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2012-01-28孙艳玲
孙艳玲
中共十七大以来,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深刻变化,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这五年里,中国外交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外交为国家发展服务的主线,有效应对各种涉外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新进展。
一、中国同主要大国的关系保持稳定并有所发展
中国一直非常重视发展同大国的关系,并把它作为中国外交的关键。这五年来中国积极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互利共赢的大国关系框架,同主要大国加强战略对话,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探索建立和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中美关系总体上保持稳定和发展。中国积极推进双方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美国以合作方式、通过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两国的矛盾和分歧。两国高层和各级别交往密切。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两国一致同意共同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2011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访问美国,中美就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中美之间建立了多个磋商机制,这几年来,两国多次成功举行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等磋商,并从2009年起建立并成功启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这些磋商机制对于中美加强交流与沟通,以化解矛盾和增进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国经贸合作继续深化,中美连续6年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1年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编:《中国外交:2007年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第245页;《我连续11年成为美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人民日报》2012年2月17日。中美在能源、环境、科技、反恐、人文等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不断加强,两军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双方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协调。
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深化。中俄两国高层交往频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能源等领域的互利合作不断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配合和协作更加密切。2008年10月,中俄两国《关于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件正式生效,中俄历史遗留边界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中俄都非常重视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目前,中国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也跻身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之列。②李克强:《推动中俄贸易和投资合作再上新水平——在中俄贸易和投资促进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外交部网站,2012年4月29日,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zyxw/t927497.htm;《商务部负责人谈发展中俄经贸前景:深化中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人民日报》2012年4月27日。随着2009年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的签署,以及2010年中俄原油管道的顺利竣工并投入运营,两国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迈上新台阶。2009年和2010年中俄两国分别举办“俄语年”和“汉语年”活动,2010年9月,中俄两国元首宣布2012年和2013年两国将互办“旅游年”,这些活动进一步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理解。2011年,中俄双方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制定了未来10年两国关系发展规划。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积极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
中国同欧盟、欧洲大国合作加强。中国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扩大同欧盟的全面务实合作。中国与欧盟及其成员国保持密切的高层往来,定期举行中欧领导人会晤,政治磋商机制不断完善,从2010年起定期举行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中国深化中欧经贸合作,从2008年起定期举行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目前,中国是欧盟在全球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欧盟连续8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是中国最大进口来源地,中国和欧盟双边贸易额从2007年的3561.51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5672.1亿美元。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编:《中国外交:2008年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第231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谈中俄、中欧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互利促合作合作促发展》,《人民日报》2012年4月25日。中国积极发展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总理定期举行年度会晤。2008年,中英两国宣布建立副总理级经济财金对话机制,定期举行会议。2007年至今,中国一直是英国在亚洲的最大出口市场。②谢益显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9)》,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第536—537页;《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文章:煦风东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11年1月5日,http://www.fmprc.gov.cn/chn/pds/wjdt/zwbd/t783696.htm。中法关系发展顺利,2010年,两国就建设互信互利、成熟稳定、面向全球的新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成新的共识。中法两国经贸关系稳步发展,目前,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商品进口国、技术引进来源国和第四大贸易伙伴、投资国。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政策规划司编:《中国外交:2010年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第105页。中德关系发展平稳,多年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经贸、技术合作伙伴。④谢益显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9)》,第539页。2010年,中德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2011年起,双方定期举行中德政府磋商。近年来,中欧关系的内涵不断充实,中欧在政治、经济、城镇化建设、能源、人文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到新水平。
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定的原则和精神,加强对日工作,扩大积极面、抑制消极面,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全面发展。两国在政治层面保持交往和接触。2008年,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两国领导人共同发表《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是中日之间第四个重要政治文件,是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政治保障。两国经贸合作稳步推进,各领域交流不断开展。目前,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对象国,日本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⑤《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在佐贺县发表演讲》,外交部网站,2011年8月26日,http://www.fmprc.gov.cn/chn/gxh/mtb/zwbd/dszlsjt/t852269.htm。2011年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支持日本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向日方提供援助。中国妥善处理中日争端,捍卫国家主权,针对日本在钓鱼岛等问题上挑起的争端,中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主权的行为,同中方一道,维护中日关系发展大局。⑥《胡锦涛就当前中日关系和钓鱼岛问题表明立场》,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ldhd/2012-09/09/content_2220443.htm,2012年09月0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声明》,2012年09月10日,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zyxw/t967820.htm。
