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高德更高 久仰人长仰——难忘父辈滕代远生前的几件事

2012-01-28滕久明

中共党史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抗大总校铁路

滕久明 柳 春

滕代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杰出的领导人。抚今追昔,我们兄弟撰文缅怀,寄托日久弥深的思念。

一、尽心操办抗大总校

由于滕代远早年曾参与领导秋收起义,和彭德怀一起领导平江起义,并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一起领导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参与缔造了人民军队,有着多年军事工作经验,又在苏联学习过军事,1940年5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时任军委参谋长的滕代远出任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以下简称“抗大”)总校副校长兼副政委,原副校长罗瑞卿调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抗大的前身是1936年6月由中共中央创办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林彪任校长,毛泽东兼任政委。林彪1937年8月任八路军115师师长以后,抗大的党政工作均由副校长主持。1940年4月,抗大总校搬到敌后开办。

滕代远到抗大任职时,正值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抗大抗大,越抗越大”,学校搬到敌后,教学与部队、教学与实战紧密结合。滕代远率领全校师生把战场当课堂,特别是在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反日军“扫荡”作战中,滕代远命令抗大600名师生组成阻击部队,在洪岭、三十亩地等战斗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当时,抗大总校许多连队距离战场只有一二公里,学员和日军仅仅隔着一个山包,头上盘旋着日军战斗机,耳边响着枪炮声。滕代远和教员们授课时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在山洼里上大课、在山坡上战斗操练时敌人冲上来了,说撤就撤,该打就打,敌人走了继续学习。许多在课堂上搞不明白的作战指挥要素和关节点,在战后总结讲评时教员稍一点拨,学员就心领神会了,而且会记住一辈子。“战斗就是学习,学习也是战斗”成了当时抗大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我军将领成长的独有风范。

滕代远制定的抗大总校第六、七、八期学员培训的总方针是:“输送大批八路军、新四军的中高级指挥员,建设我们党指挥下的一支铁军。”强调:“抗大培养出来的学员决不能只是懂得战争规律的理论家,学员个个都首先应该成为带兵打胜仗的作战指挥员。抗大的教学是否成功,要拿到真刀实枪的战场上去检验。你的作战对手——敌人恰恰会是我们抗大学员学习成绩的评分员。”

在抗大学员培训计划安排上,滕代远注重从实际出发。他特别要求“野战作战部队的需要,就是抗大培养学员的终极目标”。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抗大总校出来的学员,军事本领一定要响当当。抗大总校不仅仅是学校,它就是名副其实的作战部队。”

在抗大办学方向上,滕代远既着眼于部队目前作战需要,更着眼于未来我军的长远发展。他强调学习现代化军事技术,指出:“一个合成军队指挥员不懂得技术是战术的基础,就学不好合同战术,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目前,我军装备的落后是暂时的,随着战争的进程会不断改善而强盛。所以一定要把我们抗大办学的眼光和目标定在未来,绝对不允许短视,仅仅把思想束缚在‘小米加步枪’的水平上。”

为了迅速提高教学水平,滕代远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改革教育培训制度。为了适应在游击环境中开展专业教学的需要,滕代远命令在抗大总校各团、各大队都设立军政主任教员,连队设立驻队教员,保证基层单位在天天打仗的情况下能独立开展教学活动。他指示抗大总校抽调80名在职教员,成立了军政、教育和工作三个研究室,集中精力学习研究,准备担负起培养更多的中高级指挥人员的任务;举办教员训练队、后勤干部训练队、医务人员培训队;建立在职干部的学习制度,严格学习进度,定期上大课、测验、考核,定期举行学术讨论和时事政策报告;分期调回培训长期在外的抗大后勤人员,提高他们的政策和业务水平。为在作战中瓦解日军,抗大总校专门举办了日语培训队,强化训练三个月,使受训学员成长为受前线作战部队欢迎的“日军通”。尽管敌后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滕代远还是成功办起了工兵队,组织学员学习建桥、修路、筑城、爆破等专业技术。

