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体育特色学校建设

2012-01-28张晓玲

浙江体育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健康第一特长生特色学校

张晓玲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200438)

基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体育特色学校建设

张晓玲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200438)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误区进行反思,认为由体育特色项目到学校体育特色,再到特色学校文化最后发展成为体育特色学校,这是一个局部到整体不断推进的过程。体育特色项目立足于使个体习得某项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而体育特色学校立足于文化引领。指出从体育项目到学校文化、体育与艺术相结合以及开发体育特色课程是“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途径。

特色学校;健康第一;学校文化

1 问题的提出

回溯历史,“健康第一”思想的首次提出始于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写信给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强调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提出“健康第一”的口号,当时其内涵主要指身体健康;“健康第一”思想的再次提出则始于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此次提出的背景主要针对素质教育。它指向整个学校教育,是学校教育要达到的理想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反对应试教育、精英主义教育,追求学生身心一统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为学校体育工作赋予了新的意义。这要求学校体育要立足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学生身体、心理、情感和谐发展;要与学校其他学科共同服务于学校教育总目标。

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为特色的学校建设,不应该只针对少数高、精、尖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健康第一”、“面向全体”教育理念的具体落实体现。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有利于形成“健康第一”的学校共识,塑造青少年学生增强体质、健康成长的校园氛围,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为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提供隐性课程资源;有利于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深化,有利于“体育艺术2+1项目”的推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与兴趣,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分数、智育为评判标准的应试体系,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有益补充;有利于丰富特色学校创建内容,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多元化,增强学生发展的多样性。

2 “健康第一”背景下建设体育特色学校的误区

体育特色学校的形成来源于学校自身的长期办学实践,表现为一种具有显著体育色彩与办学成效的整体风貌,薄弱学校可以以体育特色求生存,历史名校可以以体育特色求发展,可以说体育特色学校创建能够满足学校及学生群体不同的发展需求。近年来,以体育为特色的学校建设不仅广泛开展于中小学校,而且在部分省市高校也启动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工作,如浙江省在2009年开始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中全面开展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工作,提出到2012年建好100个富有特色的省级体育项目[1]。体育特色项目、体育特长生以及体育传统学校与特色学校建设之间的关系如何?从对部分学校主管部门、校长以及教师的访谈可知,位列前面的选项分别为,认为体育特色学校就是打造体育特色项目、培养体育特长生、建设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位列后面的选项则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可以说对于体育特色学校的理解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片面性,它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健康第一”的理念。

2.1 认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就是打造体育特色项目

体育特色项目是指在篮球、足球、兵乓球等某个体育项目方面相比其他学校做得特别强,别校在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项目。无疑,体育特色项目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基础,是体育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体育特色项目开发以及拓展成功并不代表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成功,应该说体育特色项目仅仅是特色学校建设的一个阶段,如果把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等同于打造体育特色项目,那么就混淆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背离了特色学校的本真内涵。因为特色学校不是偏科发展,特色学校不是偏科学校,特色学校发展的基本方针是全面发展,办有特色,而不是离开了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去片面地发展某一特色[2]。由体育特色项目发展为学校特色,进而创建特色学校,这是一个由局部向整体的不断推进过程。

2.2 认为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就是培养体育特长生

一些学校把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定位于培养体育特长生,其受众面对的不是全体学生,而是少数人。把有限的体育经费投入在少数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上,希望这些体育特长生在一些大型的比赛中取得名次,从而帮助学校提升名气与影响,或者通过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来拓展升学渠道,提高升学率。如果有限的体育经费、体育设施、体育师资仅仅为少数特长生的利益服务,这无疑是一种教育功利主义倾向,是应试教育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体现,它有悖于“健康第一”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理念。

2.3 认为体育特色学校就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体育特色学校人们往往等同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体育传统项目是学校发展成为体育特色学校的基础,但绝不等同于体育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侧重于竞技体育,侧重于知识技能层面,学校拥有体育特长生的招生政策,是二线、三线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而体育特色学校则更侧重于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不能简化地理解为体育特色项目、竞技特长生或者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必须重视学校体育文化对特色学校建设的整体影响。今天,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在这一理念的认识下,以体育为特色的学校建设,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少数高、精、尖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可以说,体育特色项目打造、体育特长生培养以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都是培育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抓手,只有学校形成了群体师生所认同的具有自身学校特色的体育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熏陶、浸染着学校师生进而影响他们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才会真正落到实处,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愿景才会真正实现,“健康第一”的理念也才会真正贯彻。

3 “健康第一”背景下建设体育特色学校的途径

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应该统一于“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思想,统一于素质教育的推进上,统一于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的和谐发展。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可以有以下几条路径:

3.1 从体育项目到学校文化

首先植根于学校的历史与现实,挖掘适合于自己学校开展与推广的体育项目,利用各种资源把此类体育项目做强、做精,做成高于其它学校的优势项目;然后把这种体育项目普及化,使它的受众不仅仅是少数高精尖特长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的途径可以是各类体育活动,如体育节、体育运动会、大课间等,也可以是学校自行开发校本课程,以显性或隐性课程载体的形式进行传播,这样就形成了以此体育项目为标志的学校特色;最后,要把这种学校特色进行总结、提炼,使其上升到文化层面,形成一种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群体价值观念,这种学校文化感染、浸润着学校中的每一位个体,包括校长、教师和学生。只有从体育特色项目上升到学校文化层面,才会把体育项目背后的体育精神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才会形成具有体育色彩的独特的整体风格,才会通过体育特色促进学校群体精神的成长,从而形成出众的办学成果,才会自然发展为体育特色学校。