二、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为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而努力,并逐渐与所有周边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中共十七大以来,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方针以及“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双边和区域合作,促进形成机遇共享、共同发展的周边合作局面,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
政治上,中国同周边各国高层交往频繁,互信不断增强。中国同周边几乎所有国家都实现了高层互访和交流,这些重大外交活动增加了同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深化了各领域互利合作,促进了本地区和平与发展。中国先后与韩国、越南、老挝、尼泊尔、缅甸、哈萨克斯坦、蒙古、乌克兰等国建立和发展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巩固同朝鲜、巴基斯坦的传统友谊,推动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中国推进中印睦邻友好合作,共同维护两国边境地区和平安宁,保持两国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为增进睦邻友好而作出的努力,受到广泛赞誉。
经济上,中国致力于促进互利共赢,同周边国家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利益融合加深。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同亚洲国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对话,积极参与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项目合作,同日本、韩国等加强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合作,同马来西亚、印尼、韩国、新加坡等国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与越南、缅甸等国签订自主选择的双边货币结算协议,为促进亚洲经济企稳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周边大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越来越多国家的最大出口市场。①《杨洁篪外长:2011年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外交部网站,2011年12月19日,http://www.fmprc.gov.cn/chn/pds/wjb/wjbz/zyhd/t888421.htm。
区域合作上,中国弘扬开拓进取、开放包容、同舟共济的精神,稳步推动各种机制合作,促进地区国家共同发展。中国积极参加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峰会等机制合作,为这些机制的发展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稳步推动与这些机制间的区域合作进程,推动形成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地区合作格局。中国积极发展与东盟务实合作,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使世界上近1/3人口得到实惠。中国重视发展与南盟的友好关系,在2010年第16届南盟峰会上,中国宣布向南盟发展基金捐款30万美元。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政策规划司编:《中国外交:2011年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第266页。中国积极推进中日韩合作,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及东亚领导人系列峰会,实施中日韩合作行动计划,2011年底,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官产学联合研究顺利完成,2012年5月,中日韩一致同意年内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国努力加强上合组织内的经济合作,深化同中亚国家务实合作,2009年底,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竣工通气,2011年,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③《王岐山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人民日报》2012年6月7日。中国的积极参与为区域合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维护地区安全上,中国主张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积极参与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妥善处理与邻国的分歧,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国积极参加东盟地区论坛、香格里拉对话会等地区多边安全对话,促进地区安全稳定。中国同上合组织各成员国采取协调一致行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建立完善安全合作机制。中国参与东北亚和平安全机制建设,推动谈判解决朝核等地区热点问题,为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和平稳定做了大量外交努力。中国坚持维权维稳相统一,根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妥善处理有争议的领土问题。2011年,中国同东盟国家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指标达成一致,并设立30亿元人民币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对于维护中国主权,保持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增进中国与东盟互信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广泛参与打击恐怖主义、海盗、网络犯罪等国际合作,与各国携手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2011年实现了同老挝、缅甸和泰国在湄公河开展联合巡逻执法。近年来,中国在维护地区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人文交流上,中国积极推动教育、文化等合作,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活跃,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内容更加丰富。2009年,中国就中朝、中蒙建交60周年举行一系列交流庆祝活动,中朝首次互派青年百人团和青年外交官团互访并实现机制化,中蒙首次组织青少年代表团互访。2010年,中国同印度、印尼、越南、缅甸等邻国分别以“友好年”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庆祝双方建交60周年。中国同周边国家间文化、媒体、智库、非政府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也取得新的进展。中国同周边国家人文交流的深入发展,加深了中国与这些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此外,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各种援助继续增加,并对遭受自然灾害等困难的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2008年缅甸风灾和尼泊尔水灾后,中国分别向缅、尼提供资金援助。2009年印尼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政府和红十字会分别提供了现汇援助。2010年巴基斯坦特大洪灾、印尼地震海啸和火山爆发、泰国水灾、柬埔寨严重踩踏等事件发生后,中国均提供了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中国向巴基斯坦、孟加拉、柬埔寨、老挝等欠发达国家提供优惠贷款,积极参与各国灾后重建和阿富汗等国战后重建。
三、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长期以来,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真诚合作,结下了深厚友谊。五年来,中国继续巩固和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深化传统友谊,扩大互利合作,夯实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基础地位。通过援助和投资等方式,真诚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发展,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和共同利益。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不断加强,有效拓展了国际合作空间。
重视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各领域友好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非高层互访进一步密切,中非关系全面推进。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引领下,中非务实合作进一步深入发展,中国完成2006年北京峰会对非洲国家的承诺,2009年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出台了推进对非合作的新八项举措,2012年在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上又宣布今后3年将采取措施在5个重点领域支持非洲和平与发展事业,推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积极发展同非洲各国的关系,经济、文化、体育、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2009年起,中国连续三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①杨洁篪:《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外交部网站,2012年7月16日,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zyxw/t951495.htm。中国加强与非盟等组织合作,2008年,中国—非盟战略对话开始启动,2012年,中国承诺未来3年向非盟提供6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中国积极推动非洲和平稳定,为南北苏丹、索马里等非洲热点问题的解决发挥重要作用。