按照加强正规化建设的规划,滕代远还对抗大总校的教学研究、教材编写、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健全,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他还亲自主持审定编译了苏联军事院校的统编战役、战术教材,仅抗大总校第七期,编印出版的教材就有41种,发行18000多册,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创新,逐步形成了滕代远特有的“严、实、深、细”的治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在加强对分校的领导和联系上,滕代远在明确办学方针、统一教材编制、统一教学方法、培训教员、调配干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大大加强了对分散在各个根据地分校的领导,使抗大的校旗在黄河两岸和江淮大地高高飘扬。

主持抗大校务期间,滕代远经常天还没有亮,就带着警卫员骑马赶到十几公里外的学员团、营、连队操场,检查学员出早操情况,查看队列是否严整,人员有无缺编。他不断深入各个连队检查训练效果、内务、着装,甚至连是否按规定位置佩带枪支和弹药也列入他的检查范围。滕代远以身作则和其他学员一样从连、营、团战术、战役基本指挥要领开始学起,学习炮兵、装甲兵、工兵和航空兵的武器操作使用和战场运用的原则。作为抗大总校的主要领导,他不断深入到各教学连队,依次听主要教员讲课,参加教学讲评。一次在团以上干部学员野外作业讲评时,他耐心地教育大家:“军事理论一定要和实战相结合,决不能机械地照搬,这样才能把书本知识学活用活”。夜间侦察课上,滕代远跟着学员队跑了整整一夜,还精神抖擞地参加教学讲评,鼓励大家:“夜战、近战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传家宝,敌人的飞机大炮在夜战、近战中是睁眼瞎,所以我们必须善于率领自己的部队在夜战、近战中杀出威风来。”

在抗大总校敌后办学期间参与的对日作战实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五月反扫荡”。1942年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集结6万重兵,以“铁壁合围”、 “铁筒封锁”等策略和“梳篦”战术,分多路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大扫荡”。八路军总部、北方局机关和抗大总校是日军“扫荡合击”、“重点歼灭”的主要目标。冈村宁次叫嚣:“消灭了抗大就是消灭了边区的一半!”“我宁肯牺牲二十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牺牲五十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总校的干部!”5月21日,日军四路合击占领了位于河北邢台县浆水镇的抗大总校驻地,依据抗大总校提出的跳出日军合击圈最佳时间点选择的“利害变换线”理论,滕代远决定使用“敌进我进”擦肩而过的战术到日军背后去打击敌人。针对日军队形密集而抗大总校非战斗人员多、物品多、行动不便、作战兵力只有一个警卫连的实际情况,滕代远命令“抗大总校领导三人各带一部分部队,供给、卫生、后勤等部门就地分散隐蔽,最后在王蒙寨山谷会师”。滕代远与教育长何长工率领的部队会师路罗镇后,果断决定“连夜突围”。部队以急行军速度穿插在日军的重重“扫荡”包围中,第二天拂晓顺利地摆脱了日军的合围圈,只有陆军中学在敌众我寡的作战中牺牲30多人,副校长史紫千受伤后被俘英勇就义。7月7日,滕代远在抗大总校纪念抗战5周年大会上特别总结了5月反“扫荡”的意义和抗大学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宝贵教学经验,会场上陈列了师生们反“扫荡”缴获的战利品。

滕代远在抗大总校工作期间,正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条件非常困难的时期。学校驻地在山西、河北最贫瘠的地区,吃的基本上都是在武装掩护下到50公里以外的游击区或靠近敌占区的地方背回来的高粱米和黑豆,干粮是柿饼拌米糠碾的炒面。为了从生活上保证教学,滕代远号召全校人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提出“节约一分钱,增加一分抗日力量”,总校实行严格的预算和决算;后勤部门自己动手建起了豆腐房、畜牧场、粉坊,开办了制造被服、鞋袜的军工厂和合作社,生产经销日用品和学习用品;学员们利用驻地房前屋后开荒造田,种植瓜果蔬菜、喂猪养羊,自己碾粮磨豆、砍柴挑煤,做到蔬菜、烧柴自给。滕代远经常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地检查伙房,要求大家想方设法让一线教员每周能吃一顿馒头。除了寒冬腊月外,滕代远和何长工一起跟着大家打赤脚,保证反“扫荡”、行军打仗时有鞋穿。

抗大的许多学员后来陆续成长为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有军长、兵团司令,有大军区政委、司令员,有军委各军、兵种司令员。1974年9月30日,滕代远出席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国庆25周年招待会,一位解放军空军干部来到滕代远的身边,报告说: “滕校长,您好!”“我是您的学生马宁,抗大六期毕业的,现在是军委空军司令员”。滕代远高兴地鼓励他:“把空军建设成为使敌人望而生畏的打击力量。”