重庆市南岸区江南小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学校确立的体育项目是国际象棋,将“象棋文化”中的“走好每一步”确定为特色发展的理念,并将之作为校训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学校要走好自身发展的每一步,作为教师要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作为学生要走好自己成长的每一步。明确学校发展国际象棋特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培养多少国际大师、多少世界冠军,更多地侧重于“理”(指养德启智)而不在“棋”(指象棋技艺)[4]。从特色项目——国际象棋,到学校特色——象棋文化,最后到特色学校,江南小学的体育特色文化之路经历了一个逐步发现、拓展、总结、反思、积累的渐进发展过程。

3.2 体育与艺术相结合

体育是力量的运动,艺术是语言的表达,体育健体,艺术怡情。“艺术化”的体育不仅能增强体能,还从感情上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育全面发展的人[5]。所以说体育与艺术的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它指向“健康第一”。体育与艺术结合发展特色学校,可以打破体育项目的局限,拓展体育特色学校内涵。

例如重庆四十二中一直在进行着体艺特色学校的探索。学校确立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办学理念和“健以立生,文以明道”的校训。着眼于促进人的发展的三个要素——“体育、艺术、科学”,把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公民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学校提炼出了体艺项目背后的人文精神,即“厚德、求真、尚美、强体”、“不懈奋斗、追求卓越”,并把这种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影响学校群体。学校逐步形成了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班班篮球赛、人人会游泳、人人学健美;活动体系——周末、月末音乐会,年度体育、艺术节,每周二、三、四下午课后阳光体育活动、飞扬艺术团活动等;目标体系——每个学生要有两项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和一项艺术爱好[6]。

上海闵行区交大附属实验小学则选择舞蹈与体操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项目,注重学生的形体训练。在项目的选择与开发上,学校一是能够深入实践了解家长需求,因为其生源多是交通大学教职工子女,父母知识文化层次普遍较高,认为孩子学习的前提是身体健康。二是能够结合学校周围社区、场馆、上级主管部门等资源支持,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探索“体教结合、体艺并行”的特色教育模式。学校坚持普及与提高,要求学生一二年级学习体操的基本技能,三到五年级练形体、舞蹈,使得每位学生都进过体操馆,进而由学生带动家长观看体操比赛。这是体育与艺术结合碰撞而出的特色项目,该校在特色项目的基础上又形成了注重形体训练的学校特色,但是如何把这种学校特色进一步凝练,使之上升为一种引领学校发展的先进学校文化,是能否发展为特色学校的关键。

3.3 开发体育特色课程

课程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体育特色课程的开发是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重要载体与工具。体育特色课程立足于学校,服务于学校,学校可以把符合自己办学特色的理念,开发成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这种课程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显性的,如浙江宁波市江东第二实小每周增设的一节乒乓课,从学校规定课时中教会学生乒乓技能。同时,学校也注重相关隐性课程的开发,自创的乒乓考级制度让校园营造出了一种“无处不练球,无时不论球”浓厚氛围。

除此之外校园环境也应该成为学校隐性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要使校园每时、每处、每事、每物都具有一定教育意义,要把教育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起来[7]。浙江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的校园建筑设计也有体育元素,学校把操场建在教学楼中间,以方便学生体育活动,并且在一二年级楼上设计了几部滑梯,学生可以从滑梯直接滑到操场上,这样即节省了学生游戏活动的时间,又增加了学生活动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有意识的强化肢体活动的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4 结 语

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最初可能仅仅是发端于一种体育项目,或者是学校的一项体育传统,但是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这种项目,项目只是一种技能、知识的传递,要透过这种体育项目找出其背后承载的体育精神、体育思维,然后把这种精神和思维方式加以凝练、提升、总结为学校文化,只有上升到学校文化层面,这种体育项目才是真正指向素质教育,指向健康第一,指向终身体育。

[1] 朱振岳.浙江建设高校体育特色项目[N].中国教育报,2009-11-21(1).

[2] 傅国亮.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J].人民教育,2009(3-4):20-22.

[3] 龚春燕,胡方,程艳霞.创特色学校育创新人才——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高峰论坛综述[J].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2008(2):10-12.

[4] 田琪,李维玲,熊德雅.走好每一步可以至千里——重庆市江南小学“国际象棋”特色建设的纵深突破[N].中国教育报,2010-05-21(4).

[5] 胡小明.体育与艺术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6] 叶辉.体艺双馨——建设体艺特色学校的探索[J].人民教育,2009(3-4):78-79.

[7] 陈玉琨.一流学校的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5.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with Characteristic on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Health First”Policy

ZHANG Xiao-l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This paper use literature and other methods to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s with characteristic on physical education.From characteristic sports to school’s characteristic on P.E,then to school’s characteristic culture on P.E,and finally to schools with P.E characteristic,it’s a progress of gradual development from a section to whole.Characteristic sports are responsible for individuals’acquirements of P.E knowledge and techniques,but schools with P.E characteristic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culture.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way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s with characteristic on P.E are sports to the school PE culture,sports and art combined and curriculum with P.E characteristic developed.

characteristic school;health first;school culture

G807.4

A

1004-3624(2012)04-0045-03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ETY00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1YS178)

2011-12-03

张晓玲(1978-),女,安徽蚌埠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校体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健康第一特长生特色学校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谁是体育特长生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
让体育课堂唤醒学生的生命本色
我的“健康第一”体育教学观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师角色的思考
论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