中非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应对全球性挑战上的相互支持进一步加深,中国坚定维护非洲利益,非洲国家也继续在涉台、涉藏、涉疆等重大问题上给予中国坚定支持。中非这种“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全面提升同阿拉伯国家友好合作水平。中国同阿拉伯各国以及阿盟、海合会等组织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和联系。中阿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达到新高度。2010年,中国同阿盟宣布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将中阿关系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中国深化中阿各领域友好合作,双边、多边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经贸、能源、投资、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取得重要进展。近年来,中阿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阿拉伯国家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②温家宝:《共创中阿合作的美好未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企业家大会暨投资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外交部网站,2012年1月19日,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zyjh/t897456.htm。在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问题上,中国秉持公正立场,积极做有关各方的工作,支持并推动国际社会解决有关问题的努力。中阿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推动中拉关系迈上新台阶。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拉关系,2008年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首份《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提出中国政府将致力于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确立了中国对拉美“互尊互信、扩大共识,互利共赢、深化合作,互鉴共进、密切交流”的总体目标。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拉高层政治交往频繁,政治互信进一步深化,中国同拉美地区组织的关系不断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更加密切。中拉经贸合作实现新的跨越,中拉贸易连续十多年增长率超过30%,中国已经成为拉美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国,巴西、智利等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①《中拉金融合作、中国经济成为美洲开发银行年会热门议题》,《人民日报》2012年3月21日。中国与拉美国家在经济一体化方面也取得新的成果。目前,中拉关系呈现全面快速发展良好势头。
深化同发展中大国的战略互信,推进同新兴市场国家的对话、合作、协调。近年来,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中国是“金砖国家”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始终把同其他“金砖国家”的合作作为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并在其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从2009年开始,中国每年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本着开放、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以循序渐进、积极务实的方式推进“金砖国家”合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11年,中国成为“金砖国家”各成员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投资也出现快速增长势头。②《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举行之际中国政策主张受各方关注》,《人民日报》2012年3月29日。
四、中国通过多边舞台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多边外交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地位突出。五年来,中国多边外交形式更加多样,特点更加鲜明,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多边舞台上,中国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和全球性问题治理,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中国更加全面、深入地参与了以联合国为重点的国际组织多边活动。在政治与安全领域,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截至2011年中国累计向联合国30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2.1万人次,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人民日报》2012年9月7日。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中国支持对安理会进行必要、合理的改革。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核不扩散、安全反恐、公共卫生、减少贫困等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问题上,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中东问题等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都积极参与,发挥建设性作用。与联合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扩展了中国联合国外交的范围,更大程度地展现了中国的大国形象。
面对世界经济风险的日益增加,特别是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同舟共济。在继续推进“引进来”、“走出去”和自由贸易区战略、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中国大力开展经济外交。中国坚定支持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建设,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会议,致力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等改革和完善,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高举自由贸易旗帜,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建立公平、合理、非歧视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上升至第三位,扩大了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权和影响力。中国积极推动建立更加平等、更加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加大对外援助力度。中国的努力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促进了世界的繁荣与进步。
中国还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了其他各领域外交。主要有:以经济外交为着力点,以首脑外交为统领,以峰会外交为平台,以政促经,促进各领域合作,发挥中国在多边外交舞台上的负责任大国作用;以安全外交为保障,有力维护国家稳定大局和主权安全利益,中国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决反对有关国家利用台湾、涉藏等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广泛参与打击恐怖主义、海盗、网络犯罪等国际合作,与各国携手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以公共、人文外交为抓手,积极推动软实力建设,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从孔子学院在世界多国开班,到国家形象片人物版登陆纽约时报广场,中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扎实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努力向世界呈现中国更加自信、更为开放的国家形象;深入开展同各国政党、议会、军队、地方、民间等各方面交流合作,截至2011年,中国共产党已经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各种类型的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交流与合作,①《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谈“党的对外工作90年”》,人民网,2011年6月28日,http://cpc.people.com.cn/GB/66888/66889/15022372.html。增进了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以“外交为民”为宗旨,稳妥处理撤侨、人质解救、劳务纠纷等重大突发事件,成功营救在境外被绑架的船员和工程人员,妥善处理中国船员在湄公河遇害等重大事件,先后完成自埃及、利比亚、日本撤离中国遇险公民行动,仅从利比亚就撤出35860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次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人员的行动。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99—200页。
五年来,中国外交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努力促进与各方共同利益,加强同世界各国和国际及地区组织的友好合作,主动参加全球治理工作,积极引导国际体系变革。中国坚持不懈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日益成为解决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建设性参与者和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现在,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互动更加频繁,合作更加深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