自1940年到1942年,在滕代远担任主要领导的三年里,抗大总校培训出学员万余名,他们边学习、边战斗,被铸造成能文能武的优秀指挥员,为我军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直到今天,许多在世的抗大老领导、老教员,以及遍及军委各总部、各军、各兵种、各大军区曾在抗大总校学习、当过学员的同志,谈起老校长滕代远的严格要求、实事求是和深入细致的作风,印象深刻,无不动容。

二、倾情奠基人民铁路

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决定滕代远从军事工作转做铁路工作,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1949年1月,中央军委任命滕代远担任军委铁道部部长。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新中国的铁道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建功立业。

(一)加强学习,迅速转变工作角色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分组讨论时,滕代远第一个发言,愉快地接受党的安排,表示愿做一辈子铁路工作,努力把铁路工作搞好。

1949年夏,滕代远到哈尔滨铁路局检查工作,对刚从部队转业的同志说:“我也是刚从军队里下来,才搞铁路,新的形势要求我们重新学习,尽快从外行变成内行。”他带头夜以继日地学习铁路建设和管理知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指导经营管理和技术改造,使战争时期毁坏严重的铁路迅速得以恢复。为此,周恩来称赞他“是较早从军队转到经济战线的一个同志”。朱德称他为“将军大老板”。12月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乘坐的专列驶过长春继续向北开进。在哈尔滨铁路局分界站陶较昭,哈尔滨铁路局局长兼书记庄林奉命登上专列,向滕代远报到后,两人一同来到毛泽东面前。滕代远报告说:“主席,这是哈尔滨铁路局局长兼书记庄林同志。”毛泽东与他亲切握手,打招呼。滕代远说:“他原来也是八路军,后来改行搞铁路。”毛泽东说:“许多同志都要搞他们过去不熟悉的东西,这是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需要。代远同志,你要带头学习。”毛泽东向庄林了解了哈尔滨铁路局的运输生产和学习苏联铁路先进经验的情况后满意地说:“我曾说过,关键在于学习嘛。”列车驶到局分界线安达车站,庄林下车前,滕代远叮嘱他道:“毛主席的话你要牢牢记住,我们都要加强学习。”

(二)改革铁路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如何改革旧铁路?在当时条件下,主要的出路是学习苏联经验。铁道部建立伊始,滕代远针对中国铁路实际存在的问题,参照苏联铁路建设经验,在铁道部其他领导同志的协助配合下,连续召开了运输、调度、工程、机务、运价、财务等一系列会议,大刀阔斧地实施铁路的统一管理,采取措施很快端正明确了铁路工作的指导思想,建立了分级管理、统一调度指挥的全国铁路管理新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于1950年2月颁布《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使新中国铁路有了统一的基本法规。这些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铁路的管理分散、各自为政的情况,为办好新中国铁路迈出了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滕代远认为,路风建设是铁路的基本建设,他适时提出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理念,自己身体力行倡导树立人民铁路的新风,在全路大力掀起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热潮,促进了铁路运输安全和效率的提高。

