett L.McCormick eds.,What If China Doesn’t Democratize?New York:M.E.Sharpe,2000,p.202.有学者以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为例指出,俄罗斯之所以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主要是因为冷战后中国国力日益上升。同时,苏联解体后出现的俄罗斯不再是超级大国,除了拥有核武器以外,其他方面的国力总的来说比中国弱一些。所以,俄罗斯不得不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③Jeanne Lorraine Wilson,Strategic Partners:Russian-Chinese Relations in the Post-Soviet Era.Armonk,New York:M.E.Sharpe,2004,pp.3—13.
3.中国注重运用“软实力”与国际社会打交道。这也有助于中国实施伙伴外交战略。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注重运用“软实力”赢得远邦近邻的友谊与信任。其一,中国积极地与发展中国家打成一片,甚至融为某些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如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情愿做出让步,以十分便宜、甚至是零关税的价格购买东南亚国家的农产品,赢得众多邻国的信任。其二,中国注重在文化和教育方面和东南亚国家交流。中国成功地唤起东南亚人民学习汉语的热情。还在美国和欧洲设立孔子学院,推广中国文化。自从奉行了软实力外交,中国取得的直接成就是减少了亚洲国家的戒心。现在说中国威胁的声音小了,想和中国结成伙伴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了。④李焰:《魅力攻势:中国仗“软实力”屹立世界》,《华盛顿观察》2007年4月18日。
(二)关于中国伙伴外交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美国学术界认为,中国在实施伙伴外交战略过程中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中国与其伙伴之间既存在着一些共同利益,也存在着战略竞争。如中美之间就存在战略竞争,这些战略竞争主要体现在这样两方面:其一,两国在争夺东亚的领导权方面相互竞争。虽然中国一再表明,它绝不会在亚太地区寻求主导权或是谋求霸权,但它也肯定不会接受由美国主导的地区安全框架。其二,由于世界观的不同,中美战略竞争还体现在国际关系格局和准则以及美国在全世界的行为方式上。中国对美国霸权和美国试图推动形成单极世界的做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中国主张形成一种“多极世界”格局,其中美国这个前超级大国的力量遭到削弱和限制,而美国则寻求全球的“领导权”,并在全球建立一种有利于美国和西方世界利益的安全框架。冷战后,美国始终在加紧扩大和加强各种双边和多边安全联盟,中国政府则一直呼吁废除所有这样联盟和军事协定。中美之间的这些战略竞争影响两国构建战略伙伴关系。①沈大伟:《中美战略关系:从伙伴到竞争对手》,《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2期,第52—53页。
2.中国与其伙伴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真正的战略伙伴应该具有非常相近的世界观、战略利益、政治制度以及制度化的信息共享和军事关系。而中国和美国却持有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战略利益、对立的政治制度,更不存在什么信息共享,军事关系也是可有可无。这些也影响着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②沈大伟:《中美战略关系:从伙伴到竞争对手》,《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2期,第52—53页。
3.中国与其伙伴在台湾、人权、贸易、朝鲜半岛、军力平衡变化等问题上也都存在着摩擦。所以,实现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这样的目标将不容易。③Harry Harding,“The Uncertain Future of U.S.-China Relations,”in Guoli Liu ed.,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Transition.New York:Walter De Gruyter,2004.pp.180—194.有学者尤其指出,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部分,一旦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导致两国直接的军事冲突。这更影响中美战略伙伴关系的构建。④沈大伟:《中美战略关系:从伙伴到竞争对手》,《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2期,第52—53页。
无疑,美国学术界对中国在实施伙伴外交战略过程中具备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问题同样作了一定的研究。他们的这些分析虽然不大全面,但还是符合实际的。
四、关于中国伙伴外交战略历史作用的研究
中国伙伴外交战略无论是对中国自身利益还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美国学术界也对此作了较客观的分析。
(一)有助于为冷战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冷战后,对外构建伙伴关系的思想与中国外交战略目标是一致的。中国外交战略目标是维持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在此环境里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和维持政治稳定。所以,中国伙伴外交战略有助于国内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⑤Suisheng Zhao,“China Rising:Geo-strategic Thrust and Diplomatic Engagement”,in Suisheng Zhao ed.,China-U.S.Relations Transformed:Perspectives and Strategic Interactions.New York:Routledge,2008,pp.27—29.有学者指出,90年代中国通过建立“各种级别的伙伴关系”加强与别国在经济和安全事务上的协调,同时抵消美国的地区盟国集团对中国的牵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2001年与俄罗斯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⑥Evan S.Medeiros and M.Taylor Fravel,“China’s New Diplomacy”,in Guoli Liu ed.,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Transition.New York:Walter De Gruyter,2004,p.389.
(二)有助于提升冷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并有助于抵制国外“中国威胁论”。如今中国在帮助解决许多地区问题方面已成为积极主动的伙伴,赢得普遍赞扬。几年前,不少国家担心中国“搞霸权、试图强加于人和主导地区事务”;现在,这样的声音已经变小。如今中国越来越被看成为“好邻居和建设性伙伴”。⑦David Shambaugh,“ Return to the Middle Kingdom? China and Asia in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in David L.Shambaugh ed.,Power Shift:China and Asia’s New Dynamic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5,pp.24—25.