(三)大力建设铁路新干线

在迅速恢复原铁路干线运输的基础上,滕代远按照党中央决策,大力推动新线建设。自1950年到1952年铁道部先后动工新建了成渝、天兰、来镇、兰新、宝成、丰沙铁路,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序幕。“一五”计划期间,铁道部又陆续动工新建兰烟、包兰、黎湛、鹰厦、萧宁等铁路,掀起了铁路建设的第一个高潮。随后,又建成了集铁路公路一体的武汉长江大桥,使“天堑变通途”,把京汉、粤汉铁路连为一体,构成纵贯南北的钢铁大动脉。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之时,全国铁路营运里程已达到26708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达到3174亿吨公里,使铁路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行官”和“大动脉”。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千百年以来,人们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黄河水,长江桥,治不好,修不了。”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实现了历史上的创举。在修建长江第一桥即武汉长江大桥过程中,大桥的基础工程采取什么样的建设方案?曾一度存在严重分歧。滕代远经过缜密调查与研究,顶住各方压力,挑战苏联政府派来的以苏运输部部长为首的工程代表团的权威,否定了沿用了100多年的“气压沉箱法”,坚决支持以西林为首的苏联驻中国铁道部专家组提出的具有创新思路的“管柱钻孔”方案,确保了大桥建设的顺利推进。这种方案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经过我国工人、桥梁工程人员共同研究,共同试验,共同完成的。大桥建成后,他组织的专家验收说,这座大桥是我国历史上最好的大桥,既经济、美观,又迅速、安全。它的使用至少保证100年。滕代远还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大桥施工中挑土的劳动。2002年八九月间,在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45周年之际,第一次进行了大检修,经过中国科学院专家测评,大桥的设计、施工和养护都是一流的,其使用期限至少在100年。2003年6月11日,滕久昕和二哥滕久光、三哥滕久明到大桥局向他们赠送部分历史老照片,时任桥工处党委书记的萧柏林兴奋地告诉我们:不久前刚给大桥做完“体检”,数据表明:还可以使用50年,没有一点问题!我们听后非常欣慰。现在,每当我们路过武汉长江大桥,总觉得滔滔江水,巍巍长虹都在彰显滕代远善于学习、尊重科学的严谨态度,展示其锐意创新、敢于担当的崇高品质。

(四)积极调研、科学决策

1962年11月到1963年1月,滕代远到东北沈阳铁路管理局、大连分局、工厂、学院等地了解情况,检查工作。该局要求给他们增加定员1万名。滕代远则认为该局任务没有增加,当时职工已有5万多人,还可以减去8000人。他组织了工作组和大家一起到基层现场检查、研究,向中共大连市委、沈阳市委、辽宁省、中共中央东北局作了汇报,经党组织研究讨论之后,决定不能增加定员,并从现员中减去8000名。在股以上近千人的干部大会上,滕代远作了报告,上下统一了思想。1963年1月至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铁路计划会议上,大家要求增加定员8万人,意见相持不下。于是会议要求滕代远回北京把沈阳局的情况向大家报告,打通思想,解决问题。结果,听了滕代远的报告,大家不再坚持增加定员的意见,表示回去再加以仔细地研究,当年铁道部做到了精减多余人员10万名。

(五)关心铁路职工生活

滕代远身居领导职务,始终把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排忧解难,提高职工家属的生活水平放在重要的地位。当时铁道部的人都知道,滕代远有一个老习惯,即检查工作要看职工宿舍、医院、食堂。不仅看铁路的,还看地方上的,进行对比。看到地方上做得好的方面就要求铁路单位学习。这一套工作方法,促进了铁路职工、家属的生活改善,提高了职工生活水平。在参观汉阳防腐厂时,滕代远对厂领导提出了严肃批评:防腐厂没修好,家属宿舍、办公楼、理发室都已建好。理发室只有一个理发员,却买了5把大理发椅。家属宿舍没有人住,办公室也很空。他明确要求:你们先将防腐厂修好,开始生产,现在等着用枕木。可是你们不先解决防腐枕木的生产问题,而是先解决生活问题。况且操纵各种设备的人员都不在,批评他们不注重生产。指出只要解决了生产问题,其他问题都好办。

一次在参观一个行车公寓时,滕代远一进门就发现室内很暗,灯泡很小,只能在室内休息,不能看书看报。滕代远问公寓管理员:“你们的被子多长时间洗一次?”管理员回答:“一个月洗一次”。他又问:“你的被子里有没有虱子?”管理员说: “可能有”。滕代远当时就打开被子,因为这被子是司机司炉盖的,特别黑。打开被子后,马上发现一个很大的虱子,他非常生气,当时就向身边的分局长及公寓管理员说:“限你们一个星期的时间,将墙刷白,灯泡换大的,要能使乘务员看书、看报。每次乘务人员用过被褥就要换洗,使乘务人员休息好,开好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下个星期我来检查,你做不到就要撤你们的职。”并说:“你们不要看轻了你们的工作,这是间接的为人民服务,你们的工作做好了,使乘务人员休息好,开好车,不出事故,乘务人员直接为人民服务,你就是间接为人民服务。只有各自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你们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为铁路运输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一个星期之后,他又去检查了这个行车公寓,室内墙壁刷洗一新,灯泡也通通换成大的了,室内很明亮,被褥也干净了。他看后很满意,当时对管理员给予了表扬,并说:“我上次来对你们的批评严了些,态度也不好,请你们原谅!”管理员说:“您批评得对!不然我们还改不了这么快。”分局长说:“我也有缺点,过去对这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反映情况不及时,以后要改正缺点。”

(六)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

1950年1月23日,济南铁路局花旗营车站发生一起重大行车事故。由浦口北上的一辆军用列车,因花旗营站值班人员工作不认真,错搬道岔,致使该列车与停在站内的货物列车相撞,死伤多人,延误行车10多个小时。那时全国刚解放,铁路一些单位还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但是,滕代远并不强调客观原因,他立即组织处理事故、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行车安全,并主动在政务院会议上作了检讨,并自请处分。他说:管理铁路必须有严格的纪律,一定要从严要求,对领导干部也不能例外。此事在全国铁路引起很大震动。

还有一次,正在开会,铁道部公安局局长进来报告铁路上发生的一起货物被盗事故。滕代远听了十分生气,认为这是对国家财产严重不负责任的失职行为,当场严厉批评道:“吃了人民的粮食,不为人民办事。”但事后,又觉得批评的方式有问题,不该拍桌子训人。次日他又找到这位局长,诚恳地向他道歉。这种光明磊落的态度,对同志对自己都严格要求,使干部很受教育。

三、厄运逆境时委曲求全坚守真理

滕代远在曲折多舛的人生经历中,无论革命处于逆境还是顺境、低潮还是高潮,他本人受到重用还是遭到排挤,工作取得成绩还是有了失误,他都始终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信念坚定,坚持真理,追求理想,服务于广大中国人民。就是面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他也敢于坚持原则,刚正不阿,敢于与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铁骨正气。

四一二事变后,革命形势急转直下,白色恐怖肆虐。担任长沙郊区农民协会委员长的滕代远,目睹了革命者血染湘江的惨状,化悲痛为力量,遵照党的指示组织“复仇队”捕杀反动土豪劣绅,有力打击了反动派的气焰,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1933年初,受左倾错误排挤,滕代远离开红3军团,改任中革军委武装动员部部长。他虽遇不公,却顾全大局,积极为党工作,用两个月时间完成6.2万多人的“扩红”任务。

20世纪50年代后期,经济建设发生“左”的错误,由于铁道部关于我国铁路发展的十五年规划在1958年3月的中央成都会议上未被通过,被毛泽东主席批评“指标保守了!”滕代远反对“大跃进”时期的高指标、浮夸风,与彭德怀对形势有共同的看法,因此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有人要把他往所谓彭德怀死党上划,质问“滕代远一直和彭在一起,为什么不出来揭发彭”?周恩来总理在会上作解释说:“滕代远同志有病请假了,未出席会议。”他虽没有被牵连进去,但心情非常沉重。他与彭德怀相知甚深,他知道彭德怀忠诚于党的事业,为祖国和民族解放奋不顾身,为人民幸福殚精竭虑,怎么会“反党”?他在彭德怀专案审查委员会的会议上经常保持沉默,很少发言。回到家里,秘书问他:“彭总到底有什么问题?”他迟迟不答,最后长叹一声说:“彭老总就是脾气大些,容易得罪人。”除此之外,他一句话也不愿多说,至死也没有违心地说过污蔑彭总的话。直到1969年,一个“造反派”组织编印了一本《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万岁》的宣传材料,胡说:“在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 (古田会议)上,彭德怀等人提出了一套资产阶级的军事路线。”滕代远在旁批注:“彭德怀没有参加古田会议”。这本小册子还肆意美化吹捧林彪等人,歪曲篡改史实,将林彪说成是南昌起义的领导者。滕代远十分愤怒,又用钢笔在书面上作了批注,写上:“伪造,大吹林彪”的字样。5年后,当滕代远在北京医院病逝的前一天,彭德怀也在301医院含冤去世。平江起义的两位领导人、两位生死与共的亲密战友几乎是同一时间撒手人寰。