(三)推动冷战后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美国学术界认为,90年代中国实施伙伴外交战略有助于推动中国和其伙伴整体双边关系向前发展,尤其是促进中美和中俄关系的发展。
1.有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冷战后,在对美国的问题上,中国坚持一个基本上非对抗的“活动空间”战略,亦即努力与美国保持伙伴关系,而非对抗,有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⑧Christopher A.Ford,The Mind of Empire:China’s History And Modern Foreign Relations.Lexington,Kentucky: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2010.pp.231—232.有学者指出,中国90年代实施伙伴外交战略,尤其是与美国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有助于克林顿时期中国在共同利益问题上与美国合作,交换利益,并改变美国对中国的负面印象。其后,布什就任美国总统之初,曾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但最终还是将中国视为“战略伙伴”。①Suisheng Zhao,“Implications of China’s Rise for U.S.-China Relation”,in Suisheng Zhao ed.,China-U.S.Relations Transformed:Perspectives and Strategic Interactions.New York:Routledge,2008,pp.8—9.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学术界还认为,中国90年代确立的伙伴外交战略迄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当今美国奥巴马政府正是在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呼吁要建立“中美全球伙伴关系”。②David Shambaugh,“ When Giants Meet”,New York Times,June 15,2009.奥巴马总统要求美国在经济恢复、环境保护、防止核扩散和打击跨国威胁方面与中国积极合作和结伴。中美双边关系将进入新的时期。③Sujian Guo and Baogang Guo eds.,Thirty Years of China-U.S.Relations:Analytical Approaches and Contemporary Issues.Lanham:Rowman&Littlefield-lexington,2010,p.4.
2.有助于中俄关系的发展。自1996年中俄结伴以来,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不仅存在着,而且正产生一些实际效果。如中俄结伴第一个十年期间,俄罗斯成为中国武器主要来源国,当然近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售武器有所减少;双边贸易数额不断增加;俄罗斯越来越成为中国能源来源国;两国在发展太空和民用航空方面也开展合作。此外,两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进行了联合军事演习;在许多国际和地区安全问题上拥有类似的观点。总之,中国伙伴外交战略推动了冷战后中俄关系的发展。④James A.Bellacqua,“Introduction”,in James Bellacqua ed.,The Future of China-Russia Relations.Lexington,Kentucky: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2010,p.1.
(四)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推动国际合作。如中美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强调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推动亚太合作,共同对付面临的各种挑战,包括朝鲜半岛、中东、海湾和南亚等重要地区,以及在反对国际犯罪与缉毒方面的合作。⑤陈有为:《“江旋风”过后的省思——评江泽民访美成果与中美关系前景(之一)》,《联合早报》1997年11月11日。再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对世界和平、美国重要的国家利益不一定就是威胁。⑥Lowell Dittmer,“The Sino-Russian Strategic Partnership”,in Guoli Liu ed.,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Transition.New York:Walter De Gruyter,2004,p.229.
总之,美国学术界对中国伙伴外交战略的积极作用作了较深入和客观的研究。
综上,美国学术界对90年代中国伙伴外交战略确立的历史背景、内容与特点、实施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历史作用都作了较全面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一系列大体上符合实际情况的观点,从而说明美国学术界在此战略研究方面是较有成效的。
当然,美国学术界在上述探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对中国伙伴外交战略中的一些问题缺乏分析。如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有助于中国提出伙伴外交战略。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国际法和外交学教授威尔福利德·波尔威斯基和慕尼黑大学国际关系研究者肯迪·瑞提格认为,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儒家思想对当代中国外交有“非常影响”。如儒家讲究人伦友谊关系,倡导“五伦”(亦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师友”等五种人际关系)观念,推崇“人与人之间诚信”和以“善意”待人,等等。儒家这些思想影响当代中国外交,有助于90年代中国与其他大国建立“不同层次的战略伙伴关系”。⑦Wilfried Bolewski and Candy M.Rietig,“The Cultural Impact on China’s New Diplomacy”,The Whitehead Journal of 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Summer/Fall 2008,Volume 8,Number 3,pp.85—86.但美国学术界很少有人研究中国伙伴外交战略确立的传统文化因素。
第二,对中国伙伴外交战略中的一些内容产生误解。有美国学者认为,中国领导人为了努力避免与美国对抗,加强与美国合作,“放弃以前反对超级大国霸权的立场”,与美国以及其他许多大国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①Suisheng Zhao,“Implications of China’s Rise for U.S.-China Relation”,in Suisheng Zhao ed.,China-U.S.Relations Transformed:Perspectives and Strategic Interactions.New York:Routledge,2008,pp.8—9.其实,中国在与美国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过程中并未放弃反对霸权的立场。1997年9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002年11月在中共十六大报告里继续指出:“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胡锦涛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报告里仍然说道:“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所以,90年代以后中国努力避免与美国对抗,加强与美国合作,并与美国和其他许多大国以及地区组织构建战略伙伴关系,但仍然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一贯主张。
第三,一些评价不大公允。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吉尔伯特·罗兹曼2000年曾预言,在接下来的5年里(2000—2005),中俄有可能克服困难来发展双边关系,但在接下来的20年里(2005—2025)却“不太可能”实现“战略伙伴关系”。②Gilbert Rozman,“Sino-Russian Relations:Mutual Assessments and Predictions”,in Sherman W.Garnett ed.,Rapprochement or Rivalry?Russia-China Relations in a Changing Asia.Washington,D.C.: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2000,p.149.此种评价当然不大公允,因为事实上,近年来尤其是2005年以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直保持发展的势头。如双方高层交往密切,政治互信增强,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双边贸易不断扩大;能源合作出现历史性突破,核能、交通、科技、航天等领域合作取得进展。尽管在中俄构建伙伴关系的过程中也存在某些问题,但总的来说,近年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得较为顺利。由此可见上述评价并不公允。
尽管如此,美国学术界上述许多积极的探讨却有助于国外深入研究90年代中国伙伴外交战略,对当今中国学术界深入研究此课题也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