“文化大革命”期间,滕代远受到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被抄了家,软禁在广东从化。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滕代远回到北京。身体虽已垮了,斗志却依然坚定。1974年1月,“四人帮”又一次在党、政、军各部门搞突然袭击,把矛头直接对准周恩来及中央和地方的一大批老同志,以达到他们篡党夺权的目的。而此时的滕代远,身体已十分衰弱,面临国家的严重危局,他心急如焚。这年“五一”节,肺炎刚愈的他出席了在中山公园举行的纪念活动。文艺演出时,陈云离开座位坐到他身边,两人交谈十分亲热。散场的时候,叶剑英、李先念等,许多熟悉的老同志都来和他握手,问候他。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也挤过来问好,要握手。滕代远与他碰了一下手,一言不发,匆匆离去。事后,滕久昕问起这事,滕代远竟生气地说:“我不认识他!”见儿子不理解他的意思,气愤地大声说:“我不认识他!我就是不认识他!”边说还边用拐杖使劲戳着地板。是年8月,滕代远抱病出席党的十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后,大会秘书处送来一套新闻照片,他要人帮着装入镜框。有人建议,选一张毛泽东、周恩来、王洪文三人在主席台上的。他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要挂就挂毛主席的!”他愤愤然地说:“王洪文,入党才几天?有什么资格作修改党章的报告!”

在所谓揪“走资派”和“叛徒”甚嚣尘上的日子里,东北三大派群众组织先后9次找滕代远调查所谓宋任穷的“叛徒”问题。他从不趋炎附势,也不怕引火烧身,每次都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反复负责任地写证明材料说:“宋任穷是我党的好干部,忠于党、忠于人民,没有叛变问题。”有一次铁道部造反组织来人找到滕代远,要他交代吕正操在铁道部执行“一长制”的问题。滕代远听后告诉来者:“我是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我负主要责任。你们为了打倒吕正操,不能什么事情都强加给他。”直截了当地回绝了“造反派”的无理要求。 “造反派”不甘心,竟说吕正操在党组会上反对过他,滕代远很坦然地答:“在部党组会上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应摆在桌面上来讨论清楚,弄清是非,才能做好工作。”他义正词严而光明磊落的回答,让“造反派”无功而返。

在那个非常时期,滕代远不仅自己坚决抵制“四人帮”,而且要求身边的人也要坚持真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秘书汤树屏去看望滕代远,倾诉对运动的不满和疑惑,滕代远劝他:“风物长宜放眼量,没有工作做,就多看看书,加强学习,完善自我。 “造反派”如果揪你,就硬着头皮顶住,千万不要胡说八道。对别人不要胡说八道,对自己的事也不要胡说八道。虽然现在许多事情都无法解释,但我们是共产党人,总得牢牢记住共产主义信念。要相信真理能战胜一切,共产主义能战胜一切,千万不要丧失这个信念。”

四、鞠躬尽瘁作风严谨,家教严格公私分明

1964年,滕代远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离开了工作15年的铁道部,他是党的第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尽管身为革命的功臣,又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更不以权谋私,始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20世纪50年代初,腾代远去四川视察宝成线铁路建设时,和同行的局长、处长们翻山越岭,进出隧道,细心检查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渴了,喝一口军用水壶里的凉水;饿了,和工人们一起蹲在隧道口野餐。有一次到集二铁路检查工作,天寒地冻汽车抛锚,滕代远说:“没有车就走着去,一分钟也不能迟到”。带领大家爬山走近路,按时赶到会场。秘书的日记清楚地记录着:工作36天没有休息一天。为了不惊动和不麻烦地方领导,节约开支,滕代远出差都吃住在公务车上。地方的负责同志请他住宾馆,他说:“我们搞铁路的人,两根钢轨就是我们的岗位,我在车上睡的踏实。”在铁道部,滕代远坐的是一辆旧汽车,办公厅为部长们从苏联进口了两辆吉斯牌高级小卧车,滕代远严厉批评这种做法,坚决不坐。后来,苏联的交通部部长送给他一辆吉姆牌小轿车,经上级批准,部里上交了吉斯车,他才换坐了吉姆车。

滕代远任铁道部部长兼任铁道兵司令员时,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之职也没有免,刚开始工作人员还到军区领点衣物和办公用品,他知道后批评他们,让把衣物退回去。朱德、彭德怀、李立三、薄一波、王震、王首道等中央首长常到家里做客,他让买些水果、肉菜食品招待,从不报销。他说:“这些领导同志是到我家来做客的,怎么能让公家付招待费呢?”

工作时严格按规定着装。滕代远无论出差在外,还是在铁道部机关上班仍和在军队工作时一样,穿路服,佩路徽,头戴大盖帽,扣紧风纪扣;参加外事活动和国家重要节日、重大活动,他很注意仪表着装,体现出职业军人严谨自律一丝不苟的作风。

1938年4月,滕代远的父亲得知已失去15年音讯的儿子的消息后,老人凑齐盘缠辗转到延安找儿子。父子相见,身居中央军委参谋长的滕代远自己掏钱叫警卫员买来一只母鸡款待父亲。按家乡习俗,将鸡头、鸡尾、鸡腿敬献长辈。“牙祭”后,滕代远便让父亲到大食堂吃饭。老人离开延安时,滕代远将身上仅有的4张5角纸币和一个红色锁口布袋送给老人家。毛泽东主席知道后,亲笔写信,托李富春请老人家吃顿便饭,代表自己送了10块光洋。

1950年9月,滕代远未曾谋面的长子滕久翔因生活困难从老家来到北京探亲。见到已经长大成人的大儿子,滕代远夫妇分外高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陪伴大儿子游览了北海、故宫、颐和园等名胜古迹,浓浓的亲情使得滕久翔萌生了“在北京找个工作”的念头。滕代远沉思片刻后劝久翔说:“按父子情分,我应该在北京为你找个事做。但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只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没有以职权谋私利的权力,部长更不能例外。再说,你在老家上有祖母,下又有爱人和孩子,你不能把这副担子交给当地政府和人民啊!你应该回去。”临行前,他还反复叮嘱久翔:“要安心在家乡搞建设,做好阳春,多打粮食,为国家抗美援朝出把力。家里有什么苦难要自己想办法克服,不要打我的牌子向政府要救济或提其他要求,给国家添麻烦。”滕代远将自己在革命战争年代用过的旧衣裤及一些家什送给滕久翔,希望儿子“像战士一样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世上没有一个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女,但滕代远的信念永远都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孩子们童年的记忆里,滕代远经常出差,在北京也是早出晚归忙工作。他回到家只要坐到办公桌前一开台灯,孩子们立即压低说话声音、然后悄悄离开,台灯下父亲批阅文件的身影永远映在儿辈们的记忆里。父亲平时难得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玩。周日偶尔到野外或公园散散步带上孩子,那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父亲除了出国访问置装外,就没有添过新衣,在家里总是穿着旧外衣和打着补丁的内衣。受他的影响,滕久明、滕飞上中学时,以穿有补丁的衣服为荣。父亲吃饭很简单,一般每餐两个菜,有一盘炒辣子、炒青菜和粗细粮搭配的米饭,摆一碗久翔大哥送来的腊肉或腊鱼就是丰盛的菜肴,来了客人和亲友才加菜。从1949年初全家进北平,一直到父亲去世,20多年一直住在北京东城区煤渣胡同27号。老房子年久失修,有次朱德总司令来探访后想给他换个好一点的房子,他说这个房子已经很不错了。组织上要给他换房子或翻修改造,都被他拒绝了。滕家的东墙外紧挨着一家汽车修配厂,一家人多年饱受马达和机床噪声之苦,可终究未能改变他不搬家的决定。进城后,用上了电灯、自来水,父亲把工作人员和孩子们叫到一起宣布:“国家建设不易,要节约电和水,这不仅仅光为了节约电费和水费,我们把节约下来的电用在生产上,就可以多出产品,支援前线,加快建设。”不许家人公车私用,必须用时自己付钱是父亲给全家人规定的纪律。他经常检查司机的行车登记和自己因私用车付款的情况。一次滕久昕因怕违反按时归队的纪律,私下动用父亲的红旗轿车返回驻在郊区30公里外的部队,事后滕久昕和秘书都受到父亲严厉的批评。

严格教育子女是滕门的家风。滕久光、滕久明本来在八一小学读书,他说:“在干部子女成堆的学校里,只会使你们滋长优越感,你们要和工农子弟打成一片,向他们学习。”父母不仅让兄弟俩转到普通小学上学,还让孩子们从母姓,每次填表,在“家庭出身”这一栏中填“职员”两字;父母很少给孩子们做新衣服,都是将哥哥穿剩下的给弟弟穿,母亲还教几个儿子自己打毛衣穿,同学谁也不知道他们的父亲是中央四级高干,使孩子们从小就淡泊名利,低调做人。为了更好地教育滕久光,父母决定把他送到警卫秘书的老家锻炼。父亲说:“这孩子自从跟我们进了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像生活在蜜罐里,不知农民的辛劳,不了解庄稼是怎么长出来的。这样下去,容易变成资产阶级的纨绔子弟,我看还是让他到老解放区,找个庄稼汉当老师,学学种地,吃点苦,对孩子有好处。”滕久光被送到河北唐县一个山区艰苦的农村,后来又让他带上户口到黑龙江省依兰县姥姥家,一边上学一边参加劳动。东北的高粱米、大馇子粥把他养得非常结实,慢慢地滕久光勤快起来了,劈柴、买煤、买粮、到几里外的松花江边挑水……姥姥家里的力气活他一人全包了。三年之后久光回北京,成了滕家动手能力最强的一个孩子。1962年,台湾国民党蒋介石当局叫嚣反攻大陆,滕久光想保卫祖国报名参军。滕代远热情支持他,觉得自己多年来倾注的爱抚和教育没有白费,他对滕久光说:“你这样做是对的,人民共和国需要你们捍卫。人民解放军是个大熔炉,希望你在熔炉里锻炼成才。”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父亲向党中央要求降低自己的工资水平,已是共青团员的滕久明也主动向学校提出,每月从口粮中减少一斤半支援灾区。由于粮食和副食紧缺,营养不良,孩子们都患了浮肿病。为了弥补粮食的不足,周末母亲还带着孩子们到野外或天坛公园挖野菜,摘榆树叶、柳树叶。

1973年8月,滕久翔到北京看望病情日趋严重的父亲。见父亲每餐还要吃一个窝窝头,心疼地劝道:“爸,这东西是粗杂粮做的,吃了不容易消化,等您病好后再吃不迟。”滕代远却执意地说“我从1960年开始,已经吃了10多年了。”老人还语重心长地告诉久翔:“今天共产党的官,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关心群众,体贴群众,不能只顾自己,要时时不忘旧社会的苦,才知今天新社会的甜。今天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你应该好好工作,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1970年8月,三儿子滕飞在部队执行任务时因车祸重伤昏迷,部队希望家属速去部队。滕代远得知后,对前去处理此事的卜占稳秘书交代:“一是滕飞要是去世了,你不要提任何要求,丧葬一切由部队安排;二是如果还有要求的话,就是请部队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抢救,因为孩子还很年轻,只有23岁,还能为党和国家干几十年。请你转告部队领导,家属的意见就是这些,没有别的要求。”8年后,滕飞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学雷锋先进干部标兵”,推选为五届人大军队代表。在这之前,滕代远曾告诫滕飞永远不能忘记人民,他说:“大革命时期有一位农协会员为了保护我英勇地牺牲。我自己就是人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掩护下来的,我们怎么可以在胜利后忘记人民、脱离群众呢?”

1974年11月30日晚,滕代远已丧失了语言功能,看着身边相濡以沫的老伴和孩子,他想说就是说不出话来。急了,他拿起铅笔在纸上反复写画着,谁也看不懂他写画的究竟是什么。母亲安慰他,要他慢慢写。突然,“啪”的一声铅笔尖折断了。滕久昕连忙换了一支笔,重新翻开一张纸,让爸爸把字写大点。终于,他用尽最后力气写下“服务”两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滕代远毕生的宗旨和追求。滕久昕紧贴着爸爸的耳朵说:“爸爸,你要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会这样做的,您放心吧!”滕代远艰难地点点头,泪水从他的眼角流下。翌日9时15分,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70岁。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致悼词时评价他的一生是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这是对他毕生言行最真实准确的写照。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我们敬仰的父辈滕代远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回忆往事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与父辈进行了一次心灵交流,他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里更加鲜活清晰,他的光辉业绩历历在目,他的崇高精神永远长存!

猜你喜欢

抗大总校铁路
我们从抗大走来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罗瑞卿在抗大(上)
总校制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征稿 启事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名校的分校如何传承总校文化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
毛泽东领导抗大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